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
主讲教师:罗晓容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电话/p>
邮箱:luoxr2008@163.com
教材:杨应忠等主编《经济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参考书目:《经济法》注会教材,2015;
《税法》注会教材,2015;其他经济法、税法教材及有关法律法规。
课时安排及学习内容:会计班:36学时。学习内容: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第三章公司法;第五章企业破产法;第六章合同法;第七章担保法;第九章知识产权法;第十章市场管理法
人力资源班:54学时学习内容: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第三章公司法;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和;第五章企业破产法;第六章合同法;第七章担保法;第八章票据法;第九章知识产权法;第十章市场管理法;第十一章税法;第十二章劳动法。第一章经济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述
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自学为主)
(一)西方经济法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1.《汉谟拉比法典》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写入了很多调整当时的社会经济关系、维护经济秩序、体现国家对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管理的法律条文。2.《自然法典》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其著作《自然法典》中使用经济法一词,含义仅指分配制度;这是“经济法”最早的语源。
摩莱里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产品分配上的弊端,提出运用“经济法”(也称分配法)来调整社会分配关系。摩莱里所谓的“经济法”仅限于分配领域,但已经含有国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思想主张。3.《公有法典》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1843年在其著作《公有法典》中再次使用经济法一词,但含义为公有制、分配制度以及劳动关系等。德萨米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摩莱里的经济法律思想,并有自己的创见。
德萨米主张的“经济法”也主要是对社会分配关系的调整。与摩莱里一样,他的“经济法”主张包含了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思想,但这也仅仅是个人的法律设想,当时并没有这类立法实践。
4.《谢尔曼法》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美国经济学家谢尔曼提出的《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又称《谢尔曼法》,这部法既是美国第一部反垄断法,又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西方的经济法。5.《世界经济年鉴》
德国学者莱特(Ritter)在1906年创刊的《世界经济年鉴》中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用来说明与世界经济有关的各种法规,这被认为是现代经济法术语和学科的起源。6.《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1919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即《煤炭经济法》,它标明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产生,是现代经济法的标志。后来德国又颁布了《钾盐经济法》。因而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经济法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的德国。(二)中国经济法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主要是解决政府权力过大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讲,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可以说主要解决的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法产生的象征。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宏观总量平衡、长期发展和产业结构问题;不适应于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无法防止垄断;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等。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但人们随即注意到政府也并不是全能的,政府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公共决策失误;政府扩张或权力滥用;官僚机构的低效率;权力寻租等。因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都需要经济法发挥作用。
二、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国家组织领导与管理国民经济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包括宏观和微观管理两方面);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3.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4.涉外经济关系。
四、经济法的特征任何法律的共同特征:(1)国家意志性;
(2)特殊的规范性;(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着被一定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这也是与道德规范的区别。道德一般是应当------)(3)应有的强制性。经济法的特征:1.
综合性(1)在调整范围上,经济法调整的内容既包括宏观经济领域的管理和调控关系,又包括了微观领域的管理和协作关系。(2)在规范构成上,既有若干部门经济法,又有许多规范形式的经济法律规范。如:法律、法令、条例、细则和办法等;既有实体法规范,又有程序法规范
;既有强制性规范,又有任意性规范。
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
程序法,就是规定行使具体实体法所要遵循的程序,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等。
强制性规范是指必须依照法律适用、不能以个人意志予以变更和排除适用的规范。如公司设立的条件和程序。
任意性规范就是允许主体变更、选择适用或者排除该规范的适用。如合同的订立、合同形式的选用、履行的方式,公司中经理人的设置、职权的规定,证券的投资,票据的转让等,都可以由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自由决定。
(3)在调整手段上,经济法将各种法律调整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如:运用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程序的、专业技术等手段。2.
经济性(1)
经济法往往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2)经济法反映了经济生活的基本经济规律,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3)
经济法调整的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即以经济规律和经济现实为依据而确立的具有经济内容的手段(如: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这与行政、刑事手段不同。3.
行政主导性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的过程中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特殊意志。体现了法的强制性、授权性、指导性,并多以限制或禁止性规定来规范主体作为或不作为,以此来限制或者取缔某种经济活动和某种经济关系的发生或存在等。
4.
政策性(1)以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2)政策是变化的,经济法是变化的。
五、经济法的形式1.宪法(全国人大制定、修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经济法的主体和核心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主要表现为条例、决定、决议、命令、指示等。)4.地方性法规(地方国家机关制定)5.部门规章(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规章等。如国家科委制定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劳动部发布的《技工学校招生规定》等,都属部门规章。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规范性文件8.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9.国际条例或协定10.国家政策或习惯
六、经济法的体系(一)经济法体系的概念经济法的体系是指由经济法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二)经济法的体系构架1.基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法的概念、特征、形式和调整对象等内容。2.市场主体法体系。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公司法以及企业破产法等内容。3.市场规制法体系。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和广告法等内容。4.市场宏观调控法体系。主要包括财政税收法、会计审计法、金融法、计划法等内容。5.市场经济社会保障法体系。主要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保障法等。6.市场经济程序法体系。主要包括经济仲裁制度和经济司法制度等内容。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进行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由经济法加以确认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关系。1.它是在经济领域中发生的意志关系:管理和协调关系。体现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2.它是经济法规定和调整的法律关系。3.是一种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为了完成一定的经济任务和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4.是具有强制性的权利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一旦形成,即受国家强制力保护,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违背。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主体的概念主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主体必须是:(1).能够以自己名义独立地参加经济法律关系。(2).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担当者。(3).能够独立地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财产权,有相应的财产作为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1).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资格或能力。(2).主体资格的认可:法律规定一定条件或规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确认。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1).经济管理主体:国务院及其部、委、局、会、行、地方政府,也包括各级权力机关。(2)经济活动主体各类企业(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事业单位(文化、教育、卫生等组织)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公益组织、文化团体、学术研究团体、协会等)
农村承包户、个体工商户公民个人经济组织内部机构(分支机构、科室、基层业务活动组织)国家、国家机关4.法人制度(1)法人的涵义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权利能力:指法人依法参加法律活动,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它是法律所赋予的一种资格,其具体内容由法人的章程加以确定。法人的行为能力: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进行法律活动,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2)法人成立的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或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3)法人的分类机关法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1.经济权利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调关系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1)经济职权(2)所有权(3)法人财产权(4)经营管理权(5)债权(6)知识产权2.经济义务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为了满足特定的主体的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必须实施或不实施某种经济行为。经济义务主要有:履行经济管理职责;履行协作义务;依法纳税;不侵犯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等。3.所有权制度和债权制度(1).所有权制度a.所有权的内容: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b.所有权的行使:必须依法行使c.财产共有:按份共有;共同共有
(2)债权制度a.债的概念:债是按照合同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即债权和债务。b.债发生的依据: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法律事实。据此可以把债分为合同之债、无因管理所生之债、不当得利所生之债(如售货时多收货款;遗失物据为己有)等。
案例(无因管理)
王某承包村里的鱼塘,经过精心饲养,收成看好。就在鱼出塘上市之际,王某不幸溺水而死,而其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无力照管鱼塘。王某的同村好友李某便主动担负起照管鱼塘的任务,并组织人员将鱼打捞上市出卖,获得收益4万元,其中,应向村里上缴1万元,李某组织人员
打捞出卖鱼所花费劳务费及其他必要费用共计2000元。现李某要求王某的继承人支付2000元费用,并要求平分所剩2.8万元款项。
问题:①.公民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②.李某的要求是否合法?
分析:①.李某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在本案中,在王某死后其鱼塘无人照管的情况下,李某为了王某的利益,主动为其管理,应认定为无因管理。
②.李某提出支付2000元费用的要求应予支持,平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不予支持。《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可见,2000元费用属于无因管理必要费用,应得到偿付;而李某要求平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c.债的分类: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
按份之债,是指债的一方当事人为多数,且多数人一方的当事人各自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或者分担义务的债。
按份之债包括按份债权和按份债务。
《民法通则》第86条规定:“债权人为二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债务人为二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二人以上的债权人按照确定份额分享权利的,即为按份债权;债务人二人以上,各自按照确定份额分担义务的,则为按份债务。
连带之债,是指债的当事人一方为多数,且多数人一方的各当事人都有权请求对方履行全部债务或者都负有向对方履行全部债务的义务,全部债权债务关系因债务的一次性的全部履行而消灭的债。因此,连带之债的多数人一方相互间有连带关系。若债权人一方为多数且有连带关系,则为连带债权;若债务人一方为多数且有连带关系,则为连带债务。
我国《民法通则》第87条规定:“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一方人数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享有连带权利的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了义务的人,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这里规定的即是连带之债。
4.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1)客体的概念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2)客体的类型a.物,亦称有体物。指可以为人们控制和支配,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体。b.行为。这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所进行的行为,它包括经济管理行为(如:经济决策行为、经济命令行为、审查批准行为、监督检查行为等
),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c.智力成果。这是指人们创造的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成果。如专利权、商标权等。此外经济信息等也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一)经济法律关系确立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是使特定的经济法律关系处于某种确立状态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三种情况。(二)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设立、变更与终止的客观情况。分为行为与事件两类:1.行为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包括经济管理行为、经济法律行为和经济司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2.事件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1)自然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现象引起的客观事实。(2)社会事件。是指由于社会上发生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难以预料的重大事变所形成的客观事实。(如:政变、战争等)
第三节经济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1.经济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即违反经济法的责任,是指由经济法规定,在经济法主体违反法定经济义务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2.经济法律责任(1)经济法律责任的综合统一性。它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综合,是三种责任有机结合构成的统一体。(2)经济法律责任的双重处罚性。一方面,表现在“两罚”规定上。所谓两罚,是指对违法的法人,既可以对其予以经济制裁又可以同时对法人组织中的直接责任者予以民事、行政乃至刑事的制裁。另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法规中的“并处”规定上,即对同一违法主体,可以同时适用数种制裁措施。
(3)经济法律责任的多元追究性有权追究违法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并实施法律制裁的机关主要有司法机关、国家经济行政机关(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国家经济监督机关)、仲裁机构,他们都有权运用有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在其职权范围内,对违法主体予以相应的法律制裁,都有权追究违法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
二、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一)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责任即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对因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民事权利而引起的法律后果所应承担的责任。
民事责任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违法性,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2)财产性,民事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要责任内容的法律责任,当然,也包括一些非财产责任,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3)补偿性,民事责任以补偿受害人的损害为目的。(4)强制性,民事责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2.民事责任的分类民事责任通常可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
3.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免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主要包括:(l)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多指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等。也可以是社会现象,如战争或者类似于战争的军事行动。(2)正当防卫,自然人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加以适当反击的合法行为是正当防卫。(3)紧急避险,也就是自然人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袭而被迫采取的牺牲他人较小利益的行为。(4)职务授权行为,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即使给他人造成损害,也不构成违法行为。上述四种原因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免予承担民事责任。4.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二)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的概念行政责任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国家授权的有关机关对违反法律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的行政制裁。2.行政责任的分类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行政处分是对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但不够刑事处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制裁,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是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制裁,主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等。(三)刑事责任1.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触犯国家刑事法律,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经济犯罪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贪污贿赂罪等。2.刑事责任的类型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五种:(1)管制,期限3个月~2年;(2)拘役,期限1个月~6个月;(3)有期徒刑,期限6个月~15年,数罪并罚最高限为20年;(4)无期徒刑;(5)死刑。附加刑有三种:(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
第四节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一、经济纠纷的概述(一)经济纠纷的概念经济纠纷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争议。它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二)解决经济纠纷的基本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基本方式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与经济纠纷相关的概念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争议。主要涉及劳动力招收、管理和使用、辞退等方面的纠纷。解决劳动纠纷的基本方式是:协商、调解、劳动仲裁、诉讼。
行政纠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或国家行政机关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由于行政管理而引起的纠纷。解决行政纠纷的基本方式有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三种。二、协商协商是指发生经济纠纷争议的当事人在自愿互谅基础上直接进行磋商或谈判,无须第三人介入,自行达成和解协议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三、调解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其劝说引导,使争议双方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调解有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裁决前的调解、法院判决前的调解。经济纠纷的调解主要指民间调解。四、仲裁(一)仲裁的概念仲裁是指当事人依照事先约定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自愿选定仲裁机构并由仲裁机构对争议依法做出具有约束力裁决或公断。(二)仲裁的种类按照仲裁所要解决的争议的性质将仲裁划分为经济仲裁和劳动仲裁。1.经济仲裁经济仲裁是指仲裁机构应当事人的申请,对经济争议依照一定的规则和法律作出裁决的一种方式。
经济仲裁的主要特征是:(1)仲裁的受案范围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2)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3)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4)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2.劳动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的仲裁,其原则与程序均与经济仲裁不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主任。
劳动仲裁与经济仲裁的主要区别是:(1)当事人任何一方均有权提出仲裁申请,无须双方一致同意达成仲裁协议。(2)有地域管辖的限制,当事人不得自行选择仲裁机构。(3)仲裁不实行一裁终局制,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三)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是民间性的常设机构,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四)仲裁协议1.仲裁协议的概念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将其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书面协议,它是仲裁的基础和前提。2.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①仲裁协议订立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双方自愿申请仲裁。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的根本原则,它贯穿于仲裁程序的始终。③仲裁事项不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④仲裁协议须为书面形式。3.仲裁协议的无效仲裁协议失效的原因有:①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③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五)仲裁程序1.申请和受理申请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和仲裁协议将争议提请仲裁委员会仲裁。受理是指仲裁委员会依法接受当事人的申请,对经济纠纷进行审理。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的条件:(1)有仲裁协议;(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2.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是行使仲裁权对具体案件进行仲裁的临时性组织。它有独任庭(由1个审判员进行开庭审理的情形。)和合议庭(由3、5、7个审判员或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两种形式。3.开庭和裁决开庭是指仲裁庭在仲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参加下,依法对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的活动。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4.执行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5.仲裁监督法院作为仲裁的监督机构,实行以审判权为内容的仲裁司法监督。
五、经济纠纷的诉讼(一)经济纠纷诉讼的概念诉讼,俗称“打官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解决具体争议的活动。诉讼按所解决的具体争议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经济纠纷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及经济诉讼参与人为解决经济纠纷案件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二)案件的管辖案件的管辖是指根据民事案件的不同情况和各级人民法院的职权范围,确定案件由哪一个法院受理的一种司法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管辖主要可以归纳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等三种情况。1.级别管辖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即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但民事诉讼法另有规定的除外;(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经济案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2.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指以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案件的隶属关系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辖区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地域管辖可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地域管辖、协议管辖、选择(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一般地域管辖:它是以诉讼当事人住所所在地为标准来确定管辖的。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民事案件以作为诉讼的特定法律关系或者标的物所在地为标准而确定的管辖。如: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票据纠纷案由被告住所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
专属管辖是指某些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必须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如: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继承遗产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之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选择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关于一般地域管辖的第3款中规定,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区内,各该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这样一来,就往往发生对同一案件,两个或两
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情况,民事诉讼法规定,遇有这种情况,原告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如原告同时向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共同管辖是指两个以上的法院对同一个诉讼案件都有合法的管辖权的情况。合并管辖又称牵连管辖,是指对某个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与该案有牵连的其他案件。合并管辖是因为对某个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基于另外案件与该
案件存在某种牵连关系,有必要进行合并审理而获得对该另外案件管辖权的管辖。如: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时,人民法院应当适用合并管辖。3.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发现自己对该案没有管辖权,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用裁定的方式将某一案件交由某一个下级人民法院管辖。(三)提起诉讼的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5)当事人没有事先或事后约定由仲裁机构裁决的协议。(6)当事人没有就同一事实、同一诉讼标的再行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诉讼阶段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监督执行程序。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裁定仍不服的,可在两年内申请再审,但不影响判决、裁定的执行。案例(仲裁和诉讼)
甲公司与乙研究所签订了一份技术合同,约定双方联合开发研制一种营养口服液。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约定:“因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争议,乙提出在本单位所在地A市申请仲裁,甲不同意。后经过双方协商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约定将合同争议提交甲所在地的B市经济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事后,乙担心B市经济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转而向合同履行地的C市人民法院起诉,
但未向法院说明此前曾有两份仲裁协议。法院受理了乙的起诉,并向甲送达了起诉的副本,甲参加诉讼并进行了答辩。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甲败诉。甲立即上诉,理由是甲、乙之间事先有仲裁协议,法院不应受理此案,故法院的判决无效。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为什么?2.第二份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3.乙向C市人民法院起诉是否合法?为什么?4.甲的理由能否成立?1.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第一份仲裁协议)因不具备仲裁协议的必备内容而无效。由于合同当事人没有指定具体的经济仲裁委员会,该仲裁条款实际无法履行,因而无效。2.第二份仲裁协议有效。甲、乙通过再度协商,共同选定B市经济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机构,符合仲裁协议的必备内容,有法律效力。
3.乙向C市人民法院起诉不合法。第二份仲裁协议有效,当事人应当依照约定向B市经济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C市人民法院如果知道甲、乙之间有第二份仲裁协议,将不会受理乙的起诉。4.甲的理由不成立。C市人民法院审理甲、乙之间的合同争议有合法依据。由于乙起诉时并没有向C市人民法院声明甲、乙之间有仲裁协议,法院予以受理。当起诉副本送达甲时,甲不仅没有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声明甲、乙之间有仲裁协议,法院不应当受理),还出庭进行答辩,视为甲放弃了仲裁协议,C市人民法院有权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因此,甲如果在C市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法院将不能受理此案,但当法院已经依法判决后再提出异议,异议不能成立。
第五节诉讼时效(自学)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权利的权利。诉讼时效消灭的是一种请求权,而不消失实体权利。
二、诉讼时效期间(一)诉讼时效期间概念它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二)种类: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2年)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合同法》中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案例(身体受到伤害)市民殷女士反映,她在2013年1月20日因鼻窦炎在某医院做了手术,术后出院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但今年1月开始鼻腔流脓,她怀疑与2013年的手术有关,但听说这类案件的诉讼时效只有1年,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向医院索赔?
分析:当然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殷女士虽于2013年进行手术,但损害后果是今年才显露出来,此时她才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故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应当
从此时开始,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可以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合同公司管理制度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合同风险识别与应对3篇
- 标题27:2025年度公司借用办公场地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在公司设立前知识产权归属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出售房屋买卖绿色认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共享办公房屋无偿使用及配套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农村合作建房质量安全监督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电影主题公园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整体转让协议版3篇
- 无人机低空遥感网服务平台建设需求
- 延缴人员继续缴费申请表
- 家长会课件:六年级上学期家长会课件
- 安全帽的正确使用培训
- (完整word版)Word信纸(A4横条直接打印版)模板
- 物业公司车辆进出登记表
- DCS基础培训课程(和利时)课件
- 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 文学批评与实践-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52)-12.1服装的审美形态11.4
- 力行“五育”并举融合“文化”育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