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2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历史教学是一项很严肃的教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多思考、多钻研,为教学的开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拟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拟的能力。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观点。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问题探究,表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情境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神入历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开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疑心,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教学重难点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图片(东西方人民对神的敬畏),再联系所学知识,回忆第一单元学习的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和西方古代史,让学生总结出东西方人民将对神的敬畏转移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君主身上。再展示图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总结。那么为什么查理一世被他的国民送上了断头台?这种与传统敬畏君主观念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来一探究竟。一、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蒙(enlighten)——“启蒙〞在法文中即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想开启人们的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阅读和以往知识的回忆来归纳。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开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根底)2.政治: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4.科学:自然科学的开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5.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开展三、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共同总结)1、核心思想:理性——判断是非的标准2、主要内容: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四、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启蒙运动的开展历程1、兴起——英国(17世纪)(这局部教材没有详细介绍,通过材料补充给学生)霍布斯: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洛克:私有财产是人权的根底,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言;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2、高潮——法国(18世纪)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3、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全世界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2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开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开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3)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比照、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开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罗马法的内容及《人权宣言》、《权利法案》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小组讨论罗马法的内容所表达西方文化精神的根底和分析中西法律开展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思维,加深其对现实的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法律在维持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和实行法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明确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重点:罗马法的的主要内容难点:罗马法的影响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1)罗马法的定义2)罗马法的起源与开展1)按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2)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1)作用;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2)影响: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老实信用的原那么/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和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那么》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3【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开展中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拟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兴旺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难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分析。【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过程】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种植水稻2.农耕格局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开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开展。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开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质)等。[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开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开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开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良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开展。(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开展,推动社会进步。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三、水利事业1.大禹治水2.水利工程和技术:都江堰(战国)郑国渠(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开展的因素有哪些?(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2、小农经济的特点(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兴旺,形成了比拟成熟的农业技术。(2)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3)自给自足、很少有商品交换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根本形态。(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当者。(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6)天生脆弱。抵抗风险的能力差。3、小农经济的影响农业文明的根底;农民生活的保障;具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技术进步缓慢,暴政之下社会易动乱)。[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开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开展的科技水平。[课堂练习]见《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详解》及学案[课后作业]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4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根本思路和方法。(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乱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三.教学设计:导入: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问】(2)这种变化,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答复这个问题?(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例如波兰。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例如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设问】(3)东欧剧变的原因?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3)原因:a内部: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经济开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各国党和政府无视民主和法制。b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苏联解体:【设问】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先从其解体过程窥探一二。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期间,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开展。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中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翻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剧了_,民族别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说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设问】【引导学生讨论答复】苏联为何解体?(2)原因:内部:1)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根本)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问题拓展】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经验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二、和平与动乱并存【设问】那么,导致世界动乱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1、北约轰炸南联盟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_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体。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从此科索沃地区一直处于动乱之中。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_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_。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预南联盟内政。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派多国部队进驻。这一方案显然很难被接受,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造成世界局势动乱的因素有哪些?A“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