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学案_第1页
《屈原列传》学案_第2页
《屈原列传》学案_第3页
《屈原列传》学案_第4页
《屈原列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六、文言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译文:“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2)秦虎狼之国。(判断句) 译文: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4)为天下笑。(被动句) 译文:被天下人耻笑。(5)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 译文: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6)不凝滞于物。(被动句) 译文:不被事物拘束。(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9)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句)译文:对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很明白,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 (此句通常意译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译文: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资料链接][识人物]操守坚定的爱国者——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但仍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的基调。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背景]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亡的时期。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等为代表的楚国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而屈原则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的见疏、放逐,以致投汨罗江而死,就是这种斗争的结果。[知常识].文体知识“楚辞”与《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东方朔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文化常识(1)上古时代的姓和氏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mi,)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除了以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卜职业(如巫、卜、陶)、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卜景物(如柳、云、杨卜动物(如马、牛、熊卜国号(如鲁、赵、秦)、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孙卜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2)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平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放:一股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愈《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万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维、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细、黜:废掉官职。如:本文中“屈原既细”, “细”同“黜”,罢免官职。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去,罢免。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文本鉴赏][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有着直接的关系,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义的品德,处处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文脉梳理]「楚王信任a皿限得忐(第I段} 犍才器需I的寿裱M,优作《离蕤》(第人3段)、I屈原列传I 二怀看不遇屈原列传周的被斑,国势裒结{第4~9度)I 焦的前文自加笊罗.能为泰火I第皿72段) 川―J【叹其不幸,械其局格(第13段)——►悯怅不公平的曲道[文本深读].诵读全文,选用文本中的词语来分别概括屈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答案]屈原一生当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任一疏一细一放流一迁一自沉。.本文是为屈原作传,但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答案](1)课文自“屈平既细”以后,历述了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败:受到秦国说客张仪的欺骗愚弄;丹、淅大败,丧师八万,大将屈句被俘,丢失汉中地;蓝田大战败退;放走国仇张仪;诸侯共击楚,楚将唐昧战死;怀王受骗入秦,客死他乡。(2)作者反复写楚国命运,其用意是想强调这些失败都是排斥屈原造成的,可见屈原一身而系楚国的安危,其对楚国的重要作用便不言而喻了。这样,作者便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把屈原“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连在一起,具体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这样写,既加重了文章叙事的分量,也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屈原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哪里?课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答案]政治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内政: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楚国的兴衰存亡与屈原息息相关外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看透张仪的阴谋,劝怀土杀张仪;恨子兰劝怀土入秦而/、返《怀沙》《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崇高的理想和炽热的感情屈原的形象: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移、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阅读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有怎样的差异?从中表现出屈原怎样的品质?包含了司马迁怎样的感情?[答案](1)差异:通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一种是随波逐流,明哲保身。(2)品质: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3)感情:从对话中可看出司马迁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也表现出他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答案]司马迁认为屈原“正道直行”,忠贞为国,却遭到诽谤和打击,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屈原自始至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精神可鉴日月。司马迁与屈原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因李陵案而受宫刑,而他本是想着为国分忧,却被误解这个经历与屈原何其相似,因此,他写屈原,也是在写自己,是在为自己表明心态。.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案]本文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在叙事基础上展开议论,议论中含强烈情感,褒赞高洁,斥贬邪恶,评价作品和作者,蕴含赞颂之情。(2)记述蕴含作者情感。如叙述屈原保持操守,含敬重之情;叙述屈原遭遇,含悲愤之情。【延展】审美鉴赏与创造◎霞内最Ml(一)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辉屈原在其作品《涉江》中写道:“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夭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遭受奸臣谗毁,被楚王流放之时,在郁闷愤激之中写下的诗句。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迫害,他总能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操守,所以司马迁深情赞美道:“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应用角度】本材料可用于“责任”“理想”“执着”“直面苦难”“忠诚”“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二)“醉”与“醒”屈原和渔父在江边的对话中,通过“混浊”与“清”的对比,“醉”与“醒”的对比,表现了屈原对社会、对国事清醒的认识,可以看出他高洁的人品和不妥协的态度。屈原最后明确表达了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心志,这更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操守和高尚的人格。【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气节”“理想”“人格”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睛;样疝刖“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更好的选择。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你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进行最后的抗争!◎天文谈拜谒屈原祠杜鸿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近了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的意味。屈原故里的牌坊立在一片林荫深处。透过树叶,可以看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字。牌坊旁还有一条小溪,绿树绿叶为它遮去了炎炎烈日,挡住了芜杂的尘世喧嚣。走到祠堂山脚下,便开始仰望那位老人的铮铮傲骨。每向他迈近一步,心都要起伏一次。在那群雄争霸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一位归隐山野的隐士,何苦站在那汨罗河边,问天索地,忧国忧民,最后以头颅和身躯,撞上了历史的洪钟。他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不可逆转。他还用他的《离骚》、他的《九歌》、他的《天问》来吟唱心中的爱国之情。他赴身汨罗是在以魂问天。汨罗无辜,江山不幸。通天的爱国之树,竟然没有立足的地方;楚天之大,却放不下一具忠魂之躯。倒是这条小小的汨罗河,成了他的归宿。屈原别无选择。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唯一的结果。屈原的一生是入世的、积极的。而入世的、妥协的宋玉,只是屈原的另一种结果。屈原思想只可能有着一如自身,再就是一如宋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是屈原价值观的必然,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可是,屈原的伟大,就在于他选择了一种入世的态度。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生命观来阐释屈原的爱国行为。他是在用生命呼唤楚国的觉醒,呼唤整个历史走向秩序和真理,好让他身后的人不再有如他这样的境遇,同时,他也是在用生命呼唤他的祖国,能有一个放置爱国忠魂的地方。他的身殁,竟如明镜,一下子就鉴出了历史的身影。百姓也是明镜。屈原的忠魂并没让那如铁的宫墙阻挡在荒郊野外,而是被那些握锄的手、摇橹的手、打鱼的手从不同的时空中伸过来,以端午、粽子、龙舟以及有关龙舟的一切习俗的方式,给予了他无限的抚慰。那些安魂的手,一直抚慰了几千年。他们的这种抚慰,何止是抚慰了一个忠魂,更是抚慰了一个民族的爱心。已经来到屈原面前。他的目光正对着我,让我感到他苦站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待我的到来。他身着广袖长袍,头戴翘头巾,显得有几分苍凉和孤独,而合了祠牌上那“孤忠”的意境。塑像是青铜制作的,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面部肌肉在抽搐,嘴唇在沉吟。好在,他和他的祠静卧在那些橘树丛中。祠顶用的是琉璃瓦,廊柱是深红色,整个祠依山傍水。祠里依次立着他的文献碑刻。那字是铁笔银钩,那诗是千年不朽,那石是本色质朴,那气象是绯红云雾,是万古流芳。咀嚼着他用生命熔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