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_第1页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_第2页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_第3页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_第4页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一.选择题1.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高了2倍多。这一变化()A.导致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B.巩固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 C.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阻碍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2.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这些农作物在中国的种植,极大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养活了众多人口。下列属于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是()A.粟 B.葡萄 C.玉米 D.胡萝卜3.“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富尔顿发明汽船4.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5.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没有全球性大国,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其原因不包括()A.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进行海外殖民掠夺 C.具有勇于探险和开拓的精神 D.新航路的开辟6.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提高了2.3倍;到16世纪末,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封建制度逐渐解体7.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该变化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开辟 B.耕作技术进步 C.工厂制建立 D.欧洲价格革命8.“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引发了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等大国之间战争,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材料意在说明()A.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B.“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初步建立9.《共产党宣言》中写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作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促进了非洲经济空前发展 C.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力量 D.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0.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这()A.主要源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B.提高了西班牙工业竞争力 C.实现了西欧国家的社会转型 D.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二.材料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材料二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16世纪以来,广大居民“即芟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苞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19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不为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1919年,仅常熟、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367万亩。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