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_第1页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_第2页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_第3页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_第4页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23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宝鸡眉县境内。园内的太白山是中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山势雄峻,气魄雄伟,自古以来就带有一层神秘的色彩,为如今中外的游人所向往。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秀美,即使在盛夏时节山顶也终年积雪,从关中平原远眺白雪皑皑,堪称奇观。“太白积雪六月天”自古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太白山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清溪碧潭、文物古迹点缀其间,层层山峰高耸入云,潺潺溪流之间怪石嶙峋,是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

自古太白山就为历代帝王所重视,而文人墨客的足迹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岭岭。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等都曾游过太白山,留下了大量赞美太白山景色的绝妙诗篇。“太白泼墨山”便传说为李白作诗之处;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亦在太白山留有捣药的碓窝。

太白山森林公园内,从北坡到南坡,可概括为“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幽境、桃川曲流、斗母奇峰、平安云海、太白明珠、拔仙绝顶”八景.八景之中以“太白明珠”最为引人入胜.“明珠”实为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及玉皇池、明星池等湖泊。湖水清澈、平静,犹如颗颗白洁明珠凝嵌于太白山间。平静的湖面之上缕缕青烟雾气缭绕盘旋,烟雾逐渐浓郁,缓缓地化为雾柱。旋即湖水周边亦是雾锁山谷,转瞬之间雾气弥漫四周,顿时天昏地暗,人影不见,别具兴味。贴士——ﻫ

1、农历七月一日为太白山庙会,每逢此时,山上山下游人不绝。

2、登太白山在七八月间盛夏为宜,登山需准备棉衣、雨具等.登山路分北坡、南坡。北坡从眉县出发到营头直上;还可以由眉县到斜峪关,经鹦哥嘴直上.南坡较平缓,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周至出发到厚步子直上;一条是从周至到厚步子,经都督门、太白庙上山.

3、游客登山游玩,需按照已开发的旅游登山路线行进,不可贸然离开主路线去探险.这样一是防止在山中迷路失踪;二是深山中的有不少野生动物,包括大型野兽,游客若进入深山可能会遇到危险.关山牧场简介关山草原位于宝鸡陇县境内,享有“小天山"之美誉。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

牧场的气候受垂直地带性地理条件的影响,冬春无界,夏秋相连,有“关山六月寒凝霜”可以做为景区的真实写照。这里自古以秦韩非子养马而闻名于世,为陕西最大的林牧区,我国内陆中东部地区最大和唯一的天然草原,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现在关山牧场有景区标志塔、秦韩非子牧马滩、砬塔县遗址、汉唐校马场阅马墩、观景台、射击场、蒙古包、游乐园、垂钓池、民俗村、篝火晚会等游乐设施。虽然地处内陆腹地,到了这里也可以尽情享受草原的魅力。而这里秋天可以看到红叶,冬天的雪景也是很不错的。嘉陵江源头简介嘉陵江源头风景区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三十三公里处的秦岭之巅。属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风景区之一,总面积三千六百公顷,著名的嘉陵江发源于景区内海拔二千八百多米的嘉陵谷中。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亦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景区内景点40多处,奇峰突兀,水流清澈,森林茂密,四季景色迷人。七女峰苍翠秀丽,济公石、飞来石惟妙惟肖,飞云瀑、黑龙潭气势雄伟……自然景观,神工天成,美不胜收.景区内亦有大量的人文古迹.有汉高祖刘邦入关时的煎茶坪,诸葛亮北上伐魏时的点将台,宋朝吴介兄弟抗击金兵的和尚愿古战场,代王岭等。炎帝陵简介

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史料典籍记载,考古发掘佐证,距今约五千多年前,炎帝部族就繁衍生息在这里,被誉为“炎帝之乡”。

炎帝陵座落在宝鸡市南郊七公里处的常羊山顶.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史书载:帝在位百二十载,传八世五百余年。始祖身号炎帝,代号神农,母任姒游常羊(山)感生帝,长於姜水,因以为氏。炎帝以农为本,制作耒耜,教民耕稼;创立日中为市,开创原始贸易;遍尝百草,和药济世,发明原始医药.....。并为此贡献了伟大的生命。因此,被我国民间尊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黄帝之方志载:神农生于蒙峪,沐浴于九龙泉,长于姜水,采药天台之山。其地均在姜水流域。早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有规模宏大的神农庙、炎帝祠,今神农坑、九龙泉、神农骨台等遗址依然可见。从古至今,每逢古历七月七日炎帝祭日,这里祭奠者络绎不绝。天台山也以其优美的原始景色及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九四年二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唐秦王陵博物馆简介沉睡一千年

一醒惊天下大唐秦王陵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坡公园顶端,距宝鸡火车站仅3.5公里。内有唐末秦王李茂贞(公元856-924年)及夫人合葬王陵寝,全国罕见的帝后地下宫殿两座,系我国惟一开掘的一座唐代合葬王陵,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王陵原占地面积200多亩,现开发面积80余亩,由山门、神道、献殿、祀殿和两座地宫组成。在150米长的神道上,有按皇帝出行宫廷仪仗排列的唐代石雕15组34尊。在两座分别长120米、深20米的地宫中,有高8米宽4米,用青砖仿木雕刻的地下飞檐古建端楼,此端楼保存完整,气势恢宏,为全国之惟一,为世界之罕有;有用青砖砌墙并卷的八边形穹窿顶;有栩栩如生的墓道两侧18幅乐伎图;有唐代珍贵的胡人马乐佣、三彩陶马俑;有精美的砖雕“十二生肖图”、“八人抬轿图";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勺状“地面天象图";还有带有神秘色彩的千年石函、墓志铭无字碑盖等等,均为希世珍宝。大唐秦王陵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走进它不仅能得到心灵的震撼,也能得到历史文化的陶冶.八百里秦川,东有兵马俑,西有秦王陵,帝后两地宫,此陵非彼陵.姜子牙钓鱼台简介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境内,在天王镇的伐鱼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台石,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涉政前隐居垂钓之地,故而得此名。风景区内有姜子牙钓鱼台、中国西部影视基地、静室景区、笔架山景区、金波峡景区、青峰山景区、仙人坝景区、玉皇山景区等八大部分.姜子牙钓鱼台及其所在的伐鱼河谷处在秦岭北麓。据传姜子牙就是在此垂钓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谒,辅佐朝政,于是西周得以开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许浑,宋代诗人苏轼等都曾游览于此,并赋诗记胜。钓鱼台唐代时就建庙塑像,之后历代既有修整及重建。如今人们可以看到“太公庙"、“文王庙"、“望贤台”、“乞子崖"、“钓鱼台”等殿宇,以及一石驮五柏等奇景.伐鱼河畔又一奇特巨石,名为“丢石”,是一块庞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岗岩体,上有清乾隆时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4个苍劲大字:“孕磺遗璞”。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有姜太公庙在,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清皆有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为钓鱼台景观之一。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周文王庙。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隔河的山腰上还有武王庙和武吉庙。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这些庙宇有庙会。历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在商世,因见纣王无道,遂弃官出走,隐居在此,终日以垂钓度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后世人们的津津乐道的俗语。后来周文王礼贤下士,亲到伐鱼河畔请姜子牙出山。于是,被尊为军师的姜太公遂辅佐文武二王开创了西周霸业,自己亦名留青史。周公庙简介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面积约62万平方米.此处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状如簸箕.《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唐武德元年(618),为纪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的修茸、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岐山是周室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典故就发生在古卷阿北部的凤凰山上。《竹书纪年》载: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曾率文武游于卷阿。可见,早在西周初期这里已是王室贵族的游乐场所.唐初武德年间,高祖李渊为了缅怀周公的勤政德贤,下诏在古卷阿为周公建祠立庙,始称周公祠。唐以后,渐增其治,并以姜太公、召公、姜螈、后稷等先周历史人物的大殿点缀其间,并辅之亭、台、楼、阁等建筑多处。庙区东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数年一涌,数年一涸,水来则时泰岁丰,去则天旱不收,当地人称之为灵泉。唐宣宗曾下诏给其泉赐名“润德泉”。庙区玄武洞内有唐代所雕汉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发无冠、赤足戎装、手中掌剑、脚踏龟蛇,其玉雕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且当地胜传摸像可治百病,故游人均以到此摸它为快事。

周公庙风景名胜区规模宏大,现存古建筑三十多座,唐柏汉槐多株,植被丰茂,浓荫蔽日,是宝鸡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国古代建筑群.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人们的游览场所,历史上韩愈、苏轼、康海等许多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抒怀,留下了140多首游览诗文和30多通碑石。

五丈原诸葛亮庙简介五丈原风景名胜区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县城南25公里处,面积约50平方公里,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景区内山峦奇石、河谷溪流、森林古木、秋风雨雪等自然景观与许多三国遗迹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五丈塬为一琵琶状黄土台原,南靠秦岭,北俯渭河,三面凌空,地势险要,是古代扼关中通往巴蜀通道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三国相争时,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由斜谷出师伐魏屯兵于此,与渭河北岸的司马懿对阵,病卒军中。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在五丈塬修建武侯祠。祠座南朝北,耸峙原边,建筑精致,布局严谨,林木茂盛,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还有魏延城、拜将台、落星石、壑落城、诸葛亮衣冠冢等历史人文遗迹,横盘山、九龙山、斜谷关、葫芦谷、斜谷水库、麦石河、诸葛泉、诸葛田等自然景观。

献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由40块二尺见方的青石连缀而成,表文语出肺腑,文笔出众;笔法奔放苍劲,流利酣畅;镌技高超,形同真迹,人称“三决”碑。后院是柏林竹园,草坪花坛,四季如春,清爽洁净,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观的落星亭耸立于后院的中央,碑廊环揽后院,文臣武将廊分居两侧,曲径通幽,环境优雅。景区内还有著名三国古遗迹二十余处,如蜀国中军帐遗迹壑落城,蜀军大本营九龙山,蜀军下原取水的古道十三盘,取水之泉诸葛泉、司马懿拜将台,妇孺皆知的葫芦峪等。五丈原为何名为“五丈",其说法有三;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三说原高五十余丈,原称五十丈原,口口相传,简成了五丈原。五丈原主要胜迹是诸葛庙(武侯祠),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碑刻、壁画、塑像等。庙外有遗迹如“豁落城”、“诸葛锅”、“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盘盘道”、“魏延城”、“古葫芦峪遗址"石碑等。

《三国志》等史书记载,蜀汉建光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改变了前4次伐魏的路线,率领10万大军从汉中出发,沿着秦汉时代的古栈道,披荆斩棘,踏艰历险,一举攻下秦蜀道的咽喉要塞斜峪关。随即挥锋西向,占据五丈原,安营扎寨,分兵屯田,佯作持久战.“据险先收五丈原,驻军分辟渭南田”,就是当时的真切写照。足智多谋的蜀汉丞相常有高招,胸藏城府的曹魏元帅知己知彼。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率军北上,取道斜峪,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文原,则诸军无事矣!"所以然者,因武功以东,川宽野阔,适宜大兵团作战,那儿又地肥粮丰,给养容易得到补充。司马懿还担心的地盘,诸葛亮没去攻占,他自然感到欣慰。至于诸葛亮屯田军垦,作长久计,他更是付之一笑。他是深知“兵不厌诈”,这一道理的。他洞悉诸葛亮前几次伐魏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军粮不济。这一次虽改变策略,用木牛流马运粮,但毕竟有限。屯田等粮,倒也可取,但五丈原下,渭河南岸的少许土地,即是季季丰稔,也不足以维持10万大军之以屯田常驻,不过是掩人耳目。因此,司马懿针对蜀军粮缺,利在速战,来了个深沟高垒.闭门不出。孔明数次派人下战书,他甘愿示弱。急得孔明无法,送给他一身女人衣服想激怒他.谁料,这个老谋深算的魏国元帅,忍辱受侮决不上当。诸葛亮纵有满腹筹策,遇着如此顽敌,也无法施展;加上军务浩繁。使他积劳成疾,于是年8月,病逝于五丈原军帐中,时年54岁。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忠贞不二的蜀汉良相,在五丈原北端建庙筑祠,凭吊怀念,世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今天。从元代起,后人就开始在五丈原为诸葛亮建祠立庙。经历代修建,已是庙宇轩昂,碑石丛生,古柏挺拔,老槐苍劲。从“盘盘道"上原。祠庙的门楼为砖木结构,四角翘起,古色古香。门楣中央刻着“汉室孤忠”4个大字,笔锋遒劲而飘洒。门外西侧,竖立着一座一人多高的青石巨碑,为清光绪年间峻山知县胡升猷所立.上面雕刻着他撰写的《重修五丈原武侯庙碑记》.从碑记和苏轼的《题五丈原武侯庙》来看,它可能始建于北宋末年。周原遗址简介这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其中心在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历史上的周原范围北至岐山,南临渭水,东到今武功,西到今凤翔、宝鸡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本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此调查、试掘。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西北大学、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在此进行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发掘。时至今日,周原的考古发掘已经获得了举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包括:对几处西周建筑基址的系统发掘;窖藏和墓葬中出土了成批的青铜器物;遗址中听见的大批刻辞卜骨;出土了其它一些具有珍贵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遗物.九成宫遗址简介九成宫遗址——位于宝鸡市麟游县新城区,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宜人。九成宫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至今仍是一派青山绿水、明媚秀丽的风光。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开始名叫“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

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开始名叫“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唐高宗时曾一度改名为“万年宫",意指颐和万寿,后又恢复原名.

隋唐时期的宏伟建筑九成宫,周垣有1800多步,曾建成延福、排云、御容、咸亨、大全、永安、丹霄等大型宫殿。现在还留有凤台、唐王点将台、梳妆台、醴泉、唐井、官坪等遗址。

科学考察和多次勘察发掘证实,九成宫是以麟游天台山为主峰的大型建筑群.发掘出的大型宫殿遗址有10多处。天台山南发掘出的3条长廊走道,其中两条宽达12米、1条宽9米,与宫廷相连。此殿址的北面、杜水岸边发现有游船码头遗迹,可知当初九成宫中尚有内海,并有游艇船只.

唐代初年,唐太宗因南征北战而积劳成疾,群臣建议修筑离宫,以避炎暑.太宗决定以隋仁寿宫为基础,加以修缮,并改名为九成宫。自贞观六年到十八年,唐太宗曾5次来九成宫度更。麟游县城东距西安163公里,南距宝鸡133公里,当关中平原炎热酷暑的时期,麟游仍清凉宜人。据测试每年最热的7月份,这里平均气温只有21.8度。九成宫在进一步的发掘中,她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到麟游访古避暑。大散关简介大散关,亦称“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大散关是关中西南唯一要塞.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关控陡绝”,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如《史记》所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因而,这里也就成为了历代兵家看重和必争之地.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有70多次。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采取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公元1131年5月,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年),宋于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将吴玠收拾残兵,屯据和尚原,刚立好栅寨,金兵已至原下。有人劝吴移屯汉中,保住入蜀之关口,吴认为:”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果然打败了来犯的金兵。次年五月,金没立郎君及别将乌鲁折合,分两路入寇。没立出凤翔,折合自阶、成、凤州出大散关。当时,吴乏粮,故兵无斗志.吴与弟吴璘召诸将,以忠义相激励,并歃血而誓,使兵众感奋。乌鲁折合兵先至,在和尚原北列阵,宋军更战迭休,大败折合.这时,没立郎君正攻箭关,吴选兵奋击,使金兵两路不得会合,大败而去。十月,完颜宗弼(金兀术)自熙河移兵窥蜀,引兵众十万人,从宝鸡造浮桥渡渭来犯,吴派吴璘、雷仲等,将劲兵用「驻队矢」迎敌。并用骑兵断其粮道,共交锋三十多次,完颜宗弼中箭而败退.此役宋军大胜。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众多诗句中都提及。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翁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这里的自然风光特别优美。鸡峰山简介

鸡峰山是一座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峰。群峰叠翠,山、石、松互相衬托,和谐统一;高低错落,峻峭秀拔,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立体画卷。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登临鸡峰山,曾写下“鸡峰云霞古,龙宫殿宇幽”的优美诗句。我们如今站在雄伟的鸡峰山巅,亦会产生与当年苏轼同样的感受:富饶辽阔的西秦大地尽收眼底,渭河像一条金色的飘带向东方飞去。四周层峦迭嶂,团团流云飞雾,翻卷着,飘荡着,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绿茸茸的群峰,宛若海上一座座碧玉翡翠般的小岛,一会儿被惊涛骇浪埋进云海,一会儿又被山风轻轻推出海面,神奇缥缈,引人遐思。

据《宝鸡县志》记载:“鸡峰插云,县境峰岳之奇,唯鸡山为最;天柱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吴岳,东接太

华;云绕峰腰,触石时呈五色,鸡栖山顶,惊人只在一

鸣."又载:“三峰如削,徙巅者必援铁索而上,有石鸡大如羊。”《明一统志》云:“山有三峰并峙,为一邑之

冠”。鸡峰山奇景甚多,历来有“三十六景”之说。其中著名的景点有:棒槌石

站在石炕(这是上山的要道,为一天然石台阶,形如农家炕,两头置有石枕,故名“石炕”)向东望去,群峰中一峰顶上屹立一高约15米,直径5米的圆柱石,很象农家妇女捶洗衣裳用的棒槌,起名“棒槌石”。棒槌石直插峰顶,周围松青竹翠。清晨日出,霞光从峰隙松间穿过,色彩迷离,景象万千.

法门寺简介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秦公一号大墓简介秦公一号大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雍城遗址秦公陵园内,位于凤翔县南指挥镇石连路畔,北距凤翔县5公里,南距宝鸡市30公里,东距西安1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今2500多年。该墓是秦公陵园内49座墓葬中首次发现,唯一被发掘的最大墓葬,故称秦公一号大墓.墓主为秦景公(公年前577年——公元前537年在位),系秦穆公四世孙,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为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四处景点之一。ﻫ

秦公一号大墓平面呈“中”字型,全长300米,面积5334平方米,有东、西墓道和墓室。东墓道长156.1米,西墓道长84.5米,墓室长59。4米,宽38.8米,深24.5米。四壁有三层台阶,称为中国“倒金字塔”。第三台面正中为椁室,椁室周围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不同等级的殉人。椁室土圹深4.2米,椁室用柏木垒砌而成,分主、副两部分。主椁室长14.4米,高、宽各5。6米。副椁室位于主椁室南部偏西,内有小门相通,面积小于主椁室。

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发掘的最大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我国至西周以来发现人殉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葬具;椁室两侧上面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例证;大墓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多达180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是我国文字学和书法界极为罕见的珍品。磬铭文“天子匽喜,龚桓是嗣”为推断墓主提供了文字依据。ﻫ大墓虽经汉、唐、宋各代200多次盗掘,墓内仍有3500余件珍贵文物出土,其中包括金、石、玉、陶、铜、铁、漆木器、纺织品等类。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对秦国早期历史和先

秦丧葬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秦公大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映了秦国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ﻫ青铜器博物院简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宝鸡风景秀美的中华石鼓园内。她西邻古朴挺拔的石鼓阁,东接蜿蜒清澈的茵香河,南依巍巍秦岭,北望滔滔渭水。博物院外形运用了高台门阕,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气势恢弘,厚重威严,象征着宝鸡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尊崇地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于2010年9月28日对外开放,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铜文化为主的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珍藏各类文物12761件组,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尤以商周青铜器著称于世。目前,博物院设有《青铜铸文明》基本陈列和《涵镜流光——宝鸡历代铜镜展》、《泥与火的艺术——宝鸡古代陶瓷艺术展》、《西府佛缘——宝鸡佛教艺术展》、《玉振金声-—宝鸡古代玉器、金银器展》等专题陈列,以丰富多彩的文物精品和独具匠心的展览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宝鸡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荟萃了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1500多件,其中有何尊、伯格卣、逨盘、秦公镈等百余件国宝重器.它们有的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有的工艺高超,精美绝伦;有的则以铭文见长,历史研究价值极高。陈列共分“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和“智慧之光”四部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实物展陈、多媒体演示、场景复原等有机结合,使人们从中得到历史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ﻫ近年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相继举办了“周秦文明学术讨论会”等一系列的重要学术研讨活动;成功推出了赴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市博物馆的宝鸡青铜器、玉器精品巡展;积极参与了赴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文物展览;创建了“金属文物修复中心”;编辑出版了大型学术刊物《周秦文明论丛》以及《青铜铸文明》、《圣都美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