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现乌托邦:中国传播研究的想像力[1]本文关键词语: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传播学社会学主义乌托邦[内容摘要]:在简单回首中国传播研究发展历程与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本文侧重讨论在经济、生态与文化的三重危机下,中国传播研究怎样重建历史的、整体论的和批判的理论视野,通过回归历史与社会来探寻现代中国的主体与价值,并重塑传播研究的人文精神与想像力。一、危机与转型的时代与改革开放后“西学东渐〞的其他社会科学门类一样,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的逐步兴起和繁荣有两个主要的历史背景,一是文革之后到1980年代末期人文领域通过各种思想文化运动逐步建构的新的现代化思维和“发展主义〞观念;二是199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体系的逐步构成和各种西方社会科学范式在大学中的制度化[2]。从思想基础来看,19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将文革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在“辞别革命〞的语境下寻求“思想解放〞的“封建/反封建〞的二元思维转换为“传统/现代〞这一新的二元思维[3]。先锋小说、第五代电影、“85新潮〞等连续不断的文化事件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反思运动〞。在这一经过中,知识分子们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对中国这一文化政治共同体在中的位置的理解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现代化的想像与对西方的想像逐步耦合在一起,构成了至今仍没有褪色的“彼岸情结〞。然而,与人文领域不同,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科学界仍然处于质疑和否思正统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段,西方社会科学的建制尚未成形。正如苏力的描绘叙述,这个时代“人文学科可能还好一点,还有些传统;社科大致能够说是一片空白〞[4]。1990年代,大学与研究机构中的学科界线渐渐明晰,西方社会科学体系开始被大规模引入,学术评估也越发繁琐和严格。加上“科教兴国〞的国家政策,前期在人文领域内所构成的现代化与发展思维开始大规模地进入社会科学界。与此同时,新的学科分化和聚焦微小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推动了技术理性的复归。对于新闻传播研究来说,这些思想、制度改变的主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外分。改革开放前后传播思想的变化率先具体表现出在对正统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修正和改造上,即新闻思想的“拨乱反正〞上。在1980年代初期的新闻改革中,“最流行的一个观点是新闻媒介有其本身规律,它不为人们的意志所转移,不被任何暴力所动摇。新闻工作必需遵守新闻媒介的规律〞[5]。随着中国与西方知识界沟通渠道的建立,中国新闻界对新闻规律的自觉讨论立即与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建立了关联,并深受其影响。这两种思想体系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意识形态终结〞的前提下,淡化权利概念和社会历史背景,将新闻传播视为价值中立的信息经过。对于抛弃了“工具论〞和“阶级斗争〞话语并希望建立学术相对独立性的中国新闻学界来说,实证主义传播学中的“传者〞,“受者〞,“信息〞,“渠道〞,“反应〞等概念所隐含的科学主义色彩不只有吸引力,而且在当时具有学术政治上的解放性[6]。例如抹掉价值因素的“信息〞概念后来成为新闻改革中强调新闻面向市场的效劳功能的出发点。政治宣传内容之外的“纯信息〞[7]和读者、观众的信息需要被不断地强调和看重。又如,与市场调查和收视率买卖联络在一起的“受众〞概念也基本上颠覆了政治意义更鲜明的“大众〞概念[8]。这些观念细节的改变随后带来了一整套从新理解传播问题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作为一种“翻译过来的现代性〞,这些“去政治化〞的传播思想为传播理论中市场机制的引进开拓了道路。与此同时,已经在高校中制度化了的传播学科也成为媒介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此,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媒介市场化改革构成互动,使得1990年代构成的各种传播观念至今占领着传播研究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市场需要〞带来了新闻传播研究内部的迅速分化,传统的新闻史论和新闻实务面临被边沿化的危机,而新兴的传播研究内部则繁衍出市场调查、广告营销、媒介经济、新媒体、科学研究方法等诸多领域。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学者们似乎越来越难找到可供互相沟通学术与思想的共同话语框架。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学科状态使得传播学难以参加其别人文社科领域就共同面对的中国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各种讨论。除了“市场需求〞有增无减,传播研究的学术庄严与学科地位面临危机。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切以经济增加为目的的发展主义和照搬西方现代化形式的做法所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文化效应和生态效应就已经引起了国内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警惕。“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生态问题〞、“社会分层问题〞、“腐败问题〞等不断走进各个学科知识分子的视野当中。各种反思和质疑的声音首先来自最早建立“传统/现代〞思维的人文领域,王晓明在十年前发表的文章颇能代表部分“80学人〞的懊悔与追问[9]:当时的知识界是怎样热烈地呼吁经济“现代化〞:“政企分家〞、“价格闯关〞、“打破大锅饭〞、“砸碎铁饭碗〞,大街上悬挂出“效率就是金钱〞的标语,学者们更一个劲地鼓吹“改变所有制〞效益至上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就是欧美化……可是,谁能想到,还不到十年,这些响亮的吁求和口号都纷纷褪色,以至严重变质了,非但丧失了当初大部分的正面意义,有的反成为某些垄断权力侵蚀社会的堂皇借口……目击这样荒唐的现实,再回想八十年代知识界的热烈鼓噪,我着实是感到惭愧。怎么会那样一厢情愿,竟以为世界上只要我们想象的那一种“市场化〞,一旦实现了这样的“市场化〞,整个社会就能够逐步获得全面的解放?同样的反思也逐步出如今社会学、法学,以至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进入新以来,“发展的幻象〞已然被中国知识分子大胆地提出,而强调跨学科和回归人文精神的“公共性〞问题也越发引人注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流社会科学的视域、方法和价值都开始面临质疑,一位社会学家以至对当下社会科学研究脱离现实问题的状态进行了这样的挖苦[10]:人们在构成阶级分层的时代去研究职业分层,在频频发生社会冲突的时代去研究稳定构造;在制度变迁的时代去讨论“微小理论〞;在劳动生产经过之外去研究劳工;面对底层社会的苦难却强调“价值中立〞。假如说社会科学所面临的合法性危机是多年来新自在主义发展观念的累积效应,那么当下的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构造失衡问题则进一步突显了发展转型的紧迫性。更主要的是,当下的危机不仅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而且是生态和文化层面的。它不仅关涉平等、民主等传统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人与天然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包涵与和谐问题。这样的“三重危机〞构成了我们所面对的当下现实。阿芒马特拉(a.mattelart)曾经指出,在历史上会出现一些“关键时期〞,它们“十分等待那些针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分析〞[11]。对于中国的传播学研究来说,这样的“关键时期〞已经逼近,传播问题和问题越发成为解释全球性危机和探寻出路的两个关键领域。一方面传播业不仅本身构成了资本积累的主要场域,而且成为全球金融体系和生产体系加速扩张的主要基础设备;另一方面,中国传播业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以及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在群众传媒中的表达都是中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这一经过的主要具体表现出[12]。我们急需回答的是,群众传媒在中国失衡的经济构造和新的社会阶层分化中饰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城市/乡村的二元社会构造怎样凭仗城市中心的文化传播得以维系,这种构造又怎样适应全球市场体系转而维系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出口导向的发展形式?传播业内部的生产经过遵守何种逻辑进行劳动控制与内容生产,这种生产逻辑与文化领导权的塑造之间有何关联?传播资源在中国社会中的分配能否与维持现存发展形式的政治经济构造相适应,这种分配形式与中国在全球生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有何关联……总之,传播在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赋予了传播学者主要的学术责任[13]。在“中国崛起〞的语境下,中国传播学者在理论创新方面更是任重道远。然而,主流中国传播研究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精英民主政治诉求、现代化理论框架和工具理性导向在完成了其“辞别革命〞和为传媒商业化和消费文化的流行提供学术合法性的责任后,已无法使本事域在“三重危机〞下在理论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假如一场危机能够像葛兰西所说的那样,“创造一个有利于某些新思想传播的环境;创造一些围绕着国民发展的整体后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14],那么对于传播研究来说,它就是真正的“危中之机〞,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把握机会去推动超出和转型。二、回归历史与社会人文社会科学思想与范式的改变并非单纯自觉反省和发展的结果,它是全球政治经济转向中的主要一环。沃勒斯坦曾经提出一个谜题:“恰是在二战期间,在物理学内部牛顿世界观在其基础方面饱受攻击之际,在社会科学内部,这种世界观的影响却到达了极点〞[15]。欧洲哲学与社会思想的发展向来与科学的发展有着亲密的对应关系,然而当耗散构造理论和相对论对平衡一律的世界观念构成宏大挑战的时候,为什么主流西方社会科学却专注于发掘各种脱离时空的恒定与普遍的发展规律?这种对发展与规律的热衷又怎样被推广到第三世界国家?这一经过与同时发生的新自在主义全球化能否存在关联?一些学者回到冷战的历史背景中来回答这一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例如,柯文〔p.a.cohen〕曾经指出,将第三世界的近代历史分割为传统与现代的思维形式源自冷战时期的美国社会科学界,“它适应了西方的,重要是美国的社会科学家意识形态上的需要,被用以对付列宁主义对‘落后’和‘未发达’现象的解释。同时它也提供了一套完好的说法来解释‘传统’社会怎样演变为‘近代’社会〞[16]。美国学者雷迅马〔m.e.latham〕在〔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科学与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一书中更是具体描绘叙述和分析了冷战时期美国为了与苏联革命范式的发展形式争夺第三世界国家而在经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界构造出“现代化理论〞的经过[17]。作为在这样的知识/世界权利关系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冷战社会科学〞[18]的主要构成部分,美国主流传播学成了斯姆普森〔c.simpson〕笔下的“胁迫的科学〞〔scienceofcoercion〕[19]。无论这些解释的说服力怎样,他们回归历史与社会权利场域来认识社会科学研究的视角都是特别具有创见的。中国传播研究几十年来恰是在试图发现抽象的发展规律的努力中不只悖论式地成了新的市场经济与社会文化权利关系的构建者,而且在现有发展形式出现危机的时候,失去了对其从宏观历史与重大而又紧迫的社会现实问题的高度进行反思与创新的能力,进而也逐步远离了中国思想界的前沿。我们所说的回归历史并非仅仅指看重新闻史、传播史的研究。当然这部分研究也是极为主要的,它们有助于在时间的维度上说明当下的各种媒介与传播问题。然而,我们更愿意强调的是将传播的研究放回到中国人探寻其独特现代化道路的漫长历史中来加以审视的一种思路。这是一种更宏大的历史观,它一方面排挤媒介中心主义的局限,强调在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来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也强调在内外互动中来理解中国革命与发展的历史,将中国传播问题看作是世界体系构造与意识形态变迁的一个构成部分。沿着这样的思路,在中国传播的语境下至少有两个“历史〞问题值得看重:首先,正如林春所言,从新回归历史意味着对中国对抗殖民历程和社会遗产进行价值重估[20]。尤其主要的是,这种价值重估影响到对现代中国国家角色的认知,进而牵涉到怎样理解今天传播领域内的各种原则、现象与问题。霍布斯鲍姆〔e.hobsbaum〕将20世纪称作“极端的年代〞。在这一时期,民主、平等、民族主义等启蒙思想已远播到第三世界,民族自发与解脱殖民的革命斗争高潮迭起。刚刚经历辛亥革命失败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欧洲内部连续不断的战斗烽火和走下神坛的西方文明,开始探寻自己独特的现代化出路。资本主义世界边沿的反体制运动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条件下演变为一场寻求底层力量增援的农民战斗,这使得中国革命既具有扎根基层的大众路线又具有政领导并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组织原则。不仅如此,建国后的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技术理性和官僚构造也不断面临各种社会运动、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的挑战和修正。这样的复杂历史经过绝不容得任何对国家角色和革命历程的简单认定。正如汪晖所言,“在现代情境中,近代传统——包含社会传统——事实上有可能被转化为一个批判性的传统,一种重构新的历史想像的资源〞[21]。在传播领域,从五四到延安一直得到推行的大众路线〔工人报刊、记者下乡、通讯员制度、大众办报〕与奉行至今的“性原则〞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逐步替代和变形?自在主义、专业主义、技术理性等作为指点新闻传播理论的各种意识形态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又有何种本质的诉求?现代中国传播业的发展如何放在内部的改革和外部的新自在主义全球化的互动中来考察?同样主要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怎样在现代的传播活动中再现?近年来〔集结号〕、〔色戒〕、〔现代化与历史教学材料〕等媒介文本不断引发争议,他们都在试图以不同的理解来书写和解释历史。与此同时,将“六十年代〞钉在原罪的羞辱柱上的简单做法也开始遭到挑战。福柯式的知识与权利关系命题[22]让我们必需看重这些文化传播现象,而假如不回溯到历史与意识形态的谱系中,我们就很难解释,以至很难发觉这些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离开历史就意味着丧失了主要的政治敏感。其次,从新回归历史不仅意味着回溯过往来理解和关心照顾现代,它也意味着以一种动态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社会与传播问题,借此为知识分子发挥超出现实的想像力提供机遇。随着20世纪革命与冷战年代的渐渐远去,新自在主义的发展观念与后现代的消费文化都在试图抹去历史的痕迹。“意识形态的终结〞、“历史的终结〞的呼声大行其道,它们不仅在呼唤一种“遗忘〞,更在阻碍一种“参与〞。这种“去政治的政治〞强大到足以关闭人的自在意志为另类理想社会进行的任何想像。假如有人说,“五四〞以来,中国年轻学子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缺乏参与历史建构的意识,恐怕不会引起什么异议。“有没有用〞以至已经成为衡量各种思想和知识价值高低的唯一标准。艾伦伍德〔e.m.wood〕对这种社会思潮的挖苦似乎能给我们一些警示:“它与任何整体的、系统的、构造的、经过的‘宏大叙事’为敌。这种敌意延伸到否认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批判的观念。然而这却并不阻碍这些思潮将‘市场’看作一个普世的和必定的天然法则,并自相矛盾地阻拦任何对这一整体权利的批评。后现代的碎片化和偶尔性在这里与‘历史的终结’这一‘宏大叙事’诡异地连接在了一起〞[23]。总之,回归历史意味着将过去、如今和将来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时空脉络,并将各种现实问题放入这个脉络中来理解,这是所有批判思想扎实的根基和来源,也是个体寻求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土建工程施工合同补充协议】施工合同补充协议说明
- Pamidronic-acid-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Oxalic-acid-99-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Ormetoprim-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高端企业管理课程设计
- 基于ZigBee智能灯课程设计
- 韩式杯子蛋糕课程设计
- 连杆送料机构课程设计
-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程设计简易交通城市网
- 锂离子电池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预制箱梁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方案
-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 二手挖掘机评估表
- 阀门压力等级对照表(共10页)
- 小学数学六年级“24点”试题及答案
- 海利普SJ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接地变使用说明书(共11页)
-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全球通用)
- 博雅计划试题
- 如何高效进行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