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的概况。通过学习重要改革内容,归纳出改革的共性原因及改革家的共同精神品质。中国历史上部分重要的变法与改革西周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912年1978年秦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北宋的改革张居正改革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1840年1949年古代近代现代民国的改革清末新政戊戌变法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急剧变动(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出现)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意图变法,富国强兵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示意图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商鞅变法(2)内容改革角度变法措施具体作用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行政管理建立县制社会管理实行什伍连坐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农业生产,为统一积累物质基础削弱旧贵族势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加速地主阶级形成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少民间私斗,安定社会秩序总体上,商鞅变法打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政治、经济、军事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3)意义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征伐不断,社会矛盾尖锐②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439年重新统一北方。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苦难,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2)内容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措施内容影响①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②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邻、里、党),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③整顿吏治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政府税收和征役;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吏治得到改善,加上赋役负担减轻,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政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被迫承认其合法性,地方的赋税、徭役也由他们代管、征收。他们往往隐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出土的陶坞堡坞堡射鸟图画像砖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2)内容“汉化”政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等后期:孝文帝主持,推进汉化,民族融合。2.北魏孝文帝改革(3)实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统治模式的转化(4)影响:改革时期主要领域具体政策影响改革前期(冯太后摄政)制度创设为主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改革后期(孝文帝亲政后)“汉化”政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①有效的巩固了北魏政权。②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③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民族矛盾。④为隋唐盛世打下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3.王安石变法(1)背景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②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③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3.王安石变法(2)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3)内容:富国强兵育才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科举改革整顿太学(4)意义: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4.张居正改革(1)背景明中后期,政治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内容(3)结果财政收入增加,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其余改革几乎全部废止张居正画像政治: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经济: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思考:教材中的这四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些改革的原因是否一样?

自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适应新的社会形态的变法改革少数民族调整政策的汉化改革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政策调整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同:都顺应时代潮流不同:应对各自时代困境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结果被车裂而死。

共同问题:旧势力的强大阻力思考7:历代的改革都遭遇了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使得一部分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

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

张居正改革遭到了极大反对,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1)背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政治: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思想:维新思潮的兴起和发展;西学的传播。(2)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变法(3)结果引起守旧势力激烈反对,后慈禧发动政变,除京师大学堂之外,大部分变法措施被废除。

变法虽然失败,但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光绪皇帝京师大学堂匾额《纲要》上P102-103史料1: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王先明《中国近代史》史料2:(他们)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3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英】赫德史料3: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客观: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②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③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④策略失误:变法的措施给自己树立的对立面太多、操之过急。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2.清政府(地主阶级):清末新政(1901—1911)(1)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改革“自救”②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削弱革命运动声势(2)内容(1901—1905年)废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结果

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无法扭转清政府灭亡的命运,反而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奏定学堂章程》清末新军演习(1905-1911)立宪运动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3.民国时期的改革

第四条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第五条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训政纲领》

这是国民政府的五院制改革,但实际上是蒋介石和国民党统治集团的独裁统治,引起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强烈不满,最终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这是民国不同时期的钱币,从银元到法币,从法币到金圆券,民国时期的历次币制改革都以失败告终,无法解决恶性通货膨胀问题,每一次改革就是剥削普通市民的财富,最终导致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民国时期改革涉及各个方面,但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都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总是受制于具体的时代背景,任何不改变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改革,都不能真正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都是在旧体制上的修修补补,因而也无法扭转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展线索194919561966197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921953过渡时期文革1958全面建设时期200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三大改造完成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经济改革民主改革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1953-1957年,“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新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一)过渡时期(1949-1956)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纲要》上P157《纲要》上P160-161《纲要》上P160《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四个现代化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提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二)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19561958196019641966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良好开端《纲要》上P162-16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二)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19561958196019641966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2.曲折探索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纲要》上P163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③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①1980年5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2000年,提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④2001加入世贸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三)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纲要》上P169-17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3)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4)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三、新中国成立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