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息陬春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息陬春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息陬春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息陬春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息陬春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息陬春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参考答案:D2.下图表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噬菌体进行过程②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生物的细胞中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参考答案:B3.图为某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酶的化学成分一定是RNAB.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不会对该实验产生影响C.t2时将温度条件由45℃变为25℃,反应底物浓度不变D.65℃条件下,该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显著参考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该酶在65℃时催化活性丧失,在45℃时催化所需时间最短,说明在图中的三个温度中,45℃是最适合的温度。【详解】A.据图无法确定该酶的化学成分一定是RNA,A错误;B.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会导致酶活性的改变,因此会对该实验产生影响,B错误;C.t2时反应底物浓度已经为0,故将温度条件由45℃变为25℃后不再发生反应,反应底物浓度不变,C正确;D.65℃条件下,该酶已经失去催化能力,D错误。4.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下面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参考答案:C【分析】把甲、乙两种沙门氏菌注射到大鼠体内,大鼠体内能形成2种浆细胞,产生2种抗体。每种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只含有一种抗体,并没有抗原存在,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不会出现免疫反应。据此答题。【详解】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其中只有抗体而没有抗原,不会出现免疫反应,A错误;大鼠的血清中有2种抗体,再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有两种免疫反应产生,B错误;任意浆细胞培养液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因此只能使一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C正确;大鼠血清含有抗体,但浆细胞培养液不含有抗原,因此不能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5.结合下列图表进行分析,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③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B.①②③④⑤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C.①②③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参考答案:D6.(04江苏卷)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参考答案:答案:D7.已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6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其余表现为阔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3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对该种群进行调查时应采用样方法

B.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高于窄叶基因的频率C.阔叶植株的子代表现为窄叶是性状分离现象

D.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88%参考答案:B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B、植物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故选:B.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9.下列有关矿质元素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较多N肥,有利于农作物抗倒伏B.糖类的合成和运输与K密切相关

C.缺少Mg作物老器官先表现出病症D.P对维持叶绿体膜的功能有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A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淀粉和淀粉酶,检测实验结果可用斐林试剂B.将同一叶片均分为两半,一份于黑暗,一份于光下相同时间后秤其干重重,光下半片叶的重量减去暗中半片叶的重量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可用双缩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时,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小,氢氧化钠在琼脂块内的扩散速率越慢参考答案:B【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分析】此题考查蛋白质、还原糖、DNA和RNA的检测实验以及酶的特性.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时,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小,氢氧化钠在琼脂块内的扩散效率越慢,NaOH在不同的琼脂块中扩散的速率相同,据此答题.【解答】解:A、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必须保持恒温,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的过程必须要加热,这会破坏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导致实验失败,而碘液检测淀粉时不需要改变温度,A错误;B、将同一叶片均分为两半,一份于黑暗,一份于光下相同时间后秤其干重重,光下半片叶的重量减去暗中半片叶的重量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B正确;C、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时,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小,氢氧化钠在琼脂块内的扩散效率越慢,NaOH在不同的琼脂块中扩散的速率相同,D错误.故选:B.1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裂分化参考答案:C1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参考答案:D【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 【解答】解:A、从题中柱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 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 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 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的减小,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A选项的分析是难点,解题时要结合题图信息与题干信息分析解答.13.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C.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D.血红蛋白基金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参考答案:C14.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参考答案:B略15.下图中有两个细胞处于某动物囊胚期的同一分裂时期,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图像有差异。你认为它们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参考答案:C16.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相对增长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第4年开始,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该岛屿上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两倍D.图中的数据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后得出参考答案:B

据图分析,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到0,说明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即逻辑斯谛增长,A正确;第4年开始,种群的增长速率降低,但是数量仍然在增加,B错误;第4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处于K/2,则K值为第4年时的两倍,C正确;野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名师点睛】“S”型曲线中注意点:

①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②K/2处增长率最大。

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17.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参考答案:【知识点】【答案解析】D解析: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的氧气,C错;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中还原氧气,故D正确。【思路点拨】本题以化学反应式为载体,考查了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明确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各元素的去向。18.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参考答案:B19.(04江苏卷)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参考答案:答案:B20.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闭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以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和增加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减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该绿色植物细胞内呼吸酶和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相同B.昼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该绿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C.35℃时,有光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速率慢D.每天光照12小时,温度为10℃比30℃时植物生长快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图中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解:A、植物光合作用指的是实际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在30℃左右,达到了6.5,呼吸作用速率最高为3.50,最适温度在为35℃左右,所以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A错误;B、由于25℃时,光照下CO2减少量最多,所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该绿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5℃,B错误;C、35℃时,有光情况下,光照下CO2减少量为2.90,所以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速率强,C错误;D、每天光照12小时,温度为10℃条件下,CO2减少量为(1.75﹣0.75)×12=12;温度为30℃条件下,CO2减少量为(3.5﹣3.0)×12=6,所以温度为10℃比30℃时植物生长快,D正确.故选:D.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21.园艺工作者以野生的阔叶风铃草为材料,人工诱导形成多倍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染色体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直接染色观察

B检测染色体时,不能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作为染色剂

C·经诱导处理,植株中仅部分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D培育出的多倍体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参考答案:C22.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参考答案:D23.右图所示曲线中Ⅰ为某种群出生率,Ⅱ为种群死亡率。对该曲线理解准确的是A.对应a点时,死亡率最小B.k值在C点,因为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C.对应b点时,出生率最小D.k值在C点,因为出生率与死

亡率相等参考答案:答案:D24.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质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具有特异性识别特性D.C、H、O、N、P是ATP、遗传密码、类囊体膜共有的化学元素参考答案:B25.下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的结构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包括五部分,完成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一个图乙的结构B.图乙的结构是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结构基础C.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D.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参考答案:答案:D26.以下关于氮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

B.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氮气

C.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铵盐,而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D.根瘤菌固定的氮一部分供宿主植物利用,一部分留给自己使用参考答案:B27.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D.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参考答案:A28.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是唯一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B.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有关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D.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参考答案:B29.下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能进行①过程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②过程的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的细胞和组织C.进行③过程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但遗传物质并未增加D.④过程也受基因控制,并且受环境的影响参考答案:A30.酸雨主要是由

引起的

A.NO,SO2

B.NO,CO2

C.CO2,SO2

D.NO,SO2,CO2参考答案:A31.下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B.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C.图中b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此细胞结构不可能是动物细胞参考答案:D32.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华南沿海发现了两个牡蛎未定种,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命名其中一种为电白牡蛎,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它的闭壳肌痕很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而存在生殖隔离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参考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电白牡蛎与长牡蛎存在生殖隔离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的,B错;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C正确;电白牡蛎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正确。33.如图所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参考答案: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是注射疫苗后人体内出现的免疫应答分析,先分析曲线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进行判断.【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b段发生了免疫应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现象,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应答,B错误;C、抗原不同,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C正确;D、据图可知,甲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乙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并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免疫应答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34.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中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B.a、b、c的培养基中都有琼脂、有机物、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C.水稻花药经a~d发育成试管苗的过程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D.只要调节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就能诱导b中的愈伤组织分化成试管苗参考答案:B35.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静息电位时比动作电位时低C.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如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一氧化氮等D.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参考答案:B【分析】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详解】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出现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成杯状的突触小体,A正确;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静息电位时比动作电位时高,B错误;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如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一氧化氮等,C正确;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细胞结构以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能够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正确分析B选项。3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

B.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参考答案:C37.若土壤中的汞离子主要破坏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则植物被汞污染后,体内受影响最小的生命活动是()A.吸收K+ B.水的光解C.CO2固定 D.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3、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其中的蛋白质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解答】解:A、植物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其中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所以植物被汞污染后会降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和降低能量供应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A错误;B、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植物被汞污染后会降低类囊体薄膜上酶的活性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B错误;C、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所以植物被汞污染后,对CO2的固定影响较小,C正确;D、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是通过有氧呼吸实现的,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所以植物被汞污染后会降低线粒体内膜上酶的活性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38.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和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完全相同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参考答案:D39.右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为细胞质,e为细胞质基质 B.图中b具有双层膜结构 C.图中d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图中g为线粒体参考答案:D4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培养酵母菌时,无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在实验后应该对计数板进行认真擦洗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下图是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利用紫色洋葱叶肉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实验时外界溶液是滴入少量红墨水的0.3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细胞D与E的染色体数之比为

;若要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常用植物的

做切片,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

。(3)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

。A.色素的种类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D.各种色素的颜色(4)某同学在秋天做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提取和分离过程操作正确,而实验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最可能的原因是

。(5)有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为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需对光学显微镜的光圈进行的操作是

。参考答案:(1)红色

无色

(2)1∶2

花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ABCD

(4)叶绿素被破坏

(5)缩小光圈42.在一个世代为野生型的老鼠群体中,有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显、隐性基因用A和a表示)(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只判断无分析过程不得分)(2)若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不能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设计实验,说明实验方法、预期和结论,并写出遗传图解。

参考答案:(1)不能。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该雌鼠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鼠的基因型为:XaY。XAXa

×

XaY→

F1:

XAXa:XaXa=1:1

(突变型)(野生型)若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该雌鼠的基因型为:Aa,

野生型雄鼠的基因型为:aa。Aa

×

aa→

F1:

Aa

:aa

=

1:1突变型)(野生型)由于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F1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所以不能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2分)

(2)让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观察分析后代性状表现。实验预期:若后代雌鼠均为突变型,雄鼠均为野生型,则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