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要求一览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要求一览表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1.'全公司2002/6/2公布,2002/11/施行爆炸.散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工作场所严禁烟火。.爆炸危险场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防有爆炸危险的气体积聚。.金属冶炼和浇注场所应经常保持干燥,防止泄露的高温金属液遇水爆炸 ….爆炸危险场所的设备应保持完好,并应定期校验、维护、保养和检修。.爆炸危险场所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提供金属废料的单位在装运前应该负责检查,并剔除金属废料中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有爆炸危险的企业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工人按其规程上岗操作。对防爆电气设备、避雷、静电导除设施必须进行严格管理。触电急救.迅速切断电源。若电源开关距离较远,可用干木棒等绝缘物体拉断电线,千万不能用金属材料或用手去拉电线,以防连锁触电。.触电者若神志清醒或未失去知觉,在严密观察的情况下可采取静躺休息的方法。.触电者若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时,应立即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急救。.触电者若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时,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急救。.触电者若呼吸、心脏都停止,要用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同时进行,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个体防护.进入生产现场应按规定穿戴好个体劳保用品。.在有危害健康的气体、蒸汽或粉尘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应该佩戴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毒面具。.在有噪声、强光、辐射热和飞溅火花、碎片、创屑场所操作的工人,应佩戴护耳器、防护眼镜; 面具和帽盔等。.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水上作业必须使用救生农或救生器具。.进行电气操作的工人应穿戴好绝缘鞋、绝缘手套等。.在有传染病危险的生产部门中,应该由工厂供给干人洗手用的消毒液、所有工具、工作服和防护用必须由工厂负责定期消毒。机械伤害.机加工严禁戴手套操作。工作服前襟和袖口不得敞开。.留长发者须戴护发帽。.机床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完好。工件及刀具要夹紧夹牢,防止工件及刀具脱落或 飞出。装卸笨重工件时,应使用起重设备,并穿防砸 劳保鞋。机床转动时,禁止用手触摸机床的旋转部件或进行测量工作。不得用手清除切屑,应使用钩子、刷子或专用工具。.禁止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讲入设备运行区域。车辆伤害.严禁无证驾驶、违章驾驶和酒后开车。.严禁车辆带病或超载运行。.车辆不得客货混装。.卡车载人必须先办理载客证。.要加强综合治理。车辆管理部门及企业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广大职工和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呼吸中断急救法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对呼吸停止的患者施救复苏的方法:使病人仰卧,松解腰带和衣扣,清除病人口中的异物。救护人员一手将病人下颌托起, 使其尽量后仰,将其口唇撑开,另一只手捏住病人的两只鼻孔,深吸一口气,然后对住病人的口用力吹气,再迅速离开,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成人以每分钟 16—18次、儿童18—24次为宜。如病人口无法撑开,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但要捏住口,吹气量要大,时间要长。紧急止血法出血时,流出的血液量看起来要比实际多,不要慌张,先要确定出血的部位,然后使其镇静,因为惊慌会加快心跳 ,出血就会更多。如果是小的割伤,用干净的布或洗过的手直接压迫受伤部位,一般就可以止住流血。如果血量较大,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止血办法。直接压迫法:.伤口脏污时,要用自来水将伤口冲净。.在伤口处包上干净的布(没有时用洗过的手),紧紧压住。不许把卫生纸和脱脂棉直接包在伤口上 ,以防与伤口粘连。.压住伤口,用绷带紧紧缠住,将伤口抬高到高于心脏的位置。符合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止血点压迫法:.上臂动脉:用4个手指掐住上臂的肌肉并压向臂骨。.大腿动脉:用手掌的根部压住大腿中央稍微偏上点的内侧。.梯骨动脉:用3个手指压住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起重伤害.设备应保持完好,发现有缺陷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严禁超负荷起吊或斜吊。.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吊具。.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起重机械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应配备齐全,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吊车运行前,均应先鸣信号,禁止吊物从人头上经过。.指挥信号应明确,并符合规定。.进入悬吊重物的下方时,应先与司机联系并设置支撑装置。2. :!全公司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力法196舁7月1日.为了防止中暑,保障工人农民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订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各地区的劳动、卫生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合作,必要时可组成联合组织,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行动,并经常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审查批准,自公布日起实行。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的精神制订实施细则。参考3. :;全公司工厂安全卫1956-5-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改善工厂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职员的安全和健康,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定本规程。第二章厂院第三条人行道和车行道应该平坦、畅通;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道路和轨道交叉处必须有显明的警告标志、信号装置或者落杆。第四条为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和池,应该有围栏或者盖板。第五条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应该不妨碍通行和装卸时候的便利和安全。第六条厂院应该保持清洁。沟渠和排水道要定期疏浚。垃圾应该收集于有盖的垃圾箱内,并且定期清除。第七条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如果有损坏或者危险的象征,应该立即修理。第八条电网内外都应该有护网和显明的警告标志(离地二点五公尺以上的电网可不装护网)。第三章工作场所第九条工作场所应该保持整齐清洁。第十条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的布置,应该便于工人安全操作;信道的宽度不能小于一公尺。第十一条升降口和走台应该加围栏。走台的围栏高度不能低于一公尺。第十二条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要不妨碍操作和通行。废料应该及时清除。第十三条地面、墙壁和天花板都应保持完好。第十四条经常有水或者其它液体的地面,应该注意排水和防止液体的渗透。第十五条在易使脚部潮温、受寒的工作地点,要设木头站板。第十六条排水沟渠应该加盖,并且要定期疏浚。第十七条工作场所的光线应该充足,采光部分不要遮蔽。第十八条工作地点的局部照明的照度应该符合操作要求,也不要光线刺目。第十九条信道应该有足够的照明。第二十条窗户要经常擦试,启闭装置应该灵活;人工照明设备应该保持清洁完好。第二十一条室内工作地点的温度经常高于摄氏三十五度的时候,应该采取降温措施;低于摄氏五度的时候,应该设置取暖设备。 (按一九五七年十月十四日国务院总念字第79号通知作了修改,修改前原条文为:“室内工作地点的温度经常高于摄氏三十二度的时候,应该采取降温措施;低于摄氏十度的时候,应该设置取暖设备。”)第二十二条对于和取暖无关的蒸气管或者其它发散大量热量的设备,应该采用保温或者隔热的措施。第二十四条通风装置和取暖设备,必须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并且应该定期检修和清扫,遇有损坏应该立即修理。第二十五条对于经常在寒冷气候中进行露天操作的工人,工厂应该设有取暖设备的休息处所。符合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第二十六条工)要供给工人足够的清洁开水。盛水器应该有龙头和盖子,并且要加锁;盛水器和饮水用具应该每日清洗消毒。第二十八条禁止在有粉尘或者散放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用膳和饮水。第二十九条工作场所应该根据需要设置洗手设备,并且供给肥皂。第三十一条工作场所应该备有急救箱。第四章机械设备第三十二条传动带、明齿轮、砂轮、电锯、接近于地面的联轴节、转轴、皮带轮和飞轮等危险部分,都要安设防护装置。第三十三条压延机、冲压机、碾压机、压印机等压力机械的施压部分都要有安全装置。第三十四条机器的转动摩擦部分,可设置自动加油装置或者蓄油器;如果用人工加油;要使用长嘴注油器,难于加油的,应该停车注油。第三十五条起重机应该标明起重吨位,并且要有信号装置。桥式起重机应该有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器、行程限制器、缓冲器和自动联锁装置。第三十六条起重机应该由经过专门练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职人员驾驶。第三十七条起重机的挂钩和钢绳都要符合规格,并且应该经常检查。第三十八条起重机在使用的时候,不能超负荷、超速度和斜吊;并且禁止任何人站在吊运物品上或者在下面停留和行走。第三十九条起重机应该规定统一的指挥信号。第四十条机器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检修,如果损坏,应该立即修理。第五章电气设备第四十一条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的带电导体应该安装于碰不着的处所;否则必须设置安全遮栏和显明的警告标志。第四十二条电气设备必须设有可熔保险器或者自动开关。第四十三条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而带电的,必须根据技术条件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第四十四条行灯的电压不能超过三十六伏特,在金属容器内或者潮湿处所不能超过十二伏特。第四十五条电钻、电镐等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第四十七条电气设备和线路都要符合规格,并且应该定期检修。第四十八条电气设备的开关应该指定专人管理。第六章锅炉和气瓶第四十九条每座工业锅炉应该有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表,并且要保持准确、有效。第五十条工业锅炉应该有保养、检修和水压试验制度。第五十一条工业锅炉的运行工作,应该由经过专门训练并考试合格的专职人员担任。第五十二条各种气瓶在存放和使用的时候,必须距离明火十公尺以上,并且避免在阳光下曝晒;搬运时不能碰撞。第五十三条氧气瓶要有瓶盖和安全阀,严防油脂沾染,并且不能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第五十四条乙焕发生器要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并且应该距离明火十公尺以上。第七章气体、粉尘和危险物品第五十五条散放易燃、易爆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该严禁烟火。第五十六条发生强烈噪音的生产,应该尽可能在设有消音设备的单独工作房中进行。第六十条有毒物品和危险物品应该分别储藏在专设处所,并且应该严格管理。第六十四条废料和废水应该妥善处理,不要使它危害工人和附近居民。第八章供水第六十五条工厂应该保证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充分供给。饮水非经当地卫生部门的检验许可,不许使用。第六十六条水源、水泵、贮水池和水管等都应该妥善管理,保证饮水不受污染。第九章生产辅助设施第六十八条工厂应该根据需要,设置浴室、厕所、更衣室、休息室、妇女卫生室等生产辅助设施。上列用室须经常保持完好和清洁第七十条厕所应该设在工作场所附近,男女厕所应该分开。第七十一条厕所要有防蝇设备。没有下水道的厕所,便坑必须加盖。第十章个人防护用品第七十四条有下列情况的一种,工厂应该供给工人工作服或者围裙,并且根据需要分别供给工作帽、口罩、手套、护腿和鞋盖等防护用品:(一)有灼伤、烫伤或者容易发生机械外伤等危险的操作。(三)散放毒性、刺激性、感染性物质或者大量粉尘的操作。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四)经常便衣服腐蚀、潮湿或者特别肮脏的操作。第七十五条在有危害健康的气体、蒸汽或者粉尘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应该由工厂分别供给适用的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第七十六条工作中发生有毒的粉尘和烟气,可能伤害口腔、鼻腔、眼睛、皮肤的,应该由工厂分别供给工人漱洗药水或者防护药膏。第七十七条在有噪音、强光、幅射热和飞溅火花、碎片、刨屑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应该由工厂分别供给护耳器、防护眼镜、面具和帽盔等。第七十八条经常站在有水或者其它液体的地面上操作的工人,应该由工厂供给防水靴或者防水鞋等。第七十九条高空作业工人,应该由工厂供给安全带。第八十条电气操作工人,应该由工厂按照需要分别供给绝缘靴、绝缘手套等。第八十一条经常在露天工作的工人,应该由工厂供给防晒、防雨的用具。第八十二条在寒冷气候中必须露天进行工作的工人,应该由工厂根据需要供给御寒用品。第八十五条工厂应该经常检查防毒面具、绝缘用具等特制防护用品,并且保证它良好有效。第八十六条工厂对于工作服和其它防护用品。应该负责清洗和修补,并且规定保管和发放制度。第八十七条工厂应该教育工人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对于从事有危险性工作的 工人(如电气工、瓦斯工等),应该教会紧急救护法。4. 4.全公司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白W&定第一条 为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化学品的单位和人员。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是指工作人员因工作而接触化学品的作业活动; 本规定所称化学品,是指各类化学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按国家标准 GB1369阴类的常用危险化学品。第四条 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向周围单位和居民宣传有关危险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及发生化学品事故的急救方法。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符合5.f>全公司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99侔12月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第三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第四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它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第五条国家鼓励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第二章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建设单位因建设工程需要,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询前款规定的资料时,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及时提供。第七条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第八条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第九条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第十条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 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它有关部门备案。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当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下列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它有关部门备案:(一)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二)拟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的说明;(三)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四)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第十七条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第五章监督管理参考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第三十九条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第四十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第六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五十二条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与处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未提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该建设工程停止施工。建设单位未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或者拆除工程的有关资料报送有关部门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 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的;(二)要求施工单位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的;(三)将拆除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的。第六十八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它有关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由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处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6. (>全公司劳动防护用品选册则2003-10-312术语劳动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 (佩)戴的用品,简称护品。防护功能指劳动防护用品所具有的某种防护能力。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指要求护品具有的最低的防护能力。有效使用期指能达到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的使用时间。3作业类别按接触的能量(物质)的主要危险特性或特殊的工作条件作出分类,见表 1。表11 1 1编号1作业类别 1 说明 1 举例名称 11 1 1 符合1 1 1A01易然易爆场1在常温常压下极易点燃或自燃的1火工材料、易挥发易燃的液体及所作业 1物质的作业 1化学品、可燃性气体等1A05|低压带电)作业 I L11额定电压大于1200伏的带电操作|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带电维修1 1 1 1 1A06|高压带电11额定电压大于1200伏的带电操作|高压设备或高压线路带电维修1 1 1A081吸入性气溶1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溶胶状态、经1铅、铭、钺、镒、镉等有毒金属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1胶毒物作业1呼吸道吸入能产生毒害作用的物1及其化合物的烟雾和粉尘、高毒质的作业 1农药气溶胶、沥青烟雾、砂尘、石棉尘、及其它有害的动(植)物1性粉尘Ai09|1沾染性毒物1能沾附于皮肤衣物上经皮肤吸收1有机磷农药、有机汞化合物、苯作业 产产生伤害或对皮肤产生毒害的物1和苯的二及三硝基化合物的、苯质的作业 1胺、酚、氯联苯、放射性物质 1 1 A111|1腐蚀性作业1产生或使用腐蚀性物质的作业 1澳、硫酸、硝酸、氢氟酸、液体强碱、固体强碱、重铭酸钾、高镒酸钾 1 1 A112|易污作业 1特别容易污秽皮肤或衣物的作业1碳黑、染色、油漆、有关的卫生工程i i iAi21|11 1高处作业 1坠落高度基准面大于或等于2米1室外建筑安装、架线、高崖作业1 1,并有可能坠落的作业 1、船旁悬吊涂装、货物堆垒 1 I A122|1存在物体坠1上部可能有物体坠落或横向上可1建筑安装、采矿、钻探、造船、落、撞击的1能有物体相撞的作业 1起重、森林采伐作业 1 1 1 A123111 1有碎屑飞溅1 1破碎、锤击、铸铁件切削、砂轮1的作业 1 1打磨、高压流体清洗 1 1 A124|1 1操纵转动机1 11械 1 1机床、传动机械及传动带 1 1 A25111 1人工搬运 1 1人力抬、扛、推、搬移 1 1 A126|11 1接触使用锋1 1金属加工的打毛清边、玻璃装配1利器具 1 1与加工 1 1 A128|手持振动机1械作业 1 1风钻、风铲、油锯i i iAi32|11 1涉水作业 1作业中需接触大量水或须立于水1矿井、隧道、水力采掘、地质钻1 1中作业 1探、下水工程、污水处理 1 1 A135|11 1车辆驾驶 1多类机动车辆驾驶 1汽车 1 1 A136|1 1铲、装、吊1各类活动范围较小的重型采掘、1铲机、推土机、装载机、天车、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推机械操I建筑、装载起重设备的操纵与驾I龙门吊、塔吊、单臂起重机纵 I驶A37|一般性作业11 I自动化控制、精细装配与加工、缝纫、工作台上手工胶合与包装1 1A38|其它作业। ।未包括在上述类别者3.1实际工作兼有多项作业特征,则为综合性作业。4使用限制根据是否造成危害或需要某种防护功能提出,见表 2。表2编号I 护品品类 I 适用条件B 不可使用B01 的确凉、尼龙等着火焦结的衣物|防止着火胶结、持续烧伤B02B03B04聚氯乙烯塑料鞋底面钉铁件的鞋手套防止高热熔化烧穿塑料鞋、导致烧伤防滑、防止碰击发出火花防止运转机械绞缠手套以至人体C可使用C03棉布工作服有烧伤危险时穿用C09防静电服防止积聚静电C10等电位工作服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C11绝缘手套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C12绝缘鞋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C13防静电鞋防止积聚静电C15防毒口罩防止吸入一般性毒气C18防尘口罩防止吸入一般性粉尘C25塞栓式耳塞防止噪声伤害C26耳罩防止噪声伤害,不适宜戴耳塞时用之C34护发帽防止头发被机器绞缠,防止头发被污染C35安全帽防止物体碰击头部C36安全带防止坠落C37防异物伤害护目镜防止飞溅物、碎屑、灰沙伤目C40防滑工作鞋防止滑倒,便于登高或在油渍、钢板、冰上等滑溜地面上行走C44防砸安全鞋防止砸伤脚趾,便于搬运、冶金、矿山、建筑及隧道工程等作业C50一般性的工作服C51其它零星护品如披肩帽、鞋罩、围裙、袖套等4.1同一作业要求护品具有多种防护功能时,该护品应具有复合性防护功能。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7. 1‘全公司女职工劳动规定1993-11-26第一条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以下统称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的女职工。第三条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第六条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冷水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第七条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它劳动。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第八条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第九条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 (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第十条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第十二条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 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十三条对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单位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 其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该单位给予被侵害女职工合理的经济补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四条各级劳动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进行检查。各级卫生部门和工会、妇联组织有权对本规定的执行进行监督。第十五条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第十六条女职工因生理特点禁忌从事劳动的范围由劳动部规定。符合8.fi全公司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1995-1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以下简称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第三条企业必须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倡导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安全教育工作实施综合管理,并行使监察职责。第二章生产岗位职工安全教育第五条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四十学时。第六条厂级安全教育由企业主管厂长负责,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厂级安全教育应包括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本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等项内容。第七条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车间级安全教育应包括本车间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安全事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第八条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班组级安全教育应包括遵章守纪,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事项, 典型事故案例,劳动保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等项内容。第九条企业新职工应按规定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第十条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并经过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方可上岗工作。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企业职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级安全教育。企业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第三章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符合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第十二条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四十学时。本条规定的安全教育的教材由劳动行政部门指定或认可。 安全教育应包括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方针、 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知识及安全文化,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第十三条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一百二十学时。本条规定的安全教育由地市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单位或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应包括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知识、安全文化,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安全教育考核合格者,由劳动行政部门发给任职资格证。第十四条企业其它管理负责人(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卜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由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二十四学时。本条规定的安全教育应包括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本部门、本岗位安全卫生职责,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第十五条班组长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由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二十四学时。本条规定的安全教育应包括劳动安全卫生法律、 法规,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技能及本企业、本班组和一些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 安全注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第四章组织管理第十六条企业法人代表和厂长、经理对本企业安全教育工作负责。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作。第十七条企业安全教育工作应纳入本单位培训教育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所需人员、资金和物资应予保证。第十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岗位职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安全员安全教育和班前教育、事故教育、安全活动日 (周、月)等项安全教育制度。第十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档案。安全教育档案由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管理或实行分级管理。第二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方面做出成绩的单位和职工,应予以表彰和奖励。第二十一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有权进入企业,对企业安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组织实施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二条劳动行政部门对于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方面做出成绩的企业和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罚贝I第二十三条凡未按本规定进行安全教育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凡未按本规定进行安全教育而造成职工伤亡事故或严重职业危害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从重处罚。第二十四条企业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附贝I第二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9. 51全公司^#职工伤亡事故报^和如嘲毗1991/02/221991/05/01【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于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第四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章名】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第七条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第八条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章名】第三章事故调查第九条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第十条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 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符合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前两款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它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二)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第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一)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二)确定事故责任者;(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第十三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第十四条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以后,如果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劳动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级劳动部门商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但不得超过事故处理工作的时限。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章名】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六条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第十七条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条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章名】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一条伤亡事故统计办法和报表格式由国务院劳动部门会同国务院统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确定办法和事故的分类办法由国务院劳动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二条劳动部门对企业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三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二十四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伤亡事故参照本规定执行。10.1(生产部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986/05/31颁布,1987/02/01施亍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1.名词、术语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参考11.1-生产部生产过程危害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1992/11/发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 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2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3分类与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明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参考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105设备、设施缺陷110防护缺陷115电危害120噪声125振动危害130电磁辐射135运动物危害140明火145高温物质150低温物质155粉尘与气溶胶160作业环境不良165信号缺陷170标志缺陷199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05易燃易爆性物质含遇湿易燃性物质。210自燃性物质215有毒物质220腐蚀性物质299其它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05致病微生物310传杂病媒介物315致害动物320致害植物399其它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05负荷超限410健康状况异常420心理异常425辨识功能缺陷499其它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05指挥错误510操作错误515监护失误520其它错误599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12.'2全公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彳规定1989/03/29颁布,1989/03/29【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简称特大事故)的调查。但国家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除外。第四条特大事故的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第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特大事故的调查工作。参考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草名】第二草特大事故的现场保护和报告第六条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第七条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一)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和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并报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二)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本条(一)项所列部门。第十条特大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二)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三)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四)事故发后生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五)事故报告单位。第十一条特大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接到特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通知公安部门、人民检察机关和工会。第十二条特大事故发生地公安部门得知发生特大事故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和收集证据的工作。第十三条特大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特大事故现场勘查工作。第十四条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对象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第十五条特大事故发生后,特大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特大事故的有关情况通报当地驻军,请驻军参加事故的抢救或者给予必要的支持。【章名】第三章特大事故的调查第十六条特大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故发生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涉及军民两个方面的特大事故,组织事故调查的单位应当邀请军队派员参加事故的调查工作。第十七条国务院认为应当由国务院调查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第十八条特大事故调查组,应当根据所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计划综合部门、劳动部门等单位派员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机关和工会派员参加。特大事故调查组根据调查工作的需要,可以选聘其它部门或单位的人员参加,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和财产损失评估。第二十一条特大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并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章名】第四章罚则第二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特大事故调查组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对已发生的特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二)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阻碍、干涉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四)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特大事故调查组查询或者拒绝提供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13.'■全公司i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力法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 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第十五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正常使用;拆作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六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三条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第二十五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第二十六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 应当根据声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 技术条件,逐步在依法制定的产品的国家标准、符合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行业标准中规定噪声限值。前款规定的工业设备运行时发出的噪声值应当在有关技术文件中予以注明。14.14全公司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002-11-15第一条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防范化学事故和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它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 (以下简称登记单位)。第三条危险化学品的登记范围:(一)列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中的危险化学品;(二)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务院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它危险化学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一)、(二)确定的危险化学品,汇总公布《危险化学品名录》。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单位为:生产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分别简称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它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单位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了登记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内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三章登记的时间、内容和程序第十三条登记单位应在《危险化学品名录》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手续。第十五条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应登记的内容:(一)储存单位、使用单位的基本情况;(二)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及数量;(三)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送达登记单位或通知登记单位领取。(一)《危险化学品登记表》一式3份和电子版1份;(二)营业执照复印件2份。(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各3份和电子版1份;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应报送上述第(一)、(二)、(四)项规定的材料。第十八条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有效期为3年。登记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办公室进行复核。复核的主要内容为: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基本情况的变更情况,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更新情况等。第十九条登记单位履行下列义务:(五)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向供货单位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第四章罚则第二十一条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处 3万元以下罚款:(一)未按规定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或在接到登记通知之日起 6个月内仍未登记的;(二)未向用户提供应急咨询服务的;(三)转让、出租或伪造登记证书的;(四)已登记的登记单位在生产规模或产品品种及其理化特性发生重大变化时,未按规定按时办理重新登记手续的;(五)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有效期满后,未按规定申请复核的;(六)生产单位、使用单位终止生产或使用危险化学品时,未按规定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参考15.15全公司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0/5/9®布,1991/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保证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第二条本规程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的基本要求,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等单位,必须遵守《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对本规程负责贯彻执行,各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第三条本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本规程压力容器范围划定如下:(1)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装置连接的,接管与外部管道焊接连接的计!环向焊缝, 螺纹连接的第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符合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囿;(2)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3)非受压组件与压力容器的连接焊缝。.最高工作压力(Pw)**大于等于0.IMPa(不含液体静压力,下同);**1.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承受外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夹套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断面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V)***大于等于0.025m;***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予圆整,且不扣除内部附件体积的容积。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上述压力容器所用的安全附件,亦属于本规程管辖范围。第四条为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将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压力等级和品种的划分,见附件一):.低压容器(本条第2、3款规定的除外)为第一类压力容器。.下列情况之一为第二类压力容器:(1)中压容器(本条第3款规定的除外);(2)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1.易燃介质是指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大于等于20%的气体,如:一甲胺、乙烷、乙烯、氯甲烷、环氧乙烷、环丙烷、氢、丁烷、三甲胺、丁二烯、丁烯、丙烯。3.下列情况之一为第三类压力容器:(1)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3中压容器和P・V***大于等于0.2MPa-m的低压容器;***P指设计压力。(2)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3P-V大于等于0.5MPa-m 的中压反应容3器和P-V大于等于10MPa・m 的中压储存容器;(3)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4)高压容器。产品铭牌上至少应载明:制造单位名称、制造许可证编号、压力容器类别、制造年月、压力容器名称、产品编号、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最高工作压力、最大允许工作压力(需要时)、压力容器净重、监检标记。第五十八条压力容器出厂时,制造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以下技术文件和资料:.竣工图样(如在原蓝图上修改,则必须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记);.产品质量证明书(参考附件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压力容器受压组件的制造单位,应参照产品质量证明书的有关内容,向用户提供质量证明书。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竣工并经验收后,施工单位除按本规定提供上述技术文件和资料之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将组焊和质量检验的技术资料,提供给用户。【章名】第六章使用与管理第一•二条使用压力容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必须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负责。应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第一•三条使用压力容器单位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贯彻执行本规程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编制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参加压力容器安装的验收及试车;.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压力容器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编制压力容器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报送当年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压力容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报告;.检验、焊接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0.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第一•四条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内容应包括:.压力容器登记卡(见附件四);.第三章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压力容器设计技术文件;.第四章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压力容器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和有关资料;.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修理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压力容器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及技术文件和资料;.安全附件校验、修理、更换记录;.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第一•五条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劳动部颁布的《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向地、市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第一•六条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工.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含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含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压力容器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报告程序。第一•七条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对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操作人员应持安全操作证上岗。第一•八条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本厂有关部门报告:.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许用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组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缺陷;.安全附件失效;固.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发生火灾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过量充装;.压力容器液位失去控制,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第一•九条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或紧固工作。对于特殊的生产过程,在开车升(降)温的过程中,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的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制订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派人进行现场监督。第 条压力容器检验、修理人员在进入压力容器内部进行工作前,使用单位必须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要求,作好准备和清理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第一一二条压力容器受压组件的修理或技术改造,必须保证其结构和强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第一一三条采用焊接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修理或技术改造,应遵守以下要求:1.压力容器的焊补、挖补、更换筒节及热处理等技术要求,应参照相应制造技术规范,制定施工方案及合乎使用的质量要求,焊接工艺应经焊接技术负责人审查同意。已.缺陷清除后,一般均应进行表面探伤,确认缺陷已完全消除。完成焊接工作后,应再做无损探伤,确认修补部位符合质量要求。.母材堆焊修补部位,必须磨平。焊缝缺陷清除后的修补长度不宜小于100mm。.有热处理要求的,应在补焊后重新做热处理。.受压组件不得采用贴补的修理方法。【章名】第七章定期检验第一一四条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认真安排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并将压力容器年度检验计划报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第一一五条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外部检查:是指专业人员在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定期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内外部检验:是指专业检验人员,在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其期限分为:安全状况等级为1〜3级的,每隔6年至少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4级的,每隔3年至少一次。.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检验时,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其周期每10年至少一次。外部检查和内外部检验内容及安全状况等级的规定,见《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第一一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期限应予适当缩短:.介质对压力容器材料的腐蚀情况不明,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大于0.25毫米/年,以及设甘老所确定的腐蚀数据严重不准确的;.材料焊接性能差,在制造时曾多次返修的;.首次检验的;.使用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使用期超过15年,经技术鉴定,确认不能按正常检验周期使用的;.检验员认为应该缩短的。第一一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非金属衬里层完好的,但其检验周期不应超过9年。.介质对材料腐蚀速率低于0.1毫米/年的或有可靠的耐腐蚀金属衬里的压力容器,通过一至二次内外部检验,确认符合原要求的,但不应超过10年。第一一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方.用焊接方法修理或更换主要受压组件的;.改变使用条件且超过原设计参数的;.更换衬里在重新衬里前;.停止使用两年重新复用的;.新安装的或移装的;.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使用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有怀疑的。第一一九条因情况特殊不能按期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使用单位必须申明理由,提前三个月提出申报,经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由原检验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省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发放《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延长,但一般不应超过12个月。第一二•条大型关键性在用压力容器,确需进行缺陷评定的,应按以下规定办理:.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 经使用单位主管部门和所在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后, 方可委托具有资格的压力容器缺定评定单位承担。在用压力容器缺陷评定单位的资格认可,应按照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办理。.负责缺陷评定的单位,必须对缺陷的检验结果、缺陷评定结论和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负责。最终的评定报告和结论,须经承担评定的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在主送委托单位的同时,报送企业主管部门和委托单位所在地省级和地、市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第一二四条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应符合本规程和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使用单位必须选用有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产品。第一二六条安全附件应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校验一次;爆破片应定期更换,更换期限由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对于超过爆破片标定爆破压力而未爆破的,应更换。压力表和测温仪表应按计量部门规定的期限校验。第一三五条安全阀进行校验和压力调整时,必须有使用单位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人员在场。调整后的安全阀应加铅封。调整及校验装置用压力表的精度应不低于1级。在线调校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第一四二条压力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1.有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回到限止钉处;无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距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的允许误差;刻.表盘封面玻璃破裂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封印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限;.表内弹簧管泄漏或压力表指针松动;.其它影响压力表准确指示的缺陷。第一四五条压力容器运行操作人员,应加强液面计的维护管理,经常保持完好和清晰。应对液面计实行定期检修制度,使用单位可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在管理制度中予以具体规定。第一四六条液面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停止使用:1.超过检验周期;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玻璃板(管)有裂纹、破碎;.阀件固死;.经常出现假液位。第一四七条需要控制壁温的压力容器上,必须装设测试壁温的测温仪表(或温度计),严防超温。测温仪表应定期校验。【章名】第九章附则第一四八条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按《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报告和处理。中.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主要是用于盛装生产用的原料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的压力容器。如各种型式的储罐。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16.全公司体力劳动强度分级1997能量代谢率energymetabolic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劳动时间率workingtimerate(T)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体力劳动性别系数sexcoefficientofphysicalwork(S)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 1,女性系数为1.3。体力劳动方式系数waycoefficientofphysicalwork(W)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 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ntensityindexofphysicalwork(I)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表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111A部>25总则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7.全公司中华人民共1992/4/3发第一章第一条和国妇女权布,第二条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呆障法1992/10住效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逐步完善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第三条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第四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第五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第六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第七条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着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四章劳动权益第二十一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禁止招收未满十六周岁的女工。第二十三条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在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平等。第二十四条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十七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为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妇女获得物质资助创造条件。第六章人身权利第三十三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第三十四条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它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第三十五条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老年妇女。第三十六条禁止拐卖、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被拐卖、绑架的妇女返回原籍的,任何人不得歧视,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善后工作。第三十七条禁止卖淫、嫖娼。禁止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或者雇用、容留妇女与他人进行猥亵活动。第三十八条妇女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广告、商标、展览橱窗、书刊、杂志等形式使用妇女肖像。第三十九条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第八章法律责任第四十八条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妇女组织应当要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保护被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妇女合法权益,其它法律、法规已规定处罚的,依照该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第五十条有下列侵害妇女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一)对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的;(二)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录用而拒绝录用妇女或者对妇女提高录用条件的;(三)在分配住房和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四)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的;(五)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六)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构成
序号影响来源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及内容符合性备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白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一条雇用、容留妇女与他人进行猥亵活动的,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二条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它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它民事责任。18.18全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食2001/10/2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部中队委竞选方案
-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 综合楼维修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出租车行业挂靠管理协议模板版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XX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方案
-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 产品销售价格保证协议书
- 拖欠农民民工工资问题发言稿
- 2024年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总结
- 高一上学期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 GB/T 10362-2008粮油检验玉米水分测定
- Ch1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引论
- XX省大型医院巡查领导班子民主测评表
- 学情分析方案《王戎不取道旁李》
- 财务流程介绍课件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复习课程
- 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雾化治疗
- 水的组成发现史
- 行政诉讼流程
- 傅青主女科课件
-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