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页选必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课时练习(14)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一、选择题1.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与疫病的斗争中,古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不包括()A.注意公共卫生,修建下水道B.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C.建立疫病救治机构,防治结合D.进行牛痘接种,治疗疟疾2.《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该史料可以说明秦代()A.已实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制度B.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状态C.已建立起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D.尚未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3.威廉·麦克尼尔在其著作《瘟疫与人》中以人类史为主线,讲述人类与瘟疫的关系——“瘟疫是人类文明的副产品之一。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而瘟疫横行又致使人类行为发生改变,继而又发生新的瘟疫。因此平衡才是王道。”该学者的研究()A.论述疫病可以实现自生自灭B.主张人类应该全力消灭疫病C.是疫病研究的最权威的观点D.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4.古罗马人把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这说明古罗马()A.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D.宗教观念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5.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6.下表所示为中国汉、唐两朝疫病防治事例摘录(部分)。这表明汉唐时期()朝代摘录汉朝赵瞿病癞(传染病),历年医,不瘥,家人乃赍粮弃送于山穴中唐朝设“疠(瘟疫)人房”,“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A.处置疫病已采用隔离方法B.从环境卫生入手治疗疫病C.注重改善病人的居住条件D.通过药物研制来救治病人7.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8.20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爆发鼠疫,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东北防疫事宜。外务部施肇基坚决反对俄、日的主张,并进一步提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由此可见,当时东北的防疫()A.坚决反对国际医疗援助B.遏止了西方列强侵华野心C.关乎到民生与国家主权D.确立了近代公共防疫体系9.历史上,霍乱曾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至1859年间,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导致第三次霍乱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卫生防护意识淡薄B.各国政府疫情防控不力C.疫病防治缺乏国际合作D.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10.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人们发现旧有药学著作或有疏漏、重复,或记载错误。于是政府组织名医儒臣对大唐地域所产药物进行实际普查,重新编修本草,编成载药物八百多种、图文并茂的药物学著作。这一著作是()A.《黄帝内经》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撰《▲》,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材料中▲处应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肘后备急方》12.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成书于战国到西汉年间②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③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④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3.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众多医学著作中,有一部被称为“中国钦定药典的结集创举,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这部著作是()A.《黄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14.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提出,一个懂得养生的人,不应“竞逐荣势,企踵权豪……惟名利是务”,而应常怀仁爱之心。这一思想()A.反映了西汉末年的政治黑暗B.强调精神情志活动对人体的作用C.体现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D.忽视清心寡欲行为对健康的影响15.古代中国的某部医学著作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该著作是()A.《黄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千金方》D.《本草纲目》16.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各种疫病流行肆虐,南阳太守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材料体现了当时()A.政府不重视百姓医疗健康B.儒士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感C.医生严重缺乏致疫病肆虐D.官吏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17.17世纪,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牧师患痛风被中国的艾灸治愈,他敏锐地注意到艾灸的价值,迅速收集有关资料并出版书籍,很快引发了艾灸在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流行。中医一度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养生调理、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东方知识丰富欧洲医学研究B.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补性C.中国医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宗教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18.公元701年,日本仿效唐制,制定大宝律令、疾医令等医药职令,将某部由中国传入的医学著作定为医生必修的医籍,并作为培养和考试的教材。该著作最有可能是()A.《神农本草经》B.《唐本草》C.《千金方》D.《本草纲目》19.春节联欢晚会“英伦配”一曲《本草纲目》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新一轮深层次的思考。《本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A.奠定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C.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20.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李约瑟盛赞的该著作()A.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是首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C.启发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D.被赞誉为“东方药学巨典”21.在近代前期,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进行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该变化体现了()A.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B.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C.“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D.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22.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随后也建立起西医院校,培养了大量西医人才。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西医传入中国()A.确立了我国近代公共防疫体系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C.严重阻碍了中医的可持续发展D.扼杀了中医治病的优良传统23.据记载北宋可能已有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方法的出现。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宁国府太平县已有人痘接种中心。到了清代,在康熙帝的提倡推广下,人痘接种术传到欧洲,英国的医生琴纳将之改造成接种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术能有效治疗天花B.明清时期中国用人痘接种术消灭了天花C.牛痘术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免疫学的诞生D.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医疗技术发展24.1911年4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这既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A.使中国东北鼠疫得到根除B.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普及C.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D.宣示了中国对东北的主权25.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
,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基础。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东晋名医
著有《肘后备急方》,唐朝名医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明朝名医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探索如何遏制瘟疫的传播,减轻瘟疫的破坏方面,秦与西汉都有专门安置隔离病人的场所,唐宋时期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改善公共卫生等手段防控疾病。明清时期温病学派认为瘟疫是通过空气与接触进入口鼻而传播。——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材料二瘟疫与战争对中国人口波动的影响(13—19世纪)材料三这场(雅典)大瘟疫造成雅典近1/4人口死亡,包括伯里克利在内的一大批官员都在这场瘟疫中病死,使得城邦的公共管理出现巨大问题,雅典陷入了无休止、混乱的党派纷争之中,法纪废弛。最后雅典战败,逐渐走向衰落。无疑,这场瘟疫对雅典的垮台有影响。——【英】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等《疾病改变历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药学成就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一的填空补充完整。(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6分)
★课时练习(15)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硕果累累。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做法。下列项中,体现“鲜明特色的做法”的是()A.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B.迅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C.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D.大幅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3.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掀起了“两管、五改”工作,“两管”就是管水、管粪、“五改”就是改良饮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这项工作()A.解决了农村公共卫生问题B.顺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C.利于强化农民的卫生意识D.体现了乡村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4.近日,包括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不寻常的猴痘病例。世卫组织称:猴痘疫情在非流行国家可控。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C.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5.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天津卫生总局现行章程》。“清洁道路、养育穷黎、施治病症、防检疫病”,并颁行相关卫生实施细则,其中包括《卫生办法》、《育黎堂办法》、《时症医院办法》、《扫除科章程》等。这些措施()A.推进了城市公共卫生发展B.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C.杜绝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D.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为保障我国人民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现代医疗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就有()①开始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②积极开展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③人工瓣膜、试管婴儿等技术领先世界④平均预期寿命达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1951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我国()①医疗卫生体系的逐步完善②国家治理效能的显著提高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下图反映了我国历经70多年形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制度上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和农村人口。据此可知,我国()A.医疗保险发展迅速B.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C.防疫工作成效显著D.医疗机构职能不断扩大9.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进行了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国会先后颁布了《国家防疫法》《检疫法案》等法律。这些新举措反映了()①工业化带来城市环境恶化②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福利国家制度已正式确立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走向完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0.1918年,《中华医学杂志》曾刊发题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的文章,其中有以下图文。对此文解读正确的有()①近代中国社会仍强调程朱理学的作用②将防疫宣传与提倡使用国货结合起来③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④口罩普及标志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下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此阶段中国人均寿命变化原因之一在于()A.中西医开始了有效结合B.持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D.发达的福利国家已建成12.1958年,苏联提议发起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根除天花项目”,1959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该提议。随后,美国不甘落后于对手,表示希望支持该项目。1980年,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消灭天花。材料表明()A.美苏力量的变化影响抗疫成效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C.天花蔓延弱化意识形态对立D.疫情防控需要跳出冷战思维13.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了大量不脱离农业集体劳务、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到1975年全国已有150多万名。几乎每个生产大队都能拥有2名深受群众欢迎的“头戴草帽、身背药箱、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的出现()A.提高了国家整体的医疗卫生水平B.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C.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D.是特殊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成果14.1958年2月,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已基本被消灭。由此可见,当时医疗卫生工作()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B.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得益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D.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5.1950年,南京市卫生局先后组织了58个宣传队、派出两辆巡回宣传车,进行卫生防疫宣传,并举行了44次集体游行,举办了历时12天的卫生展览,开展卫生讲座147场,卫生宣讲334次。这表明,新生的人民政权()A.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B.注重加强公共卫生的建设C.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D.善于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16.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D.缩小贫富间差距17.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18.1955年,国家为消灭血吸虫病,在江南各省建立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同时全国各地的乡村举行清理钉螺运动,以消灭传染源。这些举措()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根除了血吸虫病的传播C.推动了防疫事业的发展D.弥补了医疗体系的不足19.19世纪后半叶,面对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显现,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众健康法》,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1867年又制定新的《防疫法》,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这些措施()①推动了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化法治化②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卫生防疫体系③反映了工业革命引发公共卫生问题④引发了公众对防疫问题松懈心理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20.下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份文件名称1998《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00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义的通知》2007《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A.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断扩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C.农民医疗问题的彻底解决D.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A.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B.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除D.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2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自身需求巨大、疫苗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向国际社会供应了4.8亿余剂疫苗(2021年7月1日截止),是世界上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疫苗的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截至2021年7月1日,中国已向近100个国家提供了疫苗。这说明中国()A.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B.领导了世界的合作抗疫活动C.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大力支持D.抗疫方法得到世界各国认可2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以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为重点。这些做法()A.推动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形成B.有利于增进群众的政治认同C.使抗疫医疗队伍得到了扩充D.迅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面貌24.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A.把防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B.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C.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D.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25.2008年12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人员达10万人次,救治伤病员164万人次。2019年末新冠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现,为救治感染患者,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10天;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在政府的统一调配下,各地医护人员迅速分批赶往湖北、支援武汉,为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材料说明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①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②充分体现了全国协作抗疫上的制度优势③没有重视灾后的防疫和疫情方面的控制④基础医疗建设为抗灾防疫提供物质支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26.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医书文体以问答体为主。许多书籍,如《脉法》、《黄帝内经》等,并不是当时人所写的,往往是后人依靠前人留下的文献、传说编写的……由于长期依赖和崇拜经典,致使医书缺乏创新和提高的动力。——摘编自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材料二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然而,近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由于国民政府在引入西方社会和文化制度的同时,错误地认为中医不合乎科学,对中医采取了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在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下,西医对人体的认识、疾病的原因、预防和治疗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传入中国,使传统的中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根据历年统计公报,1990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185.69亿元,占当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的24.99%,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383.09亿元……此外,为了给政府行为提供有效的法律规范,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从行政管理进入法制管理。——摘编自王胜利《新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成就》(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医学书籍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帝内经》。(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医学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例举17世纪英国在生理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
课时练习(14)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牛痘开始接种是在18世纪中期以后,由英国人爱德华.詹纳发明,材料要求的是古人积累的经验,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古代确实为了卫生防疫修建了下水道,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清理污水和疏通井渠是农业社会的常见行为,也可起到防疫的作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和世界在古代都曾设由专门的防疫机构,民间也有自发的防疫组织,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可知,城旦、鬼薪得了传染性疾病,该如何处置?应迁往传染病隔离区,这说明秦代已实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制度,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到秦朝出现了将患病者迁移到指定地点的情况,人类面对未知的传人病时至今日也有束手无策的情况,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到秦朝出现了将患病者迁移到指定地点的情况,没有明确其他疫病的防治措施,故“已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说明秦朝出现了将患病者迁移到指定地点的情况,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非“尚未认识到”,排除D项。3.【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平衡才是王道”等信息说明,该学者在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希望寻求解决瘟疫之道,故选D项;该学者是在讲人类与瘟疫之间的关系,所以不是论述疫病可以实现自生自灭,而是需要人类改变自身的行为,排除A项;由题干中的“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平衡才是王道”等信息可知,该学者主张人与自然之间要实行某种平衡,才是正确对待瘟疫的态度,而不是主张人类全力消灭疫病,排除B项;题干只给出了一个学者的观点,并未与其他观点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它是疫病研究最权威观点的结论,排除C项。4.【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古罗马人不重视医疗和医生,但是把自认为预防疫情的最佳方式公共卫生清洁做的较好,所以说古罗马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古罗马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预防疫情,而不是人民对疾病防治愚昧无知,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古罗马人对疫情的防治观念与做法,而不是城市治理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不是医疗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而主要强调的是古罗马人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可知黑死病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迷信,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的幸福,说明这次瘟疫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故选C项;古希腊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项;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排除D项。6.【答案】A【解析】表格中的信息大意是:汉朝时赵瞿得了传染病,久治不愈,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带着粮食将他送往山中隔离,以防止传染给别人,而到了唐朝,出现类似情况,则有瘟疫隔离房,男女会分别隔离,且照顾更加周到,所以这表明汉唐时期已经用隔离的办法来处理传染病了,故选A项;题干中的两个信息都涉及到了隔离的方法,但是并未提到环境卫生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强调的是采用隔离的办法,而不是强调改善病人居住条件,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有关于药物研制的信息,而都涉及到了隔离的方法来处置传染病,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可知,意大利在14世纪已出现分类检疫,体现了人类检疫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意识的增强,故选B项;分类检疫有利于阻碍疫病传播,但“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逻辑错误,排除A项;检疫属于预防,是防治的其中一个环节而非体系,故“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到意大利实行分类检疫制度,没有明确对于国家参与程度的具体表现,故“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控制疫情不仅可以解决民众的健康问题,还涉及到国家主权的安全,故选C项;施肇基反对外国人主持东北防疫,是从国家主权利益出发的,但并非反对外国人参与医疗救助,逻辑错误,排除A项;单纯的防疫主张与措施,无法遏止西方侵略的野心,逻辑错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到外务部施肇基的态度及主张,但没有明确清政府的具体举措,故“确立了近代公共防疫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霍乱第三次流行的时间是1852—1859年间,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由于工业革命,世界各国间联系不断加强,因此霍乱大流行,故选D项;工业革命后民众卫生防护意识有所提升,排除A项;“各国”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第三次霍乱的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增强,与缺乏国际合作无关,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唐高宗……药物学著作”可知,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故选C项;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排除A项;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排除B项;明代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余宗族素多”“建安”“伤寒十居其七”可知,东汉晚期,张仲景因族人大量死于伤寒,立志从医,积累临床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辩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故选B项;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排除A项;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排除C项;东晋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8卷,70篇,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到西汉年间,故①正确;《黄帝内经》是医书,不是药书,故②错误;在《黄帝内经》中,以阴阳五行常说阐释了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疾病的变化,阐明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故③正确;《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而不是临床医学理论,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钦定药典……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可知,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故选C项;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排除A项;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古代中医方剂著作,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排除B项;明朝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据材料“而应常怀仁爱之心”,可知张仲景认为个人的养生突出强调人的仁爱之心,体现了个人精神意志活动对个人身体调养的影响,故选B项;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排除A项;西汉时期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排除C项;“不应‘竞逐荣势,企踵权豪……惟名利是务’”,可知张仲景认可淡泊名利的思想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的是《黄帝内经》,故选A项;《肘后备急方》是东晋葛洪著的临床急救手册,排除B项;《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所著,是综合性的临床医学著作,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面对“东汉末年各种疫病流行肆虐”,南阳太守张仲景“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反映了东汉儒士崇尚节义,社会责任感强,故选B项;“不重视”不合史实,张仲景即为政府官员,排除A项;题干未见医生人数及供不应求等信息,排除C项;“官吏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不合逻辑,张仲景仅仅恰好是官吏兼医生而已,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牧师患痛风被中国的艾灸治愈,他敏锐地注意到艾灸的价值,迅速收集有关资料并出版书籍,很快引发了艾灸在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流行。中医一度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养生调理、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可知,艾灸等中医知识从中国传入欧洲,使得欧洲医学领域出现了崇尚中医诊疗的风尚,丰富了欧洲医学研究,故选A项;材料仅提到了中国的艾灸在欧洲的传播与流行,是单向而不是互补,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到中医在欧洲所产生的影响,没有出现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比较,故“领先世界”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宗教是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但材料着重强调的是被牧师身份所带到欧洲的中医的功效而不是宗教,故“宗教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中国医学传到日本,即形成所谓汉方医学,其中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唐代孙思邈的著作,日本汉裔丹波康赖编成的日本汉医奠基著作《医心方》三十卷,其中直接、间接引用《千金方》条文达1273条,共480处,合乎题意,故选C项;《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与题干“仿效唐制,制定大宝律令、疾医令等医药职令”的信息关系不大,排除A项;《唐本草》是唐朝政府颁布的药典,非医学著作,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著作,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本草纲目》是明清时期李时珍所著的著名药物学专著,被称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故选C项;《黄帝内经》奠定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排除A项;不同的医学著作对不同领域的医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排除B项;我国古代的中医学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李约瑟盛赞的著作是《本草纲目》,被赞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选D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排除A项;首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是《唐本草》,排除B项;启发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是《肘后备急方》,排除C项。2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近代前期,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进行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可知,知识精英对于中医的态度由原本的批判不断改变,中西文明逐步出现融合而不是对立的趋势,故选D项;材料仅涉及到知识精英对于中医的态度,没有明确医学体系的发展情况,故“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知识精英对于中医的态度,没有明确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实践情况,故“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思想,主要针对于西方技术与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仅涉及到知识精英对于中医的态度改变,故“‘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22.【答案】B【解析】据材料“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可知近代以来西医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故选B项;近代公共防疫体系,包括预防、管控、治疗等多个方面,但材料只提供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措施,排除A项;"严重阻碍"夸大了西医对中医的影响,排除C项;至今仍然存在大量中医治病的现象,说明中医治病并没有被扼杀,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据材料“人痘接种术传到欧洲……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可知,中国的人痘接种技术传播到欧洲被改造成接种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即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故选D项;人痘接种术是预防天花的,而不是治疗,排除A项;“消灭”说法错误,排除B项;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而非标志着现代免疫学的诞生,排除C项。24.【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11年中国发起鼠疫研讨会成功举行,这是国际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故选C项;“根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鼠疫防治,并不是西医普及,排除B项;此时东北就属于中国,鼠疫研究会的召开主要是解决鼠疫问题,与东北主权无关,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东亚病夫”等蔑称给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有识之士积极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有利于唤起民众卫生意识,进而增强民族强健意识,故选D项;材料是政府卫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排除A项;促进民主思想传播与“对城市清洁……机构上报”不符,排除B项;对个人卫生、防疫的要求,不一定能提升居民个体素质,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6.【答案】(10分)(1)特点:源远流长;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每点1分,任答两点2分)补充:《黄帝内经》、葛洪。(2分)(2)疫病给人类带来人口死亡与社会混乱(或巨大灾难、健康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客观上有利于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每点2分,共6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医药学从商代甲骨文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继承并发展,得出源远流长;据材料一“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基础”并根据选必二所学:《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等,得出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等,得出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第二小问补充,根据选必二《黄帝内经》地位的所学,得出《黄帝内经》;根据选必二所学: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得出葛洪。(2)回答影响,要有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根据材料二中瘟疫之后带来人口下降、农民起义,根据材料三“这场(雅典)大瘟疫造成雅典近1/4人口死亡……雅典陷入了无休止、混乱的党派纷争之中,法纪废弛。最后雅典战败,逐渐走向衰落”等得出,消极影响——疫病给人类带来人口死亡与社会混乱(或巨大灾难、健康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根据选必二第14课中面对疫病各国政府、医学家采取措施抵御疾病、研制药物药方、总结经验等得出,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
课时练习(15)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DADAB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DDAACCB题号2122232425答案AABBB1.【答案】D【解析】据材料“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可知,农村的“赤脚医生”具备初步的中西医知识和技能,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地方病,对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故选D项;没有比较,得不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的结论,排除A项;“大幅提高”说法错误,“赤脚医生”水平有限,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农民不在范围之内,排除C项。2.【答案】C【解析】“鲜明特色的做法”即带有显著的特征,具备一定的主题,爱国的主题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爱国卫生运动满足条件,故选C项;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属于常规操作,不具特色,排除A项;社会保障体系也属于基本的保障,常规建设,没有特色,排除B项;提高人口预期寿命是伴随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产物,不属于特色做法,排除D项。3.【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的“两管、五改”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强化农民的卫生意识,故选C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开始,排除B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乡村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的结论,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在猴痘疫情的预防、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抗疫防疫中的运用,并未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发展其他领域的运用,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抗疫防疫中的运用,而不是专指医疗机构,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抗疫防疫中的运用,而不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中的地位,排除C项。5.【答案】A【解析】由“清洁道路、养育穷黎、施治病症、防检疫病”可得,上述措施有利于推动城市公共卫生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中的信息主要涉及的是公共卫生,其中包含了医疗卫生的一些信息,但并不意味着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排除B项;上述措施是有利于推动城市公共卫生发展,但不可能杜绝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清朝末年的信息,并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没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排除D项。6.【答案】D【解析】开始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在中国近代出现,京师自来水公司的来水亭建于1908年,故①错误;积极开展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属于新中国的措施,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毛泽东欣然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故②正确;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故③正确;结合所学,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可知建国以来,我国的医保参保人数不断增长,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说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经受住了考验”,可知党的领导是我国经受疫情考验的重要保障,说明我国党和政府的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故②正确;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的医务工作者结合精湛的医疗技术成功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说明建国以来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明显上升,故③正确;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解决的是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与材料内容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从制度上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和农村人口”说明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完善,故选B项;“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的一种方式,材料中能说明这种保障是存在的,但无法判断其发展速度,排除A项;“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成图中,无法判断防疫工作的具体情况,排除C项;从上图中,没有医疗机构职能的内容,无法判断其职能的扩大,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进行了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工业化的开展,造成了城市环境恶化,因此美国进行城市公共卫生改革,故①正确;罗斯福新政及以后,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③错误;“创立卫生局”“颁布了《国家防疫法》《检疫法案》等法律”说明美国通过设立机构和立法为城市公共卫生改革提供保障,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走向完善,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0.【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学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强调格物致知,而材料中的“理学”是物理学的意思,故①错误;“《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面具上不须用药……化学的作用也”“此乃国货……深望凡吾医家及非医家共同提倡之”说明《中华医学杂志》将防疫宣传与提倡使用国货结合起来
,故②正确;“《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反映了20世纪初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故③正确;单凭一个口罩的普及,不能标志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人均寿命变化原因”在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从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从1949到1980年间人均寿命不断升高,与此时正在建立的了医疗卫生体现相关,故选C项;中西医开始了有效结合只是治疗方法,与人均寿命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健康中国是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在改革开放前没有提出,排除B项;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的国家干预经济手段,不是中国的计划,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苏联提议发起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根除天花项目’”“美国不甘落后于对手,表示希望支持该项目”,可知天花病毒被消灭深受美苏争霸的影响,是美苏之间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间接促进了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故选D项;20世纪50年代美苏力量对比始终呈现出美攻苏守的格局,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排除A项;公共卫生政治化导致国家政策对医学发展形成过度影响,不利于医学的独立、良性发展,排除B项;“美国不甘落后于对手”说明当时美苏在意识形态的争夺依然剧烈,排除C项。13.【答案】D【解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了大量不脱离农业集体劳务、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到1975年全国已有150多万名。几乎每个生产大队都能拥有2名深受群众欢迎的‘头戴草帽、身背药箱、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赤脚医生”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赤脚医生的医疗水平不高,但分布较广,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就表现,故选D项;赤脚医生属于低水平的医疗卫生建设,故无法提高国家医疗卫生水平,排除A项;赤脚医生只能满足人民群众低水平的医疗卫生需求,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排除B项;新型医疗合作制度是当前我国着力建设的医疗制度而非建国初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可知当时的医疗卫生工作注重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共同参与,将经济建设与医疗卫生工作相结合,故选D项;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排除A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符合当时推进社会生产的客观需要,排除B项;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至今处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排除C项。15.【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南京市卫生局非常重视针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意在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以做好防疫工作,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C项无法突出材料的特点,排除。故选D项。16.【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故选A项;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减缓老龄化进程的措施有延迟退休、放开计划生育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以上措施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说法错误,排除C项;缩小贫富间差距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国际卫生大会最先在欧洲召开,而后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立,即扩展到了国际层面,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故选A项;“阻止”说法错误,排除B项;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以欧洲国家为主体与“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不符,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国家建立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治理,推动了防疫事业的发展,故选C项;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与“全国各地的乡村举行清理钉螺运动”不符,排除A项;“根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弥补”说法错误,这些措施本身都属于医疗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据材料“英国政府颁布《公众健康法》……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可知,英国政府颁布相关法律,通过实验室研究预防瘟疫,这推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级水族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花面辊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皮带双边著色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牛仔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木制锅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弹力帆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园林雕刻产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高中数学课件】等可能时间的概率
- 六年级数学德育工作总结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教案(教学设计)
- 新闻热点评报课件
- 学院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发言稿
-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十一课 郊游|湘艺版
- 某物业供水系统水泵PLC控制设计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范围及内容
- 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8第八章储存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课件
- 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五上期中数学试卷
- 国四部分重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型号
- 史韵长河巍峨丰碑——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万里长城
- DB11_T 1937-2021 河道水环境维护和河道绿地管护分级作业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