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设计_第1页
《竹林的故事》设计_第2页
《竹林的故事》设计_第3页
《竹林的故事》设计_第4页
《竹林的故事》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林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废名和废名的作品。2.分析本文的田园牧歌式的境界与艺术上的诗化表现。【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主要内容。2.分析本文的田园牧歌式的境界与艺术上的诗化表现。【教学难点】分析本文的田园牧歌式的境界与艺术上的诗化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竹林的故事》没有扑朔迷离的故事,连人物也是隐隐约约的,似乎很难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作者用简洁而空灵的语言替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却又始终透露着淡淡的忧伤。它只能静下心来慢慢地品读,慢慢地溶入这个诗一般的境界。二、作者生平废名,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城关人。1901年11月9日生。祖父原是蔑匠,即制作竹器(包括家具)的手工业工人;父亲是读书人,以教书为业;两个叔父经营商业(开布店)。当时冯家是大家庭,渐渐置了一些田产,盖了新屋,是小康之家。废名兄弟三人,都是读书人,都是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后来也都是小学教师。废名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幼时在家乡私塾里就读,十五岁离家到省城武昌上中学、上师范、当教师;1922年21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英文学系;1927年张作霖入北京,改北京大学为京师大学堂,废名因此离开北大一年多,先是在一所中学教书,后来卜居于西山正黄旗的村舍里,到北大恢复开学时回校继续在英文学系读书,至1929年毕业,后来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讲师,教散文习作和现代文艺。这样直到1937年芦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全面抗战开始,废名毅然离开故都,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南归,于1937年冬回到故乡黄梅避难。起先住在县城里的家中,后因日本侵略军逼近,举家迁至乡间。1938年夏,县城沦陷。1939年秋,至金家寨小学任教师,教国语和自然。1940年春开办初级中学,改任中学教师,教英语。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自西南迁回北平,废名于1946年秋离故乡重新任教于北大中文系,任副教授、教授,讲授《论语》、《孟子》、陶渊明、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等课程。1952年,由北大调至东北人民大学(即吉林大学)任教授,讲授鲁迅、杜甫、美学等课程。1967年9月,病逝于长春。三、创作背景

《竹林的故事》中充满淡淡的禅意。因为废名的故乡湖北省黄梅县城,自隋唐以降,便成为佛教兴盛之地,有关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的故事,在黄梅家喻户晓,甚至弘忍大师本人就是黄梅当地人,中国禅宗正是在这里通过这些大师们的付法传衣而最终走向成熟。县城附近,东山寺、五祖寺、东禅寺这些佛教对地仍香火不绝。废名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浓厚的禅宗文化氛围之中并整整生活了17年,1917年他离开黄梅到武昌求学。像所有同时代的青年一样,废名基于对新文化的向往与憧憬,1922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在北大他结识了当时大名鼎鼎的胡适、周作人等人,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925出版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成名作,也是我国新文学运动初期最富有诗情和青春气息的作品之一,它似一枝悠扬的牧笛吹响在“五四”时期朝霞灿烂的晨空之下,清美而不落轻浮。四、课文讲解1.课文朗读《竹林的故事》文笔冲淡简练,常有中国古诗的意境,似诗似画,也似古典的一支曲子,悠悠远远地弹来,涤荡在青山绿水白描渲染之间。2.课文分析人物描写:废名的小说赞美少女的优雅美。这本是历来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命题,但是晚清的狭邪小说和后来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多以肉欲的眼光来观察少女的体态,这种美姿的描写常常勾通着邪念。废名则以纯洁的、静观的、审美的态度来观察和描写的,他常常是化俗为诗,而不是化诗为俗。《竹林的故事》以赞美的笔调来写三姑娘的体态和衣着:“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式,不过这也不能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这里赞颂的不是粉泽锦衣,而是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劳动者不尚虚华的健康美。作者觉得她淑静清纯,以任何世俗的态度处之都有犯罪之感。连久违之后,看到三姑娘的身影,“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这仅是含蓄吗?这不也以象征的笔法写出三姑娘美如翠竹,而“我”的心地也洁如流水吗?人们在这里觉出一种纯洁的道德感。三姑娘的性格分析:①质朴。第2段“非常害羞而又爱笑”、倒数第12段“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三姑娘似乎违反女人天性般地不讲究身体修饰,也不爱凑热闹。她素淡地生活,静默地自守,不强求而自然地回味着生命中的幽微情趣。②勤劳能干。跟随父亲打鱼;“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母亲洗衣”;父亲死后,“母子都是那样勤敏”;去卖菜,“人一见了三姑娘挑菜,就只有三姑娘同三姑娘的菜,其余什么也记不得,因为耽误了一刻,三姑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了。”③俏皮、善良。在卖青椒的一段对白中,三姑娘就颇为俏皮的反诘:“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但还是多抓了一把菜给“我们”。④孝顺。拒绝堂嫂子们看灯的邀请,陪伴母亲,准备第二天要卖的蔬菜。⑤脱俗。她一听到“我们”说:“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到一个好姑爷。”就立即翩然离去,决不提供把亲近化为亲狎的可能。情景交融:废名写田园风景轻描淡勾,不多点染,平平写来,隐隐含着风情,他的文意和文笔是颇为一致的。《竹林的故事》开头这样写道:“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一条河、一簇竹林、一重茅屋、两边菜园,淡淡一笔,不须点染,就把一幅田园风景画写出来了。河水如何清澈,竹林如何翠绿、茅屋如何古朴,菜园如何新鲜,是不用写的,因为它们组合在一起,自然便是清澈、翠绿、古朴、新鲜。主人是和气的,大家对他的称呼也颇亲切,这便与这幅田园风景画和谐地统一起来了。三姑娘与竹林的关系:作者以一枝凝练而有才情的笔,写竹林,写茅舍,写菜园,写少女,触笔之处皆是一派牧歌式的青春气象。其中尤以竹林写得好。我们觉得,河边葱笼的竹林好像是专门为三姑娘生长的,三姑娘也好像是专门为这片葱笼的竹林生长的,她(它)们之间已达到了一种诗情的象征境界。竹林下有三姑娘的幸福与哀愁,她在这里唱歌嬉戏,帮父亲捉鱼,帮母亲买盐,但这里也垒着她父亲绿团团的坟堆。竹林里又蕴藏着三姑娘的青春与性格。她不愿别了母亲,成群打阵到城里看赛龙灯,其淑静之处宛若栖在竹枝的雀鸟,锣鼓喧天,也惊不动它。三姑娘竹一般“直”,竹一般有“节”,使拿铜子买菜的青年顾客也似乎自觉得俗气。其中有一位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吃先生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真是妙不可言之笔。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灵一齐化作诗的韵律。废名的小说往往把自然景色灵化,把世间人物雅化,消融彼此界限,化作余音绕梁的牧笛。3.课文难点讨论作品中为什么淡化三姑娘的父亲老程的死?作品写于20世纪20年代,从字里行间我们可看出三姑娘一家的贫困。无疑,老程的死是与社会有关系的。但作者废名削弱了小说批判性的思想力度而增强了道德意识。社会思想批判不是废名的性情所在,而只有人性的终极关怀才是他的长处。废名的个性意识强而社会意识弱。他的个性意识无限扩张、伸展,以至达到一种“怪”、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也正是因此,他注定要留在现代文学的边缘。废名心如磐石,铁板一块,沉入到乡村自然之中而没有丝毫裂痕。那本来就“有限的哀愁”日趋淡化,似乎就要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一种炉火纯青的自然意味,一种几乎近于纯粹私人的永恒体悟。这纯粹是来自个人的精神欲求,而不是迫于外部世界的某种压力。这很奇怪,也很深刻。所以,在废名那里,没有社会与自然相互对立的结构形式,他构筑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世界。再加上废名信奉佛教。所以在《竹林的故事》中,三姑娘不仅纯而又纯,而且超越、征服了死亡。老程的死似乎不是一种生命的结束而是意味着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在融合中生命于是也就获得了永恒。所以母女俩的生活依然如故,就像那片青青的竹林一样。(答案不唯一,可启发学生阐述不同的见解。)4.相关评论只爱读故事的人,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的小说里少了扑朔迷离的故事;读惯了一般新文学作品的人,可能也读不惯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的小说有时连人物也是隐隐约约的;一目十行的急性子读者,更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的小说必须静下心来仔细品味。——严家炎五、研习与思考说说《竹林的故事》是怎样追求意境美的。说《竹林的故事》意境美,首先是因为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致。小说中的故事几乎都是在这样绿意盎然的春天展开,溪流潺潺,竹林葱茏,平常的田园小景却蕴蓄着丰富的情趣和宁静、优美的牧歌情调。《竹林的故事》意境美不仅在田园诗的乡村风光,还在少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