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兼具开放性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开放包容的理论品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深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从内容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伊始就是在充分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积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果和全面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从生动的现实中科学抽象出来的。从时间上来看,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从不宣扬自己是绝对真理,相反它总是强调要将这一理论视为方法而不是教条,因而,尽管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然历久弥新,不断给予世界深刻的启迪。从空间上来看,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然而它一经问世就以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对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世界各国追求独立和解放的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浪潮,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理论品质和它所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它能够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像蒲公英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传播真理,以强大的理论力量,为谋求解放和独立的各国人民赋予革命的武器,以关注实践的姿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突出品质。这种开放性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延续传承,塑造了人类思想的一座座高峰。这种开放性,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身内在思想理念的高度活跃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屹立世界文明之林五千年,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丰富文化成果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它打破了作为成熟的文化系统而趋于封闭静止的束缚,而始终保持顺应变化、吐故纳新的开放性思维,成为了一种兼容并包的动态文化。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占据主要地位的儒家思想为例,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总是与其他思想、学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因此,无论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次,这种开放性,也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高度容纳性。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先后与佛教文化、西域文化、辽金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发生了碰撞与交融,往往在主动影响、交流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中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并改造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实现了自身的充实创新与持续发展。因而可以说,“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它立足于中国大地同时兼具国际视野,既不排斥外来文化,主动与融通,又主动向外传播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文化,不仅对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出丰富的思想与智慧精华。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也赋予其深刻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修复特质。正是这种特质,使中华传统文化即便遭遇了近代以来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依然能够从低潮中崛起,赓续思想精华,重获旺盛的生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理论与时代的改造、洗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中获得了新的内涵,再次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不仅继续为中华民族和中国提供思想和精神的血脉滋养,重新在世界舞台上以高度的自信和魅力,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不同的思想体系,但两者的开放性、包容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相互融通、促进彼此发展兼容性这是保证融入可能和可行的重要前提。(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间的紧密关系具体而言,站在“社会形态更迭的高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有力的思想武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然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人类思想的宝库。但它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封建的以宗法制度和血缘纽带为框架的阶级社会,因而,其内在的价值理念、等级秩序和人伦关系等决定了无法超越自身实现引领社会变革。这也深刻解答了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近代以来心系民族危亡的仁人志士无法运用充满治国理政智慧精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的革命任务,只有掌握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武器,才能唤起民众的价值觉醒,才能找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建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道路。换言之,只有将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武器,才能找到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引领古老的中国开创新的历史篇章,实现不断的飞跃。由此可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具体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上来,依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标准,找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方法路径。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视角出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社会变革,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前提和主要经验。这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民族性格、语言表达、生活方式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就要根植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而马克思的科学性也正体现在其真理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正如恩格斯多次强调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推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培育当代青年学生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正确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要充分发挥优秀民族历史文化的支撑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不是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在具体实践中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正如陈先达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一个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可见,两者间深厚的联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增强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回应了融入的必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兼具开放性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开放包容的理论品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深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从内容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伊始就是在充分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积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果和全面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从生动的现实中科学抽象出来的。从时间上来看,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从不宣扬自己是绝对真理,相反它总是强调要将这一理论视为方法而不是教条,因而,尽管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然历久弥新,不断给予世界深刻的启迪。从空间上来看,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然而它一经问世就以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对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世界各国追求独立和解放的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浪潮,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理论品质和它所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它能够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像蒲公英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传播真理,以强大的理论力量,为谋求解放和独立的各国人民赋予革命的武器,以关注实践的姿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突出品质。这种开放性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延续传承,塑造了人类思想的一座座高峰。这种开放性,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身内在思想理念的高度活跃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屹立世界文明之林五千年,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丰富文化成果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它打破了作为成熟的文化系统而趋于封闭静止的束缚,而始终保持顺应变化、吐故纳新的开放性思维,成为了一种兼容并包的动态文化。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占据主要地位的儒家思想为例,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总是与其他思想、学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因此,无论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次,这种开放性,也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高度容纳性。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先后与佛教文化、西域文化、辽金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发生了碰撞与交融,往往在主动影响、交流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中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并改造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实现了自身的充实创新与持续发展。因而可以说,“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它立足于中国大地同时兼具国际视野,既不排斥外来文化,主动与融通,又主动向外传播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文化,不仅对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出丰富的思想与智慧精华。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也赋予其深刻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修复特质。正是这种特质,使中华传统文化即便遭遇了近代以来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依然能够从低潮中崛起,赓续思想精华,重获旺盛的生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理论与时代的改造、洗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中获得了新的内涵,再次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不仅继续为中华民族和中国提供思想和精神的血脉滋养,重新在世界舞台上以高度的自信和魅力,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不同的思想体系,但两者的开放性、包容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相互融通、促进彼此发展兼容性这是保证融入可能和可行的重要前提。(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间的紧密关系具体而言,站在“社会形态更迭的高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有力的思想武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然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人类思想的宝库。但它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封建的以宗法制度和血缘纽带为框架的阶级社会,因而,其内在的价值理念、等级秩序和人伦关系等决定了无法超越自身实现引领社会变革。这也深刻解答了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近代以来心系民族危亡的仁人志士无法运用充满治国理政智慧精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的革命任务,只有掌握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武器,才能唤起民众的价值觉醒,才能找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建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道路。换言之,只有将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武器,才能找到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引领古老的中国开创新的历史篇章,实现不断的飞跃。由此可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具体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上来,依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标准,找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方法路径。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视角出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社会变革,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前提和主要经验。这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民族性格、语言表达、生活方式等均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标准光船租赁合同:船用设备及附属设施租赁协议
- 2024版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合同
- 2024年版技术研发委托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评估合同
- 2024年度汽车展览广告合作协议
- 2024年度桥梁拆除施工专业合同
- 公共服务领域官僚主义整治总结
- 2024年度变电站土建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度大型会议场所卫生设施改造合同
- 2024版企业内部控制咨询合同
- 小学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 和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消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城市更新前期调研报告
- 2024年国药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规培临床技能分层递进培训计划
- S7-1500 PLC应用技术 习题及答案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逐字稿
- 大学音乐表演职业生涯规划书
- 神奇的数学:牛津教授给青少年的讲座
- 印刷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