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行政的含义行政(西方):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行政(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社会事务实施科学管理的活动。2.行政管理的含义以及构成要素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构成要素:①组织要素②人员要素③行为要素④资金和物材要素⑤时空要素3.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4.公共权力的含义从狭义上说: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从最广泛意义上说:公共权力涵盖一切经过公决而产生,并对决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我国学者认为:公共权力应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推行国家公务的权力。5.行政管理的主体①政府②政府行政机关③行政首长④政府普通公务员6.行政管理客体①经济性组织②社会性组织③政治性组织④教科文组织⑤新闻性组织⑥公民7.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①行政立法②行政司法③行政管理法规④行政决策与决定⑤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引导⑥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预算⑦行政协调、行政沟通与行政平衡⑧行政干预、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⑨行政支持、行政救济与行政服务8.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①美国学者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构成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②美国古立克提出“七要素”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③我国台湾学者张金鉴提出“15M”理论,即目标、规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9.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定性研究方法②定量分析方法③案例分析方法10.行政管理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实践性③系统性④发展性11.行政管理学的演进一、早期行政研究时期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为标志。代表人物:①威尔逊首先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②古德诺1990年发表《政治与行政》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二、传统行政管理时期以泰罗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①美国泰罗《科学管理原理》②德国马克思·韦伯官僚科层理论③美国怀特1926年发表《行政学导论》④法国亨利·法约尔1908年发表《论一般管理的原则》提出了他的行政管理一般原则。1916年法约尔又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理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行为科学时期以梅奥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为标志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由: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领导理论和新组织理论构成。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派主张动态研究西蒙行政学说体系:①行政管理学研究方法理论②决策理论③行政组织及决策技术的应用研究四、现代管理理论时期以1964年伊斯顿在《政治学评论》刊物上发表《政治学的革命》为标准。新行政管理学理论主要观点:①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②主张研究社会实际问题③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④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⑤主张“民主行政”12.我国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发行了会刊《中国行政管理》13.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和意义目的: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系②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④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⑤为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服务⑥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现代行政活动规律,正确运用国家权力,正确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有力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有助于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改进政府的行政管理,以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③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④有助于增强广大行政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队伍。
第二章行政管理原理1.行政管理原理的含义和特点行政管理原理:是人们在长期行政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理性把握和认识,是揭示行政现象、行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以及行政发展过程的公认的普遍规律。特点:①实践性②综合性③动态性2.行政管理原理的作用①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有助于人们对纷繁复杂的行政现象和行政活动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②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有利于摒弃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意识,树立符合现代历史进程的现代管理思想。③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还有方法论上的意义。3.封闭原理的含义封闭原理:是指系统内的管理过程偶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且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的完整过程。行政系统可分解为:指挥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接收单位和反馈机构。科学运用封闭原理应遵循的原则:①从行政管理结果出发进行评估②从各种后果中寻踪追迹、追本溯源,尤其要选择可以反馈控制的主导线,从根源上加以封闭。4.能位原理的含义能位原理:就是根据人的才能,把人员放到匹配的岗位或职位上。5.弹性原理的含义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及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实现动态管理。弹性管理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考核标准与职位能级对应②保持标准的相对稳定时间6.权变原理的含义权变原理:是根据管理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和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原理的基本精神及其运用可概述为以下三点:①管理要素复杂多变是权变原理的前提。②审时度势、相机权变是权变原理的实质。③追求实效、实现目标是运用权变原理的目的。7.可比性原理的含义可比性原理:不同事物间只有同量纲的因素才可以用来比较。因此,通过研究投入智力劳动和得出成果之间的关系,寻求衡量智力劳动相对价值的可比性因子,则是干部考核科学化必须解决的问题。8.优化原理的含义优化原理: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强化管理创造出最大的产值和利润;或怎样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一定产值和利润的目标。9.效益原理的含义效益原理:也称效率原理、效能原理,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如何按照行政总目标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效益原理,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①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的关系。②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的直接效益与整个社会目标的关系。③最后,必须正确处理好长远效益和当前效益的关系。
第三章行政环境1.行政环境的含义及特征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特征:①广泛性②复杂性③差异性④变异性2.行政环境的分类(一)按地域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国际行政环境和国内行政环境。(二)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中观行政环境。(三)从不同内容上,将行政环境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四)从行政环境作用的效果上,可将行政环境分为良性行政环境和恶性行政环境。3.行政生态学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高斯发表《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195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弗雷德·W·里格斯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模式》。1961年,他在此基础上写成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本书标志着行政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里格斯把行政现象和行政行为与行政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意识形态背景等具体联系起来考察,并从行政的经济环境角度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模式。①融合型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②衍射型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③棱柱型这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形态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政治构架。4.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互作用的理论依据①系统理论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环境的理论③经济基础对政治上层建筑的制约作用理论④上层建筑其他方面对行政系统的作用理论5.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①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②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反作用③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在动态中保持平衡6.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一、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所为和平,是指国际政治环境的相对平和。所谓发展,是指国际经济、科技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具体表现在: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②经济全球化③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如下基本特征:政治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思想文化文化多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大特色。7.我国现阶段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的要求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对外开放,吸取国外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②坚定地把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③要根据各地区、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和条件实施行政管理。④要充分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积极奋斗。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两个文明同时抓,使它们互相结合,互相促进。⑥要坚持行政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职能。
第四章行政职能1.行政职能的含义及特点行政职能:是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的基本职责、功能和作用。特点:①执行性②强制性③同质性④动态性⑤多样性2.行政职能的作用①研究行政职能是认识行政管理的前提。②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建立的依据。③行政职能是确定行政权力大小以及行政领导者职责、职位和职务的条件。④行政职能是科学组织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之一。⑤科学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行政职能体系的含义以及内容行政职能体系:是指行政职能是由众多职能构成的,且这些职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行政职能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完整体系。内容:这个完整的体系可划分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层级职能和运行职能。一、政府的基本职能①政治职能A专政职能B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职能②经济职能A经济计划职能B经济管理职能C经纪服务职能D经济监督职能③文化职能④社会服务职能二、政府的层级职能①中央政府职能②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三、政府的运行职能①决策职能②组织职能③协调职能④控制职能4.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行政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和方式作出的调整和变革。5.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①行政职能转变是适应行政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②行政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技术手段现代化的必然结果。③从世界各国政府职能发展的历史实践看,世界各国的行政职能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这种发展变化的总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行政职能涵盖面逐渐扩大。②行政管理的宏观职能日益强化。③在行政职能体系中,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地位日益上升。6.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①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的必然要求。②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③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7.21世纪世界各国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①社会服务职能的地位在不断上升。②地方职能日益社会化。③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④行政管理日益法治化。8.我国现阶段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一、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确立而进行的行政职能的转变。1.行政职能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②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③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3.行政职能关系的转变①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②理顺政企关系。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⑤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二、为适应加入WTO而进行的行政职能转变①以规划导向取代权力导向,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②树立起现代管理理念,改变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式。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实现依法行政。④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除垄断。
第五章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的含义以及特点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推行政务依法组建的行政机构体系。特点:①公共性②政治性③系统性④法制性⑤权威性2.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①组织目标②职能范围③机构设置④职位设置⑤权责体系⑥人员构成⑦规章制度3.行政组织的类型一、行政组织权力体制类型依据行政组织权力分配集散程度划分,行政组织权力体制类型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行政组织领导体制类型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行使的人数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行政组织机构类型根据行政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行政组织机构可划分如下:领导机构、执行机构、智囊机构、监督机构、信息机构和辅助机构。4.行政组织的结构一、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式的行政组织层级制。特点: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优点:权责明确、事权集中、便于控制、指挥统一。缺点:行政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纵向结构分为两种:①是整个行政组织体系的纵向分化,即各级政府上、下层级结构。②是每一级行政组织内部的纵向分化,即每级政府内上下层级结构。二、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部门结构,是指行政组织中处于同一等级的各组成部门之间的平等、合作与协调关系的一种组合方式。特点:是各级行政领导都设有其直接管理的职能结构,分工精细,能减轻行政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的分工。缺点:事权分散,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行政组织横向划分方法:①按工作性质划分②按职能划分③按行政区域划分三、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式结构行政组织直线——职能式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各部门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即所谓“条块分割”式结构。特点:行政领导的统一指挥同职能专业部门结合,吸收了直线式和职能式的优点,扬弃了部分缺点,使其相互补充、制约,它是前两种结构的发展。5.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一、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包括:①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②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组织理论③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特点: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但侧重对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行为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1949年,美国一些研究社会科学的教授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后,行为科学逐渐被用来研究行政组织。主要包括:①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②以马斯洛为代表的需求层次理论③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④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特点:这一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行政观,认为行政组织应该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应充分考虑行政人员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它强调在完成行政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人际关系的协调,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要,重视激励和非正式组织等因素对行政活动的影响。现代的行政组织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引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成果,使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包括:①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尔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②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等从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经历了从重视行政组织制度规范的研究到重视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进而发展到对组织进行动态的、宏观的、综合研究的发展过程。6.泰罗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书中提出管理的四大原则①积极促进员工增强服务精神和工作责任感②科学选择、培训员工③员工的工作应与科学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相结合④管理方法应向精确化方向发展,以客观标准和数字计算处理事务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把组织管理分为五个主要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遵循14条原则:工作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公平、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8.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①依法设定职责权体系,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才能被选用,而被选用的人只能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②按层级创建权力体系,使上下关系明确,有利于统一指挥。③按专业分工设定职位,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要经过公开考试,合格者方可选用。④工作任免有法律保障⑤按制度奖惩升迁和获得报酬,不因主管人员好恶而偏私等。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理论①主张人民参加政府管理②主张建立“廉价政府”,简化机构③主张采取巴黎公社“议行合一”的政府组织形式④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①主张精简机构②强调民主管理③主张实行选举制、罢免制和监督制等民主制度④强调政府组织的效率问题,重视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⑤强调应把行政机构改革提到重要位置,以克服政府组织中官僚主义现象11.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①坚持共产党对政府组织的领导②依靠人民大众管政府③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精兵简政⑤注重政府组织的作风建设,形成“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良好人际关系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①针对我国存在的“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问题,明确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②指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组织体系,建立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③改革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13.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含义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和人员编制管理职能管理①是在拟定机构改革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时,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②是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职能,帮助各部门搞好职能配置的研究,制定具体方案。③是协调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④是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责分工。机构管理①是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各级政府机构的总量规模。②是划分机构的属性。③是对机构级别的管理。④是对机构名称的管理。⑤是对机构规模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①是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②是核定各部门人员的编制总额。③是确定人员的编制机构。15.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①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②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手段。③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避免浪费。16.行政组织编制的含义行政组织编制(广义):是指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包括权责关系、机构设置、规格级别、人员结构、数额以及职位配置等。17.行政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原则:①精简机构②统一原则③立法原则方法: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③法律方法
第六章人事行政1.人事行政的含义以及如何理解人事行政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国家人事管理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人员进行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等管理活动。如何理解人事行政:①人事行政特定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活动。②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机关内的特定人事管理部门。③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内的行政人员。④人事行政是依法的管理活动,人事行政的管理原则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⑤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选用合格的国家行政人员,使他们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进而全面提高行政工作效率。2.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①德才兼备原则②适才适用原则③公平竞争原则④奖惩分明原则⑤依法管理原则3.人事行政的地位以及作用人事行政的地位:①人事行政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②人事行政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最积极的因素③人事行政是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人事行政的作用:①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推行科学的人事管理,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②科学的人事行政,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势必推动四个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③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广泛发掘现有的各级各类人员的智能,为他们大显才华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能,讲究使用效益。4.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历史沿革(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的雏形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时期所实行的选贤与任能为特征的禅让制。从军功爵制(春秋战国)→察举征辟制(汉武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考核制度的发展依法定制、考核官吏人事行政监察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于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正式确立。言官谏议制度其他人事行政制度的演变退休制度、回避制度(①亲属回避②地区回避③师生朋故回避)5.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特点①集中统一而又有一定制约关系的人事管理体制②竞争择优的选官制度③自成体系的监察制度④防止营私舞弊的回避制度6.西方人事行政制度的发展(一)英国人事行政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二)美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改革(三)日本人事行政制度的演变7.新中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演变(一)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历时17年。这个时期,各级人事机构逐步建立起来,有关干部录用、调配、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制度也基本建立起来了,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人事法规。发展停滞时期十年动乱中,我国人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机构被撤销,各种人事管理制度被全盘否定,人事管理工作陷于瘫痪。全新发展期第一阶段,从1984年下半年到1986年上半年,起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第二阶段,从1986年下半年到1988年5月,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形成。第三阶段,从1988年5月到1993年8月,开始进行具体的实践工作。1993年8月2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同年10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正式诞生。第四阶段,从1993年10月到4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全国推行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第五阶段,从5月至今,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使我国的公务员的管理正式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文本。8.当代人事行政发展的趋势①人事行政管理的公开化②人事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③人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④录用形式多样化⑤考核办法的定量化⑥职业培训的终身化9.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含义、我国的国家公务员的含义、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含义国家公务员(西方):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中国):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人事行政的一种科学管理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有关国家公务员的管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即是指根据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10.中外公务员制度的特点①都有公务员分类机制②都建立了职位分类机制③都有竞争激励机制④都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制度⑤都有勤政廉政的监督约束机制⑥都有健全的法规体系11.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补充)①严格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②职务常任③强调政治中立④公开考试、择优录用⑤实行功绩制原则⑥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12.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补充)①不搞政治中立②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③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较广④宗旨是为人民服务13.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我国传统人事行政制度相比较的特点①具有竞争激励机制②具有新陈代谢制度③具有廉政保障机制④具有科学化和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度14.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较的特点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④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1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环节基本内容:①公务员制度的法律依据、指导原则和使用标准②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③公务员的管理环节,主要包括职位分类、录用、考核、奖惩、纪律、职务任免与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等④管理和监督环节:①职位分类制度②选拔任用制度③培训制度④考核制度⑤奖惩制度⑥工资福利和保险制度
第七章行政领导1.行政领导的含义以及如何理解行政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狭义):指的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中,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的总称。如何理解行政领导:①行政领导是特定的组织,即国家行政领导系统内的领导。②行政领导是一种行政活动过程。③行政领导的目的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④行政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行政领导事务特点:①权威性②综合性③动态性④服务性2.行政领导的分类(一)按层次划分根据行政领导层次,可将行政领导分为中央、地方行政领导。按横向功能划分根据横向功能,可将行政领导分为计划领导、财务领导、人事领导、机关内部事务领导。按性质划分按行政领导性质,可将行政领导分为政治领导、一般权限的领导和专门权限的行政领导。按运用权力的方式划分根据行政领导运用权力的方式不同,可将行政领导分为独裁型(集权型)、民主型(分权型)、放任型(俱乐部型)。按权力行使主体划分根据行政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不同,可将行政领导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3.行政领导的作用①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②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运行过程的核心③行政领导是关系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4.行政领导者的职位的含义及其特点行政领导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程序,经法定途径选拔和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及其应履行的责任。特点:①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客观的②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设置是有限的③行政领导者的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5.行政领导者职权含义与职权范围行政领导者职权:是指由行政领导来行使的、法律赋予一定职位的行政权力。职权范围:人事权、财权、物权、组织权6.行政领导的职责的含义、职责内容、责任行政领导的职责:是指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领导职位上的工作任务和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职责内容:①决策规划②组织建设③选用人才责任:①政治责任②工作责任③法律责任7.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的含义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在行政领导工作中经常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8.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①德→政治品德素质→(①有坚定的政治立场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③有廉洁奉公的政治品德④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②才→能力素质→(①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②科学决策的能力③组织协调的能力④应变能力)③学→知识素质④识→心理素质⑤体→身体素质9.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一)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有形结构”①年龄、性别结构②专业、知识结构③个性心理结构行政领导班子集体素质的“无形结构”①人际关系协调②工作配合协调10.行政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应符合的基本要求①目标性②确定性③相关性④动态平衡性⑤自动调节性⑥整体性11.行政领导方法含义及内容行政领导方法:是行政领导者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手段、办法、程序等的总和。内容:①实事求是的方法→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②群众路线的方法③矛盾分析的方法12.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及分类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方法的一种具体表现,是行政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及其他对象时所采取的比较稳定的一种模式。它主要适用于行政领导者处理上下级关系。分类:①根据行政领导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以事为重心、以人为重心和人事并重型。②根据行政领导作用于被领导者的方式,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强制命令式、疏导说服式、激发鼓励式与榜样示范式。13.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及内容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和艺术化。内容:①行政领导的用权艺术②行政领导的用人艺术③行政领导的处事艺术④行政领导的运时艺术⑤行政领导的语言艺术14.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领导的职责权限划分制度。它是一定时期内国家行政组织中各级领导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以法定程序制定的行政领导职责权限和组织结构制度的总和。15.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含义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16.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一、行政首长的职权①领导本级政府工作,通过办公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②召集并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③认真执行本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定等各级行政首长都要向人民负责①首先向本级人大及常委会负责②其次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③最后政府部门首长向本级政府负责行政首长承担的责任①公务员的责任②行政责任③政治责任④领导责任
第八章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的含义及特点行政决策:行政决策作为管理决策的一种,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行为设计和抉择的活动。特点:①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②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③行政决策思想的权威性2.行政决策的分类①根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中央行政决策和地方行政决策。②根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役决策和战术决策。③依据决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所依据条件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④依据决策使用方法的先进程度,行政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⑤依据决策目标要求的不同,行政决策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⑥按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情况,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⑦按照决策者的思维反应模式,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⑧按照决策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⑨按照决策目标数量的不同,可将行政决策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3.行政决策的原则①信息准、全原则②可行原则③系统原则④对比择优原则⑤预测原则⑥动态原则⑦民主集中原则⑧连续性原则4.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①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行政管理的全过程。②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③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④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关系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⑤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5.行政决策体制的含义及构成行政决策体制:就是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构成:①行政决策中枢系统②行政决策咨询系统③行政决策信息系统6.行政决策体制的类型(一)独裁型①宗教领袖型②君主亲政型→以伊朗为代表的神权制国家③军人独裁型议会制①议会——总统制②议会——内阁制③议会——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主要内容: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行使权力。③实行“议行合一”,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7.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①发现问题②确定目标③拟定或设计方案④方案评估⑤方案抉择8.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①精英/大众模式由米尔斯在《权力精英》一书中提出,他的基本观点是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这种模式反映了行政决策过程与阶级统治、阶级关系的政治联系。②集体模式由阿瑟·F·本特利在《政府程序》一书中提出。→这种模式着重分析了各种政治力量、利益集团对行政决策的影响。③系统模式以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为代表。这个模式试图用信息论的观点描述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它把政府内部的行政决策系统看成一种结构复杂的“黑箱”,需要从输入、输出的动态过程加以考察。④制度学派模式制度学派模式分为早期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两种。→这种模式主要关心的是政治制度的问题,同时也注意研究行政决策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⑤趋向和窗口模式主要观点体现在约翰·W·金登的《议程、备择方案和公共政策》一书中。→该模式依据确定问题、确定政府议程、确定行政决策议程的发展阶段较为全面系统的描述了行政决策的全过程。⑥权力决策的模式由拉斯韦尔在其代表作《决策过程》和《权力与个性》中提出来。拉斯韦尔通过对决策与权力、决策与个性的研究,将精神分析法和行为主义方法全面引入了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⑦有效决策模式由杜拉克在其代表作1966年出版的《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中心论点:行政管理者应该是有效的管理者,而有效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有效的决策。⑧公共决策模式美国行政学家安德森于1979年出版的《公共决策》一书中提出。根据他的分析,行政决策过程也就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而行政决策者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以行政法规为核心的公共政策。⑨决策程序模式由西蒙提出,西蒙在其代表作《行政行为:行政组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一书中,将行政组中视为决策程序。他认为行政决策是以不同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为前提的,决策程序则是根据不同的决策前提进行抉择的过程。⑩渐进性创新模式这个模式是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的。特点:①注意摸索,大胆创新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③由点到面,协调发展9.行政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行政政策:是一切国家权威机关制定的管理公共事务的基本规定和指导原则。构成要素:①行政政策的目标②行政政策的内容③行政政策的载体10.行政政策的基本特征①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②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③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④导向性和时效性的统一11.行政政策的基本类型①根据行政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②从行政政策的结构层次角度,可将行政政策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与具体政策。③根据行政政策作用的领域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科技政策、文教政策等。④根据行政政策的作用性质不同,可将行政政策分为鼓励性政策和禁止性政策。12.行政政策的功能含义及内容行政政策的功能:是指行政政策的本身所具有和行政政策在运行中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内容:①导向功能②管理功能③控制功能
第九章行政执行1.行政执行的含义及其如何理解行政执行:是行政主体为实现决策目标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具体的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如何理解:①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核心。②行政执行与行政决策是相互承接的关系。③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④行政执行是依法执行。2.行政执行的特点特点:①目的性②经常性③强制性④时效性3.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①忠实于决策与开拓创新相统一②坚决、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统一③持之以恒与有条不紊的统一④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相统一4.行政执行的环节①制定计划②多方准备③具体实施5.行政执行的手段一、行政手段二、经济手段三、法律手段四、思想教育手段6.行政沟通的含义行政沟通:行政沟通也叫行政信息沟通,是指行政体系与行政环境之间、行政内部各部门之间、行政人员之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报和信息,以谋取行政体系和谐有序运行的行为过程。7.行政沟通的机制一、行政沟通的刚性机制①理顺行政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②尽可能地变部门间的沟通为部门内的沟通③使经常性项目的沟通制度化行政沟通的柔性机制①语音机制②心理机制8.行政沟通的类型和模式一、根据行政沟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与个人的沟通、团体与个人的沟通、团体与团体的沟通。二、根据沟通的方向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或分为垂直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三、根据沟通的组织结构分为正式沟通【聚联式(“Y式”和“轮式”)、单联式(链式沟通)、互联式(周围式和全通式)】和非正式沟通【单线式、流言式、集束式→小道消息传播最普遍的形式、偶然式】9.行政协调的含义及如何理解行政协调:是行政机体为了顺利的实现行政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得当,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如何理解:①行政协调是一种经常性、自觉性的活动。②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结果。③行政协调是一种艺术性的行为。④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促进行政人员之间和谐团结,避免精力内耗;可使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彼此的需要和工作情况,避免工作脱节或重复;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上的浪费;可改进业务处理的方法,提高工作质量。10.行政协调的类型①从行政协调的对象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对事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②从行政协调的内容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③从行政协调的性质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促进式协调和纠偏式协调。④从行政协调的具体途径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会议式协调和非会议式协调。(会议协调是最常见的一种协调方式)⑤从行政协调的范围上,可将行政协调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11.行政控制的含义及如何理解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保证行政执行工作与计划相一致而采取的管理活动。如何理解:①行政控制既包括对现行社会秩序的维护,也包括对崭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②行政控制既包括消极的控制,也包括积极的控制。③行政控制既包括对一般社会成员的控制,也包括对行政组织系统内部成员的控制。12.行政控制的作用①行政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手段②行政控制是行政工作方向正确的重要保障③行政控制是贯彻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④行政控制是保障社会有序的重要措施⑤行政控制是保证行政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13.行政控制的类型①根据行政控制形态的不同,行政控制可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②根据行政控制的手段不同,行政控制可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③根据行政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的关系,行政控制可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④根据行政控制是否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行政控制可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⑤根据行政控制实施的时间不同,行政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第十章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的含义以及要点行政监督(广义):是指一切行政机构的活动同时受到来自行政机构内部的监督以及整个政治体系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不同利益集团、公众舆论的监督。要点:①行政监督是当代各国国家生活中的一种监督活动,其监督活动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②行政监督是由各种监督主体实施的监督活动,各个监督主体具体负责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的监督工作。③行政监督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的监督。2.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①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各级国家审判机关,即各级人民法院。③各级国家检察机关,即各级人民检察院。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以及在政府内部特别设置的各级监察部门、审计部门。⑤各种社会力量,即各种社会团体,各种报刊和电视台、广播等舆论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⑥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⑦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3.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监督的主体①国家立法机关②各级政府和在政府系统内特设的行政监督机构③国家的司法机关④广大公民4.行政监督的特点①监督对象的特定性②监督主体的多元性③监督性质的法制性④监督内容的广泛性5.行政监督的分类①以监督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行政监督分为事先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②以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将行政监督分为对行政合法性的监督和对行政合理性的监督。③以监督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可将行政监督分为有组织的监督和无组织的监督。6.行政监督的原则①合法性原则②经常性原则③平等性原则④广泛性原则⑤有效性原则7.行政监督的意义①控制作用②纠错作用③改进作用意义(补充):①行政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②行政监督有助于激励行政工作人员成为人民勤务员,即社会公仆。③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④完善和执行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⑤加强行政监督有助于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8.西方行政监督制度的主体和监督方式一、由议会设立的行政监察机构①立法监督权②财政监督权③弹劾监督权④条约监督权由政府设立的行政监察机构日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属于行政机关系统但独立于行政机关的监察机构加拿大属于此种模式设于行政机关内各部门的监察机关美国政府各部门内的监察长社会团体的监督公民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9.我国行政监督的概念我国行政监督:它是指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察和督促,它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国家行政管理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特点。10.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①御史纠错制度②言官谏诤制度③地方监察制度11.我国行政监督的程序①立案②调查③审理④处理12.我国行政监督系统一、政府内部的监督体系①政府机关内部的监督②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③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政府外部监督体系①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②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③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④社会团体的监督⑤公民的监督⑥社会舆论的监督13.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①行政监督法制不完备②权力机关的监督缺少威慑力③公民监督作用的实际效力低④监督滞后、损失加大14.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措施①加强监督立法,严格依法监督②合理划分行政监督的职权范围③加大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力度④充分发挥公民监督的作用⑤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
第十一章行政管理法制1.行政管理法制的含义行政管理法制:是指国家机关为实现行政管理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而制定、实施的法律制度。2.行政管理法制的基本要求①行政管理有法可依→这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法制的前提和基础②行政管理有法必依→是实现社会主义行政制度法制化,做到依法行政的核心③行政管理执法必严→是实现社会主义行政制度法制化,做到依法行政的关键④行政管理违法必究→是实现社会主义行政制度法制化,做到依法行政的保障3.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意义①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是保证国家行政管理职能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②行政管理法制化是促进政府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有力手段和必要保障。③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④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是深化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4.行政法的含义以及如何理解行政法:就是控制国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何理解:①行政法的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控制。②行政法最主要的功能是规范行政权的行使。③行政法的内容是规范承担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权力的活动以及对行政权力行使的后果进行补救。④行政法的目的是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保障。5.行政法的特点①行政法无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富于变动而缺乏相对稳定性③行政法各种规范的时间效力具有多元性④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没有明确的界限6.行政法的内容及其分类内容:行政法主要包括三大类规范和制度:第一类为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和制度;第二类是行政行为法的规范和制度;第三类是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和制度。分类:①依据行政法规范的不同性质,可将行政法分为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②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的不同,可将行政法分为内部行政法和外部行政法。③以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和活动为中心,可把行政法分为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救济法和行政监督法。④根据行政法的内容,将行政法分为经济行政法、文化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军事行政法、外事行政法。7.行政法的渊源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备注: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等。行政规章是国务院所属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内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其具体名称有“决定”、“规定”、“办法”等,但行政规章不得使用“条例”这种形式发布。④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法律解释⑦特别行政区法⑧国际条约8.行政立法的含义以及理解行政立法:即凡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才是行政立法。如何理解:①国家行政机关是行政立法的主体②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而不是具体行政行为③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权限内的行为④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的行政立法程序所进行的行为9.行政立法的性质及特点性质:我国的行政立法属于从属性立法。特点:①行政立法的立法性②行政立法的行政性10.行政立法的形式①根据国家行政立法机关行政立法权力来源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职权立法、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②根据行政立法的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实验性立法。11.行政立法体制行政立法体制: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立法主体的设置及其权限的划分,是一个国家立法体制的组成部分。行政立法的主体①国务院立法备注:国务院的行政立法统称为行政法规,其具体名称为:“条例”、“规定”、“办法”等②国务院组成部门立法备注:国务院组成部门的立法统称为部门规章或中央行政规章。其具体名称多采用:“决定”、“命令”、“指示”等③地方人民政府立法④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①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②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③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④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权限12.行政立法程序①规划②起草③征求意见和协商④审查、通过⑤发布⑥备案13.行政执法的含义及其特点行政执法:行政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得以实施,针对行政管理对象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即为行政执法。特点:①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是非本人的行为,而是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为。②行政执法行为的结果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③行政执法行为的做出是在不争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同意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具有主动性。14.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①行政法治原则②接受监督原则③及时性原则15.行政执法行为一、行政强制执行①直接强制②间接强制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拘留、没收财产、劳动教养、停止营业、吊销执照或许可证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含义以及特点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因而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做出该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复议决定的活动。特点:①行政复议主体的特定性②行政复议行为的应申请性③行政复议行为的标的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④行政复议结果的非终局性17.行政诉讼的含义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按司法程序审理裁决行政纠纷的活动。18.行政起诉的作用①行政诉讼是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②行政诉讼是维护和监督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措施。③行政诉讼是加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19.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①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②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③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的原则④诉讼当事人在法律上平等的原则⑤辩论原则⑥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⑦民族语言文字原则⑧人民法院的审理行政案件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原则
第十二章行政方法1、行政方法的含义、构成要素及特点行政方法:是指行政组织及其人员在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程序、手段、方法的总称。构成要素:①行政目标②行政路径③行政策略④行政技术⑤行政工具特点:①目的性②整体性③灵活性④实践性2、行政方法的功用①确定行政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履行行政职能的必要途径。②正确选用行政方法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障。③行政方法是体现政府执行力的有效工具3、传统行政方法包括四种:即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一、法律手段(一)法律手段的含义法律手段: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自身的规律、程序和特点实施的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律实施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去,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二)法律手段的特点①结果强制性②内容稳定性③形式规范性(三)法律手段的分类①行政决定②行政检查③行政处置④行政强制执行(四)法律手段的优势①为其他手段提供法律依据②有利于构建法制政府(五)法律手段的不足①由于法律手段固有的内在稳定性等特质,就使得这种手段难以回应环境变化的要求,缺乏处理特殊问题的弹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系统的发展可能起阻碍作用。②由于行政管理面临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政府必须不断出台相应政策,而政策在上升为法律之前,其适用范围、领域、时空必然与原有法律有很多不同。二、行政手段(一)行政手段的含义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和颁布政策、指令、计划,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具有控制、制约、调整、协调社会各地区、各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的方向,保证行政执行的集中统一,实现国家、社会所期望达到的管理目标的功能。(二)行政手段的特点①权威性②无偿性③封闭性(三)行政手段的种类①行政命令②行政引导③行政信息④行政咨询(四)行政手段的优势①利于政令统一,避免各行其是②利于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③利于特殊问题的及时处理(五)行政手段的不足①不利于发挥下级的积极性②管理效果直接受领导水平和机构运转能力的限制三、经济手段(一)经济手段的含义经济手段:是行政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二)经济手段的特点①利益性②间接性(三)经济手段的优势①利于“两权”分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②利于调动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积极性(四)经济手段的不足①由于经济手段充满了弹性,这就决定在行政管理中经常是一种间接调控的作用,而涉及国家强制范围的事务,这种手段就不能奏效。②它不能解决人们的精神和社会需求问题,不能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取舍问题,其作用领域主要限于经济领域,运用不当,还可能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四、思想教育手段(一)思想教育手段的含义思想教育手段:是指依靠宣传、说服、沟通、精神鼓励等方式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使行政人员和管理对象自觉自愿的去从事政府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实现行政目标的方法。(二)思想教育的特点①长期性②稳定性(三)思想教育的种类1、行为激励方法主要途径:①目标激励②奖励激励③竞争激励④反激励2、参与管理方法主要途径:①团体决策②咨询制度③建议制度④信访制度(四)思想教育的优势思想教育手段能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消除隔阂、加强沟通团结,能从根本上调动人们的主动积极性,作用持久稳定,且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升政府的执行效率具有主要意义。(五)思想教育手段的不足采取思想教育的手段,需要的时间长、工作较艰巨,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4、定量行政方法一、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运用系统原理对目标、因素、功能、环境及其变化的规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选择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优行动方案。完整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的目标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环境分析和动态分析等内容。(一)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②层次性③结构性④开放性(三)系统分析的方法1、系统分析的内容→由美国著名政策学家R.M.克朗在《系统分析与政策科学》里提出政策系统分析方法论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范畴:①行为分析②价值分析③规范分析2、系统分析的要素→由美国学者E.S.奎德在《系统分析和政策计划》中提出系统分析五要素是:①目标②备选方案③标准④模型⑤效果3、系统分析的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层次性原则④相关性原则⑤结构性原则4、系统分析的程序①辨识环境②明确问题③确立目标④系统模型建立⑤系统分析评价⑥试验验证⑦结构分析二、戴明循环方法(一)戴明循环方法的含义质量管理循环保证体系(PDCA)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所以又称“戴明环”。它是由英语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PDCA循环保证体系反映了做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也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程序。(二)PDCA循环的工作原理①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为了搞好质量工作,改进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就必须先有一个设想,制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分析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据此制定出实现目标的计划。③然后按既定计划执行,经过一定时期后,要把工作结果与原来的设想进行对比,即检查④经过检查要对整个计划的执行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巩固成绩,改正缺点。质量管理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经过一轮循环,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三)PDCA循环四个阶段和八个工作步骤(1)计划阶段(P):①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③从各个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④制定计划,制定措施。(2)实施阶段(D):⑤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C):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措施实行效果。(4)处理阶段(A):⑦把有效措施纳入各种标准或规程中加以巩固,无效的不再实施。⑧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继续解决。(四)PDCA循环的特点①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②管理循环如同爬楼梯一样螺旋上升,每转动一圈,就上升一步,就实现一个新的目标,不停转动就不断提高。③管理循环就是综合性循环,四个阶段划分是相对的,不能机械的把他们分开,而要使其紧密衔接,而且各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④管理循环关键在于“A”阶段,只有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各项标准、规程和制度中,才能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和不断提高。三、其他定量方法(一)数学规划数学规划:是研究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称规划论。(二)ABC管理法ABC管理法:是一种对事物进行系统统计、排列、分类,以找出管理重点的管理方法。(三)决策分析方法决策分析理论包括决策论、博弈论、决策树技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决策模型等。(四)网络规划网络规划方法:是将管理对象各项任务的各个阶段和逻辑顺序通过网络图直观形式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第十三章行政文化1.行政文化的含义及特点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基础上通过特定制度背景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具体的亚文化形式。特点:①导向性②约束性③示范性2.加强行政文化建设的意义①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是塑造现代政府形象的重要方式。②加快行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不断推进行政改革。3.行政伦理的含义及作用行政伦理:是指公共行政系统以公正和正义为基础的行政伦理价值观、行政伦理理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行政伦理的作用:①行政伦理的规范作用②行政伦理的导向作用③行政伦理的选择作用④行政伦理的内省作用4.行政责任的含义及特点行政责任(狭义):是指行政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法定义务和职责时必须承担的责任。行政责任的特点:①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②行政责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③行政责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5.行政责任体系的含义行政责任体系:是指行政机关作为授权组织对权力授予者所负的各种责任的总和,它包括宪法责任、政治责任、行政法律责任、行政道德责任。6.责任型政府的构建①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划分②加强绩效评估监督,确保责任落实③建立行政效率评估与监督制度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戒力度
第十四章行政机关管理1.行政机关管理的含义行政机关管理:主要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内部的综合办事机构,对本单位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机关环境、机关物财等所进行的管理。2.行政机关管理的特点特点:①服务性(最基本特点)②群众性③复杂性④政策性⑤时效性3.行政机关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实事求是原则②民主管理原则③依法管理原则(既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的基本原则)④分工协作原则⑤指挥统一原则⑥效率提升原则⑦文书管理原则⑧公私分明原则⑨技能转移原则⑩弹性变动原则4.行政机关管理的作用①保障作用②服务作用③纽带作用④垂范作用5.行政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机关日常工作程序与办公制度管理(一)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管理环节:①计划安排工作②组织实施工作③协调控制工作④检查总结工作⑤奖惩教育工作机关办公制度管理会议管理文书和档案管理查办、信访接待、保密、印章等管理机关行政经费管理后勤总务管理行政机关做好后勤总务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①保障供给原则②勤俭节约原则③有利工作原则④方便生活原则⑤逐步推行社会化原则6.机关管理的科学化一、机关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性①行政机关管理科学化是当代社会进步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②行政机关管理科学化是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③行政机关管理科学化是改变我国机关管理落后现状的根本途径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①机关管理观念的科学化②工作人员素质的现代化③机构设置的合理化④机关管理的制度化⑤机关公共关系的协调化⑥管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机关公共关系机关公共关系的含义机关公共关系:是指机关管理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各种工作联系和感情交往形式的总和。机关公共关系的属性①它是一种平等的工作关系②它是一种合作关系③它是一种服务关系机关公共关系的特点特点:①客观性②社会性③复杂性协调机关公共关系的措施协调好机关内部公共关系,应该:①相互尊重,求同存异②合作共赢,相互帮助③相互沟通,彼此监督加强机关的对外公共关系应该做到:①了解民意,树立公众意识②公开财务,争取公众了解③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第十五章财务行政1.公共财政的含义与基本功能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以公共权力为依托,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代表民众对有限的财政资源实行高效运作与管理,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经济职能。基本功能:①资源配置功能②收入分配功能③经济稳定功能2.财务行政的含义及功能财务行政(广义):是指整个国家的财政收支活动在专门机关管理和监督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分配、调节和控制过程,包括预算、会计、决算和审计四个过程。功能:①分配功能②导向与协调功能③监控功能3.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权力的原则,通过财政渠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起来的各项收入的总称。4.财政收入的作用①财政收入作为满足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来源,它是财政支出的基础。②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保证政府职能顺利完成的物质保证。③财政收入的稳定与有效获得是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5.财政收入的分类①按财政收入形式划分,通常把财政收入分为税收和非税收入,其中,税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划分,又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②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有两种亚类: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外资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6.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①税收收入②债务收入:(①国内发行的公债②国库券③经济建设债券④向国外政府、国际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③国有资产收益④政府费收入:(①规费收入②共产使用费③特别课征④各种摊派性费收入⑤特许金)⑤专项收费及事业收入⑥其他收入形式:(①罚没收入②赃款和赃物变价收入③社会各界对政府的捐赠)7.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财政收入规模: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财政年度),通过税收等多种收入形式获得的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如财政收入总额,或者用相对数额如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影响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②科技水平③制度设计因素④税收的增减⑤价格的变动8.财政收入结构的含义及分类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比例和数量。分类:财政收入结构主要分为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和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形式结构包括:①税收②非税收入来源结构包括:①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②所有制构成③生产部门构成9.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1.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及其衡量指标绝对指标→财政总收入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及其衡量指标①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例②税收收入占GDP或GNP的比例③非税收入占GDP的比重10.财政收入的原则①立足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②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规范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的原则③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11.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分类财政支出:是指为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财政将凑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分类:①财政支出按其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②财政支出按其是否取得等价补偿,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③财政支出按其使用部门,分为国家社会管理部门支出、社会事业服务部门支出、社会生产经营部门支出。④财政支出按其最终使用结果分为累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补偿性支出。12.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①财政收入总量②国民收入总量(或国民生产总值)③国家社会的基本需要支出和发展性支出④经济发展规律与社会经济制度13.财政支出的原则①经济效益原则②公平原则③稳定原则14.政府财政支出的内容(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屋顶太阳能发电租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板材原材料进口关税减免协议3篇
- 何谓二零二五年度合同履行的担保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并购股权交易合同模板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吕松离婚协议书涉及子女监护权变更及财产清算4篇
-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 个人劳动合同模板2篇
- 基于二零二五年度需求的汽车零部件采购与技术支持合同2篇
- 2025版生物科技药品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4篇
- 基于2025年度政策调整的企业搬迁补偿协议3篇
- 大学面试后感谢信
- 2022届上海高考语文调研试测卷详解(有《畏斋记》“《江表传》曰…”译文)
- SBT11229-2021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
- 如何打造顶尖理财顾问团队
- 土壤农化分析课件
- 小区大型团购活动策划
-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2273
- 2023年租赁风控主管年度总结及下一年展望
- 开关插座必看的七个安全隐患范文
- 高分子成型加工课件
- 消防救援-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条件下灾害防范及救援行动与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