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指南之————其次章:防治原则第一节:预防:预防是指实行肯定的措施和手段来防治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所谓“治未病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医家就生疏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生疏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一、未病先防1、养生(古称摄生〕、养生的根本理论:包含两个根本观点,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二是“正气存内,邪不行干”的病理观。A.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到达防病保健的目的。B.“正气存内,邪不行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机体的正气,二是防止病邪的侵害。养生的根本原则:养生的根本问题在于增加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量。为此,就要做到如下几点:A、调摄精神:人的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达。反过来,精神情志又能掌握和调整脏腑的功能活动假设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正气旺盛,就可以削减疾病的发生。因此,调养精神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要求人们做到恬、淡、虚、无”B、留意饮食起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五C、加强熬炼D、适应四时气候如何适应自然规律呢?中医学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E、药物预防和人工免疫、避开病邪侵入。二、既病防变1、早期诊断 2、防止传变。其次节 治则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一、治病求本 即临床治病时必需抓住疾病的本质进展治疗,是辨证诊治的根本原则〔一、正治与反治。1、正治: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是临床热病见热象。分别承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法。2反治:又称“从治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全都甚至相反的病证。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四种具体法则。、寒因寒用:即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假寒病症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如外感热病,里热极盛,阳气郁闭于内,格阴于外,而消灭看是以寒治寒,但从病因病机来说,仍是以寒药治热证。即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假热病症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如由于阴邪内盛,格阳于外,致阳气上浮,反见面红等假热症候,服从这种假热而用热性药物治疗。从外表上看是以热治热,但从病因病机来看,仍属以热药治寒证。指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如脾失健运导致的腹胀满闷等病症。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有通泻病症的实证。如食积腹泻,治以消导泻下法;湿热下痢,用清热解毒,通利大便之法。〔二〕、治标与治本:标指本质,本指现象。区分标本的方法,如从正气与邪气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病症来说,病由于本,病症为标;从先病与后病来说,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从病变部位来说,脏腑属本,肌表属标。本,代表疾病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和起其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具体用法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二、扶正与祛邪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1、扶正:即是扶助机体正气,增加体质,提高抗病力量的一种治疗法如: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2、袪邪:即袪除邪气,主要适用于邪气胜正气未衰以邪实为主要冲突的病证。临床可依据具体状况,选用发汗、攻下、消导、清热、涌吐、化瘀等法。1、扶正与祛邪相兼:主要适用于正气已虚邪气仍实的虚实夹杂证。在应用时要分清主次,留意先后,如以正虚为主者,应以扶正为主,兼以袪邪。以邪实偏重者,则以袪邪为主兼以扶正,总原则是:不宜妄3、〔1三、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使其恢复相对平衡,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法则之一。1、损其有余适用于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如阳邪致病,2、补其缺乏适用于阴或阳虚损缺乏的病证。如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阴阳两虚当。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年龄等不同状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1春夏季节,人体腠理开泄,即使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解表药,以免开泄太过而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阳气内敛,此时假设非大热之证,对寒凉药物又当慎用,以防伤阳。2、因地制宜是依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地区不同,治疗用药也有差异。如患感冒,西北地区,人多体质壮实,故多用麻黄、桂枝等猛烈发汗解表之药方能奏效,东南地区,人多腠理疏松、故多用荆防之类,且药量较轻。3、因人制宜依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来指导用药的原则。年老者,脏气衰弱,脏腑功能低下,气血渐衰,患病多见以防损伤正气。小儿生气旺盛,但脏腑妖嫩,形气未充,患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快,因此治疗小儿病,忌投峻攻之剂,少用补益之品,且药量宜轻。性别:男女各有其生理特点,妇女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等状况。对妊娠者尤其要忌用峻下、滑利、破血、破气、走窜伤胎体质体质强者用药宜重,体质虚弱、瘦小者用药宜轻。如西医依据体外表积用药,是否与此有相像的道理?治疗八法〔一〕汗法失血吐泻热病津伤或疮疡已溃、麻疹已透者,不行用汗法。〔二〕吐法不化等凡体质虚弱、年老体衰、或消化道出血者不宜用吐法。〔三〕下法即泻法。易伤正气,当以邪去为度,不行过量。〔四〕和法又称和解法。是运用疏通、和解作用的方药,以袪除病邪,调理脏腑、气血的一种法治。本法适用范围很广,如半表半里的少阳证,肝脾不调,肠胃不和等临床依据病邪的部位和性质,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在具体运用上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凡邪在肌表而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本法。〔五〕温法又称温里法,袪寒法。是运用温热性质的方药,以补益阳气,驱除寒邪,治疗里寒病证的一种治法。主要适用于中焦虚寒,阳衰阴盛,亡阳欲脱,寒凝经脉等证。临床应依据寒邪所居部位,人体阳气盛衰的程度等差异,分别运用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温经散寒等法治疗。温法所使用的药物,性多温燥,易耗阴血,故凡阴血亏虚,血热等证以及孕妇等均当慎用或忌用。〔六〕清法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一种治法。主要适用于各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清脏腑等治法。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药性多寒凉,常有损伤脾胃阳气之弊,故不行久用。素体脾胃阳虚者慎用。〔七〕消法又称消散法。是运用具有消导、消散、软坚、化积等作用的药物,以袪散病邪,消退体内积滞、癥瘕、痞块等病证的于实证,体虚者使用,要留意攻补兼施,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故障安全制动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度钢钉铁钉产品专利授权与销售合同2篇
- 2024年趣味化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70题)
- 委托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度个人设备租赁借款合同模板6篇
- 科技驱动下的康复治疗新方法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租赁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商务接送服务4篇
- 2025版新编国际商务日语谈判培训效果评估合同2篇
- 2025年度文化遗址虫害防治与文物保护服务协议4篇
- 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企业创新的双翼
- 纪委办案安全培训课件
- 超市连锁行业招商策划
- 医药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 城市道路智慧路灯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初中英语-Unit2 My dream job(writin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公司利润质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 工行全国地区码
- 新疆2022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地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顶部板式吊耳计算HGT-20574-2018
- 《内证观察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