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法律与教化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法律与教化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法律与教化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法律与教化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法律与教化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2.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讼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补偿训练】汉代法律允许特定的亲属有罪时相互包庇而不受惩罚或减轻刑罚,即“亲亲得相首匿”。儒家把父为子隐叫做“仁”,子为父隐称为“孝”,主张以“仁孝治天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②儒家思想的法律化③封建的“礼”与“法”的统一④“礼”是汉代立法的指导思想之一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补偿训练】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圣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4.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世纪西欧的法律课上,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A.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6.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法陷于沉寂,教会逐渐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宣扬“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A.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7.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各具特色,并行于当今世界。英美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系庞杂而不系统。据此推断,全面继承古代罗马法的大陆法系()A.强调法律的系统化、法典化B.不存在体系化的民法典C.传播及使用范围小于英美法系D.法官对法律发展有重要作用8.(2019·全国卷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补偿训练】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A.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B.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C.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D.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2.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C.成为神学和宗教改革的发祥地D.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决定予以公布,交付全民讨论。各界群众提出了一百多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公布实施。材料意在说明宪法制定过程中体现了()A.社会主义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补偿训练】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11.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民族自治地区制定的自治条例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229部682部7000余件600余部200余部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B.法治建设成就巨大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补偿训练】关于依法治国,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国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建设方针是在()年 年年 年12.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D.改革开放的实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二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与政治制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16分)1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汲取古今中外法治建设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这一重大任务的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向国家)假铁器,(因使用过多)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以文书上报),受勿责……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摘自《云梦秦简》材料二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材料三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因而,它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规定上都存在许多缺陷。……因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使国家的工作着重点不可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国家机构的规定极不完备,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律中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相关史实。(8分)(2)材料二反映的“无罪推定”原则,体现了怎样的法律观念?《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简述它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哪些具体修正?(10分) 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可知孟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故选A。孟子虽然主张性善论,但是题干没有反映,B错误;材料是对以德治民的认可与肯定,不是否定,C错误;礼法思想是荀子的,不是孟子,D错误。2.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讼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对血缘孝亲关系的维护,说明儒家伦理的法律化,故选A。血缘孝亲关系不等于公德,B错误;血缘关系逐渐强化,没有体现法律的作用,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等级秩序日趋固化,D错误。【补偿训练】汉代法律允许特定的亲属有罪时相互包庇而不受惩罚或减轻刑罚,即“亲亲得相首匿”。儒家把父为子隐叫做“仁”,子为父隐称为“孝”,主张以“仁孝治天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②儒家思想的法律化③封建的“礼”与“法”的统一④“礼”是汉代立法的指导思想之一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D。汉代法律规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①正确;根据“亲属有罪时相互包庇而不受惩罚或减轻刑罚”“仁孝治天下”表明儒家思想法律化,②正确;汉代法律允许“亲亲得相首匿”,体现了封建的“礼”与“法”的统一,③④正确;故选D。3.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解析】选A。据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可知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故选A。材料中没有涉及朱熹的观点,B排除;材料中未涉及道德教化的方式,C排除;材料中没有指明宋代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D排除。【补偿训练】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圣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解析】选B。据题干“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可知,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地方基层教化,稳定基层统治秩序,故选B。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A排除;乡约制度践行了儒家伦理思想,而非确立儒学权威,C排除;题干未体现重农抑商思想,D排除。4.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选B。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体现出律学延续以礼入法的传统,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流,A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需要,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需要,D排除。世纪西欧的法律课上,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A.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选A。依据题意可知,11、12世纪罗马法的条文在当时法律问题的分析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表明罗马法保持着长时间的生命力,故选A。在题文中罗马法与教会法并列,不能说明罗马法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B错误;题文中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的相关表述,C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并非罗马法奠定,D错误。6.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法陷于沉寂,教会逐渐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宣扬“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A.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解析】选B。“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的主张出现在12世纪,当时的欧洲是天主教占统治地位,这些主张是对天主教权威的一种挑战,故有利于各民族国家自主意识的增强,故选B。人文主义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4世纪,A不符合史实;材料中只是主张,不可能起到“改变了”的作用,只有付诸行动,才有可能达到C的结果,排除C;题干主张是加强君主专制,D不符合题意。7.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各具特色,并行于当今世界。英美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系庞杂而不系统。据此推断,全面继承古代罗马法的大陆法系()A.强调法律的系统化、法典化B.不存在体系化的民法典C.传播及使用范围小于英美法系D.法官对法律发展有重要作用【解析】选A。由“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各具特色,并行于当今世界”“英美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系庞杂而不系统”可以分析出英美法系的特点是“体系庞杂而不系统”,但是大陆法系与之不同,另具特色,特别强调法律的体系化和法典化,故选A,排除B。题干没有提到传播和使用的范围,C错误;题干也没有体现出法官的作用,D错误。8.(2019·全国卷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解析】选C。英国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国教教会的唯一首脑,查理二世强调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事实上也是在强调英王的至尊地位,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故A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材料时间是“17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D错误。【补偿训练】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A.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B.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C.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D.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威克利夫“将《圣经》译成英文”,其做法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故选D。材料体现了对普通民众信仰需要的迎合,排除A;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冲击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排除B;在英文《圣经》传播之前,宗教已经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排除C。2.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C.成为神学和宗教改革的发祥地D.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解析】选A。世俗学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有利于打破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世俗学校与文艺复兴的关系,B错误;宗教改革的发祥地是德意志教会内部,而非中世纪欧洲的世俗学校,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世俗学校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D错误。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决定予以公布,交付全民讨论。各界群众提出了一百多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公布实施。材料意在说明宪法制定过程中体现了()A.社会主义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解析】选C。根据“各界群众提出了一百多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1954年宪法是在秉承人民意志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C。社会主义原则反映的是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依法治国原则体现的是法律的重要地位,民族平等原则是指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A、B、D。【补偿训练】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解析】选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故选D。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解析】选D。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为当时正在开展的三大改造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82年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两部宪法都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故选D。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排除A;1982年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排除B;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排除C。【深化点拨】对宪法的修订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1982年宪法适应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1.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民族自治地区制定的自治条例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229部682部7000余件600余部200余部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B.法治建设成就巨大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解析】选B。据表格数据可知,1978年后,我国各项法律法规数量众多,表明各项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选B。表格数据没有反映“人民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基层民主政治”,故A、C、D排除。【补偿训练】关于依法治国,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国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建设方针是在()年 年年 年【解析】选C。“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建设方针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2.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D.改革开放的实践【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庆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反映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业化设备落后,人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凸显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它们共同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故选C。A、B、D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二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与政治制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16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制定法律、皇权大于法律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第(2)题根据材料二“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规范行为、稳定社会、维护统治、保障权利、促进民主等方面分析法律与政治制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答案:(1)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工具,皇权大于法律。(2)规范人们的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巩固国家公民权利,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1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汲取古今中外法治建设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这一重大任务的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向国家)假铁器,(因使用过多)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以文书上报),受勿责……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摘自《云梦秦简》材料二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