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二三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成就1.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总原则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同等的外交关系。(2)“一边倒”:旗帜显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一二三4.主要成就(1)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2)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救济协定。一二三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惊惶局势趋于缓和。2.目的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绽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建和平的国际环境。3.提出(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样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一二三4.内容相互敬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涉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一二三一二三三、走向国际舞台1.参与日内瓦会议(1)概况: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与,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看法,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复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2)意义: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斗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惊惶局势。2.参与万隆会议(1)背景: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2)概况: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
史料一假如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逼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惊就将为平安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史料二我们的会议应当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确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当使它阻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应当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阻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互动探究
(1)史料一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这些原则是在什么状况下由谁提出的?(2)史料二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提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和习俗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遇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很多国家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怎样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①包涵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溢和丰富。③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平安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宏大创举。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2)作用: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②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③它供应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白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当堂检测史料导入【例题】右图是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右一)、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右三)、总理尼赫鲁的合影。这次访问最大的成果是周恩来提出()A.“一边倒”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的原则D.“求同存异”方针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解题指导:细致阅读材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等信息表明,这次访问的最大成果是中国和印度共同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其余三项与题干无关。答案:B探究点12345当堂检测61.1949年11月,周恩来讲道:“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A.新中国承认了列强的领事裁判权B.新中国必需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新中国总结阅历教训,正在主动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盟国关系D.新中国的外交应当建立在独立、自主、同等、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对等原则,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D项。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2.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同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故选C项。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3.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相识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C.消退了世界各国间的冲突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材料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的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界限,起先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建交,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4.视察下图,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C.双方签署了《关于复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D.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解析:解答时要留意图下文字:“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联系教材所学内容,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度政府赞同。故选B项。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5.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中回忆道,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提倡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的核心是()A.求同存异、互助合作B.坚决奉行友好结盟政策C.主动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万隆精神的核心是求同存异、互助合作。故选A项。答案:A探究点当堂检测1234566.宣扬画和纪念币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识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宣扬画和纪念币的共同主题是歌颂中苏友情。推想它们出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虹电视购销合同》
- 二零二四年大米行业研究与咨询合同市场趋势分析
- 变更售房合同范本
- 购房高频合同范本
- 2024年度设备采购合同履行保证(含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 购销保修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协议
- 铲车挖掘机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加工承揽合同全面内容
- 重庆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钻井地质设计
- 动作分析-动素分析
- 教育局长在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稿:推动高中教学工作快速优质发展
- 购买食物需要注意--完整课件PPT
-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 2022年国家电网招聘(其他工学类)考试题库(真题导出版)
-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表
- 商业空间设计课件PPT
- 个人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案
-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