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体积混凝土电子测温施工工艺完成单位: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也进入高速增长期,单体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又尽可能降低成本,经过我公司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温方面总结出了一套电子测温技术应用工艺。该工艺简易科学,操作方便,精度高,反映直观,安全可靠。工艺特点:2.1以电子温度传感器直接埋入结构层中,替代传统的留置测温孔工艺,并通过计算机采集温度数据;2.2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分布式控制网络系统,主机和控制器之间采用双绞线连接,传输距离可达2km,由于传输的是数据信号,抗干扰能力极强;2.3系统采用进口传感器与集成电路为一体的器件,将传感器与放大器合二为一,输出的电信号无须经中间环节就直接进入控制器,且各传感器之间互不影响,因此精度和可靠性高、误差小、线性度好且不需校正。2.4测温操作简便,测温精度高,通过人工干预,适时、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2.5除了留置于结构层中的温度传感器及少量线缆外,主机、控制器及大部分线缆均可重复利用。适用范围:3.1适用于深度1m以上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3.2对于质量要求高,测温精度要求高的工程对象;工艺原理:4.1根据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系统采用目前已在国家粮库建设中广泛应用的数字式测温监控系统;4.2系统设备配置,一台CWS-901数字式智能控制器,901F-1分支器,CWD-1-3测温电缆,RS-485/RS-232通讯接口,P4计算机,混凝土温度监测专用程序软件;4.3系统组成框图: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施工工艺流程:确定测温点位→确定控制器设置部位→测温线路敷设→测温传感线缆就位→控制器安装→线路连接→测温软件安装→系统调试→测温监控→测温结束线路设备拆除操作要点: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测温点的数量,应注意大体积混凝土浇注高度变化情况,深度大于2m的一般应在同一平面位置垂直布置3~4个点,其中有一个点专门用作混凝土表面温度监测(见附图)测温点平面布置应注意尽量保持均衡,同时兼顾重点部位,一般200~300㎡设置一组比较适合,边沿等特殊位置应有代表性的设置1~2组;控制器安装位置一般应选在测温实施地就近位置,同时应做好防水、防撞措施;分支器盒应做好防水密封措施,安装时应采用Φ6圆钢做好钢筋笼保护罩,防止混凝土浇注时的扰动;测温线路采用防水线缆,在混凝土内直埋敷设,线路敷设时应注意尽量在面层钢筋下方绑扎固定,同时做好标注,混凝土浇注时应安排专人守护,确保线路不在浇注过程中受损;测温线路敷设施工应在钢筋施工完成后开始敷设,尽量缩短测温设备裸露时间,避免产生其它工种交错破坏;混凝土浇注开始前应完成测温软件安装及系统调试工作,混凝土开始浇注则测温监测工作即同步开始;测控计算机一般设在办公室,应指派专人进行值班,每间隔半小时打印一份测温成果汇总表,收到温差临界报警信号时应及时安排作业班组进行人工干预,确保温控效果。材料与设备:CWS-901数字式智能控制器,901F-1分支器,CWD-1-3测温传感器,CWD-1-4测温传感器,RS-485/RS-232通讯接口,P4计算机,双绞线缆。质量控制:线路敷设应做好防水措施,确保不渗漏;线路敷设尽量隐蔽,不能被其它工种扰动;测温过程中应派专人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安全措施:安装过程中做好防滑、防打击措施,进入双层钢筋中间施工时要有专人监护;控制器安装后要加防雨和防撞装置;环保措施:线缆及电子产品废弃物收集归类后送往武汉市****环保公司处理;效益与施工效率分析:与传统的留置测温孔,人工定时测温相比,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测温精确度,为提高施工品质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该系统还可以设定温差过大警报,定时统计打印等功能;由于线缆控制器、P4计算机等均可重复利用,实际消耗的仅仅是直埋的线缆和电子感温探头,而功能有了显著提高,因此采用本法,是提高了性价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实例:本工艺在*****工程深基坑中首次采用,在****大厦工程、*****医院项目中延续采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区工程质量所获荣誉为“湖北省优质工程(楚天杯)”,*******大厦项目作为08年鲁班杯候选工程之一,工程质量得到了各方认可,下面是***大厦工程测温总结:****大厦工程的主楼基础底板是一个62.7m×36.3m×2.4m的大体积不规则混凝土基础。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P6。浇注是按电缆分布点1→2→6→3→8→7→4→5顺序进行的(见下图:电缆分布点示意图)。从2005年10月13日7:00开始至2005年10月16日15:00时结束,历时80个小时。10m10m5#5#7#11m11m7#11m11m4#6#11m4#6#11m3#3#11m11m2#10m11m8#2#10m11m8#1#1#8m8m电缆分布点示意图 从整个测温数据来看,在混凝土浇灌后前三天内温度上升速度较快。例如2#测温电缆中心点温度在10月13日13点20分左右开始升温,最高温度出现在10月15日22点40分左右,混凝土浇灌后约57个小时左右内部温度达到峰值,与以往的施工经验(混凝土浇灌后48~72小时内部温度达到峰值)及理论计算(混凝土浇灌后72小时内部温度达到峰值)基本符合。2#点测温电缆中心点温度峰值出现在10月15日22点40分左右,最高温度为72.1℃。而此时地表温度在26℃左右,混凝土内外温差46.1℃,超过了规范规定的要求,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本工程采取在浇灌完的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养护的方式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以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混凝土浇灌完成并在第二次抹压收光后,即进行覆盖,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覆盖两层毛毡,随时对测温数据进行监测,观察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当发现测温数据中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即将超越极限值25℃时,再在毛毡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控制混凝土升温期的内外温差不超过25℃。实践证明,采取这种覆盖保温养护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覆盖塑料薄膜保住了混凝土水化热所蒸发的水分,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在25℃以内,有效的控制了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裂缝,保证了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灌质量。从测温数据来看,在混凝土中心点温度达到峰值后开始阶段,以3#测温电缆中心点为例,10月16日20点30分左右温度出现峰值68.8℃,到10月17日20点50分左右,温度降至67.9℃,降温在1℃/d左右,再如8#测温电缆,10月17日18点40分左右温度达到峰值67.4℃,到10月18日18点40分左右温度降至66.2℃,降温再1.2℃/d左右。从以上数据分析,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降温梯度控制符合JBJ224-91规程规定的“混凝土浇灌块体的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5℃/d”的要求,充分发挥了混凝土的徐变特性,减少了温度应力,保证了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灌质量。现将测温电缆上、中、下三层的平均温度绘成曲线供分析参考。图中工地上层温度指覆盖层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非开挖设备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铷矿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针织类服装行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波纹补偿器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触摸屏机柜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血浆代用品行业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蚁醛行业运营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艾灸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硅碳棒行业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石墨矿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二年级阅读导航(下)
- 盐雾试验过程记录表
- 小学校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方案
- Q∕SY 13006-2016 招标项目标段(包)划分指南
-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1~4级,5~6级)
- DB11-T1630-2019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控评分表
- 27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 金色大气教师节颁奖典礼颁奖盛典PPT模板
- OEC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中英文对照版
- 生化工程,第七章反应器放大与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