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朋友打电话说她老公做了一件蠢事。今天因为她忙,所以就让老公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后,儿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可是,为了抢先,一个小男孩一着急,就动手打了她儿子。考虑儿子平时胆小,于是她老公特意出头给儿子“做主”,对打人的小朋友说:“不能打人,再打人叔叔要打你了。”刚说完,那个孩子就哭了起来。不仅如此,她儿子也很生气,说爸爸吓哭了自己的好朋友。担心孩子被欺负,所以才着急介入,却没有想到好心办坏事。孩子被打了,父母在场的话,第一时间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孩子,可这样处理并不得当。何况父母也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陪着孩子,有时,孩子之间的冲突发生就在刹那间。当孩子被打了,父母该如何做,又该教孩子如何做,这都藏着为人父母的智慧。-01-孩子都是父母手心中的宝,在得知孩子被打了,父母的做法也很重要,直接影响了孩子处理事情的态度。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被打了,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蹲下来,询问孩子打在哪里了,疼不疼。有次在公园里看见这么一幕,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沙子,因为抢铲子,男孩打了旁边的小女孩,小女孩哭着看向妈妈,可她妈妈却说:“哭什么啊,哥哥只是轻轻打了一下,又不疼。”不管和多熟悉的人在一起,一旦自家的孩子被打了,父母都不应该否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也尽量不要说“没事”、“不怕”等话,因为这些话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感受被父母否定,就会让孩子误解:我不能说疼,我也不能哭;一旦这样做,父母就不喜欢我了。那孩子即使以后被欺负,可能也会选择对父母隐瞒。关注孩子的情绪,洞察孩子的内心。如果他很难过和伤心,先安抚,等他平静了,再告诉他如何面对被打这件事。如果孩子根本不把这个当回事,家长也不必放在心上。粗暴地介入,反而给孩子增加了麻烦。其次,尝试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乔治•斯派维克经过25年对幼儿的研究,特别对那些幼儿园的孩子观察,最后,他发现:最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常常是那些人际关系好、学习成绩也较好的孩子。因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拥有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即使在解决问题时失败,他们未来也能更冷静地面对困难,也更容易成为懂得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人。如果不是发生严重的冲突,父母尽量不要冲在最前面,而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这件事。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消极受害者”,说的是孩子比较胆小、退缩,如何鼓励都不敢反击,既可怜又懦弱,可能和保护者有很大的关系。告诉孩子处理被打的正确方法,一旦发生这样的事,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学着去面对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掌握规律一一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会激化矛盾,导致更多的问题,这种技能会让孩子学会更好地与别人交往。和同龄人在一起相处,这也是一项社会技能,解决矛盾、化解冲突,也是一堂生活课。再次,事后沟通,给孩子处理问题的底气。孩子被打这件事,不管是什么情况,父母都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比如睡觉前,或者是吃饭时,和孩子聊一聊,他是怎么想的。如果孩子不在意,家长也可以坦然面对。如果孩子觉得很委屈,家长就需要开导一下,安抚孩子,帮他们一起找到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告诉孩子,不管怎么样,父母都是站在你这边,给你无条件的支持。-02-父母在尽可能的范围,都会保护孩子周全,避免一切会伤害他们的情况发生。可孩子终究有一天会长大,会独自面对很多状况,聪明的父母会教会孩子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不是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即使孩子没有打人的动机,但是,一定要有预防被打的意识,自我保护措施一定要做足。为了应变被打的情况,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自保呢?语言警告和适当的反击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情况下,被打了一定要开口说话,说:“打人是不对的,你要再打我,我就会打你。”这句话有时比“打回去”更有震慑力,会让对方冷静下来,考虑一下自己再打会怎么样。如果遇见熊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除了语言警告,也要适当的反击。很多父母教孩子反击的时候,只有简单的三个字“打回去”,却不告诉孩子,具体该如何去做。告诉孩子具体的方法,孩子才不会懵,被打以后才会有对策。父母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打人的模拟游戏。父母和孩子分别扮演打人者和被打者。当孩子被打的第一次,要告诉孩子说:“你不能打人,再打我就还手了!”声音要大,气势要足,震慑住打人者。如果打人者没有被震慑住,孩子第二次被打,这时父母要教给孩子果断还击。当然,这个还击是有技巧的。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说: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会一而再而三地欺负别人,因为好玩。在《开讲啦》节目里,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孙女刚去幼儿园被打的事。小孙女刚上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后扔下,头被磕肿了。她告诉小孙女,下次,再遇见这种被别人抱起打的情况,就可以用两只手拽对方的耳朵,对方觉得疼,肯定就会松手了。但是,如果孩子很排斥“打回去”,甚至有点害怕,父母一定不要逼迫孩子,和孩子好好沟通。因为在父母的压力之下,有的孩子可能变成“愤怒的反应型攻击者”,让孩子失去理智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借助外力保护自己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打回去”。当出现“敌强我弱”的局面,无法进行自我保护让自己不受伤害,就得让孩子学会寻求外力保护自己。老师或父母都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这两个角色的成年人都不在场,可以找其他人士的大人来保护自己。遇见熊家长和熊孩子,可以认怂当孩子被打了,父母出面和对方家长都没有办法沟通。甚至,对方用更恶劣的谩骂行为来解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而且也要告诫孩子,遇见撒泼的孩子,也要认怂,切不可硬碰硬。-03-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出门在外,和其他人相处,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小社会”,矛盾冲突难免,被打也难避免。父母最好的态度,是遇事不着急;孩子最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