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现状_第1页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现状_第2页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现状_第3页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现状提要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我国港口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建港热潮,沿海沿江城市纷纷抢打港口牌,将“以港兴市”作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略,港口经济已经占据了社会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海岸线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港口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一旦建成便难以改变,因此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尤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解决发展与生态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港口经济;现状;思考一、港口建设与腹地经济圈匹配问题港口的发展,必须依托与其相连的经济圈。近年来,国内港口发展呈现了超大规模、超广面积的趋势,海岸线自北向南,开发殆尽,仅以山东半岛为例。在山东半岛3,000多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26个港口,基本是一市(县)一港,由于港口隶属关系复杂,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港口资源不能合理分配,出现了资源过剩问题。2009年3月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该港区位于青岛市南翼的胶南市辖区琅琊台湾,靠近青岛市与日照市分界线,建成后吞吐能力将达到3.7亿吨。而根据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批复的港口总体规划看,日照港与青岛港的功能基本是一样的,且日照港(包括石臼港、岚山港)总规划吞吐能力6亿吨,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以上两大港口的建设,依托的是山东半岛甚至环渤海经济圈,但是功能上的交集必定会产生业务量的分流,如此高密度、超大型的港口建设,是否将来就有足够的业务量来支持呢?因此,港口建设前,科学准确的预测市场需求是非常必要的。过犹不及,港口建设作为市场经济的前沿,必须符合市场经济供求,在需求保有的前提下建设适度规模的港口对经济发展是有带动作用的,反之则会造成供给过剩,资源浪费。港口经济过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出现港口建设过热现象与地方政府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关系颇深。因此,国家应审时度势,对港口建设要从国家战略角度予以调控。二、港口经济经营模式转变问题传统意义的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的水、陆运输转换节点,是能够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也是对外贸易的窗口。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的今天,沿海港口不仅是水陆运输交换的节点,同时成为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资源。纵观我国沿海几个经济较发达片区,无不因为港口经济的带动。港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交通与中转枢纽,而是对腹地经济有着巨大带动作用的经济风向标。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港口经济并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模式。以日本为例,因地域原因,原材料、能源、初级产品等需要大量进口,而产成品又有着大量的出口需求,在货物的进出口上可谓“大进大出”,即便如此,如今的日本经济龙头已经由沿海港口工业让位于技术创新能力更强的制造业部门和服务业。由此可见,港口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远远不是简单的吞吐量和周转量所能说明的。当前,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依然缺乏新的增长动力,发达国家的需求增速依然缓慢,而全球码头经济也正在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开始逐渐步入稳定增长阶段。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港口经济便面临着重要的战略转型契机。首先,码头运营商的身份日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码头建设属于资金密集型投资,投资时间长,回收慢,因此最初投资码头建设的基本都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单纯投资者,他们看中的是码头投资的高回报率;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码头这个高回报的投资热点所吸引,于是,一些大的船舶公司开始逐渐加入码头投资的队伍中来,其中以马士基、中远集团为代表,由此打破了码头投资的单一格局,码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其次,供应链活动中的资源配置需求势不可挡。由于供应链的全球化,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物流成本也相应越来越高,导致物流业的资金密集程度不断升高,如何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港口物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合理科学的资源配置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港口作为各种贸易运输方式的集结点,同时也成为了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集结点,因此,港口作为集成供应链的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港口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对港口物流服务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必要的控制,供应链环境下的资源配置决策是一个增值的决策过程,该过程的不断优化实施和推进,必将成为推动港口经济模式转变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港口企业调整自身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过程,充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港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取舍问题港口建设与生态环境如何取舍问题也成为我国港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多先例警示我们,不能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以青岛市为例,青岛市拥有类型多样、储量丰富的海洋资源,2008年青岛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450亿元,完成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42%。但是,与此同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必须通过地方立法来调整和规范利用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的关系。港口的建设必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港口经济越发繁荣,由此产生了越发严峻的海洋环保问题,诸如由于工业排放、石油开采、港口密布等原因,曾被称为鱼仓”和度假胜地的环渤海湾已经风采不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已经影响到国计民生;曾经跟大熊猫一样作为我国特有物种的白鳍豚,由于长江沿江码头密布,环境污染,致使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最为全世界所关注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污染事件,更是为海洋环保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越高端的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甚至不可控。综上,港口经济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模式,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以发掘其中的战略价值,实现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避免盲目追求大规模,大吞吐量。港口的规模要与腹地经济能力和规模相适应,要与当地资源与环境相协调,不能不切实际地“以港兴市(城)”,而忽视了资源配置和生态平衡。因此,在港口规划上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在港口建设规模和定位上分出层次,防止恶性竞争。2、对现有港口进行整合,提高效率和效益。对现有港口资源的整合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造成资源与投资浪费;同时,在整合中实现港口经营理念的转变,充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高运输效率、效益,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真正体现可持续性发展。3、完善港口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港口建设最初调研和论证阶段就要将资源分配、生态平衡等指标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指标,提前介入,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主要是腹地经济水平)的要求、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大小等,结合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和港口建设的必要性。4、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已经在为促进港口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法律法规,极大地规范和指导了港口建设,这标志着我国港口建设正在走上更为广阔、健康的发展道路。5、提高环保意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早在18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