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核心考点总_第1页
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核心考点总_第2页
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核心考点总_第3页
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核心考点总_第4页
专题11 古代中国的思想-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核心考点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十一古代中国的暑想【母题再现】高考选题:(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3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D项正确。朱襄是压抑人性,故査项和B项错误;朱襄的思想是在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名师点睛】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中书省和尚书省是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建立的,南北朝依然沿袭,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封建社会末期实行封建专制,基本废除了三省制度。解题技巧: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1892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更官制、设议院)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1)主张:南宋的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宋明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2)影响: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②积极: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考点揭秘】高频考点一:宋明理学【例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一一口至一一意诚一一心正一一修——家齐一一国治一一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氏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匚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名师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度物质化。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高频考点二: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例2】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B

项。A项中“普遍接受”绝对化了;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传教士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但不限于教师;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定位】文化交流•东学西渐•儒家思想的外传【名师点睛】本题是从东学西渐的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外传对欧洲的影响。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对于文明的交流复习过程中除了知道儒家思想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西学东渐,即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直击高考】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文人画最丈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故匚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故A项错误;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特点,故C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艺术成就•文人画【名师点睛】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其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在艺术上他们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体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文人画的作者们大都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他们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贪恋金钱名利,不为权术降格。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点,成为人们醉心于其中的主要原因。02.(2017年新课标III卷文综历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A•文字的频繁使用C•各国变法的实施【答案】A书写材料的不同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从團片上可以看出前一个文字的笔划比较蟹琐,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扣强。使用文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而造成的笔划的简省“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是主要因素。D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它是干扰项,其他两项是无关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争霸战争服务的,变法并未涉及文字的演变问题,所以.排除匚项。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是有些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字体简化的原因,它对字1■本由蟹到简的变化影响不大,并不是字体简化的主要原因。【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汉字的演变【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其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及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小切口,但需要学生有大范围的知识体系,并且本题还是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更增加了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选D项,这是命题者的高明之处,选D项是受图片信息的误导和学生思维定势的局限性导致,小题见大智慧。03.(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C正确。A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B说法中的“决定”说法错误。D说法中的“更加全面”不符合史实。【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宋八大家【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封建社会贯彻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过程,明朝比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更深,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思想文化政策受不同的政治制度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越深,思想文化领域受控越严。04.(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解析】认真观察團片信息,第一个人物,头戴软巾薛裏,着长衫,腰扎带,脚穿袜,口中含着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正在吹哨,当为副净色,第二个人物,头戴软巾,着长衫,敞胸露腹,腰系带,裏腿穿袜,左手托一鸟笼,当为副末色;第三个人物,头戴帙头,身着圆领长袍,腰系带,手篁一幅立轴画,上身徽俯,似在讲述剧情,当为末泥色,第四个人物,头戟东坡巾,穿圆领长袍,前襟掖起,露出双膝,右手捧一物,左手指着戴展脚蟆头的人,作对话状,当是引戒色;第五个人物,头戴展脚帳头,身穿圆领大袖袍,左手执笏,右手握笏,正在倾听他人说话,当为装孤色。由此可知,團中的團案体现了杂居中的不同角色,说明此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故已正确,京剧是由徽剧和汉调演变而来,故B错i吴:杂剧是以_文学、戏剧、诗哥h音乐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故C错误,杂剧主要取材于民间生活,故D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古代文学的发展•元杂剧【名师点睛】本题以古代杂剧砖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图片资料来源于河南偃师县宋墓杂剧砖雕拓片,《都城纪胜》中说:“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角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据此记载,与雕像砖五个角色形象相印证,可以看出宋代杂剧艺术中的角色装扮及其演出的大致情况。【课后反馈】夯实基础:1.明末清初大儒吕留良(1629—1683)在阐发《春秋》大义时特别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人与狄夷无君臣之分”的思想。下面解读合理的是其主要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其思想是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其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华夷之分”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答案】B【解析】吕留良生活于明末清初,他主张的“夷■"指满清王朝「『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朋实质上是质疑清朝统治合法性,不承认清朝统治者是“君3故B正确,材料反映了吕留良思想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批判君主专制,故A错误計『华夷之分''与西方启慕思想无关,故仁错误;狭隘民族主义是指不信任、轻视甚至反对和压迫其他民族,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嘔2.淳化四年二月、天气大寒,宋太宗派人给京城孤老贫穷者“雪中送炭”。《宋史》中据此将他描述为心系天下苍生的仁君形象。而南宋时,诗人范成大则写到“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这反映出认识历史人物愈到后世愈清晰统治中心的迁移改变了评价标准著撰者的立场影响者历史结论D.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史》是官方史书,而范成大是诗人,他们的立场不同,对宋真宗做法的评价也不同,体现了著撰者的立场影响者历史结论,故C项正确。A项说法存在武断之处,因为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也不存在不同,故错误。作者的评价标准是由其立场和认识决定,与统治中心的迁移无关,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不科学,正史的编撰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故错误。3.东晋佛教学者竺道生提出“一阐提(佛教用来称呼断了成佛善根的人)人皆可成佛”;唐代高僧惠能坚信“自性自度”,首倡“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宋代释契篙等以孝融通儒释,使居士阶层进一步壮大。上述现象表明佛教成为麻痹民众工具儒学借鉴了佛教教义佛教教派斗争日趋激烈佛教渐趋中国本土化【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孝融通儒释”等说明佛教渐趋中国本土化,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佛教成为麻痹民众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儒学借鉴了佛教教义,故B项错误;佛教教派斗争也不能体现出,故C项错误。4.孔子曾经批评晋国铸造州鼎,更早一些时,叔向也曾批评郑国子产公布刑法。二者批评的共同出发点公布刑法会削弱贵贱之分反对商鞅变法靠法律不能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孔子曾经批评晋国铸造州鼎,更早一些时,叔向也曾批评郑国子产公布刑法。二者批评的共同出发点公布刑法会削弱贵贱之分,A正确;B\C和D错误。5.明清之际,明朝官员、百姓盲目尽忠现象很普遍,官员如史可法、黄道周,百姓如扬州、嘉定、江阴军民,尽忠的形式越来越惨烈,但并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这从侧面反映出儒学变革势在必行科举制走向没落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建制度的腐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盲目尽忠''和『『但并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3说明理学一味宣扬注重气节、而不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弊端非常明显,从侧面反映出儒学的变革势在业行。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排除B项,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早已确定,不是明末这一特定时期出现材料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GD项。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家伦理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涵的复杂体系。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二者由于异质相互冲突,这在价值观念、精神倾向、理性方式、约束机制上都是如此。另一方面,二者又存在着一些同构契合的因素。儒家的互助交往思想、规范有序意识、自强自律精神、诚信为本原则等,可以通容于市场法则之中,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儒家伦理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市场价值形成一种异质互补关系,如义与利、和与争、群与己、人与物等,这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以至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同样不可忽视。现代经济建设的基本运行模式是市场经济。儒家伦理在我国传统文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两者的冲突和契合面,以及如何对待他们的关系,寻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最佳结合点,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唐凯麟《冲突、契合、互补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评分说明:(1)论题:考生能拟出论题,即可得1-。没有论题,不得分。(2)史实论据:以所给史料及所学知识为基础的与论题相关的史实依据。具体操作:提及一个史实可得;史实得分不超过。(注意:作为论据的史实必须正确;史实必须有利于论证自己所拟论题。)(3)具体论证:要求考生在作答时,须紧扣其所拟论题展开论证。具体操作:若考生没有论证,不得分;若论证较为简单,得;若考生论证充分且有说服力,可得。示例一: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1)传统儒学强调“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利于重视牟利的商业活动;(2)儒家强调社会等级秩序,不利于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商品交换活动;(3)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限制了追求、积累财富的意愿;(4)儒学重视德治,轻视法治,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5)儒家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轻视工艺制造和逻辑演绎,不利于工业发展和商业意识;(6)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重农抑商”,抑制商业的发展。示例二: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相契合的。(1)儒家的互助交往思想、规范有序意识、自强自律精神、诚信为本原则等,可以通容于市场法则之中,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2)儒家伦理在一定条件下与市场价值形成一种异质互补关系,如义与利、和与争、群与己、人与物等,这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以至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发展不可忽视;(3)儒家强调以民为本,主张轻徭薄赋,有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4)儒家代表人物黄宗羲曾强调“工商皆本”,有利于商业发展;(5)儒家代表人物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社会生活的实践,有利于商业活动。示例三:儒家伦理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有阻碍作用,也有积极作用。(略)【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相契合的”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儒家的互助交往思想、规范有序意识、自强自律精神、诚信为本原则等,可以通容于市场法则之中,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回答;也可以儒家代表人物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社会生活的实践,有利于商业活动归纳论证。点睛:全国卷比较注重中西思想的交流,考查该知识点主要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命题,尤其是新思想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和新文化运动则是命题的重点。能力拓展:1.有学者认为,儒学在历史上某些时候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思想时确实受到封建专制的影响,但儒学是不反对专制的。也有学者认为,儒学不仅反对专制,且方式是积极、直接、对抗性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儒学具有双重性,故史学届的争议没有意义史学界的辩论是推动儒学不断发展的动力儒学史上确有反专制主张,故前者观点错误观点的分歧缘于学者对儒学理解存在差异【答案】D【解析】“儒学在历史上某些时候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思想时确实受到封建专制的影响,但儒学是不反对专制的。也有学者认为,儒学不仅反对专制”说明观点的分歧缘于学者对儒学理解存在差异,D正确;A中双重性错误;B中篇论性不符合事实;C是对材料误解。2.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神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科学化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统治者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巩固统治,从题干◎关以为孔孟之后,有禅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铠''中可知康熙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根本目的是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D正确;应表述衣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南宋时程朱理学幵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B错误,程朱理学并非科学的思想理论,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结合康熙帝统治阶级的身份分析解答。3.在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是孝道为先、淡泊名利、施恩不图回报的精神偶像。汉代民间开始兴起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唐宋时,寒食节作为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甚至用法令维护寒食礼制。寒食节的发展表明民间习俗都来源于民间传说民众好恶决定官府统治政策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统治者创设民俗以强化专制【答案】C【解析】寒食节从民间开始兴起到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说明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c正确;习俗并不是来自民间传说,A正确;B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政府并没有强制作用,D错误。4.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之最高原理出于履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瓷孟子可知,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孟子传统的民本思想,B正确,“君为臣纲■"体现君主专制思想,不符合黄宗歳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崩材料与经世致用的学凤无关,排除6明清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实质分析解答。5.《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体现出射礼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c.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答案】B【解析】根据“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可知,射礼有利于明确君臣之义、长幼之序,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排除;D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诗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解读下列诗句,从其中任意一首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南宋】朱熹【南宋】杨万里昨夜江边春水生,莫言下岭便无难,朦艟巨舰一毛轻。赚得行人空喜欢。向来枉费推移力,正入万山圈子里,此日中流自在行。一山放过一山栏。答案】示例1:朱熹诗观点: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孔孟周游列国希望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有序,但在当时并未被统治者接受。西汉建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学并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认可,最终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并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思想纽带。结论:人生发展也要善于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借力求成。答案示例2:杨万里诗观点: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论述: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的过程。虽然古代中国历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宋元多个时期的国家大分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但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随着历代王朝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各民族对共同经济生活文化观念的认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结论: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必将再创辉煌。【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与提炼,她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又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写作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古诗,短短的几十个字,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有的表达个人志向,有的抒发人间真情,其中精邃的思想哲理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照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灵魂。例如示例1.朱熹诗的意思是“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根据诗意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根据观点和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从儒家思想的产生到确立为正统思想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紧扣观点和设问要求,阐述有理有据即可。示例2.杨万里诗的意思是“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根据诗的意思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根据观点和结合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的过程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说明即可,主要抓住民族融合,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分析说明即可。自我提升:1.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答案】C【解析】■<三国演义》从儒家传统道德观、伦理观出发,眈颂表现的是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特征的正义行为和势力,作者乂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体现出儒家思想为统治阶纸服务的特点,C正确;■<三国演义》是小说,并未体现被史家考证,AB错误;正史与文学不能印证史实,D错误。2.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答案】B【解析】明代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这并不能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故A错误;言官集体跪谏、不畏死难,体现了忠君与气节精神,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故B正确;言官制度并非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学生应该从儒家伦理和道德中的忠君与气节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或史实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主张均反映出A.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儒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亲亲,父子君臣,孝悌忠信等等,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家把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在一起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看出对人欲的控制,A不正确;儒家强调等级,并不是掩盖等级秩序,C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儒家要统一信仰,D不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以及内容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内容特征,其次要联系到材料中儒家思想与宗法关系的联系。4.清代考证之学高度发达,形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参互证,追根求源”的考证方法。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得益于20世纪初年“四大新史料”(甲骨文、敦煌文书、汉晋木简、明清档案)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启发历史研究者由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从以往依靠古代文献资料到利用“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究。这说明新史料运用是对清代考证之学发展史料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前提和灵魂新历史考证学丰富了历史研究视野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答案】C【解析】材料中“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究''说明新的历史考证方法也有利于历史研究视野的幵阔,匚正确;新史料运用不是对清代考证之学发展,人错误;新史学研究主要是依靠新的研究方法,不是史料,B错误'新史学方法并不是历史观念的变革,D错误。5.“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答案】C【解析】材料是王阳明的诗句,大意是宇宙流转的大道,其实就蕴含在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强调从日常生活中追求理,属于心学范畴,C中良知即是宇宙的根本,故C正确;A和D强调的是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求理途径;B强调的是孝。6.学习与研究儒学,在搜集与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辨析与解释■y.穷理尽不备材料三——比利时-柏应理材料一材料二住论语肆科简——虫'■y.穷理尽不备材料三——比利时-柏应理材料一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