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白银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甘肃省白银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甘肃省白银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甘肃省白银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甘肃省白银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3.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检验氢气纯度C.取用固体药品D.闻药品气味4.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头雕刻 B.食物腐烂 C.粉笔折断 D.玻璃破碎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a加催化剂,b不加催化剂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溶液质量的变化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和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第二周期的三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C.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D.Li与N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人体中的元素碘,锌,铁,钙是人体中微量元素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D.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的一定是置换反应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先在集气瓶底放水或细沙C.制取CO2时,长颈漏斗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度D.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棉花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 B.引燃酒精灯C.滴加液体 D.取固体药品1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 B.点燃酒精灯C.检查气密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1.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C.④表示的微粒符号是Mg2-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12.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选项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探究燃烧的条件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烧杯中的水:①加热铜片;②隔绝空气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氧气验满C过滤D倾倒二氧化碳(1)图A所示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2)B图为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请将明显的错误加以改正____________。(3)图C操作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4)B实验中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写出用装置B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2)请将如图方框中B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_____。(3)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_____(填字母代号)。15.如图所示,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1)描述a处的实验现象_____;(2)写出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写出a处发生反应提供热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16.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A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_端进入(填“c”或“d”)。(5)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③锌粒与稀硫酸④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6)有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CO2装置,该装置是否具有C装置的作用________(填“是”或“否”)。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氢氧化钙久置会逐渐变质为碳酸钙。实验室有一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6.2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再将100g稀盐酸逐渐缓慢加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提示:氢氧化钙先与盐酸反应时无气体产生),请回答问题并计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040.060.080.0100生成CO2的质量/g02.24.4m5.5(1)氢氧化钙变质是它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了反应。(2)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3)试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4)请在坐标中画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CO2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图___________。18.将14.0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11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23.6g。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____;(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1)按要求从水、氧气、铁、二氧化碳、碳酸钙、硫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①一种金属单质_________;②一种难挥发的酸________;③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⑤一种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2)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①2Mg_________;②Mg2+_________;(3)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绿色汽油”,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回答下列问题:①该物质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②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氢原子。③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最简整数比)。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故A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故B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B。2、B【分析】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详解】A、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则反应为甲和丁生成丙,符合多变一,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B、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则甲可能是单质,故B正确;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故C不正确;D、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该物质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3、B【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有些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应用药匙或镊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4、B【解析】A、石头雕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粉笔折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B。【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5、D【解析】A、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大,产生的氢气多;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a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快,需要的时间少;b不加催化剂,反应速率慢,需要的时间多,但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每65份锌能置换出56份铁,加入固体质量较大,析出固体质量较少,则溶液质量逐渐变大,待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在改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混合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混合固体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故选:D。6、B【详解】A.Na+核外电子排布为,Al3+核外电子排布为,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法正确;B.第二周期的锂和铍属于金属元素,硼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C.原子有几个电子层数,则该元素位于第几周期,说法正确;D.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Li原子与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故选:B。7、B【详解】A、人体中的元素碘,锌,铁,是人体中微量元素,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此选项错误;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此选项正确;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此选项错误;D、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的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4Al+3O2=2Al2O3,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故选B。8、C【详解】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则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A正确;B、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热,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细沙,可使燃烧后的熔化的物质不直接溅落在瓶底,防止瓶底受热而发生炸裂,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先在集气瓶底放水或细沙,故B正确;C、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度,长颈漏斗不能控制反应速度,则制取CO2时,分液漏斗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度,故C不正确;D、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放棉花,故D正确。故选C。9、C【解析】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错误;B、切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引起火灾,错误;C、滴加液体时,滴管悬空放置,正确;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故选C。点睛:量筒使用注意事项有:1.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2.量液时,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水平为止;3.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10、C【详解】A.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A错,不符合题意;B.酒精是易燃物,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避免引起火灾,B错,不符合题意;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带有导气管的单孔塞在试管口上塞紧,并将导气管出口浸没在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外壁片刻,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移开后,导气管内有水柱上升,且较长时间不回落,说明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C对,符合题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反应有气体生成,则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本实验有气体生成,在敞口状态下反应不符合实验要求,另外,使用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D错,不符合题意;故选C。11、B【详解】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共有3种质子数,表示3种元素,故A错误;B、②表示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B正确;C、④表示的微粒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少2个,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故C错误;D、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所以①为阴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所以④为阳离子,故D错误。故选B。12、A【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吸收二氧化硫,故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时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这时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红磷的量不足等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滤纸破损溶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详解】(1)图A所示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3)图E操作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氯化碳,故溶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14、CaCO3+2HCl═CaCl2+H2O+CO2↑AD【详解】(1)B装置中是制取二氧化碳,所以是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2)由于长颈漏斗需要插入到液面以下,而导气管露出少许即可,故填:;

(3)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AD。15、红色粉末变黑色【解析】如图所示,CO通入到“W”型玻璃管中,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加热a处,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在b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处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详解】(1)由分析可知:a处的实验现象为红色粉末变黑色;(2)b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处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提供热量,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6、长颈漏斗锥形瓶A2KMnO4K2MnO4+MnO2+O2↑CCaCO3+2HCl=CaCO3+H2O+CO2↑c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③是【详解】(1)仪器a是长颈漏斗,仪器b是锥形瓶,故填:长颈漏斗;锥形瓶;(2)高锰酸钾是固体,再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所以应该选择A装置来作为发生装置,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A;2KMnO4K2MnO4+MnO2+O2↑;(3)对比两种方法可知因为条件不同所以反应装置不同,二氧化锰第一个是催化剂,第二个是生成物,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不相同;故填:C;(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在用E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时应该从c管进入,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c;(5)将B换成C,则当需要气体时,将多孔隔板向下移入液体药品中,当不需要气体时,将多孔隔板向上移出液体药品,从而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C装置反应物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而碳酸钠固体是粉末,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故填: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③;(6)图2中的铜丝网相当于装置C中的多孔隔板,所以该装置是否具有C装置的作用;

故填:是。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CO2(2)5.5(3)77.2%(4)【详解】(1)氢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