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B)。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A)。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教育论》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B)。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爱弥尔》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斯宾塞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A、杜威B、斯宾塞C、布鲁纳D、克鲁普斯卡娅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C)。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B)。A、赞科夫B、布鲁纳C、根舍因D、杜威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A)。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D)。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A)。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B)。A.教育学B.教育科学C.普通教育学D.教育原理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B)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教育起源于劳动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D)A.生产劳动B.家庭活动C.交往活动D.社会现象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B)A.学校教育B.义务教育C.学年教育D.基础教育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C)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1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是(D)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17.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第一人是(B)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赫拉克利特18.最早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学家是(A)A.裴斯泰洛奇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19.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教育,这是(A)A.卢梭的观点B.杜威的观点C.康德的观点D.华生的观点20.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这就是英国哲学家洛克著名的(B)A.绅士教育说B.白板说C.自然说D.天性说21.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A.洛克B.杜威C.赫尔巴特D.康德2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C)A.斐斯泰洛奇B.洛克C.赫尔巴特D.卢梭23.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是(A)A.杜威B.柏拉图C.苏格拉底D.蒙田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D)A.美国B.德国C.法国 D.日本25.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二、多项选择1.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DE)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下列哪些教育理论著作属于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作品?(ABC)
A、《学记》B、《论语》C、柏拉图的《理想国》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E、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AC)。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C.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D.卢梭的《爱弥儿》4.《教育大辞典》这样描述:“教育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指教育的外在表现,其形式通常有(ABCDE)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E、自然形态的教育5.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ABCD)A、解释教育现象B、解决教育问题C、揭示教育规律D、指导教育实践6.下列有关教育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A、卢梭曾提出两个教育研究中未被充分证明的问题,一是人究竟从哪些方面接受教育,二是教育应根据成人的标准还是根据儿童的本性来进行,这两个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B、孔子创办儒家私学,面向社会各阶层办学,做到了“有教无类”;自己则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仁义品质的“贤人”和“君子”,并指出“克己复礼为仁”;教学纲领是“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该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卢梭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7.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下列哪些不是这本书的特点(ACD)A、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B、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C、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8.下列哪些作者与书名相对应(ABCD)A、斐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B、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C、昆体良——《雄辩术原理》D、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1.B2.A3.B4.B5.A6.C7.B8.A9.D10.A11.B12.B13.D14.B15.C16.D17.B18.A19.A20.B21.D22.C23.A24.D25.A二、多项选择题:1.ADE2.ABC3.AC4.ABCDE5ABCD6.AB7.ACD8.ABCD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是指(B)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网络教育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A)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3.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A)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相对独立性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D)A、生物界B、动物本能C、人的无意识模仿D、生产劳动5.学校的萌芽产生于(A)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早期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晚期6.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最早产生于(B)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早期D、封建社会晚期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B)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8.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建立的标志是(B)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私塾的出现D、书院的产生9.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C)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10.教育是一种(C)。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C、社会现象D、心理现象1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C)。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的功能包括(ABC)A、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ABC)A、教育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B、没有阶级性C、教育内容贫乏D、非公共性质3、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的是(BC)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ABCDE)
A.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C.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E.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5.我国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ABC)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B、“广开学校”创建新式学堂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性C、确立近代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的发展D、推行义务教育和重视职业教育6.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包括(ABCD)A、扩大了教育对象,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实施B、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C、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D、国家重视对教育的干预,以法治教7.现代社会教育的变革的特征是(ABCD)A、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B、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C、教育逐步一体化D、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8、教育系统的结构按教育的横向构成关系包括(BCD)A、学前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D、成人教育1、B2、A3、A4、D5、A6、B7、B8、B9、C10、C11、A12、C1、ABC2、ABC3、BC4、ABCDE5、ABC6、ABCD7、ABCD8、BCD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缓作用D.加速或延缓作用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B)。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5.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D)。A.历史性B.永恒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6.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A)。A.历史性B.永恒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7.蔡元培是以下(A)理论的倡导者。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8..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通过(A)表现出来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9.“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B)理论的观点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10.“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活动是使蕴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种生产性活动”这是(C)理论的观点A.劳动力市场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11.“教育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这是(D)理论的观点A.劳动力市场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12.(D)理论也被称为“文凭理论”A.劳动力市场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13.教育家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就整理并发展了殷周以来的中华文化,说明教育具有(C)功能A.文化传承B.文化交流C.文化选择D.文化创新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BC)A.目的B.领导权C.受教育权D.手段E.方法2..生产力水平决定着(ADE)A.规模B.领导权C.受教育权D.结构E.方法3.人口状况影响着教育的(ABD)A.规模B.结构C.受教育权D.质量E.方法4.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ABCDE)A.教育观的现代化B.教育目标的现代化C.教育结构的现代化D.教育理论的现代化E.教育内容的现代化5.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在(ABCD)A.控制人口的数量B.改善人口的质量C.调整人口的结构D.拉动人口的迁移6.教育的科技功能主要表现在(ABCD)A.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B.教育通过科学研究直接生产科技知识C.现代高等教育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渠道D.教育进行科技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7.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ABCD)A.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B.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C.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D.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8.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有(ABCD)A.是一种信息化经济B.是一种网络化经济C.是一种创新型经济D.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9.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ABC)A.旨在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B.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C.提倡对学习者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D.鼓励举办重点学校10.信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影响在于(ABCD)A.在学习的时空条件上实现了学习的革命B.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C.师生关系的重塑D.学习方式的人性化、个性化、主体化、全球化1.B2.D3.B4.B5.D6.A7.A8.A9.B10.C11.D12.D13.C1.ABC2.ADE3.ABD4.ABCDE5.ABCD6.ABCD7.ABCD8.ABCD9.ABC10.ABCD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一、单项选题1.狭义的人的发展是指(D)。A.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D.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指(C
)。
A.阶段性、不均衡性、差异性、矛盾性B.不均衡性、差异性、顺序性、连续性C.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顺序性D.顺序性、矛盾性、连续性、方向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D
)。
A.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B.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C.遵循长善救失的原则D.遵循针对性的原则4.人的发展虽有共同的阶段性,但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使其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和优势特点在不同个体身上各有不同。这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C)。A.不均衡性B.顺序性C.差异性D.矛盾性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B
)。
A.达尔文B.高尔顿C.华生D.施太伦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C
)。
A.达尔文B.高尔顿C.华生D.皮亚杰7.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D
)
A.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是各自发挥作用的、B.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C.遗传与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关系是乘法关系D.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8.“最近发展区”是指(B)。
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B.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C.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D.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9.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
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B.机体成熟与是否得到训练没有关系C.训练能够促进个体的成熟
D.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10.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这种观点是(D)。A.自然成熟论B.预成论C.内发论D.外铄论11.个体在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总所体现稳定的特征是指(C)。A.个体化B.个体社会化C.个体个性化D.个体同化12.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是指(A)。A.个体社会化B.个体化C.个体个性化D.个体同化二、多项选择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ABC
)。
A.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不均衡B.在同一年龄,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C.总体上的发展速度也不均衡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ABC)。
A.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人的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C.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D.环境的作用也很大
3.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BCD
)。
A.也承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否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C.强调环境或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D.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ABC)A.人有特殊的自然性B.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C.人的发展具有能动性D.人的发展具有动态性5.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ABCD
)。
A.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C.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6.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有(BD)A.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C.环境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D.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7.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表现在(ABCD)A.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B.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系统性C.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选择性D.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专门性8.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是(ACD)A.学校教育的自身状况。B.政策导向C.社会状况D.家庭环境三、案例分析题19世纪初,巴登大公爵出生后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人调换,3岁后被监禁在一个大小只能容身的地窑里,靠随意仍给的食物为生,他17岁从牢中获救时身体虚弱,步履困难,身高144cm,听、嗅觉都较灵敏但不会说话。经过一年的学习,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达到一周岁半儿童的水平。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和水平。请结合本案分析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般因素中,应该如何认识遗传因素的作用并给予正确的对待。1.D2.C3.D4.C5.B6.C7.D8.B9.A10.D11.C12.A1.ABC2.ABC3.BCD4.ABC5.ABCD6.BD7.ABCD8.ACD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说明巴登大公爵出生时生理机能正常。2.阐述巴登大公爵3岁后生存的环境是其未能具有正常人的心理的根源。3.阐述遗传素质的作用。如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只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等观点。4.结合案例阐述应如何正确对待遗传因素的作用。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C)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2.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D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育方针3.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D)。
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5.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
B
)是灵魂。
A.智育
B.德育C.体育
D.美育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孔德、涂尔干的主张体现了(A)。A.社会本位的思想B.个人本位的思想C.社会效率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的思想7.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B)。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各育目标D.教学目标8.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学生D.教师9.儒家奉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主要反映了(D)的教育目的理论。A.全面发展教育B.理性教育C.人本主义教育D.德性教育10.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1.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A)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理念D.教学目标12.教育目的对(B)具有指导意义。A.部分学校B.所有学校C.高等教育D.基础教育13.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C)A.教育理念B.教学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14.教育活动的归宿是(C)A.教育理念的诞生B.教育目标的产生C.教育目的的实现D.教学目标的实现15.只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要求指的是(B)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16.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就是(C)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17.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D)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B.抽象与具体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具体与抽象的关系18.处于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兴起对科学知识的需要,提倡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的是(C)A.夸美纽斯B.卢梭C.培根D.洛克19.提出了“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其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的是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A)A.蔡元培B.陶行知C.胡适D.晏阳初20.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的是(B)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儿童身心发展水平D.教育学的基本规律21.在许多发达国家,当经济增长加快、民主意识高涨、需要提高全民教育素质时,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教育平等化和(B)A.英才教育B.价值多元化C.培养国家精神D.文明教育22.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A)和培养国家精神A.英才教育B.价值多元化C.绅士教育D.文明教育23.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属于对普通中学生(B)A.体育方面要求B.智育方面要求C.德育方面要求D.美育方面要求24.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国际视野,指的是对普通中学生(C)A.体育方面要求B.智育方面要求C.德育方面要求D.美育方面要求25.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各种类型每得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这属于(B)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26.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作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C)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目的具有(ABD)作用。A.导向B.激励C.规范D.评价2.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流派有(CD)
A.儿童中心论B.环境决定论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3.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C)。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ABCD)背景。A.社会B.政治C.经济D.文化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社会6.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
A.个性化B.规范控制C.社会价值D.社会化1.C2.D3.D4.C5.B6.A7.B8.B9.D10.A11.A12.B13.C14.C15.B16.C17.D18.C19.A20.B21.B22.A23.B24.C25.B26.C1.ABD2.CD3.AC4.ABCD5.ABCD6.BCD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一.单项选择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C)。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2.现代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C)。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3.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B)。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C)。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甲午学制5.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C)。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D)。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7.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A)。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中间型学制8.(A)学制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变化的完整轨迹,是现代学制的一个动态模型。A.欧洲B.苏联C.美国D.日本9.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曾出现了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兼学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德国和法国叫(B)。A.实科中学B.文科中学C.文法学校D.公学10.当代很多国家已经把(D)列入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在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制度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A.终身教育B.职业教育C.成人教育D.幼儿教育二.多项选择1.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指定和颁布的。学制的制定不是随意的,它要受到(ABCD)因素的影响和制约。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征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2.教育的施教系统方面包括(ABCD)A.学校教育的机构系统B.幼儿教育机构系统C.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D.成人教育机构系统3.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下,各级学校系统包括(ABCD)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4.义务教育是一种(AC)A.普及性教育B.自愿性教育C.强制性教育D.选拔性教育5.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ABC)被从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大学。A.牛津大学B.剑桥大学C.巴黎大学D.伦敦大学6.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ABCE)A.基础教育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D.中等教育E.职业技术教育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双轨制于19世纪开始定型,主要代表是二战前的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B.双轨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是学术教育,其发展是自上而下的,负责培养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其发展是自下而上的,负责培养熟练劳动力。C.双轨制的优势是:两轨学校系统之间分工明确,分别承担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职责,提高了把学效益。D.双轨制最大弊端则是危害了教育机会均等,背离了现代教育普及化、公平化的基本精神。8.以下关于单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单轨制是以美国为代表,大约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形成。B.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如六三三学制)。在这一学制中也反映了美国民主、自由、平等的立国理念。C.单轨制最受称道之处在于其平等性,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也往往存在着效益低下、发展失衡、质量悬殊等问题。D.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即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1.C2.C3.B4.C5.C6.D7.A8.A9.B10.D1.ABCD2.ABCD3.ABCD4.AC5.ABC6.ABCE7.ABCD8.ABCD第七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C)。A.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B.教育者、指导者和促进者C.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D.教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2.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D)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发展学生的智力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D.教书育人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B.进行技术的发明C.进行科学的发现D.探索未知领域4.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B)A.创造性B.示范性C.引导性D.长期性5.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D)A.创造性B.示范性C.复杂性D.长期性6.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A)。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7.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C)。
A.教师的专业理想B.教师的专业知识C.教师的专业能力D.教师的专业自我8.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指(A)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9.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B)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10.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指(C)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11.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B)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12.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D)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B)A.“虚拟关注”阶段B.“生存关注”阶段C.“任务关注”阶段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A)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B.是教育的客体C.是认识的主体D.是学习的主人15.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C)。
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宣言》D.《儿童利益公约》16.198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A)。
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宣言》D.《儿童利益公约》
17.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D)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入职教育C.自我教育D.包括以上三者18.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D)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D.包括以上三者19.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C)A.心理关系B.教育关系C.伦理关系D.社会关系20.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B)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B.了解和研究学生C.主动与学生沟通D.热爱尊重学生二、多项选择题1.教师职业的发展大体分为以下三阶段(ABD)。A.非专门化阶段B.专门化的初级阶段C.专门化阶段D.专门化的深入发展2.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体现在(ABCD)。A.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发展者B.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D.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导作用体现在(ABCD)。A.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B.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C.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D.在教育改革中起关键作用4.教师劳动的合作性表现在(AD)。A.教师与学生的合作B.教育对象的合作C.学科之间的合作D.教师之间的合作5.教师的专业素养应涵盖(BCD)A.道德素养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专业情意6.教师应享有以下权利(ABD)A.教育的权利B.专业发展权C.教学和科研权D.参与管理权7.师生心理关系的实质是师生个体之间的(ABC)A.情感是否融洽B.个性是否冲突C.人际关系是否和谐D.心理是否认同8.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以下阶段(ABCD)A.生疏B.接触、亲近、C.依赖D.协调、默契三、案例题善的情怀(摘自《读者》
梁晓声/文)我有几名学生,毕业后教在京工作的外国人的小孩子学汉语,常向我讲述他们工作中发生的事,使我沉思不已。其中一名学生,在给外国的小孩子们讲完《水晶鞋》的故事后问他们,成了王后的灰姑娘,该怎样对待那人品恶劣的母女三人呢?外国孩子七言八语,想出了种种惩罚和报复的方式。这使他们格外开心,直至下课都还意犹未尽。但是外国的家长们纷纷提出严肃的批评,说那样给孩子上课是不可以的。我的学生很郁闷,打电话请我解惑。我一听就明白双方在什么问题上发生矛盾冲突了。我的学生第二天在课堂上对外国的孩子们谈了她自己的一番看法。她说,人性是有先天缺陷的,比如自私、嫉妒、报复心理等等,所以人要自我教育,以防止自己人性的先天缺陷一味发展,最后堕落为人性的恶。《水晶鞋》中人品恶劣的母女三人,最终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了内疚和羞愧,所以她们在可以教育之列,而教育她们的方式一般应该是宽恕。如果做了王后的灰姑娘利用自己的权势派兵将那母女三人统统抓起来,投入监狱,证明灰姑娘自己的人性在从弱者成为强者之后,也由善变恶,受愚昧驱使了。当一个人变得强势了,他或她就更应具有宽恕之心,而不是任由强烈的报复之心驱使自己的行为……我的学生这样讲了以后,那些外国家长满意了。《丑小鸭》这篇安徒生的童话,在我的学生讲给她的学生听了以后,又有外国家长不满意了。他们的问题是——如果童话里那只丑小鸭渐长渐大,最终还是命中注定地长成了一只普通的家鸭,而不是天鹅,那么它该拿自己怎么办呢?它的自卑感不是会更加强烈了吗?它还能正常地活下去吗?我个人觉得以上问题提得何等的好啊!因为世上的鸭子从来就比天鹅多。童话中天鹅象征高贵优雅,而鸭子象征平庸无奇。将鸭子和天鹅来拟人,普通的人一向就比不普通的人多。普通并不意味着平庸。一个人在小时候向往不普通的人生,这是自然而然的。但在自己成为大人以后,却发现自己的人生与“不普通”三个字根本无缘,那么便有了一个如何面对普通人生的心理问题。外国的家长们,之所以让自己的孩子们提出问题,其实说明他们颇为重视“普通人之人生观”的教育而已。也同时说明,即使一篇经典的童话,包括经典小说等,如果不进行更理性的诠释,也都有可能被误读。我的学生明白了外国家长们的意图,于是隔日在课堂上鼓励她的学生们改编《丑小鸭》,其前提是,长大了的丑小鸭并没变成美丽的天鹅,倒是确定无疑地成为了一只鸭子。它是从主人捡来的一只野鸭蛋里孵出来的,从此以后也只能与比野鸭更普通的家鸭为伍了……使老师也就是我的学生没有料到的是,这些外国的小孩子们表现出了和讨论《水晶鞋》同样高涨的参与热情,他们为鸭子设想了多种多样的命运。有的设想它获得了宝贵的友谊,那只起先处处看它不顺眼的老鸭子成为了它的启蒙老师,教给了它许多为“鸭”处世的经验,使它成为了一只善于与那一户农家饲养的其他家畜家禽和睦相处的鸭子,一只对其他家畜家禽富有同情心的鸭子,一只肯无私帮助其他家畜家禽的鸭子,一只在其他家畜家禽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勇于表明正义立场同时又极力主张和平的鸭子。总而言之,它成为一只不仅奉献鸭蛋也备受尊敬的鸭子……还有的孩子是这么设想的——一只年轻的公鸭对它的真爱的追求。而那只老鸭却依然瞧它不顺眼,坚决反对儿子和它的爱情。老鸭一再督促儿子去追求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最终当然是爱情战胜了专制的父权……外国的孩子也罢,中国的孩子也罢,世界上的所有孩子原本都是心地善良的。因为善良的想法比之于恶毒的想法更能使孩子们的心灵感到愉悦。而孩子们的想象力无论多么超常,本质上也是平凡的,他们想象力的方向,大抵总是要归于善的。须知这世界上的一切大思想家们的思想,都是生长在善的情怀中的。结合案例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及根本任务是什么?1.C2.D3.A4.B5.D6.A7.C8.A9.B10.C11.B12.D13.B14.A15.C16.A17.D18.D19.C20.B1.ABD2.ABCD3.ABCD4.AD5.BCD6.ABD7.ABC8.ABCD1.结合案例阐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是代表社会要求的施教者,他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第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第三,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2.结合案例阐述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又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既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又要陶冶健康的情感,锻炼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而独特的发展。第八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理论流派众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和(B)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C.儿童中心课程理论D.课堂中心课程理论2.根据课程内容由一门学科还是多么学科来构成,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开发主体不同,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A.区域课程B.经验课程C.校本课程D.选修课程3.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B)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能力与技术4.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集中体现在(C)A.国家课程的变通性B.地方课程的多样性C.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比重的适当减少D.校本课程的灵活性5.我们常说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指(B)A.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B.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C.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D.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6.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称(C),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A.儿童中心课程理论B.问题中心课程理论C.学科中心课程理论D.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7.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是最古老的(D)A.综合课程B.经验课程C.选修课程D.学科课程8.美国当代著名课程论学者派纳(W.Pinar)对课程的概括很具典型性,他认为,“课程不再是一个事物,也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私人的意义,一种公民的希望。”在这里,派纳认为课程即(B)A.经验B.活动C.计划D.知识9.教育部2001年6月8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都要设置(C)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A.文化课B.综合课C.综合实践活动D.体育课10.教育部2001年6月8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在“课程结构”部分,对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做了如下规定:小学阶段以(A)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和(),高中阶段以()为主。1.分科课程2.综合课程3.实践课程4.研究课程A.2121B.3121C.3124D.21341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奇12.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是(B)A.显性课程资源B.隐性课程资源C.社会课程资源D.活动资源13.依据一定的课程理论,对学校课程进行分析、选择、设计、实验、评价的整体过程是(C)A.课程计划B.课程评价C.课程编制D.课程实施14.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15.将课程资源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这是(C)A.根据来源划分B.根据性质划分C.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划分D.根据存在方式划分1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A.课程改革B.方法改革C.途径改革D.内容改革17.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C)A.政治、经济、文化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C.社会、知识、儿童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18.将课程评价分为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这是(B)A.根据评价的性质划分B.根据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划分C.根据评价关注的焦点划分D.根据评价人员的身份划分E.根据评价的目的、宗旨划分19.下列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20.根据评价的性质来划分,可把课程评价分为(A)A.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B.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C.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D.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二、多项选择题1.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实质是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论和教学论两者关系的认识。当前学者的论点主要有(ABCD)A.大课程论B.大教学论C.独立论D.整合论2.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新课程的这个特点:(ABC)A.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B.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C.要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D.不是指学生各学科或各领域平均发展,而是指个性的和谐发展3.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BD)A.加强学科的综合性B.设置综合课程C.设置活动课程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4.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由(ACD)三个层次构成。A.学习领域B.活动领域C.科目D.模块5.国家课程标准的特点有(ABCDE)A.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B.突破学科中心C.改善学习方式D.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E.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6.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妥善处理好以下一些问题:(ABD)A.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统一C.知识性与技能性的统一D.学科逻辑、心理逻辑和教学逻辑的统一7.从课程的构成要素上看,课程可以定义为(AC)A.课程即知识、学科、科目B.课程即计划C.课程即经验D.课程即活动8.新课程结构区别于以往课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BD)A.均衡性B.综合性C.全面性D.选择性9.课程标准的性质有哪些?(ABCDE)A.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内容要领等)。它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B.课程标准主要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达到的要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C.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因此,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D.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的观念,它为课程实施者(如教师、学生)作为独立主体参与教育过程,使课程具备生成性、适应性成为可能。E.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正统性。10.所谓教材,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转化的产物,其内涵主要体现三方面:(ABC)A.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规划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B.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形成及熟练、系统地习得的各种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法与技术。C.同知识、能力紧密相连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D.课程计划中所设的课程的相应的教材。1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有:(ABCDE)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D.科技革新E.学生发展1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ABDE)A.开放性原则B.经济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E.个性原则13.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BCDE)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学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教学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4.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哪些?(ABC)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生态取向15.课程目标的来源(ABC)A.学习者的需要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C.学科的发展D.课程内容16.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17.克龙巴赫提出课程评价的三种功能是(ABD)A.课程改进B.针对学生的决定C.判断成效D.行政法规18.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ABCD)A.课程变革的特征B.学区的特征C.学校的特征D.外部环境的特征19.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ABCD)A.鉴定与筛选B.建立档案C.培植和建设D.系统规划和设计20.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ABCD)A.建立完善的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化来控制课程系统B.探寻课程的内外价值,以课程价值化来丰富课程文化C.明确评价的主要目的,以课程评价化来推进课程民主D.注意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课程的科学性来增强实施的可行性1. B2.C3.B4.C5.B6.C7.D8.B9.C10.A11.C12.B13.C14.A15.C16.A17.C18.B19.D20.A1.ABCD2.ABC3.ABD4.ACD5.ABCDE6.ABD7.AC8.ABD9.ABCDE10.ABC11.ABCDE12.ABDE13.BCDE14.ABC15.ABC16.ABCD17.ABD18.ABCD19.ABCD20.ABCD第九章教学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B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洛克《教育漫话》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C、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3.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B”。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4.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B)。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5.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C)。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6.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D)。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8.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B)。
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时习之9.启发式教学是(C)。
A.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B.一种教学形式C.教学的指导思想D.教学的组织形式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1.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B)。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12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13.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14.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5.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16.“学不躐等”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A)。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A)。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9.属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的是(A)。A.罗杰斯B.斯金纳C.奥苏伯尔D.皮亚杰20.认为学习即剌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的教学理论流派是(A)。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人本主义教学理论C.认知主义教学理论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1.操作程序分五个步骤:第一步,前提诊断;第二步,明确目标;第三步,达标教学;第四步,达标评价;第五步,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强化补救。这种教学模式称为(D)。A.问题—探究式B.情—知互促式C.自学—指导式D.目标—导控式二、多选题1.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ABCD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A.合作的B.动态的C.平等的D.民主的2.教学目标一般分为ABC。A.认知领域B.心理动作领域C.情感态度领域D.人际交往领域3.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CE)。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4.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ABD)。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5.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ABC)。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重视组织各种复习6.教学原则包括(ABCDE)。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7.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因为(ABCD)。A.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B.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C.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D.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8.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ABCDE)。A.新授课B.复习课C.练习课D.实验课E.测验课9.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当做到(ABD)。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C.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D.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10.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是因为(AB)。A.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经验 B.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C.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 D.学生作为认识主体是不成熟的1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遵循那些基本要求?(ABC)。A.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12.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那些基本要求?(ABC)。A.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联系实际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C.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13.暗示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哪几个方面?(BD)A.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根据记忆回答问题B.善于激发学生动机,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C.用跨学科的观点,按课题编制较大的教学单元D.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14.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ABCD)。A.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B.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C.以学生为中心D.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15.属于由行为主义派生出来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有(BCD)。A.程序教学B.计算机辅助教学C.自我教学单元D.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16.下列哪些属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A.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B.交往与互动C.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D.创生与开放的教学观E.教教材的教学观1.B2.C3.B4.B5.C6.D7.D8.B9.C10.B11.B12.B13.D14.B15.D16.A17.A18.D19.A20.A21.D1.ABCD.2.ABC3.ACE4.ABD5.ABC6.ABCDE7.ABCD8.ABCDE9.ABD10.AB11.ABC12.ABC13.BD14.ABCD15.ABCD16.BCD第十章教学实践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A、个别教学B、小组学习C、协同教学D、班级授课制2、教学的特殊形式是(D)A、个别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C、协同教学D、复式教学3、欣赏教学法属于(C)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4、网络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出现于教学领域是在(D)A、20世纪70年代后B、20世纪60年代后C、20世纪80年代后D、20世纪90年代后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D、考试6、“价值化”属于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中(B)A、认知领域的目标B、情感领域的目标C、技能领域的目标D、评价领域的目标7、说课要求“四说二写一展示”的展示是指(D)A、展示教师的基本素质B、展示教师的语言艺术C、展示教师突出才能D、展示教师参与设计的辅助教学课件8、教学评价的依据是(C)A、考试成绩B、教材内容C、教学目标D、大纲要求二、多项选择1、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ACD)A、固定班级B、规定课程C、按课教学D、固定时间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包括(ABD)A、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B、学生动手机会少,实践性不强C、难以做到教学的高速度D、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3、下面属于教学的辅助形式的是(ACD)A、个别教学B、协同教学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4、小组教学的类型有(AC)A、组内同质,组间异质B、组内同质,组间也同质C、组内异质,组间同质D、组内异质,组间也异质5、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A、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6、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B)A、演示法B、参观法C、实习作业法D、实践活动法7、下列属于教学手段的有(ABD)A、文字教材B、电化教育C、实验D、计算机与多媒体8、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包括(ABCD)A、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B、教学手段的运用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C、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D、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更加多样化9、下列属于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ABD)A、教学目的明确B、内容正确C、板书漂亮D、结构合理10、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要遵循的原则包括(ACD)A、整体性原则B、合理性原C、激励性原则D、可测性原则11、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ABD)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起点设计C、教学效果设计D、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12、有效实施课堂管理对教师的要求包括(ABCD)A、拥有激励、鼓舞性的人格B、对学生抱有很高的成功期望C、以任务为中心D、会保持集体注意力集中13、下列属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有(ABC)A、讲解技能B、变化技能C、强化技能D、激励技能14、说课的类型包括(ABD)A、研讨型说课B、示范型说课C、应聘型说课D、检查型说课15、下列属于现代教学评价原则的有(ACD)A、全面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指导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一、单项选择1、D2、D3、C4、D5、B6、B7、D8、C二、多项选择1、ACD2、ABD3、ACD4、AC5、ABCD6、AB7、ABD8、ABCD9、ABD10、ACD11、ABD12、ABCD13、ABC14、ABD15、ACD第十一章德育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C)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道德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企业间技术秘密转让与保密合同
- 2024《教育基金赠与合同》
- 2024年度二手挖掘机质量保证合同
- 2024年奶牛养殖收购合同
- 2024年度融资合同融资项目及融资金额
- 2024年建筑工程屋面分包协议
- 2024年度★店铺转让及培训协议
- 2024年度生物医药实验室安装内部承包合同
- 2024年企业间关于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
- 2024供应链金融借款合同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7-口语交际
- MOOC 孙子兵法-湖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八段锦比赛活动方案(一)
- 人力资源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事业单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 生涯发展报告
- 管理评审输入材料
- VR游戏设计与制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工业机器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