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背诵终结版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背诵终结版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背诵终结版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背诵终结版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背诵终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互相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决定教育制度的规模和速度;影响教育目的的拟定;制约课程设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2)生产力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高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发明文化的作用.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对国际交流加强6)终生教育体系的建构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定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注意的发展特点1)故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仍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派和转移能力较弱.儿童观测力发展趋势:目的性一一盲目、被动到积极、自觉教育启示:教育者要明确观测任务精确性一一笼统、模糊到精确、清楚启示多感官参与观测顺序性一一无序到有序启示明确观测环节与方法深刻性一一表面到本质启示引导学生进一步观测,学会总结.遗忘的影响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学习的限度:过度学习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容易回忆。。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容易回忆。④识记者的态度7.应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的学习(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0%的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发明性思维的培养①积累知识经验②增强爱好③学会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④善于运用直觉.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1)故意性:盲目、被动玲积极、自觉(2)现实性:虚幻玲真实(3)发明性:模仿、再造好创新、发明(4)概括性:具体玲抽象.皮亚杰个体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靠感觉和动作结识外部世界特性:0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09〜12个月获得客体永存性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感知运算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所经历过的事物。特性:0泛灵论0以自我为中心0刻板性(片面性)0不可逆性0不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结构已经发生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弹性。特性:。思维可逆转。获得守恒概念。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超越了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特性:0命题的形式进行思维,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理解符号的意义0能做一定的概括0概括、推理能力的发展该阶段代表个体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1L小学生学习爱好的特点(简答)

L直接爱好玲间接爱好.爱好广度逐渐扩大,但缺少中心爱好.不稳定好稳定•悲观爱好好积极爱好12.学习爱好的培养和激发.联系实际,引发学习爱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创设操作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4,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爱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抓起,越早越好(二)循序渐进,逐渐发展(三)严格规定,密切配合(四)树立楷模,启发自觉(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14.(-)从小抓起,越早越好(二)循序渐进,逐渐发展(三)严格规定,密切配合(四)树立楷模,启发自觉(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14.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4.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自我中心阶段(无道德规则)(2—5岁)以〃自我中心〃考虑问题,没有道德规则,不理解什么是规则.权威阶段(他律道德)(6—8岁)处在绝对权威的尊敬和服从状态,只是根据客观结果来判断对错。.可逆性阶段(互惠的规则)(14.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自我中心阶段(无道德规则)(2—5岁)以〃自我中心〃考虑问题,没有道德规则,不理解什么是规则.权威阶段(他律道德)(6—8岁)处在绝对权威的尊敬和服从状态,只是根据客观结果来判断对错。.可逆性阶段(互惠的规则)(8—10岁)准则是可以改变的,会结合主观上因素判断对错。.自律阶段(公正)(10-)重要是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958-1981:〃两难故事法〃1.前习俗水平:他律阶段(服从)玲利己阶段(互换)第一阶段:处罚与服从定向。(权威、避免)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朴素的己主义。(符合自己需求)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律是不可侵犯的)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阶段玲普遍伦理原取向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法律法规是可以改变的)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普遍伦理16.品德的培养.道德概念与评价好道德观念.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感(1)艺术教育玲道德观念+情绪体验(2)楷模材料好道德间接经验+情感内容(3)循序渐进(4)对情绪的调控能力(5)移情训练玲换位思考.锻炼道德意志玲良好的性格(1)以楷模激发道德锻炼的主观愿望(2)以实践锻炼道德意志(3)培养抵抗诱惑的能力(4)因材施〃教〃玲根据不同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17.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不断前进的过程18.不良品德的矫正策略.加强与学生交流,化解其不良行为的动机.以关爱、信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提高道德结识,树立是非观.创设情境,化解自卑心理重建自信19.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方向性与现实性结合的原则)含义: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抱负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对的的方向发展。贯彻规定:1)坚定对的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的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规定3)要把德育的抱负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知行统一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含义:把提高结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规定: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2)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3)教导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导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规定:1)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2)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楷模教育引导学生前进3)表扬为主,批评为辅4)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把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原则含义: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结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性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规定:1)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2)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进行教育3)客观地,全面地,进一步地了解,研究学生.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相结合原则含义: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规定结合起来规定:1)爱惜尊重和信赖学生。2)规定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规定,要做到合理对的、明确具体、严宽适度3)规定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规定要认真执行.集体教育和个别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平行教育"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的原则)含义: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客服悲观因素基本规定:〃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客观评价的优缺陷;(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克服缺陷,发扬优点。20.小学生德育途径和方法(一)基本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一基本途径.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活动(二)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楷模法.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陶冶法.锻炼法.说服法.品德修养法.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心理辅导概述L含义:心理辅导的一般目的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涉及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的,寻求发展是高级目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整体性发展.心理辅导的形式、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征询。⑥小组辅导。.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5)情绪状态第三编班级的教育意义(简答)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2)有助于培养社会交往能力3)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4)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2.班集体的基本特性.共同的奋斗目的;.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健康丰富班级共同活动;.形成了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培养对的舆论和良好班风的措施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2)发挥身边楷模作用3)充足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4)发挥任课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材料)(-)集体目的玲集体目的+个体目的(-)权力性影响玲非权力性影响权力性影响:由班级制度赋予教师的权力所产生的影响非权力性影响:由教师的知识、能力及个人品格、情感对学生产生的自然性影响。(三)主体一元化玲主体多元化(四)集体化教育个性化教育+集体化教育(五)正式组织玲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六)专制式+放任式玲民主式.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一、教育性原则:寓教育于活动,寓学习于活动。二、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针对班级里实际存在的问题;针对社会上对学生有影响的现象;三、主体性原则:学生为主体四、开放性原则:内容、实行、对象具有开放性五、生成性原则:提前计划和不断生成六、发明性原则:活动内容和形式.班主任的基本素养(简答)(-)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坚持对的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二)班主任的知识能力素质L文化素质马列主义、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育管理能力(1)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3)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5)应变能力(三)班主任的身体心理素质1,强健的身体素质2,良好的心理素质.班主任的角色(-)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行者(二)班级活动的管理者(三)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四)班级普通的一员.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L了解学生一一前提和基础.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一一中心环节(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的(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和班风.建立学生档案.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1)学校与家庭的协调常用方式一一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2)学校与社会的协调两种形式一一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建立校外教育基地.操作评估.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先进生工作(1)心理特性:自尊自信;荣誉感;超群愿望和竞争意识。(2)先进生的教育①严格规定,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填补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后进生工作1,心理特性: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后进生的教育①爱惜后进生,尊重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④根据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中档生的个别教育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规定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的2)激励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和结识,他不仅能对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起指导作用,并且可以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奋斗3)协调作用教育目的对于统一教育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一旦为各方面所了解和认同,就会使各方面按照教育目的的规定对学生发生影响,从而达成互相配合,协调一致。4)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又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具体指标。6.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明确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一一方向性.强调接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一一全面性.教育注重对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一一全体性.培养独立个性一一发展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线途径.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抱负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⑴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问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足而自由发展的人。⑵人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限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⑶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1)特点:信心局限性;表现欲不强三类: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甘居中游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2)中档生的教育①重视对中档生的教育。②根据不同特点个别教育。③为他们发明施展才干的机会,增强自信心。突发事件,是指忽然发生,导致或者也许导致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用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劫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1.矫正问题行为的策略(一)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关心爱惜学生,消除疑惧心理.改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情境(二)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集体的力量(三)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结识.抓住教育时机,引起内心震动.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结识(四)促使行为转化的过程与方法(五)考虑学生差异,运用教育机智12.班级突发事件的解决(材料)一、我国中小学目前存在的突发事件(-)学校安全事故(-)暴力冲突(三)学生自杀(四)厌学辍学(五)恶作剧二、班级突发事件的成因(-)管理方面的因素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不妥(二)教育教学方面的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三)家庭因素教养方式的偏差家庭结构缺陷或家庭氛围差望子成龙,过于关心名次(四)学生自身因素三、突发事件的解决(-)解决环节L现场解决,避免扩大化。.全面调查,弄清真相。.解决阶段,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善后阶段,排除不良影响。.反思,改善。.教育阶段。(二)解决方法L沉着冷静应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解决。•善于总结引导。(三)解决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把学生的未来幸福生活放在第一位。.教育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目的。.客观性原则:避免〃定势思维〃。.有效性原则:讲究效果。.可接受原则: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6,冷解决原则:冷静观测后再解决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贯彻规定:1)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要进一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基本含义: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成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裴斯泰洛齐〃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乌申斯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贯彻规定: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2)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对的解决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㈢直观性原则基本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结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1)对的选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可分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补充:一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多的直观不仅浪费教学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并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㈣启发性原则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呢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发明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同时,充足发展的发明能力和发明性人格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代表人物:孔子:〃不愤不启,不俳不发〃苏格拉底:"产婆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五)循序渐进原则基本含义: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贯彻规定: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重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按照学生的结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4)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代表人物:荀子、朱熹等(六)巩固性原则基本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长期的保持在记忆中,在最需要的时候,可以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解决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基本规定: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复习;3)要在知识的扩大改组中巩固;4)通过作业练习和检查促进巩固。(七)因材施教原则基本内涵: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标准法统一规定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一原则是为了解决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规定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基本规定:1)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的统一规定(A)量力性原则1)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者高于学生实际可接受限度二、教学方法(一)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规定: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也许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讲授应具有启发性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二)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规定向学生提出问题,规定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要准备好问题与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三)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四)练习法反复训练一定的操作,形成技能类别划分依据按培养不同的能力嘉麒君面练习;类别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进程习;创造性练习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规定:(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规定,提高自觉性。(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严格规定。(五)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规定(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3)通过演示,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六)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观测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0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规定(1)明确目的,制定具体的实验计划(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3)规定学生独立操作,规定学生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七)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规定:(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优点: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八)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合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调查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0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规定(1)参观前,教师实事求是地根据教学规定和现实条件拟定参观内容(2)参观时,组织学生全面看、细心听、积极问、认真记(3)参观后,教师根据教学规定和参观计划,指导学生交流收获,整理材料,写出报告(九)实习作业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数学的实地测量、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特点:实践性、独立性、发明性;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十)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十一)情感陶冶法/情感激励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规定,并提供全面发展的也许性。⑸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干得以实现。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9.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线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抱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学生为本(单独考过)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足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终身学习(单独考过)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连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一选二检,提计划,分析结论,写成文).研究课题的选定课题特性: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必须有科学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奇,有独创性.文献检索.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作出结论.撰写成文.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性(1)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干从主线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发明条件,保证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2)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管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成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行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发明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一一2023》中提出我国此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优先发展)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规定(育人为本)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促进公平)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提高智量).古德莱课程分类1)抱负的课程: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队和课程专家提出应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课表中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略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课堂上实际实行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课程评价的改革(一)学生评价的改革.全面评价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方法多样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二)教师评价的改革.打破唯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提倡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三)考试评价的改革.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提倡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考试结果:规定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成绩和排名.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考评结果,提倡改变将分数简朴相加作为卫衣绿区标准的做法1)在评价功能上,要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2)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度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3)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4)在评价结果上,不经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善5)在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6)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特别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7)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对象,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的全面、积极发展作为课程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5)改变课程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的评价.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第一,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第二,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㈡统整学生的世界与科学世界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㈣教育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职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和发明性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发明性: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创新;教师的“教育机智”2)主体性和示范性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4)长期性和间接性5)劳动方式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群体性.教师成长的途径与方法1)反思性教学布鲁巴奇提出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具体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二成长2)同伴观摩3)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4)开展微格教学5)在职培训.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变革.教师即设计者,意味着教师具有课程拓展意识,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在课程实行中进行发明性的设计与生成,并在这个过程中合理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及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