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珠海市斗门区卫生健康局招考1名政府雇员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1页
2022年10月珠海市斗门区卫生健康局招考1名政府雇员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2页
2022年10月珠海市斗门区卫生健康局招考1名政府雇员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3页
2022年10月珠海市斗门区卫生健康局招考1名政府雇员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4页
2022年10月珠海市斗门区卫生健康局招考1名政府雇员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2022年10月珠海市斗门区卫生健康局招考1名政府雇员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各地真题-综合能力拔高(共200题)1.任何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记忆群的活动。情节是以“自我”来根据事物内容自问自答,边设置场景、角色,边加以深化发展的。形象思维构出画面(可视内容),语言记忆(逻辑思维)则是“自我”根据画面内容做出的逻辑反应,成为下一个画面的心理要求,概括地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形象思维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B.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C.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空在结尾,根据“概括地说”可知,是对前文进行总结概括。文段首先提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记忆群活动的话题,接着阐述情节为“自我”的自问自答,语言记忆(逻辑思维)是“自我”根据形象思维(可视内容)作出的逻辑反映,逻辑思维成为下一个形象思维的心理要求,即形象思维在前,逻辑思维在后,逻辑思维诱导形象思维。D项,“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是对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当选。同理可知,A、B、C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图1和图2,都有面A,而面B、C、D、F都与面A相邻,所以面A和面E是相对面,不可能同时出现;

同理,再看图2和图3,都有面C,面A、B、D、E都与面C相邻,所以面C和面F是相对面,不可能同时出现,排除B、C选项;

比较图1和图3,都有面D,而面A、C、E、F都与面D相邻,所以面B和面D是相对面,不可能同时出现,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A。3.没有保密程度的公文文种是:

A.公报

B.命令

C.公告

D.通报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公报是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报是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公报、公告和通报,这三种文体都是属于广而告之的文体,没有保密程度。至于命令,有些比如涉及军事或国家安全的命令,是属于保密的,故B选项排除。

因此,选择ACD选项。

4.①按照计划完成拍摄

②选定背景和主题

③进行后期处理

④顾客挑选照片

⑤准备照相器材

A.⑤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③

C.⑤②①③④

D.④⑤②①③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④⑤中选择。

比较④⑤可知:必然先有“准备照相器材”后有“顾客挑选照片”,则⑤为首句,排除D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确定尾句应从③④中选择。

比较③④发现,必然先有“进行后期处理”后有“顾客挑选照片”,则④为尾句,排除B项。再比较A、C两项,确定二三句在①②之间,比较发现必然先有“选定背景和主题”后有“按照计划完成拍摄”,则②应该在①前面,排除A项。

因此,选择C选项。

5.半导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关于半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首次发现了半导体现象

B.所有半导体材料都属于金属化合物

C.温度升高,半导体的电阻会随之变高

D.LED灯利用半导体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A项错误,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法拉第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麦克斯韦,著名的物理学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B项错误,半导体材料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导体。

C项错误,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是温度升高,半导体的电阻会随之降低,导电率升高。

D项正确,LED灯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排除法和联想法排除两个选项。我们可以联想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硅,硅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排除B。大家都知道一般金属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半导体应该与金属有着不同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半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排除C。解答本题还需要考生了解一定的物理知识,考生在备考时可对物质的发现或发明、性质和应用有针对性地复习。A项说法错误。1833年,被称为“电学之父”的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法拉第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B项说法错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其中硅和锗就属于单质,因此不是所有半导体材料都属于金属化合物。

C项说法错误。半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升高,半导体的电阻会明显变小。

D项说法正确。LED灯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是一种半导体新型节能灯,它可以将电能的90%转化为光能。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LED灯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正向电流流过时导通,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

因此,选择D选项。6.某市制定了谷峰分时电价方案。峰时电价为原电价的110%,谷时电价为原电价的八折,小静家6月用电400度,其中峰时用电210度,谷时用电190度,实行峰谷分时电价调整方案后小静家用电成本为调整前的多少?

A.95.75%

B.87.25%

C.90.5%

D.85.5%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分段计费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调整前的电价为每度1元,则峰时电价为每度1×110%=1.1(元),谷时电价为每度1×0.8=0.8(元)。调整方案前,小静家六月的用电成本为400×1=400(元),调整后的用电成本为210×1.1+190×0.8=383(元),故调整后是调整前的×100%=95.75%。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分段计费类,用十字交叉法解题。

第二步,用十字交叉法:

于是=>1,即x介于80%到110%之间且更接近110%,而80%与110%的平均数为95%,所以x>95%。

因此,选择A选项。

7.下列几句话中最通顺、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因为《闪闪的红星》有教育意义,所以我们喜欢看

B.即使《闪闪的红星》有教育意义,我们也去看

C.虽然《闪闪的红星》有教育意义,因此我们都去看

D.假如《闪闪的红星》有教育意义,结果我们都喜欢看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有教育意义”可以构成“喜欢看”的原因,逻辑通顺,表述恰当,当选;

B项,“即使……也……”表假设的让步关系,即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有教育意义”与“去看”无让步关联,不符合逻辑关系,排除;

C项,“虽然”与“因此”不构成关联词搭配,排除;

D项,“假如”与“结果”不构成关联词搭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8.篝火∶寒冷

A.日记∶隐私

B.网络∶代购

C.键盘∶手写

D.湖泊∶干渴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篝火”可以驱逐“寒冷”,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日记”具有“隐私”性,二者属于属性关系,排除;

B项:“代购”就是由代购商帮消费者买到商品,“网络”“代购”是一种电子商务模式,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对应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键盘”是一种输入工具,“手写”通常是指现代的某种工具程序的输入方式由原来的按键输入改为手写输入,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D项:“湖泊”可以消除

“干渴”,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9.抑制:热情

A.滋润:喉咙

B.分散:注意

C.消除:声音

D.反转:方向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抑制热情;分散注意。热情和注意都是主观的,C项声音是客观的。且抑制热情、分散注意都只是程度的下降,消除声音是从有到无的过程。故答案选B。10.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

B.④②⑥①③⑤

C.⑤③①④⑥②

D.⑤①③④②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逻辑顺序。

观察题干,六个事件主要围绕的是“读书的意义”。逻辑关系的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②和事件⑥,应先是“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然后才是“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向前发展的动力”,即事件②在事件⑥前面,排除A、C项。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B、D项符合,而事件③“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应在事件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的前面,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D。11.最适合做这篇短文标题的是:

A.直播答题游戏,创新的前提是用心

B.互联网创新,一哄而上必行之不远

C.互联网“风口上的猪”,不那么好当

D.直播答题爆红又速死,折射了什么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以“直播答题”这一具体事例引入话题,在给予肯定之后转折提出重点,类似这种“一窝蜂式创新”的存在,低质化、同质化竞争反复出现的创新模式并不能持久,最后的结果就是“利尽则友散”,故该篇文章重点强调的内容为“一窝蜂式创新”无法长远发展下去,对应B项。

A项,“直播答题游戏”仅为话题引入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风口上的猪”,不那么好当,并未具体表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故表述不明确,排除;

D项,“直播答题”为话题引入部分,非重点,且“折射了什么”表述不明确,对比而言,B项更直接地说明了“折射了什么”,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人民日报新语:网络创新,一窝蜂可不行》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全文。文章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首先引出“直播答题”,接着阐述了其是披着知识外衣的资本游戏,第二段和第三段分析了目前互联网时代“一窝蜂式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被吐槽和质疑是情理之中的,最后一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火热的知识消费模式,需要更高的知识含量,互联网应用的创新,也需要更加走心”。故文章是围绕着“一窝蜂式创新”展开论述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文章重点,适合作为文章的标题。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为文章选择合适的标题,本质上是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首先要对文章的行文脉络进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选项,正确选项应既能契合主旨又符合标题的特征。文章由“直播答题”的火热引出互联网行业“一窝蜂式创新”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弊端,最后得出结论,如果继续这种一窝蜂式的创新,创新产品将不会持久,最终的结果将是“利尽则友散”。故文章意在表达互联网创新之路要想长久,不能一窝蜂式发展,B项为文章主旨的同义转述,作为标题恰当。

“直播答题”为文章引入内容,非强调的重点,且文章未提到其“速死”,排除A、D。C项未明确互联网创新存在的问题,排除。故本题选B。12.与摸清致贫原因:提出扶贫措施逻辑关系相对应的是(

)。

A.通过安全检查:进入高铁车厢

B.增加作物产量:选育作物良种

C.改正错误言行:认识错误危害

D.增强合作意识:苦练服务本领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先摸清致贫原因后提出扶贫措施,二者为时间先后顺序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先通过安全检查后进入高铁车厢,二者为时间先后顺序上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增加作物产量是因为选育作物良种,二者为结果与原因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先认识错误危害后改正错误言行,二者为时间先后顺序上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但两词顺序相反,排除;

D项:增强合作意识和苦练服务本领都是提高工作技能,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3.早上7点之前,某小区门口停有100辆共享单车。7点开始,每20秒就有一辆共享单车被骑走。共享单车企业雇佣三轮车从附近的地铁站将无人使用的车辆拉到小区门口,7点拉来第一趟,往后每15分钟拉一趟,每趟拉来30辆共享单车。则下列哪个时间段会出现小区门口没有共享单车的情况?(不存在共享单车损坏和被骑来小区门口的情况)

A.8点21分至25分

B.8点36分至40分

C.8点41分至45分

D.8点46分至50分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7点时,小区门口共辆共享单车,每15分钟骑走,拉来30辆,分钟后即8点30分,剩余,需要分钟全部骑走,此时下一趟车(8点45分)还未拉来,故小区门口没有共享单车的情况出现在8点41分至45分时间段内。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依次代入四个选项。

A选项,8:21分开始的时候距7:00过了80分钟,拉了6趟拉来6×30=180(辆),总供给280辆,骑走80×3=240(辆),到8:25之前还需要15辆,有车可骑。

B选项,8:36分开始的时候距7:00过了95分钟,拉了7趟拉来7×30=210(辆),总供给310辆,骑走95×3=285(辆),到8:40之前还需要15辆,有车可骑。

C选项,8:41分开始的时候距7:00过了100分钟,拉了7趟拉来7×30=210(辆),总供给310辆,骑走100×3=300(辆),到8:45之前还需要15辆,会出现无车可骑。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

第二步,由于每15分钟拉来一次,因此无车可骑的情况必然发生在每15分钟的最后5分钟,如8:26—8:30、8:41—8:45等。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由题意得,每分钟骑走3辆,则15分钟骑走3×15=45辆,每隔15分钟运来30辆,则在骑完之前,每15分钟自行车会减少45-30=15辆。当剩余车辆多余45辆时,应按照每15分钟减少15辆进行计算;当剩余车辆少于45辆时,可在运来之前骑完。由题意得,每分钟骑走3辆,则15分钟骑走3×15=45辆,每隔15分钟运来30辆,则在骑完之前,每15分钟自行车会减少45-30=15辆。7点时运来第一趟,共有130辆车。当剩余车辆不足45辆时,之后的15分钟内会出现车辆被骑完的情况。因130=15×6+40,则15×6=90分钟后即8点30分时还剩下40辆自行车。40×20÷60=13……20,这些车辆在13分20秒后会被骑完,则在8点43分20秒到8点45分之间小区门口没有共享单车。故本题选C。14.人类很早就知道城墙的防御效果,古往今来,不知上演过多少隔墙而战的攻防战役。蒙古人开始征战世界时,善于野战的游牧骑兵团对攻城束手无策。但蒙古人善于学习,很快就掌握了攻城的战术,并将各地的攻城武器集中起来综合使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固若金汤的城池都被摧毁了,欧洲当时那些较薄的城墙,根本不能抵御蒙古人的攻击,特别是蒙古人开始使用多种威力巨大的火器,更具破坏性。从此以后,由于火炮的火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蒙古兵团是怎样征服欧洲的

B.城墙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C.火器是如何在攻城战中发挥作用的

D.蒙古的游牧兵团是如何调整战术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句引出城墙的防御功能。第二、三句描述蒙古人的攻城历史,通过运用攻城战术和火器摧毁了许多固若金汤的城池,从而使城墙的作用逐渐消失。第四句即为主旨句,由于火炮的火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项,第四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的是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城墙是如何逐渐消失的。A项蒙古兵团征服欧洲并不是文段的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城墙作用的消失,所以城墙这个主体对象必须抓准,排除;同理可知,C项与D项亦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先说城墙的防御功能。之后以蒙古人征战世界为例,说明蒙古人运用攻城的战术以及火器,使得城墙的作用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最后一句为主旨句,“由于火炮的火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文段主要在讨论城墙的防御功能怎样逐渐消失的,主体词是“城墙”。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城墙的发展历史,此类论述逻辑,重点落在最后,即最终结果。文段首先肯定了城墙在古代的防御作用,然后介绍了蒙古人通过战术、火器等的综合运用,突破了城墙的防御,最终使得城墙失去作用从而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文段围绕“城墙”展开,选项中与此相符的只有B项。故本题选B。15.所有称职的教师都是关心学生的成绩的教师,所有关心学生成绩的教师都工作很忙碌,工作不忙碌的教师都不是优秀教师。根据以上论述,一定可以推出()。

A.有些优秀教师不是工作忙碌的教师

B.工作忙碌的教师是优秀教师

C.所有称职的教师工作都很忙碌

D.所有忙碌的教师都很关心学生成绩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称职的教师→关心学生成绩的教师;

②关心学生成绩的教师→工作忙碌;

③-工作忙碌→-优秀教师;

①②可以递推出:④称职的教师→关心学生成绩的教师→工作忙碌。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翻译为有些优秀教师→-工作忙碌,条件③的逆否命题为:优秀教师→工作忙碌,即所有优秀教师都是工作忙碌的教师,而A项表述与此相反,排除;

B项:翻译为工作忙碌→优秀教师,工作忙碌是否定条件③的前件,否前得不到必然的结论,排除;

C项:翻译为称职的教师→工作忙碌,称职的教师是肯定条件④的前件,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工作忙碌,正确;

D项:翻译为工作忙碌→关心学生成绩,工作忙碌是肯定条件④的后件,肯后得不到必然的结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三孔”,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富的文化________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________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人才的需求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________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

引见

里程

B.积聚

引荐

历程

C.积淀

引荐

历程

D.积淀

引见

里程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填入空格处的词汇与“文化搭配”。“积聚”指逐渐聚集,比如财富、物质积聚,一般不与“文化”搭配,排除A项和B项。而“积淀”指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与“文化”搭配得当,C项和D项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段语境可知,空格处要表达的会议是一个人才推荐会。C项“引荐”指推荐(人),符合文意。D项“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锁定答案C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C项“历程”指经历的过程,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17.下列诗词没有描述生物应激性反应的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生物的应激性反应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它是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的一种本能反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主要表达了在喧嚣的尘世之上,四月份的时候百花都已凋谢,可深山古寺之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用地理学的观点讲,深山海拔高、气温低,花开的晚;诗中指超凡脱俗远离尘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由此可见,C项没有体现出生物的应激反应。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物应激性反应,属于多学科综合考查试题,难度较大。多学科综合考查是公务员考试的一大趋势,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就本题而言,考生既需要准确记忆生物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够读懂较为简单的古诗词,同时还需要将两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应激性反应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地心引力等)所做出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是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

A项当选。该句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体现的是环境温度会对植物的生长周期造成影响的自然现象。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桃花盛开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不属于应激性。

B项不选。该句的意思是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鸡的眼睛里的视网膜上只有圆锥细胞,没有或很少有圆柱细胞。圆锥细胞需要较强的光来刺激才能兴奋,所以鸡在夜晚的视力很差,而清晨阳光袭来,基于对光刺激的应激性,公鸡就会做出打鸣的反应。

C项不选。该句的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晚风清凉,仿佛带来了远处的蝉叫声。栖息在树枝上的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惊走,正体现了生物对光这一外界刺激的反应。因此,该句描述了生物应激性反应。

D项不选。该句的意思是飞蛾的本性趋光,只能见到火却见不到自己,像愤然投掷一样飞向火焰。飞蛾扑火体现的是生物的趋光性这一应激性反应。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是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A项正确,“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为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喜鹊被惊飞,体现了生物应激性反应。

B项正确,“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出自李贺的《致酒行》,意为我的魂魄好像迷失在外,招不回来;当长夜过去,雄鸡高唱,天下大白的时候,才会有我的出路。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受到光而报晓,体现了生物应激性反应。

C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意为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可是山寺之中,桃花却刚刚盛开。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其没有描述生物应激性反应。

D项正确,“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出自秦应阳的《飞蛾》,意为飞蛾的本性惯于趋向炎热,只见到火而见不到自己。像愤然投掷一样。飞蛾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属于生物应激性反应。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8.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当今世界有多种宗教,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有(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故正确答案为ACD。19.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彩电生产经营活动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民法中有关法人的规定,该公司属于(

)。

A.营利法人

B.事业单位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国家机关法人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常识。

根据《民法典》第七十六条规定:“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彩电生产经营活动的股份有限公司,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属于营利法人的范畴。

故正确答案为A。20.下列有关科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比太阳大,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

B.世界著名的“死海”位于西亚,尽管“死海”的含盐量较高,但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很丰富,“死海”中有大量的水生动植物

C.云和雾都是水蒸气达到饱和并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而形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X射线”是一种波长比紫外线更短的光,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B项错误,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著名大咸湖,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含盐度高(达25%~30%),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都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当滚滚洪水流来之期,约旦河及其他溪流中的鱼虾被冲入死海,由于死海中含盐量太高,水中又严重地缺氧,这些鱼虾必死无疑。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推理法。死海之所以称为死海,是因为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死海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除水草外生物。这也是人们给它起名叫死海的原因之一。B项说法明显有误。A项正确。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B项错误。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著名大咸湖,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含盐度极高,达25%~30%,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

C项正确。云和雾都是水蒸气达到饱和并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而形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项正确。X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波。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死海位于西亚,是世界上海拔最低、最咸的湖,水中盐分高达30%,湖中除少量的微生物外,鱼和其他水生动植物都难以生存,故称为“死海”。

因此,选择B选项。21.景区门票上涨过快,已然成为许多出行者的不可承受之重,当然,基于景区运营管理的考量,通过收取门票维持景区的运转以及基础的改善,倒也是________,但是,无论是基于国民收入与门票的比值,还是从一些发达国家旅游胜地与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来看,诸多地方的门票水平显然已偏离公益轨道,在逐利的道路上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情合理

逐渐远去

B.无可厚非

渐行渐远

C.安分守己

适得其反

D.通情达理

相背而行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景区收取门票的行为虽然增加了游客的负担,但从维持景区运转的角度考虑这件事也是可以理解的,C项“安分守己”和D项“通情达理”多形容具体的某个人,此处与“景区的行为”不搭配,排除。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第二空强调诸多景区在门票定价上逐渐偏离公益轨道,向着逐利的道路越走越远,B项“渐行渐远”指由于性格、观念、背景、立场等的不同,导致前进的方向与目标之间发生偏离,符合文意;A项“逐渐远去”只能体现结果越来越远,无法体现目标和方向发生偏离,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合情合理:符合情理。无可厚非:意思是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安分守己:规矩老实,守本分,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通情达理:做事讲道理,善解人意,用于对人的美好评价。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相背而行: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22.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发动机常用的柴油机或汽油机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B.发动机外装有水套可有效帮助发动机散热,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C.小汽车后窗玻璃板中嵌入电热丝,可以防止车内的雾气凝结

D.空调车的车窗玻璃一般设计成双层玻璃,是为了减少热传导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汽车发动机是给汽车提供动力的机器。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通过燃料的燃烧得到内能,利用内能对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项错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水帮助发动机散热。而不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C项正确:冬天小汽车内外的温差较大,坐在车内的人呼出的水汽往往会在车窗玻璃上形成一层白白的雾气,这样会影响驾驶员对周边情况的观察。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入电热丝,通电后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电热丝发热,凝结在玻璃上的雾气会随着玻璃温度的升高而蒸发,不会影响驾驶员视线,可有效保证行车安全。

D项正确:车窗玻璃间的空气传导热的效果较差,是热的不良导体。空调车的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可以减少热传导,从而保证车内的温度。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3.下列选项中,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A.生产、销售假药罪

B.受贿罪

C.偷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D.非法出租、出售枪支罪

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D项正确。

因此,选择AD选项。

B项: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属于自然人犯罪。如果单位受贿的话构成单位受贿罪,而不是受贿罪。B项排除。

C项: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属于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其犯罪主体为自然人。C项排除。

24.少年宫学习美术、舞蹈和唱歌专业的学生共有90人,美术和舞蹈专业的学生比例为,舞蹈和唱歌专业的学生比例为,则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有多少人:

A.25

B.30

C.35

D.40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学习美术、舞蹈和唱歌专业的学生比例为,显然唱歌专业的学生最多,人数为人。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由题意可知,美术︰舞蹈︰唱歌=2︰3︰4,共9份,共90人,则每份=10(人),唱歌占四份,人数最多,为10×4=40(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比例问题。已知三项中其中两项的比例,可进行连比转化,表示出三项的比例关系,再结合总人数计算其中某部分的人数。学习美术、舞蹈和唱歌专业的学生比例为2∶3∶4,故学生人数最多的是唱歌专业,其人数为×90=40人。故本题选D。25.2016年年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达沃斯年会上强调,过去15年,尤其是过去7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都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快速上升,很显然,这种模式不可能持续,中国必须转变增长模式,从过去注重量的增长转变到注重质的提升,降低资源消耗。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十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B.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自然资源需求增长

C.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惠及了非洲和拉美地区

D.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挑战必须加快转型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给出对策—反面假设的结构,对策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中国经济的分析,他首先肯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然后指出目前的增长模式消耗大量资源,不可能持续,中国必须转变增长模式,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变到注重质的提升。“转变增长模式”是其谈话的重点所在,A、B、C三项均未抓住重点。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进行背景铺垫,指出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接着提出问题,即中国经济的“这种增长模式不可能持续”,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即“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文段的结构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句为“必须”引出的对策句。

第二步,对应选项。D项为文段对策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由经济学家的话交代背景,指出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后文提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即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快速上升,这种模式不可能持续;最后通过“必须”提出对策,即转变增长模式,对应D项。

A、C两项:为文段开篇背景的阐述,非重点,排除。

B项:为文段中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26.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

)通过了《关于修改〈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单独二孩”政策在我省开始实施。

A.2014年1月1日

B.2014年3月27日

C.2014年6月15日

D.2014年7月1日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重要会议文件。

第二步,2014年3月27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政常识。

《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文件显示:2014年3月27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因此,A、C、D三项不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27.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食物匮乏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首要威胁。由于食物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食物不能长期保留,人类一直过着饱一顿、饿几顿的生活,能够最大限度有效利用食物的个体具有生存优势。在经历了反复的饥荒选择后,具有生存优势的个体和他们体内的基因,就会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被保留下来。这些基因能在饱餐一顿后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从而最大限度地转化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虽然这样做的代价是可能导致肥胖,但它对肌体的危害所造成的生存威胁,却直到中年后才会表现出来,而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古人的生存环境与现代人完全不同

B.人类的生理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食物匮乏是人类长期应对的首要问题

D.肥胖与人类生存繁衍的优势基因相关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前四句阐述了人类优势基因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最后一句引出主旨,解释了前文所述的优势基因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和没有被淘汰的原因。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项。D项最为准确地复述了这一主旨。A、B两项属无中生有,均排除。C项根据文段首句可得出,但不是重点,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食物匮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首要威胁,然后说到食物匮乏使优势基因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最后通过“这样的代价”指出优势基因可能带来的结果,即导致肥胖,并阐述了肥胖可能导致的危害。文段结构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在经历了反复的饥荒选择后……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主要讲的是优势基因可能会引发肥胖,并在中年以后对机体造成伤害。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分总结构,层层论述—得出结论,选择与观点句表意相同的一项。文段首先介绍了古人的生存环境,然后说明在这种环境下,自然选择保留了具有生存优势的个体和他们体内的基因,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基因优势最终导致了肥胖。根据一般逻辑,可知文段的落脚点在于结论,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肥胖和优势基因的关系。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文段并没有提及现代人的生存环境,首先排除A。B项“生理结构”范围太大;C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文段重点。

故本题选D。28.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对有下列(

)情形的公务员,不得辞退。

A.丧失工作能力的

B.身患严重疾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因社会公益而受到过嘉奖的

D.女性公务员有年幼子女需要抚养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机关有依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辞退公务员的权利。但为了保护公务员的合法利益,《公务员法》也规定了机关不得辞退公务员的几种情形,这些情形是:(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故正确答案为B。29.下列情形中,事业单位有权依照程序解除与其工作人员订立聘用合同的有(

)。

A.赵某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

B.钱某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岗位,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钱某解除合同事宜

C.孙某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

D.李某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李某解除合同事宜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

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赵某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但未表明是否超过15个工作日,因此事业单位不能解除与其订立的聘用合同。

B项、D项正确,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故正确答案为BCD。30.车辆牌照必须安装在:

A.能看见的位置

B.便于安装的位置

C.指定的位置

D.便于识别的位置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8.10的规定,车辆前后分别设置适用的牌照座,前牌照应设于前面的中部或右侧,后牌照应设于后面的中部或左侧。所以,车辆牌照必须安装在指定的位置。

因此,选择C选项。

31.下列事务文书种类中属于专用事务文书的有(

)。

A.市场调查

B.简报

C.会议记录

D.经济合同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专用文书亦称专用文件,相对通用文书而言,指在一定部门或一定范围内使用的专门文种,一般具有约定俗成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框架。

A项正确,市场调查就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营销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属于专用事务文书。

B项错误,简报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属于通用事务文书。

C项错误,会议记录是在会议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会议记录,属于通用事务文书。

D项正确,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属于专用事务文书。

故正确答案为AD。3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本题正确。

33.48,2,4,6,54,(

),3,9

A.6

B.5

C.2

D.3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可四四分组,48=2×4×6,猜测组内规律为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验证所求项为54÷3÷9=2,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34.5,22,47,120,(

),290

A.169

B.142

C.187

D.156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

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底数数列是质数数列,则所求项底数为13,指数数列是2的常数数列,修正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1+1=0,所求项为13²+0=169。

因此,选择A选项。

35.如果给本文加一个标题,最为恰当的是:

A.什么是生态平衡

B.什么是生态系统

C.生命繁殖的速度

D.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标题选择。

文章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用细菌和大象的例子引出了生态平衡的话题,最后再说明什么是生态平衡,这些都是围绕生态平衡展开的,所以A选项恰当的概括了文章;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

B、C、D均未抓住主体。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提炼。需要厘清文章行文思路并归纳概括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选出与中心最契合且语言生动、吸人眼球的标题。文章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其后用细菌和大象的例子引出生态平衡的话题,最后再说明什么是生态平衡。由此可知,文章的论述中心为生态平衡,故A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文意,适合作为文章标题。

B项“生态平衡”、C项“生命繁殖的速度”都是文章的部分内容。D项“环境保护”不是文章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A。36.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

B.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C.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D.物质生产方式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题中化危为机、转危为安说明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动力。A项错误。

C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C项错误。

D项: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项错误。

37.“小李杜”中的李是指(

)。

A.李白

B.李贺

C.李商隐

D.李煜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大李杜”指的是盛唐时期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38.亚洲国家躲过了近年来的全球大萧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未被卷入2008年金融危机。然而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亚洲的债务水平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长。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有部分合理理由。许多国家的超低息政策鼓励贷款,债务增长是财富增长的自然产物。但值得警惕的是,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这个信号表明,亚洲经济健康状况不像GDP增长速度反映的那样良好。亚洲目前的债务水平总体来说低于欧洲,还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B.亚洲国家需警惕陷入债务危机

C.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后患无穷

D.要全面认识超低息贷款政策的利弊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分总结构,层层论述—得出结论,选择与观点句表意相同的一项。文段首先指出亚洲因为没有被卷入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躲过了经济大萧条,接着由“然而”一转指出,一项调查显示亚洲的债务规模正在扩大。最后得出结论,虽然表明目前亚洲的债务水平总体来说低于欧洲,尚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因此亚洲需要警惕债务危机。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C两项文段并未说明,排除。文段重点在于债务,而不是超低息贷款,排除D。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介绍了亚洲国家躲过了经济萧条,但是债务水平正在增长。紧接着阐述了亚洲债务水平提高的合理原因,后文通过转折词引导的“但值得警惕的是”指出了文段的重点,即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因此很容易遭受债务危机的冲击。文段的主旨句为“但值得警惕的是,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从“亚洲国家躲过了近年来的全球大萧条”到“债务增长是财富增长的自然产物”,描述的是背景信息。由转折关联词“但”可知,其后为文段强调的重点,即“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亚洲目前的债务水平总体来说低于欧洲,还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因此,应该选择C项,即从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状况和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等方面强调亚洲需要警惕债务危机。

A、B两项:未说明债务问题,排除。

D项:“超低息贷款”非文段重点,文段重点讲的是债务,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39.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下列行为中构成诽谤罪的是:

A.甲因公司经理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而心怀不满,认为这是由于自己在言语方面得罪了经理的缘故,于是多次在同事面前表达这种想法,给经理的声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B.乙与邻居王某素来不睦,在王某想要卖房搬家之际,乙多次向周围住户声称王某家的房屋风水不好,致使王某因房价下跌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C.丙听说同学小张在校外参与打架斗殴,在消息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丙到处向同学们说小张因带头聚众斗殴而被拘留,致使小张因压力过大而自杀

D.丁为某公司财务部门主管领导,因一笔巨款不翼而飞,认为是会计小刘私吞,因而找小刘谈话,并在部门会议上表示小刘有作案嫌疑,致使小刘声誉受损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

②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③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主观认为得罪了经理,多次对同事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属于“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不符合定义;

B项:声称王某家的房屋风水不好,并不属于“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不符合定义;

C项:在消息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丙说小张聚众斗殴被拘留,属于“故意捏造并散布事实”,小张压力过大自杀,属于“情节严重的行为”,符合定义;

D项:丁是根据巨款不翼而飞的事实进行主观推断,不属于“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40.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艺术的创作(

)。

A.其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B.基于作者大胆的主观创新

C.源于作者的突发奇想

D.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错误,选项说法错误,艺术创作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C项错误,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而非作者的主观意识。

D项正确,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也就是说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故正确答案为D。41.标志秋天到来的是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种

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闪,

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是茅台酒还是威士忌。

A.栩栩如生现实

B.妙趣横生务实

C.出神入化世故

D.风花雪月市侩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所填成语搭配“想象”,“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意思是幼枫偷饮了上苍的仙酒,却请孤松来遮掩自己醉红的容颜。这里将枫叶变成红色想象成枫树偷喝了美酒,是一种充满趣味的想象。A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C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到了绝妙的境界;D项“风花雪月”形容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或男女的爱情,均与“想象”搭配不当,排除A、C、D三项。B项“妙趣横生”指非常有趣,与“想象”搭配恰当,基本锁定答案为B。

验证第二空,根据后文“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叶偷饮的是茅台酒还是威士忌”可知,现代人更关注实际用途,B项“务实”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剪得秋光入卷来》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这种________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可知,该空所填词修饰“想象”,且是一种充满趣味的想象。A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C项“出神入化”指技艺高超。二者均不能修饰“想象”,排除A项和C项。B项“妙趣横生”指洋溢着美妙意趣,符合文意。D项“风花雪月”指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转喻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生活,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务实”指讲究实际,现代人考虑的更多的是现实情况,而缺少有趣的想象,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观察选项可知,第一空四个选项中成语词义相近,但侧重点不同,可通过语境判断。第二步,验证第二空词语。第一空,“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妙趣横生”(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风花雪月”指男女情爱的事。只有“妙趣横生”能表达出诗句中想象的独特和有趣,排除A、C、D。

第二空,“务实”用来形容现代人讲求实际、缺乏情趣也恰当。

故本题选B。42.共同危险行为: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了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并造成了损害后果,但不能确定实际加害行为人。

下列属于共同危险行为的是:

A.张某夫妇和朋友李某外出旅游,三人轮换开车。途中发生车祸,李某身负重伤,所幸张某与妻子并无大碍

B.小明、小军和小刚一起玩掷石子游戏,看谁掷得更远,一枚掷出的小石子砸中了在远处玩耍的小红,致使小红头破血流

C.老李出差到外地,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设宴欢迎,大家推杯换盏,老李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早晨才清醒过来

D.王某和赵某合伙盗窃杀人,负案在逃。警察通过细致侦查,精心布控,耐心蹲守,终于将他俩一举抓获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不能确定实际加害行为人”,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共同危险行为的定义要点:①两个以上行为人共同实施了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②不能确定实际加害行为人。

A项,出游途中发生车祸导致李某身负重伤,并非张某夫妇共同实施了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不符合要点①。

B项,三人一同掷石子,是三人共同实施了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符合要点①;一枚石子砸中小红,无法确定三人中谁是实际加害行为人,符合要点②。

C项,老李与同学推杯换盏,喝得酩酊大醉,并不涉及危机他人安全的行为,也不存在实际加害行为人,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两人合伙盗窃杀人,则两人都是实际加害行为人,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了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②造成了损害后果;

③但不能确定实际加害行为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三人轮换开车,但是开车时只有一人,并非“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且未明确体现“实施了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B项:小明、小军和小刚三人掷出的石子砸中小红,体现了“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实施了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但并不能确定是谁掷的石子砸中的,体现了“不能确定实际加害行为人”,符合定义;

C项:老李喝得酩酊大醉,未体现“危及他人安全”,且未“造成损害后果”,不符合定义;

D项:王某和赵某合伙盗窃,不满足“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并且可确定王某和赵某为“实际加害行为人”,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加害行为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三人轮换开车,不是三人共同开车,并没有共同实施危及他人的行为,因此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三人一起玩掷石子游戏,且掷出的石子砸中了小红致使小红头破血流,是一种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且根据选项不能确定实际扔出石子的人是谁,符合定义,当选;

C项:老李和同学聚餐喝酒不是一种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且老李喝醉不属于造成了损害后果,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王某和赵某合伙盗窃杀人,可以确定两人都是实际加害行为人,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43.下列各句中,表达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她还欠款1000元

B.执着的危险是对人生持有的态度

C.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D.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没有歧义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还”为多音字,可以理解为“她依然欠1000元”也可理解为“她还给别人1000元”。B项没有歧义,锁定正确答案为B选项。C项停顿不同导致歧义,可以在“日”停,理解为“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也可在“前”停,理解为“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D项可以理解为“只要你单位同意,后面事情都可以由我们解决”也可理解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后面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解决”。

因此,选择B选项。

44.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试图找出数学天才与常人的大脑是否有差别。他们在发表的报告中说,研究发现有人能够快速心算复杂数学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科研人员利用正电子射线扫描技术对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大脑和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而一般人则没有这种现象。科研人员因此推断,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

B.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一般会被激活

C.脑容量决定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D.运算速度加快是因为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结合选项,在文段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信息,并进行一一对照,从而判断其说法是否正确。同时,需要注意,这类题目常见的错误类型包括无中生有、过于绝对、颠倒黑白、偷换概念等。由文段“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可知,A项“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的表述与此不符。

由文段“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可知,原文说的是“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而非“长期记忆”,B项偷换概念。

由文段“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可知,C项“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偷换概念,应是“运算速度”。

由文段“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将“容量大”偷换为“部位使用多”属于偷换概念,错误。B项对应“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文段强调特定人群“数学家”,B项扩大了范围,并且文段强调的是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被激活,而非“长期记忆”,错误。C项对应“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将“运算速度”偷换为“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属于偷换概念,且“决定了”表述过于绝对,错误。D项对应“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符合文意,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段先提出研究报告认为心算源于使用了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然后具体介绍科研过程,最后提出结论——数学家使用了大脑中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导致了运算速度的加快。

由“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可知D项正确。

A项错误,不一定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一定越快;B项错误,一位数学家在快速演算时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被激活了,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C项错误,选项中混淆了“运算速度”和“能力”,A、B、C三项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45.文人权力与地位在北宋初年获得迅速提升,这是中国社会对中晚唐以来国家整体危机的结构性反应。自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到1063年宋仁宗统治末期文官在行政与军事各领域都压过武人同僚,三百年中,统治精英所面对的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重建秩序,恢复一统,实现天下太平。在追溯这种较长时段的演变时,

。因为历史上的很多重大问题往往都被传统上以王朝为单位的研究方式所遮蔽了。“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是这种精英力量调整最明显的表征。由此入手,可以窥见政治构造内部的变化,理解文官之治作为一项政治安排,一旦成形之后,何以竟能如此长寿。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打破朝代之间的区隔是必要的

B.总会面对政治构造不同的现象

C.必须关注文武关系这一重要的特征

D.有必要理解制度深厚的内在逻辑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文段开篇提出观点“文人权力与地位在北宋初年迅速提升”,并说明权力与地位提升是在危机环境的反应,之后通过具体解释说明论证该观点。横线前出现的“这种较长时段的演变”对应前文的唐朝和宋朝之际文人权力与地位的发展演变过程。后文通过“因为”进行解释,强调“以王朝为单位的研究方式”导致历史上很多重大问题都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横线处所填语句应为对策表述,且要与后文原因解释紧密联系,即需对朝代发展演变之间的时段引起重视,对应A项。

B项:“政治构造不同”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排除。

C项:“必须关注文武关系这一重要的特征”和后文“以王朝为单位的研究方式”的话题不一致,无法和后文衔接,排除。

D项:“有必要理解制度深厚的内在逻辑”属于无效对策,且无法和后文衔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以文制武:中国早熟政治制度的起源》46.公民下落不明满3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

根据《民法典》第四十条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本题中,公民下落不明3年,已经满足满2年的要求。

故表述正确。47.种子∶农民∶果实

A.木材∶木匠∶家具

B.墨水∶钢笔∶文字

C.孩子∶教师∶人才

D.铁矿∶工人∶钢铁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农民”将“种子”培育成为“果实”,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且从“种子”到“果实”需要经过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木匠”将“木材”加工成为“家具”,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但从“木材”到“家具”只是进行大小形状上的物理改变,没有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排除;

B项:“钢笔”蘸取“墨水”书写“文字”,三者的对应方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教师”将“孩子”培养成为“人才”,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且从“孩子”到“人才”需要经过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工人”将铁矿石冶炼成为“钢铁”,而不是铁矿,且铁矿石变成“钢铁”需要化学提炼过程,而不是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48.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中,(

)是指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间的协调。

A.纵向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