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点燃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B.大量可燃性气体泄漏,关闭可燃性气体导出的阀门,快速打开门窗透气C.易燃易爆物品能与其他物质混存,不需要隔离存放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3.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D.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4.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我国政府已启动“酱油补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A.铁单质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铁D铁元素5.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所介绍,国内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B.图中x=18C.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6.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A.分子体积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数目减少D.分子间隔变小7.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垃圾分类回收。下列生活垃圾可与铝制易拉罐归为同一类加以回收的是()A.废纸旧书 B.废弃铁锅 C.废旧玻璃瓶 D.废弃塑料袋8.青格达湖工人将赤霉酸(C19H22O6)注入柳树,以减少柳絮。下列关于赤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赤霉酸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9∶22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相对分子质量为346g D.一个赤霉酸分子中含47个原子9.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④元素的种类;⑤各物质的质量;⑥各原子的质量()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⑥10.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反应前的质量(g)1520105反应后的质量(g)05XYA.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C的质量范围一定是:0≤X≤45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1D.若30≤Y≤40,则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C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若A为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则其离子符号为_____。(2)B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C中甲的质子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质子数。甲和乙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2)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CO2,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写序号)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3)小林用收集到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其中的小花都是用紫色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回答下列问题:实验IV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I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这组探究实验最终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把收集满O2的集气瓶____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实验桌上备用,毛玻璃片光滑的一面朝________(填“上”或“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也都用到了硫酸。(1)下列实验中一般不会用到硫酸的是______(填序号)。A制铅酸蓄电池B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C实验室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2)5%的稀硫酸pH比10%的稀硫酸pH_____(填大或小)。(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实验一: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操作不正确且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操作不正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结论的依据不科学,应该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理由是:_______。乙同学改用稀硫酸溶液后,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稀硫酸的过程中,若除了温度升高外还有________产生,则说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若要除去变质的NaOH溶液中的杂质,除杂所用试剂是________。实验二:通过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丙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共用去了稀硫酸9.8g,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4)丁同学认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中酚酞试液变成无色也可能是硫酸过量了,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其中验证硫酸是否过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B测定溶液pH,看pH是否小于7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看溶液是否变色D加入金属铁片,看是否产生气泡14.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图乙)。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若木炭与CuO的反应进行得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铜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做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_____。若猜想①成立,请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探究)(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_____,此时停止加热。(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验证:步骤现象结论a.取2.88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蓝色。猜想_____错误。b.滤出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2.08g猜想_____正确。(反思与评价)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拓展)由上述探究可知,反应生成了Cu2O。请写出木炭与CuO反应生成固体中只有Cu2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根据上述探究(3)的实验结果可知,2.88g红色固体中Cu2O的质量为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接点燃。己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1)这种可燃冰中含有______种元素:原子个数比:C:H:O=________;(2)这种可燃冰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936g(约1升)该可燃冰常温下可释放出____升甲烷(常温下甲烷密度为0.72g/L)。16.某化学实验小组搜集了一些小石子进行探究。取12克小石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开始时,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为300.0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反应时间/min048121620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克300.0299.0296.5295.6295.6295.6请计算小石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分析】有关酒精灯的使用,可燃性气体的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入,浓硫酸的使用,选择措施不安全的。【详解】A、点燃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原理是使酒精与氧气或空气隔绝,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B、大量可燃性气体泄漏,正确做法是关闭可燃性气体导出的阀门,快速打开门窗透气,切不可先打开电开关,以防可燃性气体被点燃发生爆炸,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防止其他物质发生缓慢热量不能扩散,而引燃易燃易爆,所以易燃易爆需要隔离存放,符合题意;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使其与硫酸反应,减轻浓硫对人体的伤害,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解析】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A正确;B、煤火取暖时不应紧闭门窗,以防煤气中毒,故B错误;C、燃气泄漏时不应点火检查,以防爆炸,故C错误;D、森林游玩时不应乱扔烟头,以防火灾,故D错误。3、A【详解】A、不是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常温下汞是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铁的合金,都是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D【分析】
【详解】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物品上的氟”、‘铁’“钙”等指的均是元素。故选D。5、C【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表示原子序数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故A正确;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原子,31=2+8+x+3,x=18,故B正确;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D正确。故选C。【点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6、D【详解】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故选D。7、B【分析】根据垃圾的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废弃的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中的金属及合金,据此分析即可。【详解】A、废纸旧书属于天然纤维加工而成,不能与金属材料归为一类回收,故选项错误;B、废弃铁锅一般是由铁的合金制成,属于金属材料,所以能与铝制易拉罐归为一类回收,故选项正确;C、废旧玻璃瓶是由玻璃制成,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不能与金属材料归为一类回收,故选项错误;D、废弃塑料袋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不能与金属材料归为一类回收,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很简单,考查废旧金属的分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的成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C【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赤霉酸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9∶22,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赤霉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2:(16×6)=114:11:48,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C、赤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22+16×6=346,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符合题意;D、一个赤霉酸分子中含19个C、22个H、6个O共47个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9、B【详解】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会改变;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可能改变;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不会改变;④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⑤各物质的质量;可能改变;⑥各原子的质量不会改变;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①③④⑥;故选:B。10、D【详解】A、如果Y=5,则反应前后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B、C的质量范围一定是:0≤x≤(15-0)+(20-5)+10+5=45,即5gD完全反应生成C,该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15-0):(20-5)=1:1,该选项说法正确;D、若35≤Y≤45,,则C质量不变,或减小直至减小到0,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不是反应物、生成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Al3+得到小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解析】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详解】(1)若A为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A是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的,则A是铝离子,故离子符号为Al3+。(2)B粒子是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3)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C中甲的质子数小于乙的质子数。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故甲和乙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点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集气瓶长颈漏斗BC2HCl+CaCO3=CaCl2+H2O+CO2↑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小花变为红色证明水不能使带有紫色石蕊的小花变色证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带有紫色石蕊的小花变色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才具有酸性A氧气不易溶于水正上【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检验是否集满;
(3)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与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规律进行分析回答此题;
(4)高锰酸钾为固体加热制备氧气,根据此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利用氧气的溶解度,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在底部积聚,据此分析放于桌面的方法,以及摩擦力选择合适的玻璃面。【详解】(1)a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b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集气瓶;长颈漏斗。
(2)实验室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固液混合物,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制备二氧化碳,所以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选用向上排空法收集,选择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在瓶口放置燃着的木条,若熄灭,则集满;
故答案为:BC;2HCl+CaCO3=CaCl2+H2O+CO2↑;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3)在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此时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与酸变为红色;在Ⅱ中只喷水,没有二氧化碳参与反应,水为中性,不会变色,证明水不可以使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在Ⅲ中只有二氧化碳,没有水,不能形成碳酸,小花也不变色,证明干燥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通过系列实验可以看出只有二氧化碳与水同时存在时,才可以使紫色石蕊浸染后的小花变红;
故答案为:小花变为红色;证明水不能使带有紫色石蕊的小花变色;证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带有紫色石蕊的小花变色;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才具有酸性。
(4)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所以选择加热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在底部聚集,所以正放于桌面,可以保证收集的氧气不逸出;玻璃片粗糙面与集气瓶直接接触增大摩擦力,避免玻璃片滑落,所以毛玻璃片光滑的一面朝上;
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正;上。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大液滴飞溅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气泡氢氧化钙溶液1.6%BD【分析】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详解】(1)A、制铅酸蓄电池需要稀硫酸电解液,故A正确;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故B正确;C、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附着在未反应的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硫酸与碳酸钙的进一步反应,实验室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稀硫酸,故C不正确;D、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故D正确。故选C。(2)pH越大,酸性越弱,故5%的稀硫酸pH比10%的稀硫酸pH大。(3)实验一:甲同学操作不正确且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出大量热,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故操作不正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液滴飞溅,结论的依据不科学,应该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理由是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乙同学改用稀硫酸溶液后,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稀硫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除了温度升高外还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若要除去变质的NaOH溶液中的杂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除杂所用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实验二:设反应所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故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A、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滴加氯化钡溶液,也会白色沉淀产生,不一定是硫酸过量,故A不正确;B、测定溶液pH,看pH是否小于7,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则硫酸过量,故B正确;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看溶液是否变色,蒸馏水是中性的,不能说明硫酸过量,故C不正确;D、加入金属铁片,看是否产生气泡,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说明稀硫酸过量,故D正确。故选BD。【点睛】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稀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新质生产力
-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教学设计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创新实践题高分策略与答案详解试卷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法规修订要点试题卷
- 2025年美发师创意造型考核试卷:新娘发型设计与造型技巧
- 2025年消防安全应急处置法律法规考试题库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深度解析提升题库
- 2025年大数据分析师职业技能测试卷:大数据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试题
- 2025年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教育心理专项冲刺试题试卷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易混淆知识点试题解析卷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课件
-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表
- DL∕T 1084-2021 风力发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正式版)FZ∕T 01175-2024 纺织品 金属镀膜纤维鉴别方法
- 红色研学策划方案(2篇)
- 中职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旅游政策与法规及旅游热点问题题库(含答案)
- 2018年西藏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 SJ-T 11841.2.2-2022 显示系统视觉舒适度 第2-2部分:平板显示-蓝光测量方法
- 代收代付协议书模板(2篇)
- 2024年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