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乐安职业中学2023年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乐安职业中学2023年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乐安职业中学2023年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乐安职业中学2023年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乐安职业中学2023年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乐安职业中学2023年高一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30°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参考答案:A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30°时,热带、寒带范围变大,而温带范围变小。故选A。2.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完成28--30题。

28.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A.①

B.②

C.③

D.④29.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30.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C

A

B3.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29日11时(区时)起,经过1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A.12月28日11时15分

B.12月29日10时45分C.12月29日11时15分

D.12月30日11时15分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注意题目中是180°经线,不是日界线,在实际中,日界线与180°经线不重合。所以越过180°经线有两种情况,过或不过日界线,时间都要过15分钟,不过日界线,日期可能不变。向东过日界线,则日期减一天。4.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地形的影响

D、海水运动的影响参考答案:B5.下列地形中,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①冲积扇

②冰斗

③沙丘

④海蚀阶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B【详解】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冰斗为冰川侵蚀地貌,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海蚀阶地为海浪侵蚀地貌,故B正确。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真正周期分别是(

)A.1个恒星日、1恒星年

B.1个太阳日、1恒星年C.1个太阳日、1回归年

D.1个恒星日、1回归年参考答案:A1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1恒星年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1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为昼夜交替的周期;7.图中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10—13题。①

④10.四地夏季降雨主要是由于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B.地形的影响C.热带气旋过境D.地面强烈增温11.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

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C、上海到重庆一带

D、青岛到西安一带12.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河套平原参考答案:A

C

C

B8.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

B.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D.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参考答案:B9.读“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5.图中甲代表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26.形成甲、乙、丙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地形参考答案:25.A

26.B25.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甲地自然带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的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答案选A。26.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植被为森林,乙地为草原,丙地为荒漠,由甲地到丙地,甲地离海洋近降水较丰富可生长森林植被,乙和丙地随着距离海洋的变化降水会逐渐变少,乙地降水较丙地少可生长草原,丙在内陆地区很少主要是荒漠,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分布的特点,所以可知这种差异反映了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答案选B项。10.有关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自然带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②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③每个自然带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④每个自然带都有自己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C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强寒潮对东北林区危害最大②寒潮是形成“倒春寒”天气的原因③寒潮对我国影响范围比台风小④寒潮可以净化大城市的空气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D解析:寒潮主要对农牧业、交通、通信、电力等造成危害,对林业危害不大;寒潮会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而台风只能影响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春季时受到寒潮影响常形成低温天气,即“倒春寒”;寒潮带来的大风,可以加快城市的空气流动,因此可净化大城市的空气。12.下表是夏至日这一天四个城市昼夜长短的有关数据,据此分析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城市是:城

市ABCD昼

长12小时0小时16小时6小时夜

长12小时24小时8小时18小时

参考答案:B13.2012年4月23日10时,内蒙古自治区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由于强冷空气来袭,48小时内,气温大幅降低,最低降至0℃以下。该冷空气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A.干早

B.寒潮

C.台风

D.洪涝参考答案:B14.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5.城中甲地为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钢铁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B

D

略15.关于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的发生多与地质构造发生变动有关B.没有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C.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趋频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有关D.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参考答案:B1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ABC都可以参考答案:C17.读模式图回答若上图表示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则提高箭头a的数量的重要手段是A.加大劳动力的投入

B.加大生产资料的投入C.加大科技投入

D.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参考答案:C18.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至正定县城时,车站南迁十几千米建在石家庄,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使其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迅速发展,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据此回答第24~26题。24.在石家庄与京广线相交的两条铁路是(

)A.胶济线、石太线

B.石太线、陇海线C.焦柳线、石德线

D.石德线、石太线25.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主要的直接原因是(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较好26.上述事实说明(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规模B.一个地区修建了铁路,就会促成这个地区形成一座大城市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大城市,关键要看铁路的修建参考答案:24.D

25.C

26.A19.

图12为某日太阳光照局部示意图,其中阴影表示黑夜,虚线为极圈,直线为经线圈,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完成1~2题。1.该日为(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关于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点两侧的日期不同

(B)b点的地方时为18点(C)c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D)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参考答案:D

D20.2018年10月23日,被称为“工程界珠峰”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下图为“港珠澳大桥位置示意图和局部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港珠澳大桥东段建设有一段较长的海底隧道,据图推测其主要原因是该水域()①是重要的海上航道②海面开阔风浪大③临近香港机场④受台风影响较大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从经济视角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①促进区域分工与协同发展

②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③扩大港珠澳三地的经济腹地

④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7.C

8.A【7题详解】港珠澳大桥东段建设有一段较长的海底隧道,据图推测其主要原因是该水域是重要的海上航道,不影响海面交通,①对。海面开阔风浪大,不是主要困难,②错。临近香港机场,不影响飞机起降,③对。台风影响不仅是大桥东段,④错。C对,A、B、D错。故选C。【8题详解】从经济视角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区域联系加强,将促进区域分工与协同发展,①对。利于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②对。港珠澳三地的经济腹地不变,③错。工业发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可能下降,④错。A对,B、C、D错。故选A。21.读下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2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0.不是箭头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A.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参考答案:28.A

29.C

30.B22.读图,回答6-7题。6.冬季,农民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7.上图中,能表现二氧化碳和水汽对长波辐射的强烈吸收的箭头是()参考答案:A

D23.“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根据早晚交通流量的不同,将不同时段的行驶方向进行改变的车道。下图为某城市西六路(鲁泰大道至兰雁大道路段)潮汐车道上的交通指示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9.读某城市某条进出城主干道路上的交通量日变化图(见下图),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可开通出城潮汐车道的时间段是A.t1-t2

B.t2-t3

C.t1-t3

D.t3-t420.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与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为出行能耗。读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图,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城市功能区与居住地最可能存在“潮汐车道”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19.D

20.C19.读某城市某条进出城主干道路上的交通量日变化图,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可开通出城潮汐车道的时间段是t3~t4,该时段内出城方向车辆超出道路通行能力,D对。t1~t2段是进城方向,A错。t2~t3段低于通行能力,B、C错。20.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与各功能区之问所耗费的能量总和,为出行能耗。根据图示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特点,图示甲、乙、丙、丁4个城市功能区与居住地最可能存在“潮汐车道”的是丙地,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多,C对。其它可能性小,A、B、D错。24.锋面雨雨区主要分布在:A.冷气团一侧

B.暖气团一侧

C.暖锋的锋后

D.冷锋的锋前参考答案:A25.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据此回答13~14题。13.动漫产业属于_______产业A.劳动力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14.现阶段,下列地区比较适宜发展动漫产业的是A.长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云贵高原参考答案:13.B

14.A略26.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23.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①气候②土壤③地形④河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4.古代居民点布局时的上述考虑,主要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地势平坦④水源充足,利于农耕⑤临近河流,交通便利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参考答案:23.C

24.B23.根据图示位置分析,聚落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区,地势较高,可减少洪水灾害,地形平坦,便于耕作。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河水,③④对,C对。气候、土壤不是最主要因素,①②错。A、B、D错。24.古代居民点布局时的上述考虑,主要是因为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①对。当地气候因素不能改变,不是主要原因,②错。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便于生产,③对。水源充足,利于农耕,④对。原始村落选址,水运不是主要原因,⑤错。B对,A、C、D错。二、多选题(共10分)27.从地球诞生至今,地表形态和结构始终不停地变化着,内、外力作用“功不可没”。据此回答8~10题。(双选题)8.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导致的有

A.地震

B.火山爆发

C.泥石流

D.滑坡9.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风力作用有关

B.与流水作用有关C.与堆积作用有关

D.与侵蚀作用有关10.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A.U型的冰川谷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

D.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参考答案:CD

AC

BD28.关于大气保温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保温作用与太阳辐射有直接关系,即太阳辐射强时大气保温作用也强B.大气保温作用与地面辐射有直接关系,如冰雪的反射率强,大气保温作用也强C.大气保温作用与大气逆辐射有直接关系D.大气保温作用与大气成分有直接关系,如水汽和尘埃含量高有利于大气保温参考答案:CD29.(双选题)读“近地面风的形成图”,P1、P2为等压线。完成38~40题。

38.既能改变风向又能改变风速的力是

A.F1

B.F2

C.F3

D.F439.关于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气压条件下,陆地表面α比海洋大

B.此图代表的是北半球高空的风C.图中P1气压一定小于P2

D.图中F2一定垂直F4,但不一定垂直于F340.若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

B.风速变大,C.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参考答案:AC

AC

BD三、综合题(共38分)30.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①提高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协调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矛盾⑤物质资料生产⑥协调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参考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增长过快(3)④⑥⑤③①②(4)D

解析: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31.图一和图二为风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4分)(1)代表近地面的图是________,代表高空的图是________。(4分)(2)判断图一中箭头的含义。(8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3)图一中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4分)(4)图一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5)判断图二中箭头的含义。(6分)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6)图二中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1)图一图二(2)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3)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4)斜交北风向向右偏转。(5)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6)平行南风向向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