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16课_第1页
《传统文化》教案16课_第2页
《传统文化》教案16课_第3页
《传统文化》教案16课_第4页
《传统文化》教案16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周易》选读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学习本文是如何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来概括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的。会文化现象,联系自身生活看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疏本文为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所列举的众多事实,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二、教学难点:通过品尝语言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影响深远。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现象,深入思考一些文化问题,训练思维的深度。四、教学设计: 讲授课 一课时五、教学步骤:《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千年古县汤阴县〔河南安阳的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易卦系统最根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假设不理睬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依据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根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假设“”〔亦称“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假设将阴阳性质构成一样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一样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十四卦系中局部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天地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生疏。六、拓展延长七、布置作业:课后搜寻《周易》相关学问。教学目标

第2课 《诗经》选读1.倾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育,明确恭、宽、信、敏、惠的儒家思想。2.明确孔子教育的真谛。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育学生道德素养,完善学生共性和人格。教学方法:承受自学感悟、情感感染、沟通研讨、实践熬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于丹女士说: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去用理性的侵绳去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野马,到达中和调适,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社会更加和谐。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别的进展任务与危机,惟有透过学习,才能顺当度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1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2、理解恭、宽、信、敏、惠的含义四、师生沟通,点难拨疑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假设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确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妥当了,甚至也是格外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根本素养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假设是为了便利使唤人才去有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五、拓展延长仁的觉察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据学者们争论,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赐予的丰富的内涵。教学目的:

第3课 《左传》选读1、宠爱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熟读成诵奠定根底。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根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一、简介《左传》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常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标准我们的言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诞生字、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沟通。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察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准时觉察学生朗读中消灭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缺乏,通过练习加以订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沟通。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展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长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沟通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左传》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教师、同学沟通。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教学目标:

第4课 《礼记》选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娴熟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逐步培育学生宠爱国学、宠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1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教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教师讲故事。3、反响: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通过刚刚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相互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响,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娴熟背诵。请教教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受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四、拓展延长,布置作业1、沟通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多读多想,确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假设运用于写作上,那确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日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教学目标:

第5课 《老子》选读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育客观对待问题的精神。学习重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育客观对待问题的精神。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任何事物的进展,都始自于“一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二、整体感知:〔一〕1、3、4、5、6则〔二〕梳理内容:要求:分组讲解,其他组同学补充或指正,教师指导、点评第1则: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第3则:运用比方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当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4则: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人们难以做到。第5则: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人、伟人。为人处世,应当慎重做事,而不应当“轻诺第6则:做事要有预见,人准时处理好大事,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方法处理它〔三〕探讨:11、3、4则中,我们如何对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凹凸相对的,所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2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善始善终。三、总结: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对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四、作业:1、完成《导学》相关练习2、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观点,预习《无端崖之辞》板书设计: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有无相生 客观地对待学习与生活宏大来自于平凡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第6课 《庄子》选读教学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惊异的特点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体会庄子散文想像惊异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也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公正相待,和谐相处的,而不应当成为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更不应当用自己的私利标准去要求别人,要懂得敬重他人。二、整体感知:〔一〕2则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读出重点内容。〔二〕梳理内容1节:蔽:遮挡 絜:测量 临:从高处往下看,意即“俯瞰”可以:可以用来 旁:将近 市:赶集2节:厌:满足3节:已矣:够了,不要再说了。假设是:像这样4节:剥:击打 辱:挫伤 泄:拖拉 苦其身:形容词作使动用,使……受苦终:终了,享尽 几:几乎 为:对于 使:假使物:当做是有用的物,名词作动词 而:通“尔,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三〕探究:1、匠石与栎社树谈论的动身点是什么?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动身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明确: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公正相待,敬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②〔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三、总结: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公正的,不应当相互利用,更不应当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相互敬重,敬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四、作业:1、课本完成练习二、四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3、预习《墨子》选读——《兼爱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第七课《孙子》选读教学目标1、阅读人物剪影孙武,对孙武有初步了解。2、熟读背诵《孙子兵法·谋政篇》选段。3、查阅资料,搜集孙武的故事,对孙武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学预备:查阅孙武的有关故事教学过程一、学习《曹操集·孙子·1、学生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2、教师范读,使学生对孙武有整体印象。二、学习《孙子兵法·谋政篇》选段1、学生自读选段,借助注释初步弄清意思。2、师生沟通译文。【原文】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译文】战斗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超群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超群的。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斗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方法的方法。【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行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