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前_第1页
儿童心理学前_第2页
儿童心理学前_第3页
儿童心理学前_第4页
儿童心理学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学龄前儿童的发育和行为

2主要内容第一节幼儿生理的发育第二节幼儿的游戏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与社会性发展3幼儿期的界定幼儿期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叫做幼儿期。又因为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时期,所以又称学前期。4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2.幼儿的言语:迅速发展3.幼儿的心理过程: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4.幼儿的个性:个性倾向形成5第一节幼儿生理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一、幼儿身体的生长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三、幼儿动作的发展6一、幼儿身体的生长身体的生长速度在儿童早期减慢,平均每年身高增加5到8厘米,体重每年增加2.3公斤。体重的增长速度也比学步期下降。肌肉逐渐健壮,身体变得较瘦。在身体变高、变宽的同时,脏器也在发育,脊柱在增长。身体比例接近成人。姿势和平衡性都在改善。这些变化促进了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7学步儿和5岁孩子的身体样子很不一样。这个女孩和她的小弟弟相比,身体线条看上去更像大人。8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二)皮质抑制与兴奋过程的加强

9(一)大脑结构的发展1、脑重量继续增加2、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幼儿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幼儿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复杂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

10

(二)皮质抑制和兴奋过程加强

1、幼儿内抑制的发展2、幼儿兴奋过程的发展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11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可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因而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12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13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如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它就是以儿童神经系统抑制机能的发展为其生物学基础的,而且幼儿期也是培养个体延迟满足能力的关键期。抑制机能的发展也促进了幼儿精确的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14幼儿抑制机能发展的同时其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了,表现在儿童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15尽管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大家都知道,如果要求一个幼儿像我们这样集中注意听一堂课那样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会有经常下位走动的现象,这就是因为皮质抑制能还较弱。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如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集中注意于单调乏味的课业,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16三、幼儿动作的发展17181920第二节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的理论

二、游戏的种类和发展三、游戏的作用21一、游戏的理论

自19世纪下半叶至今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国外有许多的心理学家研究儿童游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早期的游戏理论当代的游戏理论中国的游戏理论

22(一)早期的游戏理论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这些理论今天被称作“经典的游戏理论”。主要有:精力过剩说娱乐放松说种族复演说生活预备说成熟说231、精力过剩说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机体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的形式。(如“睡前疯”)

242、娱乐-放松说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游戏和娱乐活动可使机体解除紧张状态,具有一种恢复精力、增进健康的机能,所以人需要游戏。253、种族复演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重演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如爬树)。264、生活预备说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K.Groos)。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游戏即是准备生活阶段一种练习本能的手段。(如女孩和男孩不同的游戏)

275、成熟说

其代表人物是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博伊千介克。其主要观点:反对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引导游戏的三种欲望是: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如童话故事),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28对早期游戏理论的简单评价

上述这些游戏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所以它们都带有浓厚的生物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游戏,否认游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同时它们主要又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但是,这些理论或多或少的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一现象,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

29(二)当代的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2、认知动力说3、学习理论301、精神分析理论

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派别。

发泄论(补偿说)掌握论31(1)发泄论(补偿说)

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著名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动物本能的欲望可以直接表现,人的欲望却常因受压抑而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游戏能使儿童得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拘束,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发泄情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冲动和欲望,使心理得到补偿。(如孙悟空)32(2)掌握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主要观点: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他还把游戏与人格的发展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游戏的形式随年龄的增长和人格的发展而不同,游戏帮助儿童的人格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使人格获得理想的发展。33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价

1、该派的游戏理论带有明显的临床色彩。它更注重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人的游戏而且这些游戏往往只是个别儿童在某段时间内所玩的游戏,而不像其它的理论注重的是传统的、一般性的有代表性的儿童的游戏,使所有儿童玩的游戏。因此使得该理论缺乏系统性。

2、该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泛性论。过分的强调了性和本能冲动的作用。

343、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把游戏的研究与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密切联起来。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的成年生活的重要性,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这对于人们重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4、该派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的方法,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352、认知动力说

其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

主要观点是:试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与顺应间的协调或平衡。

363、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

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律”。效果律强调强化会增加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性,而惩罚则会减少他出现的可能性。游戏依靠社会上成人对它的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制约。每种文化和亚文化都重视和奖励不同类型的行为,所以不同文化中社会儿童的游戏反映了这些差别。37(三)中国的游戏理论

中国的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解决了渴望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游戏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38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也不受现实的严格限制。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39二、游戏的种类及其发展

(一)游戏的分类幼儿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人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有人根据认知发展的阶段进行分类,还有人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分类。此外,还有一些不同的分类。40(一)游戏的分类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皮亚杰根据认知发展阶段进行的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帕腾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的分类。411、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

(1)创造性游戏(2)教学游戏(3)活动性游戏42(1)创造性游戏

它是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建筑性游戏是利用积木、积塑、沙、石等材料建造各种建筑物,从而发展幼儿的设计、创造才能,培养有关的技能技巧;表演游戏则让幼儿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43(2)教学游戏

它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利用这类游戏,可以有计划地增长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提高儿童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

44(3)活动性游戏

它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通过这类游戏可使儿童掌握基本的身体动作,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等,使动作更加正确、灵活。还能培养勇敢、坚毅、关心集体等个性品质。452、皮亚杰的分类

皮亚杰根据认知发展阶段把游戏分为:(1)练习游戏阶段(0-2岁)(2)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3)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463、帕腾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帕腾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把游戏分为六种:(1)无所用心的行为(2)旁观者行为(3)独自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47(1)无所用心的行为这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例如儿童在一旁发呆或乱跑、闲荡,只在房间里走动、张望而不参加游戏等。48(2)旁观者行为儿童长久地站在“游戏圈”外看别人活动,关注着他人的游戏,但自己不参加。虽然偶尔也发表些口头意见,但总是不加入到游戏中去。

观看视频49(3)独自游戏儿童不与旁人发生关系,不参加别人的游戏,专心于自己的活动,独自一人玩。50(4)平行游戏

儿童在一起玩,所用玩具和游戏方式大体上相同,但相互之间不交往,彼此互不联系,不设法影响或改变同伴的活动,各自的游戏内容间也没有什么联系,形成各种游戏同时并存的状态。有时儿童互相模仿,但无意支配别人的活动。5152(5)联合游戏

这是一种没有组织的共同游戏,游戏的儿童间发生交往,互相借用玩具,有说有笑,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游戏者之间没有为同一目标而分工合作,各自根据自己的愿望做游戏。

53这几个孩子正在沙盘上做着玩具交易,还彼此评论着。这种联合游戏是真正的社会互动游戏。54(6)合作游戏

这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则,甚至有首领的共同活动。儿童在一个组织起来的小组里游戏,服从首领的指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分工合作,有共同计划的活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

55(二)游戏的发展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游戏活动的内容、形式等都有一系列变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深刻

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复杂,集体性逐步增强

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

561、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深刻

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深刻。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其游戏所反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到远。从游戏内容看,最初,儿童的游戏往往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以后逐渐反映成人的生产劳动,甚至反映社会生活。从游戏的情节来看,最初,儿童较多的是反复模仿、重复成人运用物体的个别动作,或表现事情的个别情节,以后,逐渐能把一个个动作、情节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游戏。

572、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复杂,集体性逐步增强

小班儿童常常一个人独自玩,即使几个孩子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逐渐习惯2-3个人一起玩,但时间很短,常常只有几分钟。中班在一起游戏的人数有所增加,时间可延长到几十分钟,游戏开始有了共同的主题,出现了角色分工。大班集体活动的人数更多,而且人员相对固定,玩的时间有时可持续几天,组织也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有联系的分组游戏。583、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

(1)计划性的发展:小班儿童的游戏缺乏计划,往往有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看见别人玩什么就跟着玩什么。中班儿童已能预先拟定主题,大致规划出怎么玩。大班则能对角色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并预先商定好游戏规则。

59(2)独立性的发展:儿童在戏中的独立性也随年龄增加而提高。小班幼儿需要成人的不断提示启发才能展开游戏。中班儿童能自己构思,自己组织游戏,但发生纠纷时还要依靠教师。大班基本不需要教师帮助。

(3)创造性的发展: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也日益显示出来。最初,游戏完全是模仿或再现成人的动作,以后逐渐能重新组织或改造以往的经验,创造性的开展游戏。60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其它心理发展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它反映了儿童心理从具体到抽象、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的趋势,同时,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进着儿童心理的发展。61二、游戏的作用(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二)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三)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四)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62(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是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例如在户外进行的玩沙玩水的游戏。游戏给儿童带来愉快和满足,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又保证了儿童身体的健康。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的动作和基本技能。爬、跑、跳、钻、攀登等游戏动作,锻炼了儿童肌肉活动能力,促进对于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63(二)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即他们对一些具体的、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在自然的或自发的、不需要有目的的控制情况下,比较容易认识。游戏内容丰富多彩,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有动作和活动,具体形象而又引人入胜。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与直接动手操作,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认知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64(三)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的情感过程带有不随意性、不稳定性和肤浅性,易受兴趣的影响。游戏符合幼儿的兴趣,对幼儿情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在游戏中,由于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由于所反映的是幼儿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因此幼儿情感最真挚,情绪愉快、稳定、积极。

65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情感。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再现周围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一方面也体验着人物对周围环境的感情和态度。例如幼儿扮演“教师”,不仅模仿教师上课、带孩子做游戏,也模仿着教师体贴、爱护学生的感情和态度等。这些在游戏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幼儿的情感不断的得到丰富和深化。

66游戏还有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由于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的抒发情感,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如愤怒、厌烦、紧张、恐惧等,可以及时得到疏导而不至于在体内郁结。如有的幼儿有时喜欢反复的搭积木,然后又用力把它推到,这也具有宣泄意义。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有的孩子喜欢把布娃娃的裤子拉下来,然后狠狠的打它的屁股,并且口中念念有词。67心理学家辛格夫妇认为,想象游戏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提供一个新的,由幼儿借助于想象的和回忆而创造出来的,能为幼儿逃避不愉快的现实环境和气氛,并能提供幼儿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安全途径,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肯定自己情绪体验,改变消极的情绪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能保障儿童心理卫生和健康。在国外,游戏往往被用作治疗情绪障碍的手段。68(四)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