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绪论1.1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以及意义1.1.1选题背景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由此看出,流动性管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吸收公众存款、办理贷款。流动性是指银行能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要求的支付能力,就是银行的清偿能力和借款人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保持流动性,可以使银行一直有大量资金来源,可以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转,从而延续银行的正常经营业务。可以说,流动性是银行的命脉。简而言之,流动性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既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虽然和流动性概念上相互对应,但是其实两者意义截然而反。银行客户提取存款的两种情况中:一种是客户根据日常需要提取现款,或是为弥补同清算差额而提存,这两种支取是有规可循的,可以根据预计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安排;而另一种则是客户突然提取大量现款,对此作出预测是很困难的。第二种情形恰恰是对公存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若银行由于企业存款利率及期限结构不合理而无法对这种难以预测的情形作出相应反应时,由此会产生银行挤兑业务,此严重后果将导致银行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倒闭。即,流动性风险就是,当银行不能在任何时候合理的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履行自己的义务时候,给银行的信用或者经济上造成了损失,严重者会导致银行面临破产风险。它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银行不能及时满足存款客户的提款要求,其次,信贷资金难以满足借款人的要求的,最后,投资业务萎缩时,不能通过负债来解决资金的来源。商业银行的负债经营的特征决定了它的风险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似乎在商业银行产生的那一刻起也诞生了,如何尽量避免并且应对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流动性风险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借短贷长”的不稳定性挤兑导致的突发性存款大量流失导致流动性风险。银行客户投资行为的变化银行对于利率的变化的敏感性为了透过这些原因,我们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研究。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纵观历史的警戒,我们看到有的银行没有正确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从而导致经营失败,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的经营失败就是流动性风管理失误的经典案例。多亏联邦金融监管当局等帮助,改银行才渡过危机,没有走向倒闭。在20世纪70年代初,大陆伊利诺银行制定了有利于大规模发行贷款的计划,并且为了赢得顾客,贷款利率又低于竞争对手,由此,该行的贷款总额迅速增加,同时,此行的利润率也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平均数,然而,资产如此急剧的扩张已经蕴藏了潜在的危机。由于大陆伊利诺银行没有稳定的核心存款来源,在资金使用时候又不是很慎重,大规模的放贷后,问题贷款份额越来越大,财务报表出现了赤字。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上开始流传大陆伊利诺银行要倒闭的消息,公众对此已经失去了信心,纵然美联储努力采取措施保护银行,也没有取得太大成效。直至1984年7月,美联存款保险公司接受该银行,并采取一定措施,才渡过此次危机。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全球金融业都在走向自由化、创新化、国际化,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商业银行肿产生危机甚至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态特殊性,使其成为特殊的有高风险的企业。流动性管理本质上是让银行在综合对资金供给需求多种因素的考量后,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等,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之间寻求平衡,在面对客户随时提存和贷款需求等问题上,有能力应对。银行尽可能拉高负债和资产的流动性,以此获得能消除周转困难的能力。当今形式下,我们面临很多问题:与日俱增的银行产品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市场迅速发展,银行增加使用批发市场、资本市场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对信用水平以及价格风险的反应较为敏感;随着资金提供者从相对的信用中性转变为信用敏感,银行开始转向资产证券化和其他表外战略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科技的不断创新,使提款以及转拨资金更快捷,同样加剧了风险管理的挑战;银行的核心资本来源减少,传统负债业务存款比例不断下降;大盘新股发行、股票增发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面对这样,我们更应该对于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思考。1.2国内外研究现状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出现,在学术界和有关当局引发了高度关注,对其进行的研究也一直进行着,但对于控制、管理和消除危机的主张却往往出入很大1.2.1国内研究现状姚长辉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表面原因和深层次原因。表面原因在于:1)由于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2)由于银行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深层次原因在于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他指出影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合理、中央银行采取的政策、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利率变动等。徐枫在《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一文中说到: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应采取资产流动性管理为主、资产流动性管理为辅的平衡流动性管理策略。流动性管理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二级备付金的调控,第二层次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第三层次是贷款资产流动性的改善。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管理策略》一文中,王文华从流动性需求的预测和需求策略的选择两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管理策略。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面,主要从客户提取存款的预测、新增贷款需求的预测以及周转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需求策略的选择方面则主张采取储藏流动性和借入流动性的策略想平衡来达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郭京华在《试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风险及其管理》一文中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成因多元性、承担集中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他同时还研究了如何构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机制这一问题,粉饼从完善宏观体制、央行监管机制的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监控管理体系的建立等三个方面对构建流动性管理机制进行了说明。童颜和丁之锁在《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特征及其制度背景》一文中通过借用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和发展阶段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历史演变和现在进行了分析和判断。通过论证,他得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的主要因素在于: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欠发达、商业银行内部缺乏流动性管理的动力机制、央行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不一致等。李刚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不仅应当考虑国内因素,国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略,认为国际金融界的风吹草动,可以通过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往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对中国银行的业务经营造成影响,而中国目前相关的财税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还不能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保证。1.2.2国外研究现状Simons[1948],Litan[1988]等人强力提倡讲银行分解成孤立的分别类似于财务公司和互助基金的贷款和存款吸收业务。他们同时提出了“有限范围银行”的概念,认为拥有单项业务的有限范围银行不会出现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资产并存的局面,从而可以在根本上消除银行挤兑出现的可能性。PeterSRose在《CommercialBankManagement》中分别对流动性缺口法、资金结构法、流动性指标法三种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认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缺口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预期企业的季度利润、本国货币供应量的最新增长率、银行所服务经济实体的预期发展、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银行所服务的经济实体个人收入状况预期发展、零售额的预期增长、货币市场存款的预期收益等。Kashyap在《BanksAsliquidityprovides:Anexplainationfortheco-existenceoflendinganddeposit-taking》中证明确保银行稳定性和避免危机的监督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存款保险体系,认为存款保险基金可能确实消除了危机,假设其规模足够大,但是存款保险是有成本的,其最多只能导致次优配置的实现。同时,也分析了金融中介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证明银行债务就是一中可以保护信息不对称下不知情投资者的流动证券。Myers等人在《Theparadoxofliquidity》中提倡将银行分解成鼓励的类似于财务公司和互助基金的贷款和存款吸收业务,提出了“有限范围银行”的概念,认为拥有单项业务的有限范围银行不会出现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并存的局面,从而可以在根本上消除银行挤兑出现的可能性。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得现状概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把流动性管理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认真对待。1998年8月我国银行系统发生了银行贷款没钱、储户挤兑存款抢购商品的现象,这是我国银行业首次出现的流动性问题,它引起了各界对加强我国银行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1998年1月1日,取消国有商业银行指令性贷款规模管理,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步伐。近两年,金融安全问题受到格外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了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从存贷比率的角度看,存贷比率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这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指标之一。贷款被认为是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该指标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1998年以前存贷比一直保持在80%到95%,高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所要求的不高于75%的比例要求,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在总量上超负荷经营。存贷比率过高,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在总量上超负荷经营。存贷比率过高,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带来了很大风险,银行在继续头寸时难以及时抽出,银行就有生存的危险。自从1999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存查一直是呈持续大幅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金融体系外汇资产增长较快。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企业、居民将获得大量外汇转换为人民币的存款,这体现在银行概念上就是资产方的外汇增加、负债方的人民币存款增加。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而商业银行受风险管理意识增强、资本充足率约束等因素影响也改变了过的以来存贷款利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努力提高债券等低风险权重的资产占比,银行资产多元化成都不断提高。表2-11999-2006年金融机构存贷情况单位:亿万元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存款总额10.8812.3814.3618.3422.0425.3028.3034.00贷款总额9.389.9411.2313.9816.9718.9019.9023.40存差1.502.443.134.365.056.408.4010.60存贷比86.18%80.26%78.20%76.23%77.04%74.70%70.32%68.82%资料来源: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金融年鉴1999、20002)超额准备金率的角度虽然存查可以衡量流动性,但是由于存差对应的资金表现为银行非贷款资产,这些资产要变为可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还需要一段变现时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超额准备金对分析流动性更有意义,因为影响银行流动性大笑的直接因素就是超额准备金的大小,既可以发放贷款增加资产,又可以支付存款减少负债。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或其他投资、偿还负债等的最高限额为超额准备金数额,所以超额准备金数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且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过程中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不变,但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并且在不同的银行分布会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准备金。表3一2是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变化情况,从整体上分析,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呈下降趋势,金融机构平均超额储备率由1997年的8.46%下降到2005年末的4.17%,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上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这既和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提高有关,又和国内货币市场的发展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关。各类金融机构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比较高,可能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较小,流动性管理比较谨慎有关。国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于金融机构的平均值,并不能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流动性较弱,更大因素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吸收存款的能力较强,从而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能够保持较低的超额准备金率,这是国有商业银行正常流动性风险水平较低的表现。农村信用社的资料统计年限较短,超额准备金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农村信用社的正常流动性较弱,风险水平较高。表2-21997-2005年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年份金融机构平均超额储备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19978.467.8614.2019989.527.0314.6719996.866.2812.9320007.616.2512.9020017.606.6017.3020026.475.5410.578.0010.7020035.384.128.337.205.929.8320045.253.457.478.1120054.172.704.8111.28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许多历史沉淀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一方面,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外资银行的进入及其经营范围的扩大,银行业的竞争在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数额巨大的银行贷款收回无望,社会公众对部分商业银行信心下降,挤兑存款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日益凸现,而且呈逐步扩大的态势,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只能限额零星取款,大量积压结算凭证,需由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施以援手,其中部分问题严重的已相继被接管或关闭,据统计1997年-1998年两年间,我国共关闭了有问题金融机构42家,其中商业银行1家,海南发展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38家,信托投资公司3家,其帐面资产总额达1089亿元。事实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已开始暴露,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已刻不容缓。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尽管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在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但由于我国体制转轨中的遗留问题,商业银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经验,使得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这反映在以下两方面:一、信贷管理机制和风险化解机制尚不健全有些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缺乏相互监督和协调,信贷决策,监管和清收等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收受回扣的现象依然存在,管理中对贷后检查,促进贷款人经营,提高贷款质量,化解市场风险等方面重视不够。没有根据不良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计提专项贷款呆帐准备金,无法保证当不良贷款真正产生损失时有足够的呆帐准备金来弥补,不利于化解资金回收和支付风险。对不良贷款的催收缺乏足够有效的手段,贷款的回收较为困难,资产流动性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还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银行内部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早期预警机制、中期防范与转移的控制机制、后期降低风险损失的挽救机制,化解措施单一。目前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仅限于每日的库存现金和支付额,对贷款的需求预测相对忽视,且缺乏科学预测方法,不能在事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事后不能及时报告并引起重视,增强流动性的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容易错过化解风险的有利时机。当前采取的措施也比较片面,主要是动用准备金、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和同业拆借等,缺乏一揽子解决方案。同时,商业银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全程监控机制,不具备在复杂环境下动态高效调动银行资源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消除的能力;处理流动性风险的方法落后,大多固定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框架,没有相应的软硬件来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方法。同时,由于没有一个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缺乏计划的完整性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二、没有进行完善的流动性计划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流于形式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实施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中央银行按照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实行的监管措施,侧重于对银行各项业务的约束。商业银行按规定的比例规范自身的业务行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本质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行为的一种约束和监管机制,是宏观管理手段。所以,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实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其实是在执行央行的监管规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银行自身情况出发的风险管理方法,这导致目前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只注重流动性状况的良好表现,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控体系与国际相比较而言,指标达5个之多(包括流动比率、存贷比例、法定准备金比率、拆入资金比例和拆出资金比例等),监管过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灵活性,使其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缺乏反映银行不同时点流动性状况的指标。不同时点,同一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相差很大;由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差异,在某一时点流动性比率相等的两家银行,在另一时点也可能相差很大。总之,评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不多,除了资产负债搭配外,银行从市场上获取额外资金的能力并没有在指标中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上会将“流动性充足”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强”相互混淆。一些银行日常的流动性管理,资金的计划和调拨主要凭经验或简单粗略的估算,而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短中长期流动性计划管理模式,有些银行虽然稍微规范化,但也只重视短期计划,而忽视中长期计划。因此,日常的资金管理较为被动,一旦出现突发性的大额转帐或客户提现,因为没有事先的应急措施,只好仓促应对。即使能暂时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大规模爆发,也可能以惨重的损失和银行信誉的下降作为代价。例如,建设银行广东顺德市支行在1997年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高息揽存,共新增12亿元的人民币存款。1998年因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上激烈的存款大战冲击,客户存款纷纷转移。由于缺乏必要的预警系统,导致该行无法支付客户的到期存款,挤兑风乍起。存款人静坐示威,最后只好由广东省建行出面救市,由此,顺德建行形象大损,储户存款金额大跌。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只重视管理机构的建立,而忽视具体执行,只重数据和报表的收集和报送,而疏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关比例指标也只管下达和形式上的验收,而不根据比例指标进行效监管和考核,并与经营业绩挂钩,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管机关的人民银行,也只重视现场报表的收集,而忽略现场监管,不能真正发现实际问题。三、管理理念落后、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从全球范围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相比之下,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还有不小的差距。表3-1中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差异对比阶段中国外国资产管理总量和计划管理存量调整进行流动性管理负债管理规模扩张管理增量变动进行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或比例)管理特殊的负债管理,追求负债总量扩张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实行流动性管理一般来说,资产管理的特点是假定负债总量和结构是既定的或不以银行意志为转移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只能在资产结构上做文章,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银行资产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而负债管理假定负债总量和结构是可以变化的或银行可以主动调节的,这时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必依赖资产结构的合理搭配和有效组合,银行可以通过借入资金,增加新的负债,而不是通过变现现有资产来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和贷款需求。从表4一1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国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己经过渡到实质性的资产负债管理,而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起步晚,有其形而不具其神,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从管理理念看,中国商业银行仍然是重计划重规模,忽视基于资产负债存量和增量匹配调整的灵活方式来管理流动性风险。如果说资产管理策略是靠存量调整来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话,那么负债管理策略是靠增量变动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由于存量的流动性不平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旦经济形势逆转进而增量变动受到极大限制,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会凸现或放大。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靠外在推动,靠央行强制,还没有成为银行的自觉行为,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对流动性风险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功能,有强大的国家信用支撑,因此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的支持联系在一起,认为政府会承担银行的一切风险,银行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另外,来源于居民家庭的源源不断的储蓄存款也是银行无流动性危机之忧的第二大原因。这种想法使得商业银行放松了对自身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指望在危机出现时有政府撑腰。可见,国家的信用担保使得公众对商业银行有很强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正是基于国家长期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支撑,以国家信用代替银行商业信用。而作为商业银行,其真正的商业化改革迟早要来临,国家的信用支持会逐步放开。从长远看,培育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金融机构是国家对商业银行进行改革的根本目标。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新问题———流动性过剩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我国,这些问题造成的一个主要的后果就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以存款业务为主的经营格局下,存差快速扩大与存贷比率持续下降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体现。从1995年起,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存差并逐步扩大,存贷比持续下降,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已经显现。从2005年起,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到2006年末,金融机构的存贷差达到n万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32.8%,存贷比降至67%。第四章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一)设立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西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都设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有专门的流动性经理对每天的资金头寸进行关注,制定头寸运用计划,低成本筹集资金弥补缺口或多余头寸运用到盈利项目上,以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统一。而中国的商业银行缺乏这样专门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不利于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施。我们的设想是:在商业银行内部各级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委员会内设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长、中、短期资产流动性控制目标和措施,对本行及辖属分支行的资产流动性进行定期考核、监测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决策机构和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各级行都要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计划部门为主要责任部做到领导到位、专人负责、明确任务、落实职责,确保各级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实施全面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打下基础。二)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扩展交易工具完善的货币市场是构造商业银行有效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外部条件之一,它起着保持金融资产流动性和调节资金供求平衡的功能。货币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回购市场和短期信贷等若干子市场构成。,发达国家货币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种类丰富的市场交易工具、多元化的市场交易主体、平稳而联动的市场交易价格是一个合理的货币市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目前,要继续完善中国同业拆借市场,除纯信用拆借方式外,资产结构中外汇比例高的商业银行也可以用外汇资金做抵押拆入资金,促进票据贴现和证券回购市场的发展。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范围、简化手续和下放授权等方式进一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和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同时采取措施改变货币市场短期债券缺乏的现状,以完善利率期限结构。要建立短期国债的定期发行制度,可定期发行期限为3个月、6个月、9个月的短期国债,加大对短期国债发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增加企业短期债券发行,取消规模限制,实行发行核准制,规范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发展DC存单市场,要注意保持其大额性和流动性的基本特征,加大DC二级市场的建设,使DC成为商业银行稳定负债的来源。在增加货币市场交易工具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发展,疏通资金流动渠道,从而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果。三)加快金融创新步伐近几十年来,世界性金融创新活动不断掀起新的高潮,金融创新的动力之一,就是通过金融创新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西方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获得了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扩展了资金运作空间,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和资产收益水平。这些金融创新既包括负债业务的创新,也包括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创新。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活动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围绕增加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产流动性有许多工作可做。主要包括:(1)负债业务创新。负债业务创新的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主动型负债方式很多,包括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中短期金融债券,向中央银行申请办理再贴现、再抵押贷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入资金,进行系统内同业拆借等;(2)资本业务创新。资本业务创新包括发行股票充实资本金,发行长期债券扩充附属资本等;(3)资产业务创新。主要包括减少贷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增持中短期国家债券,促进贷款资产证券化,开展低风险中短期投资业务等,提高资产的流动性;(4)中间业务创新。主要途径是通过提高银行的电子化水平,完善银行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如委托理财、代理收付款项、代客买卖外汇、国际结算、结售汇等。通过上述业务活动的开展,可以给银行带来大量廉价的资金来源,同时还可以调整资产结构,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四)进一步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完善有关机制,为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它是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保持资产和负债正常流动的重要场所。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不良贷款不断生成和扩大,商业银行缺乏对付支付风险的手段,与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发达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l)适当扩大货币市场的范围和规模,增强融资品种和工具,建立商业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再贴现市场等,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增强其资产的流动性。从长远看,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公开的市场利率;(2)允许国有商业银行扩大和增加一些主动负债品种,如开办大额定期存单业务、发行有价证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茶店经营合同3篇
- 个人装修门店合同范例
- 小铲供货合同范例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传感器与RFD原理及应用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宾馆整体出租合同范例
- 城市夜市推广与活动策划方案汇报
- 项目联系人合同范例
- 重庆务工合同范例
- 公证赠与合同范例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幕墙维护与保养技术
- 美容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 2023年电商高级经理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模具开发FMEA失效模式分析
- 年产40万吨灰底涂布白板纸造纸车间备料及涂布工段初步设计
- 1-3-二氯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证明材料
- 一方出资一方出力合作协议
- 污水处理药剂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环保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