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6394-1996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这一国家标准文件,主要规定了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和患者处理的相关原则,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统一的操作规范,确保病例识别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及时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资料:考虑患者发病前是否有接触史,所在地区近期有无脊髓灰质炎疫情报告,以及是否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

  2. 临床表现

    • 前驱期: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 瘫痪期:出现不对称性肢体无力或瘫痪,多始于肢体远端,可伴有肌肉萎缩。
    • 恢复期与后遗症期:部分患者瘫痪症状可逐渐恢复,但部分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
  3. 实验室检查

    • 病毒分离:从患者咽拭子、粪便或脑脊液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 血清学检测:抗体滴度上升,特别是中和抗体的四倍或以上升高。
    •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以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处理原则

  1. 隔离措施:确诊病例需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2. 支持治疗:强调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3. 疫苗接种:未接种或未完成接种程序的接触者应紧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形成免疫保护。

  4. 疫情报告: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按国家规定及时上报,以便于卫生部门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5. 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群众对脊髓灰质炎预防的认识,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3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1页
GB 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2页
GB 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3页
GB 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5,,11.020c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ofmanagementforpoliomyelitis1996-05-23发布1996-12-01实施术监督)国家:技吊华入共和菌卫生部发布

次前言范围……L2诊断原则…3诊断标准…4赴处理原则附录A病毒的分离与定型(标准的附录)附录B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标准的附录)

GB16394-1996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弛缓性麻痹,一部分病例可能有永久性的肢体麻舞。世界卫生大会通过要求在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的制定.不仅关系到病例的正确诊断、疫情的统计、病人的处理和疾病的预防对策,而且关系到该地区是否已经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我国目前从病例报告数和环境中野毒循环的分布范围看,已经进入了消灭此病的后期阶段,为此应有一个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标准参考国际标准结合国内情况而制定。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礼壁。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394-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eriteriaandprincipleofmanagementforpoliomyelitis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报告和处理.诊断原则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2.1病史应注意流行病史及接触史。2.2体检应作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症状,四肢活动及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等体征,必要时作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全面检查2.3实验室检查2.3.1粪便查脊髓灰质炎病毒。2.3.2脑脊波或血清查特异性1gM、IgG抗体,或中和抗体2.3.3麻痹病人死亡后必要时作病理检查断标准凝似病例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舞(AFP),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3.2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和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确诊病例3.2.1病史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经过2~35d(一般为7~14d)的潜伏期;或接触史不明显,有如下临床症状者。3.2.2临床表现3.2.2.1早期可有发热、烦燥不安、多汗、恶心、项背强直及雕肠肌触痛等症状。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或/和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痫,驱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灭,但无明显感觉障碍。3.2.2.2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呈现肌菱缩)。3.2.2.3疑似病人死亡,不能提供否定脊髓灰质炎诊断依据者。3.2.2.4疑似病人60d后失访。3.2.3实实验室检查3.2.3.1皮病后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