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1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2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3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4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

一、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主动向上。这学年是他们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

第一单元重在告知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其次单元是关于平安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急发生后的紧急状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害。

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知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

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擅长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2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挚友?我们的生命是谁赐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须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切。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

二、教学目标:

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驾驭平安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应留意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

三、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2

一、状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二十人,他们都很聪慧活泼、好学上进,正在向独立性、自主性过渡,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基本驾驭日常礼仪,懂得敬重师长,酷爱劳动等优秀品质。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将有待于在本学期作较大程度提高。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已成为他们迫切的须要。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目的与要求:

1、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

三、详细措施

1、课前仔细钻研教材,充分备课,按时上好每节课。

2、针对各个班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激励先进,带动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4、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教化,使他们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

5、主动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思想相识,培育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3

一、学生状况分析:

4、5班现有学生50人,男生29人,女生21人,男生人数多于女生,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实力较强。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走进漂亮的家乡”,其次单元“家乡的故事”,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傲慢”。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上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家乡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家乡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走进漂亮的家乡》,以相识家乡,了解不同家乡的风土民情作为基本领实,把相识家乡的教化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

三、教学目标:

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上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家乡的地理环境、家乡的风土民情、家乡的故事、家乡的建设与发展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相识家乡和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亲密联系,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家乡,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家乡,用自己的方式探讨家乡。

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视察我们的家乡”“过去的嬉戏真好玩”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留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79页的留白是让学生为家乡的明天画蓝图。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4

级状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学会编制小报;相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四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探讨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我是中国人”、“我与学校”、“我的家乡”、“走近世界”中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正确搜集整理信息、独立视察及合作探究,在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实力的同时,使他们懂得自己与同学、挚友间要相互敬重,建立真正的友情;关切集体爱惜集体。初步了解有关祖国和世界的地理常识;了解我国绚丽的古代文化;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懂得遵守交通法规。感受祖国地域宽阔和绚丽文化,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体会科技技术能为人类造福。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1.驾驭一些自己生活中须要的基本学问和劳动技能。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酷爱自然,酷爱科学。3.自信、诚恳、求上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学会沟通和沟通技巧,共享欢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压和威逼,敢于抗争。使他们懂得自己与同学、挚友间要相互敬重,建立真正的友情;关切集体爱惜集体。2.初步了解有关祖国和世界的地理常识;了解我国绚丽的古代文化;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懂得遵守交通法规。3.感受祖国地域宽阔和绚丽文化,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体会科技技术能为人类造福。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名,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了解,本班学生普遍酷爱劳动、团结班集体、能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并有不少可以帮助老师的得力助手。部分学生在对待学习、生活的看法上存在消极、不英勇、不自信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将通过按部就班、合理利用、因势利导等方式进行改善和提高。

五、课堂教学安排

(一)教学要求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留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化意义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安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绽开活动。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学问和实力的发展、阅历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相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嬉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干脆参加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化过程,将道德相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阅历和体验。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化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爱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主动的参加中生活得到充溢,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推断得到初步的培育。

44.创建性地运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刚好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化的质量。

(二)教学措施1.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学问,追逐教化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断更新教化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学问面,完善学问结构,以适应课改须要。2.多读书、多思索、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化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学问,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充溢自己。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己,创新自己,做到终身学习。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养,从“保守的阅历型”老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老师,同时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阅历。4.确立探讨课题:如何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探讨。

六、教学进度(共18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时数

第一周1、蓝色的星球了解地球表面主要陆地地形种类和基本特征,树立“只有一个地球”意识,懂得爱护地球。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爱护地球演讲活动。

其次周2、东方雄鸡了解我国主要邻国,会读《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体会祖国地域宽阔,培育爱国情感。课外实践活动搜集地形照片,了解家乡地域。

第三周3、祖国的心脏知道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体会北京首都重要地位,酷爱首都,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课外实践活动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并沟通。

第四周4、指南针的家乡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重大贡献,萌发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课外实践活动搜集有关四大独创的故事,并沟通。

第五周单元复习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课外实践活动小演讲,说说咱们的祖国

第六周5、说了就要做知道讲诚信,要有原则,能实事求是,努力实现。课外实践活动谈谈我的诚信小故事

第七周6、男生女生懂得同学挚友间建立的真正友情,男女同学相互敬重,友情交往。

第八周课外实践活动说说我们的友情

第九周7、我为集体做了什么懂得集体荣誉是靠集体共同努力得来的,关关切集体,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课外实践活动说说我我们的集体

第十周8、我们来约定知道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的作用,形成规则意识。课外实践活动找寻生活中的规则

第十一周9、天斩变通途了解当地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感受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给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课外实践活动调查本地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十二周10、放眼看交通了解交通发展状况,能针对交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提出建议。课外实践活动搜集有关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资料

第十三周11、我当小交警知道一些交通法规,能自觉遵守,感受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敬重交警,听从交警的指挥。课外实践活动制作有关交通标记的头饰参与活动第十四周12、从烽火狼烟到电子邮件知道古今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了解通信的发展改变。课外实践活动搜集古今通信发展过程并沟通

第十五周13、书信传佳音了解在邮局工作的人们的辛苦,敬重他们的劳动,学会依据实际状况实行适当的通信方式。课外实践活动调查邮局工作人员一天的工作沟通体会

第十六周14、喂,您好知道各种通信方式的基本礼仪,学会正确而文明的通信方式。课外实践活动小话剧:打电话

第十七周课题探讨人民币上的学问课外实践活动搜集关于人民币的学问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总复习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6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育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只有英勇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促进自己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实力,初步树立主动乐观的生活看法。

4、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帮助学生树立主动的乐观看法,消退畏难心情。

5、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须要每个人去爱惜。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2、学会把困难看作是自己成长的熬炼机会。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适应实力。

4、通过沟通,感受集体的欢乐。

三、教材分析

1、《这点困难算什么》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才智和志气,就能克服困难。

2、《胜利肯定有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从自信做起找寻胜利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主动向上的生活看法。

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开产生不良心情,学习一些简洁的调整方法,提高适应实力。

4、《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观赏同学的优点和特长,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变更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观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

教学第一单元

第四周——第六周

教学其次单元

第七周——第十三周

教学第三单元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教学第四单元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总复习

五、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仿照演示。

6、换位思索。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7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本册教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1、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的方式建构教材体系。

2、采纳跨学科、融会综合的教材编写模式。

3、在内容上遵循三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拓展;以生活原型为依据使内容生活化,标准化;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教材内容呈现上实行小切口、层层深化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特制定本期教学安排:

三、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

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详细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学会沟通和沟通的技巧,共享欢乐,分担忧愁。

2、初步形成主动向上的学习看法,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实力;培育毅力和耐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得筛选有用信息的实力。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子意识,萌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

(二)基本理念:

1、关切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化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

3、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需实行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

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

4、充溢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主动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意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须要。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8

一、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2个班,学生是特别喜爱《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老师力争削减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平安地生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养成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

2、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实力目标:

1、能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加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实力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学问目标:

1、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遵守法律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其次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情感看法价值观:

1、酷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欢乐。

2、酷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实力目标:

1、能清晰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3、培育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实力。

学问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第三单元《平安地生活》

情感看法价值观:

1、酷爱生命、酷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

3、培育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实力目标:

1、驾驭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

2、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学问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措施及教学应留意的问题: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

时间课题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第1、2周第1课生活须要消费

第3、4周第2课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5、7周第3课做聪慧的消费者

其次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8、9周第1课多彩的民族节日

第10、11周第2课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课异国习俗

第三单元平安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课交通平安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课从“119”谈起

第18、19周第三课面对突发事务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9

一、状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同学二十人,他们都很聪慧活泼、好学上进,正在向独立性、自主性过渡,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基本驾驭日常礼仪,懂得敬重师长,酷爱劳动等优秀品质。但也有局部同学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将有待于在本学期作较大程度提高。

四年级是小同学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时常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已成为他们迫切的须要。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目的与要求:

1、引导同学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同学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倒霉人的行为;引导同学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示,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时常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局部,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同学对祖国和家乡的酷爱。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醇厚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同学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

三、详细措施

1、课前仔细钻研教材,充足备课,按时上好每节课。

2、针对各个班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激励先进,带动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4、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教化,使他们能找出自身的缺乏,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

5、主动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同学生活,在活动中提高同学思想相识,培育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四、教学布置表:

周次教学内容周次教学内容

1-21、在公共汽车上11-127、家乡的改变

2-32、想想他们的难处12-138、怎样到达目的地

4-53、伸出我的手14-159、媒体连着我和你

5-64、我们赢了15-1610、办一张自身的报纸

6-75、绿色小卫士16-1711、怎样和他联系

8-9-6、我们的民风民俗18组织复习与测试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0

一、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三个班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快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实力和情感实力快速发展,是培育学习实力和情感实力的重要时期。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从干脆动机向间接动机起先转化,即使没有干脆的嘉奖,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确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任务

(一)情感、看法、价值观

1.使学生珍爱生命,酷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科学、勤俭节约的看法。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实力

1.能够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驾驭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加集体生活。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三)学问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洁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

教材向学生展示了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这本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须要帮助的人伸出一双手,是关切。说话做事多向邻里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很好地得到了体现。

四、完成教学实施的方法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充溢教学内容。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化教化技术手段。

五、教改专题

怎样让孩子欢乐健康的成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看法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学问与技能目标:

培育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怜悯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切集体、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担当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爱护活动,特殊关注水资源的利用问题,确定本学期的环保主题:节水,爱水、节水,创建节水班级,节水校内;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发展,培育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结合班级节水这一环保主题,办一期节水小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故事续编、小组探讨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以“伸出救济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心。进行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缘由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感爱好地实践活动,培育酷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开心。

二、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状况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详细做法)

1、充分挖掘我校特色的教化资源,使校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的自主性。

3、细心打算,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化活动,寓教化于活动之中。

五、课外活动或爱好小组活动

1、暇道德观。并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开心。

2、让学生组织课外探讨小组,了解环境问题的缘由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渗透节水教化)和社会责任感。还要比较不同通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一次实际通信联系。培育他们运用现代通信工具的实力。品德,小学,教学安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2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挚友?我们的生命是谁赐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须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切。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驾驭平安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

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纳讲授法、探讨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学方式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五、优生的培育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推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激励和宽容的看法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特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忱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信任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敬重个体。

敬重学生,还表现在敬重学生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创建力又具特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胜利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念、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恒久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恒久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擅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逆境中重拾信念。

(3)、观赏、激励、张扬优点。

激励恒久是教化的看法。给学生一些激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胜利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主动激励引导,嘉奖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特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胜利和特长,都能保持剧烈的自信念和主动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育:

(1)重点培育,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支配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竞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爱好。

20xx-20xx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篇(四)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感受生命的漂亮,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漂亮,人类应当善待、关爱生灵万物。知道生命是珍贵的,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呵护生命。

2.初步具备防范意识,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平安标记和设施,留意公共平安。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了解家庭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习合理消费,熟识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驾驭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慧的消费者。

4.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懂得与邻里乡亲相互理解关照,不给邻居添麻烦。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激励、了解一些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没有损害的行为,钦佩为挽救他人的生命献出爱心的人。

2.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实力。

3.引导学习合理消费,熟识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驾驭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慧的消费者。

4.形成肯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

教材分析。

1.《珍爱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酷爱和珍惜。

2.《平安的生活》通过指导学生的生活,出尽学生过一种平安的生活。

3.《花钱的学问》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

4.《关切你、爱惜他》培育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弘扬人文精神,对社会充溢责任感。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6-8课时

其次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8-10课时

第四单元8-10课时

总复习

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仿照演示。

6.换位思索。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3

一、指导思想

1、对学生进行良好特性品质的教化。

2、对学生进行酷爱大自然、爱护环境意识的教化。

3、培育学生不怕困难,英勇前进的意志教化。

4、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和关爱他人的道德规范教化。

5、培育学生的消费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金钱观。

二、教学目标

1、教化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特性品质,培育自己健康的爱好爱好。

2、教化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决心,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3、教化学生要懂得与人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关爱他人。

4、教化学生发觉自然规律,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5、教化学生酷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念、骄傲感,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奋斗。

三、教学原则

a)品德与社会课必需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力求思想性与学问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b)观点正确,说理明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接受。

c)加强针对性,讲求实效。

d)坚持正面教化。

e)以情感人、情理交融。

f)坚持启发式。

g)坚持教化的一样性。

四、学科实践活动支配:

1、开展一次“我的成长经验”沟通会。

2、开展一次超市购物活动。

3、收集公共生活中一些社会道德的实例,开一次“公共道德靠大家”的主题班会。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4

一、基本状况

我任教四(2)班,有学生44人。依据上学期的学习状况和期末考试成果而言,两个班与其他班级都有肯定的差距。而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初步的相识,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想相识、了解社会、形成自己品德的愿望很迫切。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学生都乐于学习并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新教化理念为指导,以现有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为培育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的。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宽容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我们每天在进步》、《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出行真便利》、《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教材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实力。教材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相识和了解社会。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加深相识和了解。留意了相关学科的学问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探讨实力。

四、教学目标

1、情感与看法目标

(1)培育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念;理解并做到宽容待人。

(2)激发学生对人类创建及才智的仰慕之情;限制自我,培育网络文明道德;感知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情怀,实事求是看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培育自办法识,平安出行。

(4)敬重农夫,疼惜粮食;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培育敬重工业生产者劳动的意识。

2、行为与实力目标

(1)正视困难和挫折,自我调整,提高适应实力;相识自己,充溢自信;观赏他人,发觉他人特长。

(2)适选通信方式,文明通信,解决生活问题;学会正确合理运用网络;合理运用传媒,获得、处理、运用信息;

(3)知道交通发展的方向,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熟识交通标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并且在旅途中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了解、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

3、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失败是胜利之母;相识自己,充溢自信,勇于表现自己;取长补短,学会合作。

(2)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及作用,邮件的传输过程;了解网络的含义和作用,知道网络文明公约;知道大众传媒和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知道各种交通工具,发展方向及带来的问题;了解道路交通平安法的有关内容,能识别交通标记;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会自护自救。

(4)了解农夫的辛勤劳动,感受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工业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五、教学重难点

1、培育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了解自我,培育自信念;相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2、正确运用电话、适选通信方式,解决生活问题;正确相识网络,合理运用网络;了解各媒体,感受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对生活的重要性。

3、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实事求是看待和解决问题;学习道路交通平安学问,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依据不怜悯况,出行前作出合适的选择和支配。

4、探究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敬重农夫和农夫劳动成果的习惯;探究工业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工业生产亲密合作的特点,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

六、教学难点

1、遇到挫折会英勇面对;发挥自己的优点,明白自信能使人欢乐;了解自我,取长补短。

2、遵守通信公共道德、法律法规,爱惜设施;正确获得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辨别信息,不沉迷网络;学会筛选信息,熬炼和培育选择、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实力。

3、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地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确立平安意识,体验生命价值,遵守交通规则;出行在外会自护、自救,驾驭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4、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敬重工业生产者的劳动意识。

七、教学措施

1、提高相识,树立新型的教化观念,转变教材观和教学观,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理念。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端正学生思想,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意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扎实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化教学质量。

4、留意联系四周的环境、人和事,提高学生的道德相识。

5、注意自身业务素养及实力的提升,主动参与教科研活动,努力向同行学习。

6、对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做到课堂内外敬重个体,点燃自信,磨砺性格,观赏、激励、张扬优点,正面评价,使这些学生受到公允的教化。

八、学科实践活动支配

1、开展一次"平安才能回家"的平安意识教化活动(详细实施由开学初政教处进行)。

2、开展一次"通信王国探秘"的活动(由英语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5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安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老师:杨xx

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五班和六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为了依次的开展教学,圆满的完成教学工作,特制定此教学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