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_第1页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_第2页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_第3页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_第4页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第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主要内容(一)免疫耐受的概述(二)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三)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第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免疫耐受的概述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所表现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现象。即抗原不能有效激活T、B淋巴细胞,完成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负免疫应答免疫特异性、获得性、记忆性分天然免疫耐受和获得性免疫耐受第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945年,Owen免疫耐受的研究简史第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Medawar胚胎诱导耐受实验(1953年)第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免疫原耐受原免疫原耐受原免疫反应

+++-4-6周4-6周7-14天7-14天免疫正应答免疫负应答第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免疫正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异同

免疫正应答免疫耐受抗原刺激需要需要潜伏期有有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免疫反应强无或弱效应排斥异己保护自身

第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耐受原(tolerogen):诱导耐受形成的抗原。同一抗原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为耐受原或免疫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理化性状及剂量,免疫途径和被免疫个体的遗传背景等。第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完全耐受(completeimmunotolerance):机体同时发生T、B细胞耐受。不完全耐受/耐受分离:机体仅出现T细胞或B细胞耐受。第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比较

T细胞耐受

B细胞耐受耐受形成较易较难耐受诱导期较短(1~2天)较长(约70天)耐受维持时间较长(~150天)较短(~50天)耐受原种类TD抗原TD和TI抗原TD抗原高剂量可耐受可耐受低计量可耐受不耐受TI抗原高剂量不耐受可耐受低计量不耐受不耐受主要耐受机制中枢克隆清除克隆流产外周缺乏共刺激分子抑制SIgM表达致克隆失能致克隆失能第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直接原因特异性免疫细胞被排除免疫细胞发育缺损或不能被活化或增殖分化障碍发生机制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力先天免疫缺陷,应减弱,抗原性状改变而用X线,免疫抑诱生制药物等特异性针对特异抗原无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1、诱导条件:抗原因素1)抗原的结构和性质耐受原:小分子、可溶性、单体免疫原:大分子、颗粒性、聚合体2)抗原剂量TI抗原:高剂量B细胞耐受TD抗原:高剂量T、B细胞耐受(高带耐受)

低剂量T细胞耐受(低带耐受)第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抗原免疫途径静脉注射/口服>腹腔注射>皮下/肌肉注射4)其他因素用佐剂:刺激辅助性T细胞,促进引起免疫应答无佐剂:无免疫原性或耐受原性,促进引起免疫耐受第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机体因素*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年龄)胚胎期>新生期>成年期*动物的种属和品系(遗传)

大鼠、小鼠>兔、有蹄类、灵长类*机体生理状态

用免疫抑制剂破坏成熟淋巴细胞,造成类似新生期免疫不成熟状态,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第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中枢免疫耐受

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成熟的T、B细胞在中枢性免疫器官接触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外周免疫耐受

成熟的T、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接触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2、形成机制第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中枢免疫耐受:克隆清除

(Clonaldeletion)胚胎期和新生期个体的淋巴细胞接触(自身)抗原相应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被抑制为禁忌细胞(forbidden

clone)或发生凋亡成年个体建立自身耐受(仅对外来抗原产生应答)第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Nossal,B细胞克隆流产(clonal

abortion)学说:骨髓B细胞发育早期,若前B细胞在发育为B细胞之前接触抗原,则B细胞发育即终止,导致B细胞中枢耐受。第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Vitetta,BCR抑制学说:未成熟B细胞表面mIgM接触抗原可启动细胞内抑制信号,抑制mIgM继续表达,使抗原特异性B细胞虽未死亡,但不再对相应抗原产生应答,形成克隆失能。失能的B细胞对丝裂原刺激仍可产生应答。第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外周免疫耐受:克隆忽略

(clonalignorance)克隆失能(clonalanergy)共刺激信号缺乏启动凋亡信号导致克隆凋亡独特型网络调节

信号转导通路关闭第二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首要条件:耐受原持续存在机体因素:胚胎期或新生期,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免疫耐受的终止耐受原被清除设计新型分子疫苗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免疫调节

(immuneregulation)

免疫调节包括正负反馈两个方面,是由多因子参与的十分复杂的免疫生物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不正常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免疫应答的异常,最终导致过敏、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疾病。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免疫干预(immuneintervention):对生理和病理性应答的人为介入。对免疫调节的认识构成人工干预的理论依据。免疫干预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基因水平:MHC分子,非MHC分子分子水平:抗原、抗体、IC、补体、细胞因子细胞水平:APC细胞、T/B细胞、NK细胞、调节性受体独特型网络: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整体水平: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群体水平:TCR/BCR多样性、MHC多态性不同水平的免疫调节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抗原的化学性质不同,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类型也不同:蛋白质多糖及脂类抗原核酸抗原剂量、进入途径和理化性质也改变免疫应答的性质和强度一、抗原的调节作用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抗体的调节作用封闭抗原介导抑制性受体交联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抗体封闭抗原的作用可溶性抗体可通过结合抗原表位而封闭抗原,阻止BCR对抗原的识别和结合,抑制体液免疫应答。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封闭抗原受体交联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补体与免疫调节补体活化的调节补体活性片段自发灭活补体调节蛋白补体活化片段介导免疫调节调理吞噬、免疫黏附第三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四、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细胞因子调控免疫细胞发生和发育细胞因子的双向免疫调节正调节负调节调控Th细胞分化和免疫应答类型机体对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独特位(idiotope):存在于Ig、TCR、BCR分子中,与同一个体内其他Ig、TCR、BCR分子不同的表位。

独特型(idiotype,Id):同一分子所有独特位的集合,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Ab)。独特型-抗独特型抗体网络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抗独特型抗体:机体针对抗体的独特型产生抗体称为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AId)。独特位主要覆盖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CDR),另一些分布于接近这一抗原结合部位的V区骨架区。抗独特型抗体有两种:针对骨架区α型和针对CDR的β型。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抗体模型)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抗原内影像(internalimage)Ab2b因其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相似,并能与抗原竞争性地和Ab1结合,故又称为抗原内影像。Ab2b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网络免疫应答逐渐减弱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的免疫调节正调:

内影像组的独特型可模拟抗原,增强和放大免疫应答。可用于作疫苗。负调: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网络主要起负调作用,减弱或去除体内原有的Ab1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使免疫应答及时终止,并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正调节:抗原提呈:MHC提供共刺激分子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2.负调节:抑制性巨噬细胞释放某些因子抑制免疫应答不能有效表达共刺激分子的APC诱导T细胞耐受一、APC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T细胞可发挥正、负调节:特定T细胞亚群(如CD4+/CD8+细胞,Th1/Th2细胞等)在不同情况下(病理生理状况和微环境如细胞因子、膜分子表达、靶细胞类型等),发挥正、负免疫调节作用。二、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Th1/Th2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Th1和Th2互为抑制细胞,从而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第四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Th1与Th2细胞的相互抑制作用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具有负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Treg),Tr1和Th3细胞:直接接触,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抑制效应性T细胞活化增殖和效应。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AICD(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T细胞应答中,激活的T细胞表面高表达FasL,可通过与自身或旁邻T细胞表面Fas结合,介导细胞凋亡。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三、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正调节:抗原提呈分泌细胞因子活化T细胞,促进B细胞发育分泌抗体:促进调理(2)负调节:

分泌IgG,形成IC:BCR与FcgRII交联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四、NK细胞的调节作用(1)正调节:可释放细胞因子(IL-2、IFN-)而增强T细胞功能;(2)负调节:可显著抑制B细胞分化及产生抗体;某些NK细胞株可杀伤LPS激活的B细胞。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某些免疫细胞膜表面表达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激活性受体的胞内段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activationmo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