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应对措施_第1页
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应对措施_第2页
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应对措施_第3页
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应对措施_第4页
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应对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目录一:我国自然灾害案例导入(现状)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三: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四: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体系及救助体制五: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主要经验六:救灾存在的主要问题七:完善自然灾害救助的建议CompanyLogo案例一中国西南部干旱:2009年8月开始,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遭遇50~6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受灾人口613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500多万公顷,直接损失230多亿元。CompanyLogo案例二2010玉树地震: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震遇难:2064人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CompanyLogo案例三回顾汶川地震灾区面积:四川、甘肃、陕西三省,51个灾区县总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人员伤亡:死亡80000多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643人

地质损害:12000多处潜在隐患点:近8700处

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

CompanyLogo我国灾害的特征灾害种类多1发生频率高2分布地域广3CompanyLogo1、灾害种类多CompanyLogo2、发生频度高

地震:平均10年一次8级地震2年3次7—7.9级地震每年6次6—6.9级地震

热带风暴:平均每年7个,最多时达12个。

特大洪水:每3-5年

一次。CompanyLogo3、分布地域广一类甘肃、宁夏、内蒙、青海、西藏

二类陕西、江西、广西、江西、湖南、河南、四川

三类天津、上海、江苏、辽宁、广东CompanyLogo.

我国自然灾害的频发的原因及发展趋势1、我国自然灾害的频发的原因

第一、季风气候,不稳定性很强(天体原因)

CompanyLogo.第二、位于欧亚、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交会地带,地震灾害多。(地质原因)第三、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占了约69%。(地理原因)

CompanyLogo第四、政治原因——主要为决策失误第五、生产原因——过度开发第六、发展原因——科研、建设、发展等第七、道德原因——人为因素第八、国际原因——全球环境变迁第九、过失原因——交通事故CompanyLogo

2、我国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

(1)极端性气候增加

2006年以来中国南北各地都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性气候,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持续强降雨导致洪涝灾害;而华南、江南大部分地区的持续高温又造成旱灾。

CompanyLogo.2008年自然灾害概况

年初:雪灾席卷22个省市,上亿人受灾,交通场封闭,水电也断绝3月:历史罕见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六点四级地震;7月: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重庆遭受一百一十五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7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6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CompanyLogo(2)灾害造成的损失逐步增加

1949-1976年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较少的时期,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年份在300亿元人民币,现在一般现在每年都要过2000亿人民币。

仅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就达8451亿元人民币

CompanyLogo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非常多的国家中国灾害救助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中国灾害救助是十分艰巨的任务CompanyLogo.

我国自然灾害采取了什么样的救助管理体制?如何建立我国自然灾害的救助管理体制??CompanyLogo灾害管理早期预报

灾前准备

灾害发生

紧急应对

平静期

灾后重建

灾害管理

CompanyLogo.1、组织体系2、灾情会商机制与预警体系

3、应急预案系统4、应急响应系统

5、物资储备与装备系统

7、国家减灾组织指导系统

6、社会动员系统

8、救灾减灾科技应用推广系统

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管理体系CompanyLogo社会救助实施体系贫困性救助体系专项性救助体系互助体系最低生活保障灾害紧急救助贫困临时救助社会福利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社会捐赠社会帮扶慈善救助CompanyLogo

第一,建立民政系统灾情报送工作规则,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必须两小时内报到中央第二,建立灾情的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机制第三,建立以83559999为总署的灾害应急联络机制第四,应急响应的机制,四级响应必须有一个组织的领导到现场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制CompanyLogo.

第五,24小时一定要救助到位。标准是,灾害发生以后24小时之内必须把食品,或者水、或者其他一些东西发放给灾民第六,实行是春荒与冬令的管理机制冬令救助是12月到2月,即每年的春节前后,春荒救助是3月到5月,西部地区持续到7月,CompanyLogo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救助主要经验1、吸收先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致力于健全体制。2、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生产安全;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部门密切结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职;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团的作用。CompanyLogo3、信息全面公开透明,充分发动干部群众。信息全面公开透明,充分发动干部群众是取得救灾成绩的重要保证。4、领导亲临一线,注重现场调度。5、做好物质储备,不打无准备之仗。6、相信科学,科学救灾。7、灾情信息系统有专职人员负债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CompanyLogo.1、关于资金的投入

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62亿元救灾投入:0.6亿元

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2.6万亿元救灾投入:40亿元

救灾存在的主要问题CompanyLogo.2、关于法规建设3、关于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能力(1)标准、程序、规则(2)救灾手段、保障措施(3)救助预案4、救助工作力量薄弱:如果受灾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调查确定救助对象的工作庞杂,业务办理要求高。就民政部门而言,在灾区没有专职人员。CompanyLogo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小小建议

保障机制多重化:由储蓄、再分配和保险三种保障方式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由私营保险为主、政府保险为辅、个人自愿性保险为补充组成多重保障机制,以及建立政府管理相结合的强制性、竞争性混合管理体制。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机构:

一是按照“党委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乡镇民政保障服务所的作用。二是明确社会救助体系成员单位职责。三是整合分散的救助资源。

CompanyLogo建立分类分期施救机制:建立“保”与“救”的联动机制

开辟救助资金筹集渠道:一是加大对外宣传,捕捉慈善团体、基金组织信息,通过开发策划单(专)项救助项目争取外界支持。二是进一步做好本级社会捐赠、互助工作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一是建立人大、政协,以及监察、财政、审计和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