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2346-1990 经穴部位》是中国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一项关于人体经络穴位定位的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中医传统中经络系统中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旨在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科研及国际交流提供统一、规范的参考依据。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述:

  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人体十四经脉及奇经八脉上主要穴位的定位方法和具体坐标,涵盖了头部、面部、躯干、四肢等身体各部位的穴位。

  2. 引用标准:在使用本标准时,应参考与之相关的基础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等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经络”、“穴位”等关键术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确保了术语使用的统一性。

  4. 经穴定位原则:详细阐述了穴位定位的基本原则,包括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等,这些方法结合了传统经验和现代解剖知识,确保穴位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十四经脉穴位:逐一列出了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等十四经脉上的穴位名称、定位描述、主治功能简述等信息,每条经脉的穴位按照经脉循行路线顺序排列。

  6. 奇经八脉穴位:介绍了任脉、督脉、冲脉等奇经八脉上的主要穴位及其定位,虽然奇经八脉穴位数量较十四经脉少,但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7. 特定穴应用说明:部分章节可能还涉及对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等特定穴的解释和应用指导,这些特定穴在中医治疗中有特殊作用和选用规律。

  8. 图示说明:标准中通常附有详细的穴位定位图,直观展示各穴位在人体的具体位置,辅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穴位信息。

  9. 注意事项:虽然避免直接使用“注意事项”的总结性词汇,但标准中可能会隐含提示,如强调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灵活应用,以及推荐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穴位定位和治疗。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2346-2006
  • 1990-06-07 颁布
  • 1991-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2346-1990经穴部位_第1页
GB 12346-1990经穴部位_第2页
GB 12346-1990经穴部位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2346-1990经穴部位-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De.61(510)C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6—90经穴部Locationofpoints1990-06-07发布1991-01-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关于经穴定位的依据和方法2.1经穴定位的依据2.2经穴定位的方法3十四经穴标准定位3.1手太阴肺经穴3.2手阳明大肠经穴3.3足阳明胃经穴3.4足太阴牌经穴3.5手少阴心经穴3.6手太阳小肠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穴•3.7(10)足少阴肾经穴…3.8(13)手蕨阴心包经穴·3.9(14)手少阳三焦经穴3.10(15)足少阳胆经穴3.11(16)足豚阴肝经穴3.12(18)3.13(19)任脉穴3.14(20)(22)经外穴标准定位…头颈部穴……(22)4.1胸腹部穴………·4.2(22)背部穴………4.3(22)4.4(23)4.5下肢穴……(24)附录穴名索引补充件)(70)经穴名索引………………A1(70)经外穴名索引A2(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6-90经穴部Locationofpoints本标准中穴位名称的著录方式参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科学组会议审定通过的《标准针灸穴名》。主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体瑜穴定位的方法和361个经穴、48个经外穴的标准定位。本标准适用于针灸教学、科研、医疗、出版及国内外针灸学术交流关于经穴定位的依据和方法2.1经穴定位的依据根据中医典籍和历代针灸学专著,如《黄帝内经》、《脉经》、《针灸甲乙经》和《铜人腌穴针灸图经》等文献,结合近年我国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和国际针灸培训班用的教材和专著,通过分析、讨论,注重临床实际和现代研究成果,对十四经穴及部分经外穴进行标准化定位。确定经穴标准部位,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以及审定穴位的准则为指导的。中医学对人体部位与方位的描述与现代解部学不完全相同。将上肢的掌心一侧即属侧称为“内侧”,是手三阴经穴所分布的部位;将手背一侧即伸侧称为“外侧”,是手三阳经穴所分布的部位。将下肢向正中线的一侧称为“内侧”,是足三阴经穴分布的部位;将下肢背正中线的一侧称为“外侧”,下肢的后部称为“后侧”,是足三阳经穴分布的部位。手足部掌面与背面皮肤的移行处称“赤白肉际”,掌指关节或蹈趾关节都称“本节”,以关节两端的圆形突起(包括关节囊所覆盖处)为准,区分为"本节前"和“本节后”。即以远端为“前”,近端为“后”。上肢的前后方位则以拇指侧即侧为“前”,小指侧即尺侧为“后"。头面驱干部的前后正中线分别为任脉穴和督脉穴的分布部位,是审定分布于其两侧的三阴经穴或三阳经穴的基础。2.2经穴定位的方法经穴定位的方法分三种:a.体表解部标志定位法;b.“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三者在应用时互相结合,即以体表解部标志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并用手指来比量,从而确定经穴位置。分述如下:2.2.1体表解部标志定位法这是指以体表解部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体表解部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固定的标志,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廊,发际.指(趾)甲、乳头、脉窝等例如,于雕骨头前下方定阳陵泉;三角肌尖端部定臀;眉头定揽竹;两眉之中间定印堂;两乳头之中间定腹中等。活动的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