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人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陈情表晋▪李密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陈情?谁在“陈情”“陈”什么为什么要“陈”向谁“陈情”如何“陈”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作者简介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写作背景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尔既须终养祖母,为何出仕伪朝?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对照注释,自由诵读,自行圈点加注并翻译。整体阅读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自由诵读第1段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角度描写?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自由诵读第2段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具体研习第3段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2、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终养”)(“尽节”“抱养”——忠孝两顺)(“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具体研习第4段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矝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尔既须终养祖母,为何出仕伪朝?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孝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忠情揭示矛盾孝治理病笃情分析矛盾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解决矛盾尽忠长尽孝短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因此,李密深知这正是矛盾症结所在,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三、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词类活用夙遭闵凶

历职郎属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猥以微贱谨拜表以闻则刘病日笃臣之进退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凡在故老名,忧患,不幸的事状,向上动,作官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使动,使皇上闻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名,年老之人状,一天天地动,远离古今异义至于成立成人自立夙婴疾病缠绕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现在年龄臣之辛苦辛酸苦楚特殊句式

今臣亡国贱俘且臣少仕伪朝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赏析语言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行文通畅。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