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导学案】高中地理全套导学案_第1页
【地理导学案】高中地理全套导学案_第2页
【地理导学案】高中地理全套导学案_第3页
【地理导学案】高中地理全套导学案_第4页
【地理导学案】高中地理全套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宇宙1.河外星系和同一级别地球.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22009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7年上海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例2]2008江苏读示意图回答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三太阳是太阳系的天体它的占整个太阳99.86%太阳.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活动强烈时可扰乱地球 层影响地面 通信②太阳③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地球两极上空大气发光形成现象[难点探究]读P6图1-1-121太阳活动黑子层耀.人们接打手机有时发生信号断续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7年上海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探测器拍摄到太阳三维图像人类首次可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五冲A高峰一选择题.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约有A.8万光年B.1亿千米C.100亿光年D.150亿光年A.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于扰D.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读太阳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C2用箭头在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的公转3小行星带在星和星填字母轨道之间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昼夜更替及晨昏线.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从三个方面来从看从北极上空看地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0所需要的时间为 3.地球自转的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点2线速度因的不同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昼夜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个的球体2晨昏线昼夜交替的周期晨线和昏线的判3晨昏①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②晨昏线只在春秋分日时经线重合③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地转偏向的规律3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 [难点探究3]读P13图1-2-51判断地转偏向时关键是物体前方运动我们可以用左右手定则来判别展平手掌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使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则大拇指方向为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偏转方向四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纬度相同的地区高山顶上与山下相比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吗.我国已有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太原西昌海南文昌文昌基地有什么优势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8广东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了解时区的划分理解区时和日界线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三产生时差1.地方时概念经同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1°地方时相差分钟.时区1全球个时区经度2中时区也叫零时区以经线为中央经线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依次划150依次.国际标时.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有一对双胞胎人们从出生时间上看发现弟弟比哥哥还大一天这种情况可能吗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关于地方时正确的说法是 双选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 B.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C.上海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早D.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例2]2003年江苏高考题读北球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A.8时B.9时C.15时D.16时A高峰一选择题.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8区飞行14小时到A.10月2日15B.10月2日3时 C.10月115时D.10月13时.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A.季节相同 B.自转角速度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4.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完成下1地球表面的自转角速度除外其余2请在图右下角弧线一端添画箭头以表示地3地球表面各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4图示各点中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5.读图回答1A点所在地的经度此A点是点2图中B点3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4自转一周A比B所路程A的线速度比B6.读太阳光示1①和②2经线①为度②为3A点所北京时间为时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自向.公转轨道1形状接近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的一2近日点和远日点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7月初地球与太阳4.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日69分10秒北极上空极上空间的夹角2.有人说北极星对于地平面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你能证明一下吗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当地球运动至图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三正午太阳高度1.一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纬度变化规律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90°向南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差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难点探究1]读图1-3-6①说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就意味着当地当时的地方时为点太阳直射点总是位于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上②通过右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③计算某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两地间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之间的纬度差例如夏至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 包括赤道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 包括赤道春分日和秋分日 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难点探究2]分析P22图1-4-71春秋分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其地理纬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当地哪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一天达到最小值上课的今天之后的一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还是变小.正午的时候我们的家乡树影朝哪哪一天正午树影的长度最长哪一天最短.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面板要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哪一天面板与地面的倾角最大.为了保证每一幢楼的底层住户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南北两排楼房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距这个间距的长短决定于哪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以我国为例南京与北京相比哪个城市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7江苏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1240树影遮挡地-5题.该地位于A.45N110EB.21347N110°EC.45N130ED.21347N130°E2.这一天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四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①时间是自日至夜③夏至2北半球冬半年①时间是自日至夜③冬至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 赤道上全年昼夜赤道上全年昼夜.上课的今天我们当地处于冬半年还是夏半年昼夜长短状况怎样日出是在6点之前还是6点以后日落呢.今天往后昼长在变长还是变短日出日落时刻如何变化.日出时刻=夜长2=12一昼长2 日落时刻=12+昼长2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6高考综合卷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其中能反映上海地区白天最短的是[例2]2008江苏读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此时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A.正北000 B.正北1200C.正南000D.正南1200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及五带的划分方法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五四季的更替2.地区差异1低纬度地区2高纬度地区3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昼正午太阳高度昼1]四季的天文意义夏季是一年中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难点探究2]四季的气候意义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候均温三22℃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候均温<10℃春秋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六五带的划分.五带是指和现象寒带有 现象温和现象寒带有 现象温季的划分是以.五带的天文特征热带有带则上述现象都没有[难点探究3]读图1-3-11我国传统四为起点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位于春夏秋冬四季的中点2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吻合并便于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北温带的国家将月划为春季 月划为夏季 月划为秋季 月划为冬季1月和7月分别是冬季和夏季气候的代表月份[难点探究4]读P19图1-3-121天文五带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哪一带2五带的范围大小决定于黄赤交角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了则五带中带范围将变大 带范围将变小3如果黄赤交角为00地球上哪些地理现象将不存在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在天文五带中哪一地带比较适于人类的生活和居住.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现在北半球是什么季节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下列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例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速度快一慢一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一小一大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短一长一短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一小一大A高峰一选择题.当太阳直射在11N上时A.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B.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C.南纬79南有极夜现象D.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B.夏至日与冬至日分别是北半球与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C.昼夜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南北两极D.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昼最长.下列四幅图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我国某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534,春分日热水器集热板的最佳倾角a应为A.35347 B.31C.59 D.54267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5题地点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5.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1判断D地的地理纬度C D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完成下列要求1该地的纬度是经度是2图是太阳高填代号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判断两点之间的方位关系以及河流流向道路走向等.学会利用罗盘能读出罗盘上的方向与方位角.学会利用太阳或北极星辨别方向知道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学会利用手表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判断正南方向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1.地图上无任何方向标记遵循上下2.利用指向标定指向标是地图上专门用来标明地图方向3.在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二利用罗盘辨别方向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即在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0指向目标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确定目3000记作300°表明目标位于观测者的西北方三利用辨别方向.今天我们当地日出时太阳位于什么方向日落呢.晴朗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你知道北极星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在野外还可以利用树木断口的年轮来判别方向树木年轮与方向有什么关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居正房大门通常都是朝向什么方向的为什么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1.下面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下是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AB的BC的走向2甲村位于乙村 方向上3右图中公路走向变化是由AB的BC的走向4在右图中甲村位于乙村方向上一单元评估一单项选择题.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A.我国北方城市电扇脱销B.公转速度较慢.沈阳冰雪路面行走困难D.大连海滨游泳者络绎不绝.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此时M地的昼比N地昼长M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N地M地的自转线速度比N地小但角速度大N地在一年中的昼夜变化比M地大.如下图能正确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地点自转速度都相同B.南北极0其余各处向赤道方向逐渐增大C.地球自转线速度广州比沈阳快角速度相同D.纬度不同自转的线速度一定不同.当太阳直射北纬10地球上正午太阳高A.北纬30B.南纬40C.北纬40D.南纬50如图中弧线表示晨昏线的一段阴题.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45W.23267S45E.0C.45E.23267SD.45W.0.上图中的晨昏线转绘到以极地为中心如下图上正确的是8.右图为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赤道与晨昏度分别为A.45E135W B.0180C.135E45W D.60E120W二综合题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中用字母A标出太阳直射点2此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 日太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的纬3此日自南极圈向北极圈昼越来越 现象4再过几天地球将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或远点附近这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越快或.下甲乙丙三图反映了地处不同指北半球下同的阳A或B表示回答问题1根据阳光照射方向判断 图所示房 图所示房屋地处北回归线2甲图中反映冬至日阳光照射情况的A或B乙图中阳光反映的是冬至日阳 反映的是冬至日阳11.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后回1甲图期为晨线的经度是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3此刻上海的区时为 点此日北京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1.三大类岩石.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1.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知道三大类岩石.了解矿物及岩石名称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圈层特点.三大类岩石

3.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二知识体系构建一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三大圈层.软流层位于由物质组成是二岩石圈的组成A.岩石按成因分类1.岩浆岩例如 成因2沉积岩例如 成因3变质岩例如 成因分界线和的重要发源地3.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二知识体系构建一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三大圈层.软流层位于由物质组成是二岩石圈的组成A.岩石按成因分类1.岩浆岩例如 成因2沉积岩例如 成因3变质岩例如 成因分界线和的重要发源地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就是三大类岩石之间 的过程即由岩浆形成各类 又到形成新岩浆的过程三重难点突破.辨析地壳地幔软流层岩石圈的相互关系.三类岩石的区别⑴能记录地球历史的是 该类岩石具有 和被分别称为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该类岩石是各类岩石或沉积物在 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下形成的⑵岩浆岩一定是冷却凝固而成的⑶变质岩是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⑷三类岩石可相互转化如石灰岩变质成页岩变质成 花岗岩变质成P28.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四典题剖析[例1]2005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例3]2009江苏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H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题.北京奥运金牌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3 .③C.④D.⑤.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① B.II③.III⑤D.⑥I五学后反思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不足缺憾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试说明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1.地表形态变化内外力因素2.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3.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3.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4.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知识体系构建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2.地质构造P32褶皱之背斜岩层 地貌上常形成 褶皱之向斜岩层 地貌上常形成 地形倒置后背斜 向斜 原因断层常形成 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 地下水在 处较易找到隧道水库等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3.外力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侵蚀地貌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 ①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易形成或②河流中下游形成 和 风力作用冰川作用 三重难点突破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辨证关系 2.背斜向斜与地形的辨证关系3.外力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与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表现形式的辨别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可忽视四典题剖析[例1]2008江苏必修测试读图完成〜题.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第节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组织学生利用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二知识体系构建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P35.低层大气主要成分的作用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与 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流层主要直接热源是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天气现象.平流层大气增温的原理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天气现象.高层大气该层80500KM高空有 人类用之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⑵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能量集中在 部分长波辐射⑶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 的部分三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近地面大气主要是 和 强烈吸收地面释放的.大气通过 把热量还给了地面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三重难点突破.对流层的特点主要直接热源温度垂直变化大气运动天气状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重点理解热量传递的主要环节.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抓住最关键环节一-大气逆辐射.辨析天气状况对气温的影响例如昼晴夜晴温差较大四典题剖析[例1]2008江苏必修测试读图4完成〜题.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五学后反思心得体会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不足缺憾第节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2.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在水平气压场中空气水平运动方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二知识体系构建三热力环流1.概念由 而引起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形式.读图2-2-6热力环流的过程⑴在右图中的括号里写上高压或低压⑵给图中线条加上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⑶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的直接原因是

⑷引起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P39⑷引起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P39.读图2-2-7P38⑴海洋与陆地之间存在热力差异即海水的比热比陆地 因此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 陆地气压比海洋 夜晚陆地气温比海洋陆地气压比海洋白天风从 吹向 称为海风⑵近地面风向夜晚风从 吹向 称为陆风.在下图中的气流上标出箭头完成热力环流过程四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特点是在空气运动的开始风向.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高空的风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近地面的风受摩擦力作用风向P39三重难点突破.热力环流系统中的易混点①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是 造成的空气的水平运动才是造成的②气压比较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自 流向 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永远于同一地点的高空气压在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面隆起的地方为凹陷的为 即高起高压低凹陷低压.热力环流的绘制和判读见上页图.风向的画法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 判断风的偏转方向画风向高空风偏转 度近地面风偏转大约450.有关风向的判断P39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风速达小的判断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的 不同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单位距离的 的大小四典题剖析[例1]2006高考综合卷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例2]2007海南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题第节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二知识体系构建五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建五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赤道附近为极地附近为.地球上的风带低纬信风带是由 吹向风向中纬西风带是由 吹向半球是 风向高纬东风带是由向南半球是 风向.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⑴就北半球而言 季偏北南北纬30°附近为南北纬60°附近为的风北半球是风向南半球是的风北半球是风向南吹向的风北半球是风季偏南就南半球而言即7月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都偏 1月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都偏⑵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是三重难点突破.参照图2-2-11P40在下图中写出全气压带的名称并画出各风带的风向侧视图 俯视图.判断气压带风带的技巧⑴判断节气或季节的关键在于看赤道低压带与赤道的相对位置

对于北半球而言赤道低压带偏于赤道以北的为典型节气或对于北半球而言赤道低压带偏于赤道以北的为典型节气或节偏于赤道以南的为 或 跨赤道两侧的为 或⑵判断气压带风带关键在于根据纬度或气流的垂直运动举一反三下图中ABC分别代表什么气压带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节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判断依据是什么⑶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关键看气流的运动方向气流上升或低压带控制时天气 气流下沉或高压带控制时天气 风吹向高纬时天气常 风吹向低纬时天气常 风吹向大陆时天气常风吹向海洋时天气常.地球上除了六个风带之外还有三个无风带.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偏移牢牢把握 的移动规律四典题剖析[例1]2005江苏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aB.bCc D.d图为某月沿O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题.上述某月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西南风 D.西北风.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例3]2007江苏右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题.a处位于A.太平洋 B.亚洲大陆.非洲大陆D.印度洋

A.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第节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季风环流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2.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2.季风环流 二知识体系构建六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切断成 而南半球的气压带仍基本上呈这是因为北半球 南半球.海陆分布影响气压带分布的原因海陆之间存在热力差异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形成.大气活动中心亚欧大陆在冬季盛行七季风环流.季风的概念盛行风向随.季风的类型东亚季风冬季吹 夏季吹南亚季风冬季吹 夏季吹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形成冷高压在夏季盛行而改变的现象P43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形成冷高压在夏季盛行而改变的现象P43气候类型 和气候类型东亚季风主要是引起的南亚季风则是由引起的3亚洲南部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南半球的 风北移越过 在 力的影响下向偏转而成三重难点突破.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换的辨析关键是把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不同季节的表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换与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关系的辨析关键是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来理解.季风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关系.东亚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成因风向气候特点 东亚 南亚四典题剖析[例1]2008江苏必修测试图5所示时期我省大部分地区A.低温少雨B.温和多雨C.炎热干燥D.炎热多雨2008年1月底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冰冻天气其造成的主要危害有①交通严重受阻②电力供应部分中断③引发地震④农作物普遍绝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节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锋面系统低压高压气旋反气旋天气系统 1.运用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知道锋面的概念类型

.运用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运用简图分析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知识体系构建一锋面系统1.概念的交界面它是倾斜的冷空气在暖空气在1.概念的交界面它是倾斜的冷空气在暖空气在过境后天气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冷锋.锋面的类型暖锋准静止锋二气压系统水平气流运动状况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天气低压高压 三锋面气旋气旋有两种一类是热带气旋其范围较小强度较大强烈时形成台风一类是温带气旋其范围一般较大锋面南侧为暖气团锋面北侧为冷气团南北温差较显著因此在气旋的东部和西部常沿槽线发育成锋面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形成 锋西部形成锋三重难点突破.结合图2-2-1718辨析①判断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依据是②判断冷锋与暖锋的依据是③冷锋与暖锋的云雨区位置④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特点是⑥锋面符号的区别 锋线是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表示锋面在地面上的位置.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系统是 如我国北方冬半年的寒潮沙尘天气和夏秋季的暴雨天气都是此系统造成的.气旋反气旋的辨析在右图中画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风向.锋面气旋的判读高低压判断一-气旋反气旋判断―-槽线判断---冷暖气团位置的判断---结合气旋的旋转方向判断锋面的类型---其它判断与气旋锋面系统的判读方法一致四典题剖析[例1]2006高考综合卷2006年第一号台风珍珠于5月18日凌晨在我国广东沿海登陆以下能反映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例2]2008江苏必修测试读下表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 平均气温℃2-1-2-4气压百帕1002100410061008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A.冷锋B.反气旋C.暖锋D.副高考试说明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简述气候类型的成因可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分析气候类型成因的方法1.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2.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二知识体系构建2.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二知识体系构建一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人类活动.太阳辐射纬度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低纬度气温高最冷月均温大于15℃形成 温度带终年高温中低纬度最冷月均温大于0℃形成 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中纬度最冷月均温小于0℃形成 冬冷夏热终年温和高纬度最热月均温小于10℃形成 终年寒冷.下垫面性质同一纬度相比影响气温的次要因素也影响降水海陆差异海洋性气候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比大陆性气候 降水的变率地形地势海拔高处的气温比地处 山地迎风坡降水 如台湾东岸背风坡降水 如台湾西岸寒暖流暖流对沿岸 寒流对沿岸.大气环流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也影响气温⑴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⑵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⑴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⑵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⑶迎风海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⑷背风海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境⑸季风地区冬季风来自内陆降水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如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终年炎热少雨如西欧地区常年温和湿润如阿根廷东南部地区形成沙漠环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⑹吹向高纬的风 增温增湿或降温减湿吹向低纬的风 增温增湿或降温减湿⑺大陆内部如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

三重难点突破1.结合图片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据图填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上各气候类型的名称P53-552.列表比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列表比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特点3.气候类型的判读1.判断半球位置根据判断南北半球2判断热量类型根据判断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3判断降水类型根据判断降水季节分配类1.判断半球位置根据判断南北半球2判断热量类型根据判断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3判断降水类型根据判断降水季节分配类综合判断P54综合判断P54四典题剖析2008江苏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填表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同点 不同点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五学后反思心得体会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不足缺憾第节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知识体系构建一水圈的组成.水圈是由 共同组成的一个 的圈层P47.在水圈中 是主体陆地淡水仅占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按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类.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a.实现了圈圈圈圈的相互联系b.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 维持了全球水量c.促进了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的能量 和物质d.流水是主要的外力作用之一改造三重难点突破.有关水循环的辨析⑴结合图2-3-3在右侧空白图中绘制水循环示意图⑵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的属于 循环未登陆的属于循环外流河参与的是 循环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干预最多的是环节如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河流流量的通过跨流域调水调节水环节如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河流流量的通过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水循环与季风环流的辨别水循环强调水分的运动输送只有部分环节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强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高低气压中心变换形成热力环流夏季风是实现水汽输送的主要形式.河流补给的相关辨析⑴结合图2-3-4回答①A河的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②B河的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2分析河流径流变化取决于哪些因素四典题剖析[例1]2008江苏必修测试下列对图7的分析正确的是①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②b环节直接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③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④d环节水量受地表植被条件影响不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丁一甲一丙一丁过程属于循环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和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第节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1.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绘制洋流分布模式简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体系构建一洋流的概念和类型.洋流是海洋水沿 的方向作 运动的现象.洋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根据 状况将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类二洋流分布规律.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了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呈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时针方向流动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作用北半球呈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时针方向流动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针方向3.在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了性的西风漂流3.在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了性的西风漂流三洋流的地理意义1.对气候的影响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输送和交换调节了全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1.对气候的影响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输送和交换调节了全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作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大多形成于海域以及盛行上升流的海域.对海上航运的影响顺流航行时速度较 逆流航行时速度较.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导致污染范围 但原污染海域的污染程度会三重难点突破.结合图2-3-6完成⑴给右面的世界洋流模式图中的线段加上箭头表示洋流方向并说明各洋流的性质和名称⑵洋流系统形成一定要紧密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理解⑶洋流环流方向的辨析按气压带风带的规律绘制理解此法最可靠⑷有关寒暖流的辨析①判断南半球或北半球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北半球分布规律南半球分布规律②洋流性质与等温线突出方向无论寒流还是暖流洋流流向总是与等温线突出的方向判断下图中洋流位置及性质③洋流性质与水温根据洋流流向与温度的分布等温线分布判断由高温海域流向低温海域的是 由低温海域流向高温海域的是④洋流性质与纬度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 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⑤掌握一些重要洋流的名称和位置太平洋洋流系统最典型要重点掌握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千岛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方向夏季呈 顺时针或逆时针沿岸海水向流冬季呈 顺时针或逆时针沿岸海水向流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的流向表层 底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⑴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内但终年不冻以及西欧沿岸形成气候是得益于 流⑵南美洲西岸的荒漠一直分布到南纬3。是洋流所致⑶洋流与渔场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 暖流与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的成因是 暖流与 寒流交汇北海渔场的成因是暖流与 寒流交汇秘鲁渔场加利福尼亚渔场非洲西南沿海渔场的成因都是盛行 流四典题剖析[例1]2007宁夏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例2]2007上海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例3]2007广东下列关于暖流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半球大陆东部海区均有分布 B南北半球中纬度海区均有分布C北半球大陆西部海区均有分布 D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均有分布五学后反思心得体会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不足缺憾第二单元高考过关评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岩石中能见到气孔的是A.花岗岩 B.石灰岩C.玄武岩D.大理岩.右上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图示山岭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级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下图中河流在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依次是A.侵蚀堆积搬运B.搬运堆积侵蚀C.侵蚀搬运堆积D.搬运侵蚀堆积.读岩石物质循环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D.图中箭头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5.关于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①处气压比②处高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①处气压比②处高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6.6.下图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曲线表示反气旋过境B.②曲线表示寒潮来临C.③曲线表示冷锋过境D.④曲线表示气旋过境7.读右下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8.东亚季风的成因有A.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大气环流9.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A.冷空气在锋面以上B.过境时气压升高C.暖空气在锋面以上D.降水多发生在锋后.属于北半球气旋的是.读800米高空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各点按气压高低排列正确的是425123C.524D.425.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B.台风 C.准静止锋 D.冷锋.关于右图中时间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有A.该图反映了南半球1月气温的分布特点B.该图反映了北半球7月气温的分布特点C.此时同纬度的海洋气温较陆地高D.此时同纬度的陆地气温较海洋高二综合题1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计5分1将下列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填出C D F2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环节中的各环节把岩石圈 圈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目标展示考试说明教学要求 1.地理环境地域差异2.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能说出地理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能说出自然带的概念.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问题思考.自然带的概念读图P58教材312说出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极的主要自然带体会其变化规律性.何为水平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哪两方面.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表现产生的基础表现明显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的表现产生的基础表现明显地区.何为垂直地域分异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探究.读P62图3112和3113分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提示从乞力马扎罗山年在的地理纬度和山体的高度两个方面分析.读P62图3113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带而是热带草原带提示该地的地形及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巩固练习.自然带往往用来命名A.B.. D.地形2.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引起该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图2为非洲部分地区简图读图完成4〜5题.图2中甲乙丙丁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自然地理环境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形成这种地域分异现象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热量 C.地形D.水分.图3为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谱图中显示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丰富主要原因是A.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B.南坡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大C北坡地势高太阳辐射弱D.北坡降水少昼夜温差小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右下图完成问题.据图计算水平方向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620N〜680N B.520N〜580NC.500N〜540N D.520N〜620N.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试说明教学要求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考试说明教学要求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圈层间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涵义.圈层间相互作用实现的主要途径.生物圈的主要特点及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问题思考一.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有哪些P63.何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厄尔尼诺看圈层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为何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地球圈层物质运动问题探究 .试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周围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提示从对亚洲季风中亚气候黄土高原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有哪些提示从对大气组成水的成分土壤的形成等方面考虑巩固练习.下列选项中不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是A.B. C. D.A.B.C. D.6.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自然带1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自然带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地形洋流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考试说明教学要求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读图回答1〜2题图1中A表示某类资源其数量和质量是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类资源最有可能是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C.水资源 D.能源2.关于环境文明时代的描述基本合理的是A.人口压力巨大B.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要素C.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D.A资源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概括总结各组将讨论结果汇总准备课堂展示并完成本课题知识体系的构建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中阴影部分是指A.煤炭B.水能C.石油D.地热派2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也丰富体现了自然资源的A.分布的不平衡性B.资源间的联系性 C.数量的有限性D.利用的发展性3右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4右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派5.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派6.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大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能源安全是我国目前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下列措施能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是①参与国际能源开发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②加大能源战略储备减少对进口能源依赖③全面禁止采挖煤炭使用新能源替代煤炭④倡导绿色消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与矿物能源相比生物能源最大的特点是2评价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积极意义3X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试分析变化的原因10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固定浙江镇海舟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材料二读下图材料三我国进口原油中的80%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提出了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海峡至少能减少1200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派1根据资料一说明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地理位置的分布特征并简述其共同区位优势2根据资料二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说明对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中缅输油管道与现行的马六甲海峡航线相比具有哪些优势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洪灾考试说明教学要求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危害自然灾害的含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2006年第五号台风格美于7月19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7月25日凌晨4时前后进入台湾海峡15时50分在福建晋江围头镇沿海登陆下图是台风经过福建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派4受台风影响7月25日凌晨4时15时50分期间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晋江围头镇最有可能盛行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5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其原因是A台风微弱 B台风中心经过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6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右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A.春旱寒潮沙尘暴.寒潮台风沙尘暴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D.干热风寒潮冻害.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准噶尔盆地 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910题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针对这种自然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是A.植树造林 B.开辟梯田C.增加城市建设 D.修建水库11下图表示的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的是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1214题12.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A.峰值均出现在4-6月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X13.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C.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 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14.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在夏季易发生凌汛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口.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二综合题15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农业部农情调查从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的降水明显偏少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截至2009年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57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482万亩土地龟裂河流干涸地里的冬小麦面临绝产危险材料二我国季节性干旱多发区分布图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派1从材料分析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2缓解此次北方冬麦区严重旱情可采取的措施有 多项选择A.长江水北调B.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C.合理利用地下水D.适时进行人工增雨E.采取节水灌溉措施3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但是三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不同试分析说明B地区干旱形成的时间及原因X4ABC三地区也是洪涝灾害严重地区简述原因5根据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16.读有关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死亡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2009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登陆台湾台湾损失惨重死亡失踪人数超过700人造成经济损失超过新台币约1000亿元材料二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汶川512地震和莫拉克台风都诱发了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材料三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布示意图1从地理圈层看地震发生在 圈台风发生在 圈派2四川西部和台湾都是泥石流频发区简述原因3据材料三中的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派4分析唐家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5针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人们应如何做好自然灾害的防御课题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学习目标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1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用字母代填在图中方框内A.全球海平面上升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C.极地冰雪融化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派2美国和荷兰同属发达国家但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是因为三条以上3针对全球变暖人类应采取怎样的对策三条以上合作探究我的成果自学成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中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交于合作小组检查我的困惑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在小组讨论时请求帮助加以解决概括总结各组将讨论结果汇总准备课堂展示并完成本课题知识体系的构建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读右图完成13题1下列有关近100年来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明显变化 B无规律的变化C一直缓慢上升 D波动上升2下列人类行为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是①大量燃烧煤炭 ②大量围湖造田③大量砍伐森林 ④大量抽取地下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派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45题4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D天然气市场①27542898690229967566544 ②126246104031114244299677 ③1269256805752471115485 ④60431755622571337326 6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中国日本美国法国 B美国中国法国日本C美国中国日本法国 D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关于上述四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B②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C③国人均排碳量最低 D④国的能源主要依靠水电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努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政策支持②

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③全部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④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地球1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830-930熄灯1小时2009年全球84个国家10亿人响应千座城接力关灯我国有11座城市加入这一接力关灯活动据此完成910题9.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地球小时〃倡议倡议C.粮食安全D.生物多样性减少根据下图信息完成1112题1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增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X12.图中箭头④的含义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作用增强C.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增强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1314题★13.1951年〜2002年我国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增强气候变暖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D.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A.各地都增温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的地区年增温可达08℃口.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14.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15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A从材料中可知我国能源结构从2010年后将开始转变为以水电为主B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用最大的是有序地开发水电C我国应重点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火电建设D我国应重点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综合题16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7月4日发布《10年农业展望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1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 其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有2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派3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影响材料一《新快报》报道2007年12月3日来自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和科学家本周齐聚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参加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商讨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不过对于主办国印尼来说这次会议似乎有种关乎生死存亡的意味因为面对因气候变暖而不断上涨的海水这个千岛之国岌岌可危其17万多座岛屿中有2000座可能将葬身海底材料二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是OECD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环境战略的主要目标所谓脱钩就是指环境压力的增长比经济增长要慢脱钩包括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绝对脱钩环境压力稳定或下降而经济继续增长相对脱钩环境压力增长但增长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要慢材料三OECD国家共30个气候变化环境指标与经济脱钩状况脱钩国家的个数和比例国家案例 气候变化环境指标绝对相对TOC\o"1-5"\h\z合计比例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温室气体排放GDP 720 2790*** ** *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 68 14 47X ** **XC2 排放GDP619 25 83* ** * *人均C2排放6 410 33X ** X X **表示绝对脱钩*表示相对脱钩X表示没有脱钩

1在四个案例国家中国的脱钩结果表现最好1在四个案例国家中国的脱钩结果表现最好2从材料可知目前OECD国家中气候变化环境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特点是3目前部分发达国家不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强烈抗议这部分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原则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学习任务一小试牛刀1D2C学习任务二小试牛刀1B2B学习任务三小试牛刀1见下图2①两国都在极力维护本国的利益②荷兰是世界闻名的低地国家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之下温室效应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被淹没③美国是世界矿物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对其经济影响较大3①采用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②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③植树造林④进行国际合作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5DCAAB610CBCCB1115DADAB二综合题

161全球气候变暖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也有施肥效应②海平面上升③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④危害人类的健康2甲CO2大量排放乙石油资源的短缺3利减少碳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不利加剧世界粮食紧张粮价上涨影响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英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较理想但人均不理想BC人口的自然增长某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迁移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 — 计算 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基数义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时间段 增长速度 人口总数 生产力水平农业革命前农业革命期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20世纪以来3二战后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大洲国家发达国家甚至零负增长国家发达国家甚至零负增长---今后发展中国家 80%六国一-20世纪七十年代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传统型类型1%以下现代型转变死亡率先降一-原始型转变传统型出生率后降一-传统型转变现代型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时间演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20世纪70年代后3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向过度 世界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为传统型实行计划生育后现在已为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因素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的原因2二战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原因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4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中死亡率先降出生率后将的原因总结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最主要文化观念社会福利国家政

策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概念条件居住地改变一段时间跨越行政区界线分类人口迁移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概念条件居住地改变一段时间跨越国界历史发展时间 特点19世纪以前二战以后分析原因及意义2国内人口迁移概念历史发展分析原因及影响我国古代特点流量80年代中期前有计划有组织较小新中国成立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流向流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