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化学教案_第1页
《空气的成分》化学教案_第2页
《空气的成分》化学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空气的成分》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2、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3、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难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老师想请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学生答复】空气。【教师引导】对,谜底就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拟晚。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世纪才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空气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下。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空气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并答复以下问题: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成分分别是多少?【学生答复】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主要成分氩气,约0、934%)、二氧化碳约0、034%和其他气体0、002%。【教师补充】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教师引导】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那怎样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过渡性问题,不需答复。)【教师提问】氧气是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气体,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氮气是化学性质比拟稳定的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响。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学生答复】燃烧一定量的空气,测量消耗掉的气体的体积即可。【教师活动】据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教师提问】有硫、木炭、磷、石蜡、铜等实验材料,我们在消耗氧气时,该选用哪种?为什么?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答复】可以选用磷、铜。因为硫、木炭和石蜡均可以与氧气反响生成气体,会影响要测量的氧气的体积;而磷和铜在与氧气反响时没有气体生成,直接测量即可。要选择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并且产物为固体的物质。【教师提问】如何测量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学生答复】在密闭装置中,注射器前进的体积即为消耗掉氧气的量。【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看实验探究4-1的演示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答复】红色物质逐渐变为黑色,注射器内的活塞往前移动了。活塞前移的体积为所用空气总体积的1/5,即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此时需要老师提醒,所用空气的体积包括硬质玻璃管的容器、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及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教师提问】在这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响就是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了氧化铜。那这一实验中,反响的文字表达式该如何写?【教师介绍】这一反响可用文字表示如下:【教师提问】其实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请以化学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答复】原因:①铜丝量较少,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③加热时间太短,反响不充分;④反响完毕后,没有冷却至室温便观察读数。防止方法:①可以参加过量的铜丝;②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给予充分的反响时间至固体颜色不再发生变化;④反响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再读数。【教师提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能否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组分?【学生答复】可以,因为反响消耗了氧气之后还有气体剩余,所以空气不是单一组分,是混合物。【教师提问】请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及课本资料总结,我们是如何到达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的?【学生答复】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响,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氧化铜,从而到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环节三:稳固提高【教师提问】哪些事实能够说明空气中含有以下成分:①氧气;②水蒸气;③二氧化碳。【解析】①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会变成黑色。②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干硬的饼干在空气中久置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