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地质-第5章储层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1.gif)
![地下地质-第5章储层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2.gif)
![地下地质-第5章储层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3.gif)
![地下地质-第5章储层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4.gif)
![地下地质-第5章储层研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16f7af1731d41877d281d3e903cb1a91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subsurfaceGeologyofOilandGasFields
第三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Reseachonthereservoirsofoilandgasfields
第三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Reseachonthereservoirsofoilandgasfields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称为储集岩(层)。
如果储集层中储存了油气称为含油气层,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层。世界上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含油气层是沉积岩(主要是砂岩、灰岩和白云岩),只有少数油气藏的含油气层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储集层是形成油气藏最具价值的地质实体之一。没有储集层就没有油气藏。储集层的特性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基础资料之一。
第一节储集层的类型
按岩石类型常将储集层分为:碎屑岩储集层Clasticreservoir碳酸盐岩储集层Carbonatereservoir其它岩类储集层Reservoirsofotherrocks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型储集层Porousreservoir裂缝型储集层Fracturedreservoir溶洞型储集层cavernousreservoir复合类型compositereservoir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常规储集层Conventionalreservoir低渗透储集层
low-permeabiliyreservoir致密储集层Tightreservoir分类碎屑岩孔隙度(%)非碎屑岩基质孔隙度(%)特高≥30-高≥25~<30≥10中≥15~<25≥5~<10低≥10~<15≥2~<5特低<10<2分类空气渗透率(md)特高≥1000高≥500~<1000中≥50~<500低≥5~<50特低<5孔隙成因类型
Genetictypesofpores根据孔隙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将其分为原生孔隙(primaryporosity)和次生孔隙(secondaryporosity)两大类。原生孔隙主要是指在沉积时期形成的与岩石组构有关的孔隙,它们在成岩期可以发生一些变化。原生孔隙包括粒间孔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遮蔽孔隙、鸟眼孔隙和生物潜穴等。粒间孔隙(Intragranularporosity):是指碎屑颗粒或粒屑之间未被基质填积和胶结物充填的原始孔隙空间。次生孔隙是指在沉积期后发生的,受成岩后生作用控制的孔隙,它包括晶间孔隙和溶孔、溶洞和裂缝。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岩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喉分布特征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对储层条件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准噶尔盆地
)溶洞和裂缝
Vugsandfractures溶洞和溶孔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一般孔径大于2mm者称溶洞,小于此者称溶孔。孔径2~10mm为小型溶洞;10~500mm为中型溶洞;而孔径大于500mm者称洞穴。溶洞多半发育在厚层质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古岩溶分布的地区和层段形成了良好储层。储层裂缝分为构造裂缝(Tectonicfracture)和非构造裂缝(atectonicfracture)两大类。非构造裂缝又可分为成岩裂缝、风化裂缝和压溶裂缝3类。
溶蚀作用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结合本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缝洞发育的特征,在纵向上划分为三个分带:裂缝(Fracture)
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非构造裂缝又可分为成岩裂缝、风化裂缝和压溶裂缝3类。构造裂缝
(Tectonicfracture)
系指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构造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限度,岩石发生破裂而形成的裂缝。它的特点是边缘平直,延伸远,成组出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成岩裂缝(Diageneticfracture)
它是指沉积物在石化过程中被压实、失水收缩或重结晶等情况下形成的一些裂缝。裂缝一般受层理限制,不穿层,多数平行层面,裂缝面弯曲、形状不规则,有时有分枝现象。
风化裂缝又称溶蚀裂缝,它是指古风化壳由于地表水淋滤和地下水渗滤溶蚀所形成或所改造的裂缝,此类裂缝大小不均、形态奇特、缝隙边缘具有明显的氧化晕圈。这类裂缝发育深度视潜水面的深度而异。由于淋滤和溶蚀作用形成的裂缝网对液体流动不会产生什么阻力,因此,具风化裂缝的岩层渗透率比周围致密岩层要高得多。
压溶裂缝成分不太均匀的碳酸盐岩,在上覆地层静压力作用下,富含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沿裂缝或层理流动,发生选择性溶解而形成,常见的是缝合线。缝合线中常残留有许多泥质和沥青,其作为油气储集空间意义不大,但对油气的渗滤有一定的作用。
沙47井,5443米,构造裂隙半充填泥质,示渗流带岩溶特征
所谓储层非均质性是指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属性的不均匀变化。岩石的非均质性主要是在原始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也可能是后来的成岩作用、构造变动造成的。可以说沉积环境主要控制着储层岩石非均质性,而岩石的非均质性又进而控制着储层孔隙空间中流体的非均质分布和流动。第二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Researchontheheterogeneityofreservoirs1.概念
虽然储层的许多性质(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共存水饱和度等)都是非均质的,但是在油田开发地质研究中,把渗透率视为非均质性的集中表现,因为渗透率的各向异性和空间位置组合是决定储层采收率的主要因素(Weber,1986年),这是对储层非均质性本质的揭示。
储层的非均质性可以根据非均质规模大小、成因和对流体的影响程度来进行分类。目前较为流行的多种分类方法基本上都是按规模大小来分的。A.Pettjohn等(1973)提出的储层非均质性分类2.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2.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Ha1dorsen(1983)提出的四个级别,即微观非均质性(孔隙和砂粒规模)、宏观非均质性(通常的岩心规模)、大型非均质性(模拟网格规模)和巨型非均质性(地层或区域规模)。
裘亦楠(1987,1989年)根据我国陆相储层特征及生产实践,把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由小到大分成四级,即:
(1)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包括孔喉分布、孔隙类型、粘土基质等;
(2)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段位置、层内不连续泥质夹层分布频率和大小,以及其他不渗透隔层特征、全层规模的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等;
(3)平面非均质性,包括砂体成因单元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及非均质程度、渗透率的方向性;
(4)层间非均质性,包括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层的分布,层组和小层划分等。这一分类方案目前国内已普遍采用。2.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1989年6月在美国Da11as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储层表征技术研讨会上,大量论文都涉及到储层非均质性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投入开发的大量油田都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和产量递减阶段,大量可动原油还采不出来,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深入研究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根本目的。
3.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意义3.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意义
在制定开发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储层的基本形态、大小规模、流体的分布、主力层与非主力层等。在注水开发中,关键是解决好开发中表现出的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而储层的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正是导致这三大矛盾的根本原因。同时,储层非均质性直接影响水驱采收率的大小。微观非均质性直接影响驱油效率的高低,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厚度波及系数的大小,而平面非均质性直接影响着面积波及系数的大小。在搞清储层各种非均质性的前提下,才能提出针对性强的调整方案与增产挖潜的各种措施,提高采收率。二、层内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单砂层在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包括层内垂向上渗透率的差异程度、高渗透率段所处的位置、层内粒度韵律、渗透率韵律及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层内不连续的泥质薄夹层的分布。1.粒度韵律
单砂层内碎屑颗粒的粒度大小在垂向上的变化称为粒度韵律,它受沉积环境和沉积方式的控制。(1)正韵律:颗粒粒度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常常导致物性自下而上变差。(2)反韵律:颗粒粒度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往往导致岩石物性自下而上变好。(3)均质韵律:颗粒粒度在垂向上变化无韵律或均质韵律。(4)复合韵律:即正、反韵律的组合。正韵律的叠置称为复合正韵律,反韵律的叠置称为复合反韵律。上下粗,中间细者称为正反复合韵律。上下细,中间粗者称为反正复合韵律。
2.沉积构造
在碎屑岩储层中,层理是常见的沉积构造,有平行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递变层理、块状层理、水平层理等。层理类型受沉积环境和水流条件的控制,层理的方向决定渗透率的方向。因此,需要研究各类纹层的岩性、产状、组合关系及分布规律,以便了解渗透率的方向性。
3.渗透率韵律
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受韵律性的控制,不同的韵律层具有不同的渗透率韵律。同粒度韵律一样,渗透率韵律可分为正韵律、反韵律、均质韵律和复合韵律等。
4.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Ke/K1这一比值对油层注水开发中的水洗效果有较大的影响。Ke/K1小,说明流体垂向渗透能力相对较低,层内水洗波及厚度可能较小。
5.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1)渗透率变异系数Vk
一般当Vk<0.5时为均匀型;当0.5<Vk<0.7时为较均匀,当Vk>0.7时为不均匀型。
(2)渗透率突进系数Tk
砂层中最大渗透率与砂层平均渗透率的比值。
当Tk<2为均匀型,当Tk为2~3时为较均匀型,当Tk>3时为不均匀型。
(3)渗透率级差Jk
层内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渗透率级差越大,反映渗透率的非均质性越强,反之非均质性越弱。
渗透率均质系数Kp显然值小于1,越接近1,均质性越好。
6.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
泥质夹层的分布是不稳定的,它可造成油层剖面上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渗透率变化。(1)夹层分布频率:即每米储层内非渗透性泥质夹层的个数(个/m)。(2)夹层分布密度Dk指每米储层内非渗透性泥质夹层的厚度。
Dk=Hsh/H三、平面非均质性
平面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
砂体几何形态是砂体各向大小的相对反映。砂体几何形态的地质描述一般以长宽比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砂体越不规则,其非均质性越强。一般以砂体的长宽比分为四类:(1)席状砂体:长宽比近于1,平面上呈等轴状;(2)土豆状砂体: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形状似“土豆”;(3)条带状砂体:呈带状分布,若长宽比为3-20。(4)鞋带状砂体:长宽比大于20。(5)不规则状砂体:形态不规则,一般有一个主要延伸方向,但在其他方向也有一定的延伸。1.砂体几何形态2.砂体规模及各向连续性
重点研究砂体的侧向连续性。一般砂体的规模大、连续性强,则均质性较弱。按延伸长度可将砂体分为以下五级:
一级:砂体延伸大于2000m,连续性极好;
二级:砂体延伸1200-2000m,连续性好;
三级:砂体延伸600—1200m,连续性中等;
四级:砂体延伸300-600m,连续性差;
五级:砂体延伸小于300m,连续性极差。实际研究中往往用钻遇率来表示。钻遇率反映在一定井网密度下对砂体的控制程度。钻遇率越高,砂体的延伸性越好。
钻遇率=(钻遇砂层井数/总井数)×100%
3.砂体的连通性
指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相互接触连通,可用砂体配位数、连通程度和连通系数表示。(1)砂体配位数:与某一个砂体连通接触的砂体数。(2)连通程度:指连通的砂体面积占砂体总面积的百分数。(3)连通系数:连通的砂体层数占砂体总层数的百分比。连通系数也可以用厚度来表示,称为厚度连通系数。砂体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通过编制孔限度、渗透率的平面等值线图来反映其平面变化,重点是研究渗透率的方向性。
四、层间非均质性
层间非均质性是指一套含油层系内的砂层非均质性,即砂体的层间差异。属层系规模的储层描述,包括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以及隔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
1.分层系数An:某一层段内砂层的层数,以单井的钻遇率表示。2.砂层密度Sn:指剖面上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也称为砂地比,以百分数表示。3.隔层:是指油田开发过程中对流体运动具有隔挡作用的不渗透岩层,是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正确划分开发层系,进行各种分层工艺措施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微观孔隙非均质性
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是指微观孔隙内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孔隙、喉道的大小、分布、配置及连通性,以及岩石的组分、颗粒排列方式、基质含量及胶结物的类型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注入流体驱替原油的效率。因此,油层微观非均质性的研究是了解水驱油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的基础。
1.喉道的非均质性
对于油层开采而言,油层的渗透率对油气的产能影响极大,而喉道的大小及形状又会形成不同的毛细管压力,进而影响渗透率。因此,喉道的非均质性又明显地影响储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根据显微镜下观察,每一喉道可以连通两个孔隙,而每一个孔隙至少和三个以上的喉道相连通,有的甚至和多个喉道相连通。这种连通的形式与岩石颗粒的接触关系、颗粒大小、形状及胶结类型有关。
孔隙喉道的类型(a)喉道是孔隙的缩小部分;(b)可变断面收缩部分是喉道(c)片状喉道;(d)弯片状喉道;(e)管束状喉道
2.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所谓储集岩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配置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孔隙结构的分析方法较多,通常可分为间接和直接分析两大类。目前,国内使用的间接分析为测量毛细管压力法,包括半渗隔板法、离心机法、压汞法和动力学法,但常用压汞法。另一类为直接观测,包括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当前进行孔隙结构的定量描述主要是应用压汞法及铸体法求得的参数。
3.粘土杂基
粘土杂基指作为杂基充填于碎屑岩储层孔隙内的粘土矿物,包括碎屑的和自生的。由于存在较大的表面积和极强的活性(如吸附能力、对外来流体的敏感性等),对各种注入剂的注入能力、吸附及改性都有很大影响,加上它本身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驱替效果,因此它是油藏微观规模描述的重点内容之一。
(1)粘土矿物的成分与含量。碎屑岩储层中常见的粘土矿物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绿泥石蒙脱石混层等。这些粘土矿物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对储层的储集性和产能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在储层评价中需要具体确定储层孔隙中所含的粘土矿物的成分、总含量及各类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的大小。
(2)粘土矿物的产状。有研究认为,粘土矿物产状对储层性能的影响,超出了粘土矿物含量的影响。因此在研究中必须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样品中孔隙内粘土矿物的赋存形式,确定其产状。
(3)粘土矿物对流体的敏感性。
砂岩储油层孔隙中的基质主要是粘土矿物。这些粘土矿物的成分、含量和产状对砂岩储层,特别是对低渗透性砂岩储层的储渗性能和产能有明显的影响。
(1)粘土矿物成分的影响蒙脱石在扫描电镜下常呈蜂窝状、网状和絮状,包围在颗粒表面,构成孔隙内衬层。富含蒙脱石的储层常见的问题是:①遇淡水膨胀,如钠蒙脱石可膨胀至原体积的10倍(Davies,1680)。吸水膨胀极易产生孔喉的堵塞,从而降低或者丧失了储层的渗透性,即具有强的水敏性。②作为孔隙衬里的蒙脱石在膨胀过程中易于破碎、松散和迁移,并堵塞喉道,从而起微粒运移而对储层带来更大的伤害。③具有很高的比表面和蜂窝状、网状形态,可以吸附大量表面活性剂,给三次采油造成一定困难。
伊利石在扫描电镜下常见的形态有片状和丝状,通常作为孔隙内衬层或孔隙桥塞存在。在砂岩中引起的主要问题是造成微孔隙和高的束缚水饱和度,在淡水作用下丛生在一起,使渗透率降低,在液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细粒迁移,成为挡板堵塞喉道。高岭石晶体形态为六方板状,其集合体为书页状,蠕虫状等。常作为粒间孔隙的充填物。它所产生的工程问题主要是“微粒运移”。因为高岭石晶体大,而且与骨架颗粒附着力差,由高速流体所产生的剪切应力能使高岭石片从衬基石脱落、迁移,作为挡板堵塞喉道。
伊利石与蒙脱石混层,其性质介于蒙脱石和伊利石之间,主要问题也是遇淡水膨胀,且混层膨胀后也会引起微粒运移。绿泥石与蒙脱石混层,一是易引起膨胀,二是易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绿泥石的形态多样。扫描电镜下绿泥石的形态和铁的含量有一定对应关系。绿泥石在生产中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具有很强的酸敏性。绿泥石遇酸液后会释放出铁,并产生胶状体沉淀而堵塞储层孔喉,引起油层损害。因此,对于富含绿泥石的储层进行酸化时要特别注意酸液的配方,以防止或减少地层损害。
(2)粘土矿物含量的影响
随着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含量增加,储层的储渗性能变差,产能降低,这是普遍存在的规律。据有关文献报道,粘土含量达4%-5%时就会对砂岩性质产生影响,含有8%的自生粘土,孔隙空间就有明显的体积被堵塞,如果膨胀的话,差不多有20%的孔隙空间被占据。试验发现,蒙脱石含量为10%的砂岩,膨胀后其渗透率降低90%以上,甚至使渗透能力完全丧失。还有研究表明,泥质含量增大时,油层水相渗透率会降低,影响油层的吸水能力,从而影响注水驱油效果。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各类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通常要由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来确定。
根据自生粘土矿物在砂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砂岩骨架颗粒的相互关系,可将自生粘土矿物在砂岩孔隙中的产状分为分散质点式、薄膜式和搭桥式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对油层产能有不同的影响。(3)粘土矿物产状的影响1)分散质点式:
粘土矿物以分散质点式的形式充填在砂岩的粒间孔隙中,其中以自生高岭石最典型。高岭石呈完整的假六边形自形晶体,或者由这些自形晶体组成书页状、蠕虫状等各种形态的集合体充填于砂岩的粒间孔隙中。
分散粘土质点在砂岩粒间孔隙的充填,对油层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①由于粘土质点在粒间孔隙的充填,不仅减小了砂岩的孔隙度,而且使原始粒间孔隙变成被许多松散粘土质点分割的微细孔隙,从而降低了岩石的渗透性。②由于充填在孔隙中的粘土质点是松散的,它与碎屑颗粒的附着力很差。因此,在油层改造和开发过程中,这些质点可能随注入流体的流动在孔隙中运移,并可能堵塞孔隙喉道。
2)薄膜式:粘土矿物在颗粒表面呈定向排列,构成连续的粘土薄膜贴附在孔隙壁上或颗粒表面。因此,也有人把这种产状称孔隙衬层或颗粒套膜。这种粘土产状最常见的是蒙皂石、绿泥石、伊利石和混合层粘土矿物。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垂直颗粒表面(即孔壁)平行排列,厚度一般小于5um。薄膜式粘土对油层的可能影响是:①粘土薄膜的存在大大减小了孔隙的有效半径,并且常常造成孔隙喉道的堵塞。因此,这类粘土产状的砂层渗透性较差,一般低于粘土呈分散质点式充填的砂岩。②在钻井、完井以及油层改造和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油层的流体首先与粘土薄膜起反应,而这时砂岩中碎屑颗粒却是稳定的,或者很少与流体起反应。因此粘土矿物薄膜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将直接影响上述各项操作的效果,如果在施工前未加考虑,就可能对油层造成危害。
3)搭桥式:粘土矿物晶体自孔隙壁向孔隙空间生长,最终可直达孔隙空间的彼岸,形成粘土桥。最常见的是各种条片、纤维状的自生伊利石,它们在孔隙中形成网络状的分布。蒙脱石和混合层粘土矿物也可于孔隙喉道处形成粘土桥,而高岭石的粘土桥比较少见。
搭桥式粘土,特别是纤维状伊利石在孔隙中的分布,使砂岩原来的粒间孔隙被肢解切割,变得迂回曲折,成为粘土矿物晶粒之间的微细孔隙。实际上,这些孔隙大多数为束缚孔隙,多数样品的空气渗透率都小于10×10-3um2。由于纤维状伊利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在砂岩孔隙中形成一个比表面积很大的吸水区,所以具有较高的含水饱和度和较低的电阻率,在电测解释时易将油层认为水层,并易吸附各种处理剂。
(4)粘土矿物对流体的敏感性
粘土矿物与原始油层中的流体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当不同流体进入时,它们的平衡会遭受破坏。由于这些流体与储层流体和储层矿物不匹配而导致储层渗流能力下降,这就是对流体的敏感性。粘土矿物对流体敏感性的研究包括速敏、水敏、酸敏、盐敏、碱敏等试验。
速敏性;指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通道,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水敏性: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在接触低盐度流体时可能产生水化膨胀,从而降低储层的渗透率。酸敏性:是指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沉淀或释放出颗粒,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盐敏性:指储集层在系列盐液中,由于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碱敏性:指碱性液体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碱敏性矿物及地层流体发生反应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第三节缝洞储层研究
在油气储层中,除了各类孔隙外,裂缝和溶洞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储集和渗流通道,特别是一些碳酸盐岩中,基质孔隙极不发育,次生溶洞和裂缝发育是构成油气储层的关键。显然搞清楚裂缝和溶洞的性质、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裂缝溶洞对油、气、水运动的控制作用,才能进行正确的油气勘探和开发部署,才能采取有效的油气层改造措施(酸化、压裂、注水等),以保证油气井的高产、稳产。对于以孔隙为主的碎屑岩油气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裂缝作为油气渗滤通道的作用。因此,裂缝溶洞研究是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1.裂缝类型
当地层岩石在某种应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破裂形成裂缝。裂缝可看成是岩层中失去结合力的表面。它与断层是有区别的,断层是在裂缝基础上产生的,可看成是发生了相对位移的裂缝。裂缝通常按地质成因、力学性质及几何形态(产状和宽度)、充填情况和渗流性质等进行分类。(1)地质成因分类,即按形成裂缝的地质因素来划分构造裂缝沉积—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2)力学性质分类,按使岩石发生破裂的应力性质来划分
一类为张性裂缝,是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时形成的裂缝。这种缝往往是张开的,缝面粗糙不平,其上没有擦痕。张性缝对储层的储渗条件有很大影响。
另一类为剪切裂缝,又称扭裂缝,是剪应力(扭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形成的缝,一般呈共轭缝组出现。这种缝经改造可成为张扭性和压扭性缝,前者使储层有良好的渗透性。(3)产状分类,按裂缝与岩心横截面的夹角α来分高角度缝:α>75°斜交缝:α=15°~75°低角度缝:α<15°不规则缝:α变化不定,如树枝状缝、网状缝等。(4)大小分类,即按裂缝宽度来划分大裂缝:宽度大于3㎜中裂缝:宽度1~3㎜小裂缝:宽度0.1~1㎜微裂缝:宽度小于0.1㎜(5)充填程度分类即按裂缝空间被方解石、白云石、沥青等的充填情况来分张开缝:基本无充填物半充填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级建造师继教学习小结模版(2篇)
- 2025年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产品销售合作合同简单版(三篇)
- 2025年仓库员个人工作总结样本(五篇)
- 2025年人事部实习助理工作总结样本(三篇)
- 2025年产品销售合同协议范例(2篇)
- 2025年产科护理上半年工作总结(2篇)
- 2025年企业业务员月工作总结范例(三篇)
- 2025年义诊工作总结例文(2篇)
- 2025年中学安保工作总结参考(三篇)
- 2024年度医院内科消化科述职报告课件
- 大动脉炎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及口腔微生物群特征的初步研究
- 经济学基础期末试卷和答案
- 柯顿电台操作使用讲座
-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作业方案案例设计《设计制作动力小车项目化学习》
- 茶与健康 第二讲 茶成分课件
- 复工条件验收报告
- 小学生作文稿纸A4打印稿
- 2023理论学习、理论武装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18条
- GB/T 10095.2-2023圆柱齿轮ISO齿面公差分级制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三章运动能力与个体差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