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笔记第40讲:替换、合理化_第1页
精神分析笔记第40讲:替换、合理化_第2页
精神分析笔记第40讲:替换、合理化_第3页
精神分析笔记第40讲:替换、合理化_第4页
精神分析笔记第40讲:替换、合理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0讲:替换、合理化曾氏语录:孩子的习惯性撒谎,一定是在必须撒谎才能够好下午的场景里面,这是对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的呼应。在亲密关系中间,我们经常是利用别人,来表达我们的内心风景。下面我们继续讲一些常见的防御机制:替换。你感到跟某一个人很亲近,但是却转变为亲近另外一个人的状态。比方说一个女孩同时两个男孩,她明明对A感兴趣,但是她害怕跟A在一起的那种大剂量的她不能承受的愉快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她觉得不配,或许是因为她觉得那种愉快感可能给她带来道德上的堕落感,所以她会当着A的面跟B亲近。比方跟B说更多的话,跟B打情骂俏,甚至有一些身体的这个接触。在这种状况下,她跟B的关系会越滑越深,最后他们可能两个人开始恋爱,甚至结婚,甚至有了小孩。也许在某一天的的夜半梦醒之后,她突然开始意识到她原来真正喜欢的是A,而不是B,这可能对她关系的破坏程度大家可以想象的了。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里面,郭芙实际上是非常喜欢杨过的,但是她一直都不敢成认对杨过的喜欢,所以在杨过面前她总是呈现自己小女孩顽劣的那一面,最后最严重的时候郭芙把杨过的右臂给切断了,大家可以看得到郭芙对她对杨过的喜爱隐藏的有多深。但是在杨过在台上跟金轮法王拼死搏斗的时候,郭芙在下面非常的胆心,这个时候她猜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爱杨过,但这个时间显然已经晚了一点。下一个防御机制叫过度象征化,你赋予一些心理功能以不合理的意义。比方有些人做梦对认为梦对他们的未来有引导作用,有一个男性告诉我在他的人生中间遇到重大时间的时候,他都会梦见年前去世的父亲告诉他这件事应该怎样选择。每一次他都按照梦里面父亲的指引作出相应的选择,而且每一次都被事实证明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也许这样的赋予梦意指导的象征意义的这种做法在过去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并不表示梦里的这种引导能够在未来永远都起到好的作用。因为梦毕竟是你自己想法的一局部,如果你只是把梦里面呈现的潜意识的冲突机械的用在生活中间,而没有对现实做相应的详尽的考察而做出决定的话,那么迟早有一天可能会出现问题。幻想或者是白日梦形成我估计所有的人都曾经使用过这样的防御机制,这表示这个人持续的幻想一些沮丧的或者是高兴的场景,而且跟精神分裂症不一样的就是他们知道这个幻想或者是白日梦,而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处在这种状态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自己在幻想中间,我们有时候走在路上可能会发现一个女的在那里自言自语,有时候还自己跟自己笑一笑,这实际上是有可能她在幻想某一种跟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亲密的那样的一些场景。我们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就是跟某一个人发生争论,别人来了一句话之后呢,你不知道该怎么回应,等你离开了这个人,你可能在家里面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整小时的幻想说如果这个人这样攻击你,那你这样回应他就可能让他无话可说,你会反复的体会把他在幻想层面攻击的无话可说的愉快的感觉。再下一个防御机制叫搪塞,你为了某一个目的或者是某一个原因撒谎,有一个不是太科学的研究说一个男人平均每天会撒谎3次,而一个女人每天会撒谎6次。当然了有一些社交礼仪性的撒谎是被社会允许的。比方你看见一个女性,她弄了一个新的发型或者穿了一件新的衣服作为一个绅士,你坚信的说,你今天的发型很特别很好看,你的衣服很配你,这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习惯性的撒谎可能是问题,特别是孩子的习惯性撒谎,这会是一个巨大的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的问题。我们对这个事情的动力学了解就是孩子一定是在一个他必须撒谎才能够好好活下去的场景里面才会频繁的撒谎,所以这个撒谎可以看成是对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的呼应,没有人是愿意天天撒谎的。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在没有经过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拿父母的钱花,这实际上是行为层面的一种撒谎。有很多父母过分的把这个事情当一回事,然后对孩子实施严厉的惩罚,这只会固化孩子的所谓的偷钱的行为,这个事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跟孩子做充分的交流,对他多一些关注,要主动的询问他是否需要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力比多的压制指精神上的压抑,意思是你对性或者是武断感到害怕,所以你变得依赖,或者固执,这在生活中我们确实是遇到太多的有依赖人格特征或者是有固执的性格特征的这样一些人。我们现在从防御的角度来深刻理解一下到底在他们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先说依赖的人,这又涉及到与性有关系的东西,性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就是两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在进行成人之间的身体的和精神的高浓度的交流,如果这两个人中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有人身的或者精神上的依附,那么他们这样的性的关系实际上就相当于其中那个被依赖的人,被依附的人自己跟自己有性的关系,这个跟自慰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以真正的高质量的性的关系应该是两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之间的融合性的关系,或者说的更加简单一点,如果你跟一个本来在人格上面就是附属你的人,比方说跟你的奴隶(故意说的极端点啊)有性关系和你跟一个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有性关系,所带来的乐趣和兴奋的级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你依赖某一个人的时候,是在回避跟这个人的性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婴儿这个级别来理解,婴儿对父母亲是有精神和身体的依赖的,这种依赖可以使父母对这个婴儿没有任何与性有关系的联想或者是需要。有很多老人变得非常依赖,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可以有与性有关系的关系,只能够对他人有依赖的婴儿般的关系,所以这是典型的性压抑的这个状态。我们再说武断,你变得依赖是为了抵消一个武断的人带给你的危险,意思是你非常的武断,我如果跟你对抗的话,有可能会受到你的伤害,所以我就让自己变成在你武断面前百依百顺的人,这样你就不会伤害到我了。第二个人格的表现形式是固执,我们先看它跟性有关的局部。固执的意思就是你不管怎么样,我都是一个样子,这的人显然没有为亲密的融合性的关系做好准备。如果我们要进入到一个融合性的亲密关系中间,我们需要自己有足够的灵活性,这就是为什么潇洒的人可以吸引他人有关。潇洒的人表示了一种随时跟他人融合的灵活性,所以他发出的信息相当于我随时准备了迎接你的到来。再说一遍:一个人如果变得固执,这是性的压抑的典型的表现形式。同样的,固执也跟对他人的武断的防御有关,在我们遇到一个武断的人的时候,我通过固执己见使我可以跟这个人保持距离,这有一点点以毒攻毒的味道。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可以需要想象一下:一个健康的人格,一个趋近于完美的人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很显然,这样的人格不可以是依赖的。也很显然,这样的人格不可以是固执的。我个人想象的一个理想的人格是无可无不可,也就是说怎么样都可以,只要不违背重大的原那么,这个人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面都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我有时候在想象这样人格特征的时候,真的是有神往的感觉。但是声明一下,我离这个状态还非常非常远,这只不过是我理想化的一个状态而已。形态学压抑说的是你如果一遇到糟糕的现实的事情,你没方法解决,你就睡觉,让自己进入潜意识,以回避焦虑,有人曾经说,我如果烦了就睡觉,高兴了也睡觉,饿了也睡觉,关注睡觉几十年,睡觉值得信赖,这实际上是睡觉作为一个防御机制来说,确实是可以缓解短暂的不可承受的疼痛。向幻想认同,你想你喜欢的英雄一样行事,这个是认同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你崇拜某一个战争英雄,然后你就变得像他一样的,有一些人看暴力的电视,然后就像里面的犯罪分子认同,以至于在现实中间做出一些像绑架孩子的这种行为出来,并且还撕票。所以我们的公共电视节目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管制,那些可能诱导青少年犯罪的片子确实是不应该在公共电视台播放。向父母亲的潜意识的和意识的希望认同,你父母禁止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把他们堕落的愿望见诸行动并且受到惩罚。用这个防御机制我们解释为什么在很多家庭中间父母都是很自律的人,辛勤的工作,待人接物非常有礼貌,遵纪守法,但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变成了完全跟他们不一样的状态,不遵纪守法,不勤奋工作,没有起码的说的过去的好的人际交往。如果我们用精神分析看这种状况实际上是因为父母亲内心里面有跟多堕落的或者是对他人有敌意的攻击,这些东西没有在父母身上表现出来,但是孩子敏锐的觉察到了父母亲潜意识里的攻击,而代表父母见诸行动。这个在我身上也有个例子就是我在人际关系中间是表面非常的心平气和,然后人际关系也相当不错。其实凭我对自己的了解,我实际上是压抑或者说隐藏了很多的敌意和攻击的,这些东西没有在我面前显现出来,在我身上显现出来,但是我感觉到我的孩子她是觉察到了我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敌意的,所以在某一段时间,她显现出他人的极大的攻击,并且直接导致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我估计有段时间她可能是她们班上人际关系最不好的,不是倒数第二,而是倒数第一。但是也许后来是因为她自己慢慢的成长,跟我的别离,她不需要向我的潜意识认同,也许是我对自己的潜意识的敌意有更多的觉察。最近一、两年,她的人际交往状况变得越来越好,所以请天下所有的父母亲记住,如果你的潜意识里面有太多没有解决的冲突,或者说你的外表和内心深处有太大的反差,或者说你对自己的觉察范围太小的话,那么隐藏在你觉察之外的那些愿望、冲动、敌意等等所有的东西都可能通过你最亲的人向外呈现。如果把这个话说成一个更加简洁的一种表达,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亲密关系中间,我们经常是利用别人来表达我们的内心风景。外表上看来是别人在独立的这样做,实际上有可能是我们潜意识在幕后指挥。如果我们明白这样一点的话,我相信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明白我们跟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可能在亲密关系中间有更多的宽容以及有更多的高品质的爱。向攻击者认同,你虐待一个人,因为别人曾经虐待过你,你在虐待别人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痛苦。我喜欢用这个防御机制来讲中国的孩子孝顺不孝顺的问题,也许只有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或者说中华民族这一个民族把孝顺抬到如此之高的地位,用孝顺来治天下,用孝顺来评论一个人的所有的其他行为。在中国古代,如果你不是一个孝顺的人的话,那你做什么事情都会被否认,包括你不可能在职场上或者在官场上升更高的官,也不可能获得其他人的起码的尊重。但是我总觉得把孝顺上升到国家的规那么甚至是法律这个层面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孩子对父母好,这是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如果把它变成一种强制性的手段,那相当于把一个很大力力量变成一个很小的力量,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自然而然的力量,而不是国家的或者是法律的力量。如果父母对孩子好的话,孩子学会了父母亲的这样的爱的表达,他们自然而然会对父母好,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可能不会具备对父母不好的能力。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好,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身体上的施虐,都会导致孩子没有方法学习如何对他人好,也没方法直接体谅他人的痛苦,所以他们在表现行为上面就会变成对父母亲不孝顺的孩子。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直接了当攻击这些孩子的不孝顺的言行的话,这就表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如果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理解就是父母亲对孩子不好,导致了孩子的不孝顺,孩子的不孝顺是反响性的结果。也就是说父母亲对孩子不好这是在先,而孩子对父母不好,这是在后。像在欧美的文化圈里面,孝顺没有被如此的病理学的强调,但是我们知道在他们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丝毫不低于我们的爱的数量。向受害者认同,当我们目击一件灾难的时候,看到一些是的生命的丧失,或者是身体的某一局部丧失,我们就受到了创伤,创伤当然会有一些具体的临床表现,比方说,变得过度警觉,脑袋里面有闪回的画面或者声音,可能让自己持续的处在某种哀伤之中。短暂的处在这种哀伤之中真的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目击了这样的创伤性事件之后,很长时间不能够从这个状态中间出来的话,我们就说他成了替代性创伤的病人。也就是说,他把自己认同为在这样的灾难中间受伤和死亡的人,他如果还是做完全健康的,没有受伤的自己的话,这会让他觉得对不起死难者,所以他要把自己在情绪上面卷入到深深的抑郁中间或者是哀伤中间,这个过程真的可以持续非常长的时间,越南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很多参加过战争的人还处在病理性的哀伤中间,他们满脑子都可能是几十年之前越战惨烈的图像。有40万美国军人参加了越战,中间有1万人成功的自杀,还有很多人一辈子没有结婚,不能够正常的参加工作,流落街头被福利院收养,这样的人就是所谓向受害者认同,当然我们也看的出来什么样的人会使自己在经历了这样的灾难中间处在向受害者认同的状态中间,这个跟人格真的是有非常大的关系。有很多参加过越战或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他们同样的目睹了同级别的悲惨的经历。但是他们那个隔离,能够让自己在战后的和平的环境里面好好的活着。向内射物认同,你使内射物成为自己超我的一局部,这有点像我们成语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自己体验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当我跟德国人在一起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过马路就可能会严格的遵守交通规那么:红灯停,绿灯行。但是跟武汉的朋友们在一起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能采取中国式的过马路的标准,我们只要凑足了一伙人就过,不管是什么灯。如果这个概念按照李晓泗的说法可以被命名为所谓的临时的超我,就是这种超我在一个人的人格里面只是暂时的固化,在经过了时间的洗刷之后,这个超我可能被抹去。诱惑攻击者,它的定义是通过色情或者是阿谀奉承诱惑他人以减轻恐惧,这个经常发生在女性对男性的事件上面,比方我们如果听到某一男女里亲密关系破裂,在这个亲密关系中间弱女子受到伤害,这个受害者就是也许是位高权重的男人。舆论呢也许会一致的指向斥责这个位高权重的男人,但是我们如果在我们的治疗室里面对这个受害的弱女子的话,我们需要了解到也许在这个故事开始之初主动诱惑对方的可能是这个后来的受害者,就是弱女子。因为可能的情况是这个弱女子跟这个位高权重的男人打交道的时候,心里想或者潜意识想:如果我跟他有了性关系,他就不会伤害我。但是这显然是一个潜意识的幻想而已,并不可能是事实。随着两个人关系的深入,这个弱女子可能在这样的关系中间得不到她事先想到的那些东西,她就可能开始抱怨,可能就导致两个人关系的问题,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外表上的这个弱女子受伤。我们这样的分析并不是为了提供法庭证词,因为我们一定需要把法律和精神分析分开,法律是只讲后果是什么样的,就是到底是谁吃了亏?而精神分析看的是这个人的潜意识的主动或者是被动,潜意识的一些不能觉察到的愿望或者是控制等等。另外在男人和男人之间,可能会通过阿谀奉承来减轻恐惧,比方,我如果遇到一个强大的男人,我在他面前感到恐惧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拍他马屁,这个可以使我脑袋里面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我都拍了马屁,拍了你了,你就不可能在攻击我和伤害我,我觉得在某一些群体里面,我们对某些人的集体一致的称赞,这表示我们整个集体都在恐惧这个所谓的权威的人。但是,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如果通过阿谀奉承来太高他人的话,也许在短时间内,我们的恐惧会减轻,但是时间长之后,我们有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事件确实是太多,不能够不警惕。而且真的不是一两个人付出生命,是很多很多的人。合理化,在内心觉得紧张的时候,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来减轻内心的张力,比方说:在自己犯了一个什么小错误的时候,觉得有些焦虑或者是内疚,然后就找一个理由把这个事情糊弄过去,这个在治疗师和来访者那里都可能出现,比方说治疗师如果某一次迟到的话,他可能会以某种理由来为自己的这个迟到辩白;而在来访者这里,也同样的可以出现这种情况。另一个防御机制:穷思竭虑,你通过过度分析来徒劳无益的试图解决问题。这个在我们当年学了几天精神分析之后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一个问题来了之后,明明是可以通过现实的手段来解决的,但是我们过度的使用精神分析手段。最后,使这个事情在现实中间永远处在一个悬而未决的状态。逆恐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