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省一等奖_第1页
伯牙绝弦 省一等奖_第2页
伯牙绝弦 省一等奖_第3页
伯牙绝弦 省一等奖_第4页
伯牙绝弦 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解题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世再无知音”伯牙绝弦,讲的是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yǐng]都(今湖北荆州)人,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自学指导一:

1、自由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适当画出停顿,读出节奏。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温馨提示: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反复诵读加揣摩。2、借助课后的注释。3、联系上下文理解。4、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自学指导二:

反复诵读加揣摩,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先理解不懂的词语,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最后读懂整篇文章。(先自己翻译,后小组交流。)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擅长。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广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谓”,认为,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当堂训练1、背诵课文2、做《学习与巩固》《伯牙绝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谊。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第一次“先学后教”(品味知音之情)自学指导一: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5分钟后提问)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仿写句子:例如皎皎明月、袅袅炊烟、徐徐清风杨柳依依细雨绵绵白雪皑皑明月皎皎明月第二次“先学后教”(积累交友名言)自学指导二:小组交流,查阅资料,积累古今交友名言(5分钟后提问)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朋友是第二个自我。

谁也不能击败那能够同经常责备他的人保持友谊(印度)

朋友之间的意见,不要留到第二天(非洲)

一个没有好朋友,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苏联)

朋友的一拳,胜过敌人的一吻(非洲)

敌人的笑脸能伤人,朋友的责难是友爱(苏联)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英国)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起,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知音文化资料卡当堂训练做《随堂手册》绝:断绝。善:擅长,长于。鼓: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