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完成最初的路程后,解下马鞍少为停留。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年年盛开,却无人欣赏,花又是为谁而生呢?走进扬州瘦西湖瘦西湖钓鱼台五亭桥大名鼎鼎的廿十四桥扬州古运河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走进词人——姜夔江湖雅士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文学家、音乐家。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却震耀一世。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清雅空灵诗词情感:抒发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犹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背景慢词介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朗读指导:曲调舒缓、吐字宜慢、停顿稍长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在词中有何作用?序词前小序——交待写作缘由和背景。小序语言洗炼,音节凄婉,不啻是一篇声情兼美的小品。它交代了词写作的具体时间——“淳熙丙申(1176)至日(冬至)”、地点——扬州、动机——“感慨今昔”以及主旨——“有《黍离》之悲。”

词人初到扬州,从城外到城内,所见所闻一派萧瑟景象,触景伤怀,“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词前小序的作用?艺术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对比、反衬用典拟人通感借代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联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入境,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四桥的冷寂……行文基调笼罩在悲凉凄怆的氛围中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

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感时伤乱对比、反衬、虚实结合、联想名都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空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无声冷月桥边红药对比昔盛今衰

昔日的富丽繁华成为今日荒凉萧索的有力反衬,写出战争带给扬州万劫不复的灾难。

效果乐景“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手法“胡马窥江”———借代、拟人手法“清角吹寒”和“冷月无声”——通感手法“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反衬(静中见动)—1“渐黄昏”—用来反衬周遭一片沉寂,从而暗示出敌骑威胁未除,而朝廷却只图暂时苟安,以空城防边,这种现象使词人不仅深感凄寂,而且更觉忧心忡忡,哀不可抑。这里揭出空城,用以衬托起首的“佳处”“名都”十分出色,且由此生发出下片词意。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以动写静、融情于景,透露出繁华衰歇、触目伤怀的悲凉情调,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限伤痛之情。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清角吹寒

见到——听到——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整体探究

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清角吹寒今日扬州景声整体探究

昔日扬州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二十四桥名都

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上半阕主要写实,从自己行踪写起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厌”

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写作特色清雅空灵的词境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小结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像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像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像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亡国之思

拓展延伸举几个包含“黍离之悲”的诗句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