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为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学生们升入高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作品。本单元的主题为“青春的价值”,与这个阶段的学生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特点相吻合。高一的阶段正是学生们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不断地认知自我、探索社会的时候。毛泽东的这篇词也恰好反映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一群朝气蓬勃、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的热情与风采,体现的是一代革命家在青春时代就怀有的伟大抱负和家国情怀。作为开学第一课,本词的学习应更侧重其思想高度,为学生的青春打上亮丽的底色,点亮理想的明灯。学情分析学生们在九年级上学期曾经学习过相同作者的作品《沁园春·雪》,所以对作者的作品、写作风格有初步了解。并且本词作者毛泽东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同学们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了解此人的生平经历,对他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强调以作者为代表的的革命家在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家国情怀。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们对也掌握了词的鉴赏方法,能够理解用意象建构意境的诗词写法,能读出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基调。本课应进一步学习诗歌鉴赏,体会意境、体会“炼字”的艺术。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意象特点,体会词中炼字的精妙2.了解创作背景,体会词中的高尚的爱国情怀,体会青春应有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词中的主要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理解本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炼字”的艺术难点:理解全词情感,把握作者如何创设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抱负的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提问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词歌赋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古人曾用诗词歌咏过风花雪月,描绘过四季轮转。那么提到秋天同学们能够想到那些诗词呢?我国古代常见的秋词多为凄凉感伤的作品,但今天我们将领略一份不一样的秋景。相关资料:1925年的时代背景2.初读:任务一:听课文的配乐朗诵,接下来让同学自由朗读,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初读这首词的感觉。(由学生自由发挥,有些关键词可以写在黑板左侧空白处)任务二: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词的大致意思,概括出上下片的内容。学生可以概括出上片写景,写湘江的秋景;下片抒情,追忆青年往事。3.再读:任务三:伴随背景音乐,齐读上片。思考哪些景色、词语带给你“豪迈”、“壮美”等感觉的,把它们圈画出来。“万山、漫江、百舸、鹰击、鱼翔”正是这些作者精心选取的独特的意象构成了别样的“湘江秋景图”任务四:追随作者的视角,想象词中的画面,体会作者视角的变化。向学生描述: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眺望远处,远山上的树叶红成一片,像燃着的熊熊烈火;向下看去,江水碧绿清澈,江面上无数船只争抢般地行驶着;有雄鹰振翅翱翔于天空,有游鱼嬉戏于水中。学生可以明确视线远近上下变化,勾画出了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整个画面镜头丰富,内容翔实,境象开阔,生机勃勃。4.品读:任务五:赏析词句。找出修饰性的词语,并尝试分析。(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首句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独立”可见这里是一个人,语序发生变化,将“独立”放在句首,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要强调的内容。这相当于用了一个“特写”的镜头,将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了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与风度。(2)“看”字统领下文。用“遍”、“染”、“透”、“争”、“击”、“翔”动词和副词,使整个画面激昂有力。“万山红遍”一个“遍”字将红之广,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词人还嫌不够,用“层林尽染”辅以强化,着一“染”字,将静景动态化。“漫江碧透”清澈见底的湘江水,百舸争流,水很清澈,也很大,一个“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是副词,与“红遍”的“遍”对应,写出水绿的程度之彻底。船本在正常行驶,一个“争”字竟有了争先恐后的样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里采用换字法比较。用“击”而不是“飞”。“击”有翅膀打击长空之感,很有力量。写出了雄鹰一飞冲天搏击风雨的矫健身姿。用“翔”和“游”来替换对比。游鱼在江底自由穿梭。“翔”字写出了游鱼的轻快灵活。“鹰击长空”乃刚健之美,“鱼翔浅底”系柔性之美,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意象由点而面,恍如临风飘举,由一鹰、一鱼渐渐扩至“万类”。这一句以“自由”作结,与首句的“独立”相呼应。小结:人的格局,成就文学的审美。在青年毛泽东那里,秋天不是阶前梧桐落叶,而是万物并育。自由,是生命的绽放,是精神的翱翔。“竞自由”之“竞”,与“百舸争流”之“争”前后呼应,诗境里洋溢着激昂奋发、鸟飞鱼跃的青春律动。【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全班集体齐读全词,边读边体会壮美的秋景,复习上节课所学,通过意象感受词人的情怀。2.理解写法任务一:分析下片内容,面对这壮丽的湘江秋景秋景,看景之人做了什么?(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任务二:思考:(1)综合全词结合毛泽东的经历以及思想,谁主沉浮?在阅读中思考,最后回答这个问题。(2)为什么会想到青年时的峥嵘岁月,这些青年做了什么?面对生机勃勃的秋景,自然而然地回忆起了人生中最富生机活力的青年时代。全词由“立——看——问——忆”,步步深入,紧密相扣。与同学一起,大家都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学子议政(详写)关心国家大事;写激扬文章传达思想;不慕名利,视军阀官僚如粪土。搏击风浪(略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详略得当,剪裁得体,可见行文思维缜密。3.分析情感任务三:播放《恰同学少年》的视频剪辑片段,直观了解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结合时代背景思考:面对秋天,毛泽东没有“一声梧叶一声秋”的忧伤,也不同与“落叶满长安”的凄美,更没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单感慨,反而回忆起了青年时期,那他到底有怎样的情怀?这首词写于1925年,北洋政府统治之下政治动荡、民生凋敝。但很多有识之士没有放弃对未来中国的希望,仍在探索出路。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革命高潮北伐运动开始的前一年。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作。因此,这首词中饱含了青年毛泽东改造旧中国,高远志向和豪迈情怀与雄心壮志;以及对军阀统治的蔑视和表达的坚定的强烈的革命豪情。作为一名青年,他始终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有着革命热情与坚定决心。任务四:回到本节课最初的问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些人会说是词人自己,作为青年一代的革命者能主宰未来中国的命运。但我们要联系作者的思想和经历,早在省立一中求学时,他就以一篇《商鞍徙木立信论》而风华卓立;1917年,他的《体育之研究》发表于《新青年》;1919年当他从北京回到长沙后,即在修业学校创办《湘江评论》,一纸风行;《湘江评论》被禁之后,长沙《大公报》上又常见他的政论与时评,他是接受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启蒙的人,是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沁园春·雪》,作者本人注释“风流人物,换看今朝”指人民大众。那么这里能主宰大地沉浮的也只有万物自己,只有普天下的无产阶级群众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去争取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们,主要任务则是唤起大众的认知,觉醒群众的力量,点燃星星之火。4.总结:纵观《沁园春·长沙》,全词激昂澎湃,上片意境苍茫,下片青春激荡。于苍茫与激荡之间,又隐隐透着天人对比的艺术张力。江天里隐约可见青春的激昂,青春里又见出江天的浩远。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同学们也应该有家国情怀,树立自己的理想,用青春的旋律唱响属于自己的时代乐章。七、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独立→看万山层林红遍染漫江碧透百舸争万类竞自由鹰击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