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44页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44页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单选题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按照周礼:臣民如丧考妣,皆穿缟素,停止宴乐婚嫁。诸侯、亲戚奔丧与否,都应按照制度行事。但是据《左传》记载,当时周王室派人到鲁国“求赙(以财物助丧事)”。该事件本质上反映了东周时期(
)A.礼崩乐坏的现象 B.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C.周天子势力衰微 D.鲁国率先打破旧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从血统上“华夏共祖”开始转变为“华夷共祖”,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夏内夷外”的天下观转变为“王者无外”。这种转变反映了(
)A.传统政治制度的瓦解 B.文化认同意识的增强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家国同构体制的衰落3.对于战国诸子而言,“无君”的状态是无法忍受的,君主权力的存在被看成是“治”的前提,甚至上升到文明存续的前提。这折射出战国时期(
)A.诸子思想差异逐渐消失 B.君主专制成为士人共识C.宗法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D.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4.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有(
)①各诸侯纷争不断
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③华夏族发展壮大
④各民族进一步交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春秋早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破坏了(
)A.礼乐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6.商鞅由卫入秦后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表明商鞅主张(
)A.循礼法古 B.因时变革 C.隆礼重法 D.重农抑商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黄河中游流通的“布币”,东方齐国的“刀币”,南方楚国的蚁鼻钱。这反映了当时(
)A.中原各国经济相对发达 B.大型中心城市涌现C.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工商业主富比王侯8.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主张“尽地利之教”,发展生产,颁布《法经》;吴起在楚国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各国纷纷开展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新兴地主与没落奴隶主的权力争夺 B.统治者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C.建立封建政治经济秩序的需要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9.秦国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军功大小)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上述措施(
)①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④推动了郡县制度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军队编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总体上由“国人”(周王或各诸侯国君宗族成员)从军制逐渐向着政府征兵制演变,平民阶层成为兵役的主要承担者。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分封制彻底瓦解C.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D.郡县制普遍建立11.《论语》记载:“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这句话表明(
)A.德治思想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B.德治与法治治理民众的效果相同C.赏罚分明有助于君主管理国家 D.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12.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提出“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13.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将刑书公布于众。孔子认为“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晋其亡乎,失其度”。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存在不同治国观念C.宗法制影响力增强 D.成文法在各国推行14.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孔子整理成《诗经》之后,由学生子夏传其诗。汉初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公传诵的《诗》分别亡于魏、西晋。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材料(
)A.肯定了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B.说明孔子学说不为诸侯重视C.反映了《诗》的传承历史 D.体现儒学促进了私学的兴起15.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体现了老子(
)A.“无为而治”的思想 B.朴素的唯物史观C.“为政以德”的思想 D.“相生相胜”理论16.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17.有人认为,百家争鸣其实是围绕着“我们怎样做人”“如何治国”“中国向何处去”这三个问题展开的。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如何治国”?(
)A.无为而治 B.仁政民本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18.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更趋剧烈,士阶层更加活跃,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企图影响现实政治。下列思想家中,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的是(
)A.商鞅 B.韩非 C.荀子 D.邹衍19.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臣有四责。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亲疏,三累。”;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政治动荡推动思想多元发展 B.思想领域呈现出趋同的现象C.不同思想流派阶级属性不同 D.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20.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B.孔子主张“仁”与“礼”,“仁政”是其思想的核心C.墨子是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非攻”、“尚贤”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国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以身作则,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以此来感化他人。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举贤才”。一个统治者若能做到以上几件事,那他就掌握了治国之道。——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赵燕霞、李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3)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22.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答案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当时周王室派人到鲁国‘求赙(以财物助丧事)’”可知,周王室衰微,破坏了周礼制度,本质上反映了东周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B项正确;AC项只是对材料的概括,不是本质,排除AC项;“率先”说法错误,材料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血统上“华夏共祖”转变为“华夷共祖”,天下观由“夏内夷外”转变为“王者无外”,反映了华夷之间的认同意识加强,有利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强调华夏认同观念,政治制度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秦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关系,不是家国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战国诸子肯定君主权力存在的作用和意义,这体现了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诸子思想差异依旧存在,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战国诸子肯定君主权力存在的作用和意义,未涉及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折射出战国时期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未体现宗法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为春秋战国时期,该时期,诸侯纷争不断、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分布更加广泛得以发展壮大、民族间进一步得到交融,①③④的组合成立,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②判断有误,①②③组合不成立,排除A项;②判断有误,②③④组合不成立,排除B项;②判断有误,①②④组合不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根据材料“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小宗取代了大宗,宗法制逐渐被破坏,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排除C项;察举制出现在西汉,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提出完备可行的变法政策,提倡革新,应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改革,B项正确;商鞅并非主张“循礼法古”,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商鞅变法时期的革新精神,并非隆礼重法,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黄河中游流通的‘布币’,东方齐国的‘刀币’,南方楚国的蚁鼻钱。”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成体系出现,区域化特征明显,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C项正确;楚国不是中原国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心城市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工商业主富比王侯,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关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发生了改变,亟需建立封建政治经济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兴地主与没落奴隶主的权力争夺,排除A项;战国时期的战争是兼并战争,排除B项;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是目的,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军功大小)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及所学可知,变法实行军功授爵制,激发军士的战斗力,打击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根据材料“‘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及所学可知,奖励耕织,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①②③符合材料,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郡县制,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0.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国人从军制难以维系,平民阶层逐渐代替国人成为兵役的主要负担者,反映出当时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分封制已彻底瓦解,排除B项;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与兵役制度的变化不符,排除C项;郡县制的普遍确立是在秦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1.D【详解】材料大意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材料说明孔子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D项正确;儒家德治思想不能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孔子强调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排除B项;法家主张赏罚分明,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主张,A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将刑书公布于众”反映了晋国强调以法治国;材料“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晋其亡乎,失其度”反映了孔子认为晋国“铸刑鼎”破坏了尊卑等级秩序,反对晋国的治国方式;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存在不同的治国观念,B项正确;夏朝时,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A项;宗法制度强调用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统治,其在春秋战国时期走向崩溃,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晋国推行了成文法,没有反映其他诸侯国的推行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根据材料“孔子整理成《诗经》之后,由学生子夏传其诗。汉初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公传诵的《诗》分别亡于魏、西晋。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可知,孔子整理成《诗经》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材料反映了《诗经》的历史流传信息,C项正确;肯定了孔子对教育的贡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孔子学说不为诸侯重视的信息,排除B项;体现儒学促进了私学的兴起,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根据材料“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宇宙间的一切,这是老子朴素的唯物史观的体现,B项正确;“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为政以德”的思想,是儒家的思想,排除C项;“相生相胜”理论,是邹衍的五行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16.B【详解】根据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并结合所学可知,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符合“隆礼尊贤而王”,又吸收法家思想,主张重法爱民,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荀子思想,B项正确;孟子是儒学家代表人物,不主张重法,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没有吸收法家思想主张,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不主张“隆礼尊贤而王”,排除D项。故选B项。17.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以法治国,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排除A项;仁政民本是儒家而非法家治国理念,排除B项;儒家主张的为政以德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荀子主张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C项正确;商鞅是法家,排除A项;韩非是法家,排除B项;邹衍是阴阳家,排除D项。故选C项。19.D【详解】根据材料“贤者举而尚之”“惟亲所信”“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可知战国时期,墨家、名家、法家思想的核心都希望崇尚人才,打破世卿世禄,选贤任能,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墨家、名家、法家不同学派都主张选贤任能,并非强调思想的多元化,排除A项;战国诸子百家代表不同的阶级,其思想虽有相同之处,但核心主张不同,排除B项;战国时期的儒家、法家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不同思想流派阶级属性不同”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0.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尚同”、“非攻”等思想,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希望恢复到小国寡民的在社会状态,“节葬”、“节用”是墨家思想,排除A项;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提出“仁政”的主张,排除B项;“制天命而用之”属于儒家荀子的思想,不是法家,排除D项。故选C项。21.(1)历史背景:分封制、宗法制崩溃,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术下移。(2)核心:为政以德。内容:取信于民;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以勤为政;唯才是举。(3)学派:法家原因:法家学派倡导社会改革,有利于富国强兵,符合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法家学说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详解】(1)根据材料一“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可推出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兼并战争不断;根据材料一“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并结合所学可知思想上,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以及阶层上“士”阶层活跃。(2)核心:根据材料“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以身作则,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以此来感化他人”可知其核心是为政以德;具体内容:根据材料“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可知其主要内容是取信于民;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以勤为政;唯才是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最受当时的统治者重视的学派是法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法家思想符合统治者的需求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法家学派倡导社会改革,奖励耕织,严刑峻法,按军功授爵,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富国强兵,在诸侯兼并战争中获得胜利。22.(1)严惩私斗;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2)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设备委托开发版合同
- 2024软件订购合同书范本版
- 2024装饰合同范本
- 2024门面店铺转让合同协议
- 2024合同签署申请书范文
-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办公用房房屋租赁合同(2篇)
- 初三学生关于诚信的演讲稿5篇
- 写给老婆的检讨书范文(6篇)
- 关于文员类实习报告模板锦集6篇
- 2024年公安智能外呼项目合同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2024年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计划(六篇)
- 体育赛事组织服务协议
- 天车工竞赛考核题
- 民办非企业单位理事会制度
- 临床输血的护理课件
- 民生银行在线测评真题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第二章 旅游线路类型及设计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