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_第1页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_第2页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_第3页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_第4页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第二章第三讲夯基础析考点明考向强专项提能力第1页/共82页考纲下载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解读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4.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5.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第2页/共82页第3页/共82页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在地表的差异分布。2.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

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

差异―→大气的

运动―→热力环流。在下图横线上填出高、低气压。太阳辐射冷热气压水平第4页/共82页第5页/共82页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原动力

。2.风的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第6页/共82页类型受力情况风向高空的风

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行摩擦力第7页/共82页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第8页/共82页[灵犀一点]

巧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分布上两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

高压带与低压带相间分布。(2)南北半球各风带的气流偏转相反:北半球沿气压梯度

力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3)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不同,不论南北半球

都是“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低压带)湿润下沉(高压

带)干”。第9页/共82页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随

的移动而移动。(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南移。[特别关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大体是一致的,可以说,南北半球均为其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高纬移动,冬季相反。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大致是5~10个纬度。太阳直射点北第10页/共82页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因为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因为北半球

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第11页/共82页时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亚欧大陆海洋7月

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高压中心1月

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低压中心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第12页/共82页海陆热力性质东部第13页/共82页第14页/共82页[考点一线串]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第15页/共82页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第16页/共82页(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

上图中①、②处风向所示)。[指点迷津](1)“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而言的,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

气压,因此,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2)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垂直

方向上气流则有可能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第17页/共82页2.常见的局部热力环流及其影响形成影响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第18页/共82页形成影响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上,为谷风;夜晚相反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第19页/共82页形成影响城市风城市人口、工业集中,人为释放的热量多,形成热岛效应,气流上升,气压低,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相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第20页/共82页[技法一招鲜]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第21页/共82页(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

图PA>PE。(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如图PA<PB,PA<PC。(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

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

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第22页/共82页[应用闯一关]1.图1为某城市地区城市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显示该地区0米与高空600米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3)题。 (

)第23页/共82页(1)有关该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高于②地B.③地气压低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第24页/共82页(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东南风B.b为下沉气流C.c为西南风 D.d为下沉气流(3)有关图中地面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城市,乙是郊区B.甲是商业区,乙是工业区C.甲是郊区,乙是城市D.甲是果园,乙是菜地第25页/共82页解析:第(1)题,正常情况下,大气层中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果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会降低,高空气压会升高,这样近地面0米与高空600米的垂直气压差会缩小;相反,近地面冷却,空气会下沉,近地面0米与高空600米的垂直气压差会增大。图2中甲地0米与垂直600米的高空气压差大于乙地,说明甲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于乙地,即①地的气压高于②地。第26页/共82页第(2)题,由上题可知,①地的气压高于②地,可以判定a为偏西风,上空风向与a相反,则c为偏东风;最后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可判定b为下沉气流,d为上升气流。第(3)题,根据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过程,可以判定气流上升的乙地为城市,气流下沉的甲地为郊区。答案:(1)A

(2)B

(3)C第27页/共82页[考点一线串]影响风的三种力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图示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是风产生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28页/共82页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图示风速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在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第29页/共82页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图示风速风向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斜穿等压线第30页/共82页[技法一招鲜]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是:“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单位:bpa):第31页/共82页第32页/共82页[应用闯一关]2.(2012·济南模拟)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

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

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1)~(3)题。第33页/共82页第34页/共82页(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C.④或⑧ D.③或④(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C.③或⑦ D.⑥或⑦第35页/共82页(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

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第36页/共82页解析:第(1)题,若为北半球,PM>PN,则图中方向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果是低空,风向则为⑥,如果是高空则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为⑦。第(2)题,高空等高面,PM<PN,则不考虑摩擦力,只考虑南、北半球即可,风向应与M或N平行。第(3)题,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力是平衡的,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应与其相反。答案:(1)A

(2)C

(3)D第37页/共82页[考点一线串]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性质均一的前提下,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地球表面形成了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在地球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具体图解如下:第38页/共82页第39页/共82页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下表所示:第40页/共82页气压带、风带分布气流运动方向性质影响实例极地高气压带南北极点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极地气候极地东风带高纬度地区由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寒冷干燥极地气候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锋面、气旋,为多雨带极锋的形成,多气旋雨第41页/共82页西风带中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信风带低纬度地区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一般较干燥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西亚、北非的沙漠气候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第42页/共82页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具体如下图所示:第43页/共82页[技法一招鲜]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特点,即容易理解,又容易记。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①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②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第44页/共82页第45页/共82页第46页/共82页[应用闯一关]3.读90°E附近二分二至日中的某一节气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2)题。第47页/共82页(1)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或气压中心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印度低压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冰岛低压(2)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中南半岛盛行东北风第48页/共82页解析:第(1)题,气压最低处位于60°S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90°E经线上,40°N~50°N之间的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气压值较高,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中南半岛此时盛行东北风。答案:(1)C

(2)D第49页/共82页[考点一线串]1.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北半球海陆分布差异显著导致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因此形成冬、夏季不同的大气活动中心。第50页/共82页(1)1月份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第51页/共82页(2)7月份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第52页/共82页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第53页/共82页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第54页/共82页[特别关注]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第55页/共82页[指点迷津]季风环流影响下的气候并不都是季风气候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受南亚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但并不是季风环流影响下的气候都是季风气候,如澳大利亚北部、非洲西部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谷地虽受季风环流影响,但因地势高形成了高寒气候。第56页/共82页[应用闯一关]4.(2012·北京海淀模拟)读某区域等压线

(单位:百帕)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

正确的是 (

)①A处的数值为1004

②A处的数值为1012

③B处的数值小于1020

④B处的数值大于1020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57页/共82页(2)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第58页/共82页解析:第(1)题,A处等压线处于1020百帕和1004百帕等压线之间,故A处的数值为1012;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B处为一高压中心,故B处的气压值介于1020和1028之间。第(2)题,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上受高气压控制,为南半球冬季。C地盛行由澳大利亚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东南季风;C地的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为西南季风,故D地此时吹西南风。选C。答案:(1)D

(2)C第59页/共82页第60页/共82页[例1]

(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3)题。第61页/共82页(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 B.2月C.7月 D.8月第62页/共82页[答案]

(1)C

(2)D

(3)A第63页/共82页[例2]

(2011·江苏高考节选)图Ⅰ为北非简图,图Ⅱ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第64页/共82页说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并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第65页/共82页第66页/共82页[解析]先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出两地在气温和降水上的差异,然后根据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从气压带、风带的角度来解释水热差异的原因。[答案]

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气温全年高于甲地;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控制。第67页/共82页第68页/共82页等压线图的判读

第69页/共82页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①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②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第70页/共82页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①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处指向低处(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②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处指向高处(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4.判断鞍部鞍部是两个高压中心或两个低压中心的中间部位,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第71页/共82页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