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第8章_第1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8章_第2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8章_第3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8章_第4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8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地基与基础工程》课件第8章2023/1/18第2页§8.1地震和地震成因8.1.1.2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第1页/共43页2023/1/18第3页§8.1地震和地震成因8.1.2地震波8.1.2.1地震波的定义地震波:地震时地下岩体断裂、错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8.1.2.2地震波的分类第2页/共43页2023/1/18第4页§8.1地震和地震成因体波:纵波: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一般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常引起上下颠簸运动。横波: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常引起水平方向运动。面波:瑞利波:在其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的平面内做逆向的椭圆运动。乐夫波:在其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运动,在地面上做蛇形运动。第3页/共43页2023/1/18第5页§8.1地震和地震成因面波质点振动方式:第4页/共43页2023/1/18第6页§8.1地震和地震成因8.1.3震级与烈度8.1.3.1震级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常用里氏表示。地震按震级划分:M<2微震;M=2~4有感地震;M>5破坏性地震;M=7~8强烈地震;M>8特大地震。第5页/共43页2023/1/18第7页§8.1地震和地震成因8.1.3.2烈度烈度: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由地面建筑破坏程度,人的感觉,物体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震中区地震烈度称为震中烈度。现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确定。地震烈度与建筑物的安全:<6度,对一般建筑物影响不大;6~9度须采取抗震措施;10度以上毁坏性的,难以设防.第6页/共43页2023/1/18第8页§8.2场地与地基8.2.1地震区场地的选择与分类8.2.1.1场地对地震作用的影响场地:工程群体的所处和直接使用的土地,其在平面上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区、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区域范围。场地对地震作用的影响:(1)局部孤突地形(如山梁、孤立山丘、高差大的黄土台地边缘和山嘴)对震害有较大影响,即对地震强度有放大作用第7页/共43页2023/1/18第9页云南昭通地震1994年云南昭通地震,芦家湾山梁长150m,顶部宽15m。一端高60m,一端高50m,中间呈鞍状,较高端部的最大加速度0.632g(9度);鞍部为烈度为8度0.257g(7度);较低端部为0.431g(8度)。第8页/共43页2023/1/18第10页§8.2场地与地基(2)在同一地震和同一震中距离时,软弱地基地面的自震周期长,振幅大,震动持续时间长,震害也重。(3)软弱地基上,柔性建筑易遭到破坏,刚性建筑表现较好;坚硬地基上,柔性建筑表现较好,刚性建筑表现不一。总体:在软弱地基上建筑物的震害比刚性地基上的要严重。(4)建筑物的震害随覆盖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加重。第9页/共43页2023/1/18第11页§8.2场地与地基8.2.1.2场地的分类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地形、地貌、地质进行地段划分。第10页/共43页2023/1/18第12页§8.2场地与地基2.按等效剪切波速和评价地基土体的性质a)土的等效剪切波速:第11页/共43页2023/1/18第13页§8.2场地与地基b)《建筑抗震规范》规定:取地面下20m深度,且不大于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土层平均性质分类,根据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土的类型分为4类。第12页/共43页2023/1/18第14页§8.2场地与地基3.按建筑场地岩土性质(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进行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场地覆盖层厚度:从地表到地下基岩面距离。建筑场地的分类第13页/共43页2023/1/18第15页§8.2场地与地基8.2.2场地(或地基)地震液化8.2.2.1地震液化定义:饱和砂土或粉土地基受地震作用,土体结构趋于密实,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且来不及消散,导致土体内有效应力消失,地基土体抗剪强度丧失而呈现为液态的现象.第14页/共43页2023/1/18第16页地震液化第15页/共43页2023/1/18第17页§8.2场地与地基8.2.2.2场地液化判别方法1)规范法“两步判别法”——初判、标贯试验判别(1)初步判别——根据影响液化的因素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或以前,应判为非液化土;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对于抗震设防烈度7、8、9度,分别不小于10、13、16时,可判为非液化土;第16页/共43页2023/1/18第18页§8.2场地与地基天然地基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深度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第17页/共43页2023/1/18第19页§8.2场地与地基(2)标贯试验判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3.4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用标贯试验判断地面以下15m深范围内的液化;采用桩基或大于5m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15~20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饱和土标贯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当有成熟经验时,尚可采用其他判别方法。第18页/共43页2023/1/18第20页§8.2场地与地基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第19页/共43页2023/1/18第21页§8.2场地与地基场地液化判别其他方法2)抗液化剪应力法——略3)动力反应分析法——略4)概率统计法(日本,谷本喜一)——略第20页/共43页2023/1/18第22页§8.2场地与地基8.2.2.3地基液化等级划分液化地基危害程度的定量评价——液化指数IlE第21页/共43页2023/1/18第23页8.2.2.3地基液化等级划分一般,液化指数越大,场地喷水冒砂情况和建筑物的液化就越严重第22页/共43页2023/1/18第24页§8.3地基抗震验算8.3.1设防标准——自学目的: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设防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者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第23页/共43页2023/1/18第25页设防标准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第24页/共43页2023/1/18第26页§8.3地基抗震验算8.3.2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震害表明:只有少数房屋是由地基失效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大量的一般性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极少发现地基承载力不够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震害现象。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大多是可液化地基、震陷软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

地震持续时间短只能使土层产生弹性变形而来不及发生残余变形,所以一般土的动承载力比其静承载力高。考虑到地震作用的偶然性和暂短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地基土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度可比静力荷载下有所降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的静承载力乘以调整系数(提高)。第25页/共43页2023/1/18第27页“规范”规定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情形(1)砌体房屋;(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的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3)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及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4)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第26页/共43页2023/1/18第28页8.3.2.1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抗震规范》规定,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在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时,软弱土的抗震承载力不予提高。第27页/共43页2023/1/18第29页8.3.2.1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公式采用“拟静力法”,即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长期的、大小和方向恒定地作用在地基基础上。《抗震规范》规定,对于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第28页/共43页2023/1/18第30页8.3.3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8.3.3.1“规范”规定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算情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4.1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下无液化土层,且桩承台周围无淤泥、淤泥质土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100kPa的填土时,下列建筑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本章第4.2.1条之1、3款规定的建筑;

7度和8度时的下列建筑:

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3)基础荷载与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第29页/共43页2023/1/18第31页8.3.3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4.2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单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当承台周围的回填土夯实至干密度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填土的要求时,可由承台正面填土与桩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但不应计入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第30页/共43页2023/1/18第32页8.3.3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4.4.3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一般浅基础,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或刚性地坪对水平地震作用的分担作用。当桩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层或非软弱土层时,可按下列二种情况进行桩的抗震验算,并按不利情况设计:1)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桩承载力按本节第4.4.2条取用,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及桩水平抗力均应乘以表4.4.3的折减系数。2)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桩承载力仍按本节第4.4.2条1款取用,但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摩阻力及桩承台下2m深度范围内非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第31页/共43页2023/1/18第33页8.3.3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3)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平均桩距为2.5~4倍桩径且桩数不少于5×5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值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单桩承载力可不折减,但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零.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宜由试验确定,也可由下式计算。第32页/共43页2023/1/18第34页8.3.3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4.4.4处于液化土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宜用非液化土填筑夯实,若用砂土或粉土则应使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小于本章第4.3.4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4.4.5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密。4.4.6在有液化侧向扩展的地段,距常时水线100m范围内的桩基除应满足本节中的其他规定外尚应考虑土流动时的侧向作用力,且承受侧向推力的面积应按边桩外缘间的宽度计算。第33页/共43页2023/1/18第35页§8.3地基抗震验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的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公式:第34页/共43页2023/1/18第36页§8.3地基抗震验算第35页/共43页2023/1/18第37页§8.3地基抗震验算第36页/共43页2023/1/18第38页§8.4消除与减轻地基液化的措施—自学参见“规范”GB50011-2001第37页/共43页2023/1/18第39页§8.4消除与减轻地基液化的措施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和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当液化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下表选用措施:第38页/共43页2023/1/18第40页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1)采用桩基: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m。(2)采用深基础: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0.5m。(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处理后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液化判别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