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课件【高效备课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防灾减灾课件【高效备课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防灾减灾课件【高效备课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防灾减灾课件【高效备课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防灾减灾课件【高效备课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aturaldisastersGEO©PPT6.3防灾减灾自然灾害专题

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1.你知道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吗?2.遭遇自然灾害,你该怎么做?★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最常用的防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一.防灾减灾手段1.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害防御灾后恢复灾害监测2.工作内容:灾前灾中灾后二、防灾减灾工作内容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1.灾害监测★目前,我国的卫星遥感监测服务已经业务化,在台风、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沙尘暴监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雪灾、干旱、大雾、渔情、泥沙、暴雨以及海冰等方面的监测中,卫星遥感监测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人造卫星了解:气象站★气象观测记录和依据它编发的气象情报为天气预报提供日常资料★采用大气遥感探测和高速通信传输技术组成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网,已经能够十分及时地直接向用户发布龙卷、强风暴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警报★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为减轻或避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了条件了解:水文站★水文站是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水文站观测的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了解:水文站★

水文站是观测及搜集河湖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水文站观测的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了解:地震台、地震预警系统★地震台是指利用各种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的观测点★

开展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层机构★地震预警系统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器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如电视、广播、短信等)发出警报★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了解:地震预警系统预警≠预报2.灾害防御修建水库修筑堤坝防护林(1)工程性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2)非工程性措施:3.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了解: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识。一级为最高级别。①

启动应急预案,②

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③

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灾害救援与救助如果遇灾时采用空运救援,从距灾区最近的基地出发,最多7小时就可到达受灾地点。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需要负责协调、技术和保障工作的专家;管理人员、从事搜索、营救和保障工作的官兵;进行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2.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国际救援能为灾区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包括救援军队、医护人员以及技术专家,还能提供先进的救援设备,同时保障充足的救援物资。活动: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我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ChinabecamethefirstcountryinAsiatohavetwointernationalheavyrescueteamscertifiedbytheUnitedNations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当日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和复测,我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2019年10月21日,中国救援队在北京消防救援总队大兴训练基地进行地震搜救演练4.灾后恢复(1)发生自然灾害后,应①

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②

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③

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2)主要救助形式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重建后的汶川三.自救与互救的内容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1.灾前准备(2)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地震救援包(1)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2.灾中救助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①洪涝:向地势高处逃生。②地震: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③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情境应急反应正在用火、用电正在楼房内身处平房内正在户外迅速关闭火源、电源迅速离开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千万不要跳楼迅速逃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尽快躲避在比较坚固的家具或设备下面或者旁边要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桥梁、高压电线及化工设施、避开陡坡、陡崖等灾中救助—地震中的救助3.灾后保护a.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b.地震发生后往往会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身边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若所在地区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查找从学校或居所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若所在地区没有应急避难场所,请选择附近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并说明理由。防灾减灾防灾减灾手段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自救和互救灾前灾中灾后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019年第一号台风“帕布”,已于北京时间1月4日下午3点30分前后在泰国洛坤登陆。完成1~2题1.台风致灾的主要因素是(

)①沙尘暴②暴雨③海啸④风暴潮⑤强风⑥地震A.①②④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⑤⑥2.台风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

)A.风一停马上跑出家门B.迅速转移到屋外空旷地带C.躲在大型广告牌下D.提前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关好门窗课堂练习DB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包括三个方面。①灾前准备,它的核心任务是储备救灾物资;②灾中应急,它的核心任务是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③灾后恢复,它的核心任务是减灾——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抗灾——增强未来灾害的抵抗能力据此完成3~4题3.在受灾时,为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应该(

)A.提高运速 B.提倡用空运C.恢复灾区的对外通信 D.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4.对灾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

)①政府救济②民间救济③国际救济④国际关注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DA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5~6题5.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6.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A.躲在巨石之下B.抱紧电线杆C.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也可游泳逃生D.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BD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7~8题7.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