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_第1页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_第2页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_第3页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_第4页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第一讲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①从时间上看:2300多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处于分裂状态的只有700余年。②从分裂时期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等。③从空间上看:全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④从地位和作用看: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隋唐宋华文化圈的形成等。统一王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秦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注意:灵渠、长城起止点、南方四郡)②唐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注意:主要邻国、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对外交通路线等)③元朝疆域图: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注意: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④清朝(前期)疆域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我国封建王朝的疆域东部、东北部的变化相对较小;西部变化最大,西部疆域达至最远是在唐朝,已到咸海,最近是在秦朝,仅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南)

二、四次大统一朝代:秦、西晋、隋、元的统一条件①秦统一的条件: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b、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快,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局部统一,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等,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c、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家废分封设县制,实行了中央集权,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d、秦国已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商鞅变法使泰国迅速强大,赢政掌权后,广罗人才,部署统一战争的战略与行动,最终完成统一

②西晋统一的条件(略)③隋统一的条件: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b、民族融合,统一条件成熟;c、北方农业恢复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准备;e、陈朝腐败,不堪一击④元统一的条件: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b、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了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c、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d、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升华:促成国家统一的因素①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②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统一提供制度保障,局部统一的出现、力量对比的变化为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③思想因素: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④民族因素: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⑤个人因素: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⑥外部因素:有利的外部环境。促成国家分裂的因素内部因素:①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②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④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⑤民族融洽不够稳固,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不够进步等外部因素:外国列强强占中国领土

三、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东北唐朝:设渤海、黑水都督府;明朝:设奴尔干都司;元朝:辽阳行省;清朝: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2、西北秦朝:派蒙恬夺取河套,置县、移民、筑长城;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府,班超出使西域;隋朝:派人去西域;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3、南部秦朝:统一珠江流域,设三郡;清朝:南海诸岛称“万里长沙”、“千里石塘”4、西南地区(云、贵、川)(1)、古代的开发与西南的关系A、战国时期:秦国经营蜀:蜀守李冰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后指四川)。B、秦汉时期秦征服越族,设置三郡。汉朝时:统称“西南夷”。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设郡。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版图。C、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注意加强改善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六朝时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D、隋唐时期成都(益州)有“扬一益二”之谚,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重要。唐玄宗支持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彝族、白族祖先)并封其为云南王。E、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①元设四川、云南行省管辖。②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F、明清时期明成祖时平定西南地区两个宣慰司叛乱后,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开始局部改土归流。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后,雍正帝在云、贵、川、广西大规模改土归流。2、近代——革命的西南(1)姚莹的《康輶纪行》是他在西南各地实地考察后写成的。(2)中日《马关条约》开放重庆为商埠。(3)19世纪末英国把整个长江流域划为势力范围。云南被英法共同划为势力范围。(4)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5)1915年护国运动在云南爆发,向四川、贵州、两广进军。(6)北洋军阀割据时云南、贵州被滇系控制。(7)1917年滇系、桂系军阀表面支持护法运动。(8)1935年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过金沙江冲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9)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威逼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很多工厂、大学科学文化设施迁往四川、云南、贵州,云贵川成为抗战大后方。(10)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共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⑤西藏唐朝: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金城公主与尺带朱丹和亲;“长庆会盟”;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的行政区域;明朝:在西藏设乌斯藏都司;僧官制度;清朝: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走向文明的西藏(1)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2)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根据少数民族意愿,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或生产改革。1958年,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65年西藏建立自治区。(4)一五期间,康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6)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四、香港、澳门、台湾问题1、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A、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支九龙司;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九十九年

B、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A、1553年,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澳门B、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1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①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③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④我们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4、台湾问题A、基本史实①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台湾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侵占达38年之久③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④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⑤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达50年。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徐骧等)⑥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至今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缓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不过,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言论,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B、台湾问题的由来①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蒋介石在内战结束后,败退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②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全面扶植国民党及民进党在台湾的统治,这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美国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陈水扁上台以后,延续李登辉的分裂路线,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C、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北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D、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①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②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五、从巩固统一的角度看交通的发展1、秦修灵渠,统一车轨,修驰道2、丝绸之路的开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3、隋唐:大运河、驰道;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很能方便;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唐还专门修了一条通往回纥的大道。4、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期间:新建了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长江大桥,康藏、青藏、新藏公路;1957-1966年建成兰新、包兰铁路;1966-1976年建成湘黔、成昆铁路,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服务于政令的通达、军队的调遣,可以从政治、军事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六、古代的人口迁移与国家统一1、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是内地人流向边疆地区,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四是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五是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

2、人口迁移的原因:①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③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④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使农民流离失所,也导致人口被迫迁移。3、古代人口的迁移的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同时也丰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2005年北京文综卷)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回答15-16题。15.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 16.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迄今已经实现的主张是①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海峡两岸实现“三通”③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旅游④结束海峡两岸军事对峙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2001年广东、河南卷)

封建王朝在珠江流域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始于A秦朝B西汉

C东汉

D东晋

(2001年全国卷)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1998年全国卷)

唐太宗说:“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昭

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1年广东、河南卷)

下列少数民族,最初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是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

(C)(2000年春季卷)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②元昊在兴庆称帝

③澶渊之盟

④王安石变法

(D)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000年天津、江西卷)

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辽、南宋、金

B西夏、辽、金

C西夏、金、南宋

D金、西夏、南宋

(C)

(2004年天津文综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回答1-2题

(1).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大祚荣

B皮罗阁C元昊

D骨力裴罗

(A)

(2).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③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

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2000年春季卷)

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A设置驻藏大臣

B册封五世班禅

C土尔扈特回归

D册封五世达赖

(D)(2004年北京文综卷)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回答1-4题

1).“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叫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A)

2).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A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

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

D制造瓷器、印刷书籍(D)

3).我国东北地区在元代属于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宣政院辖区D黑水都督府

(A)

4).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

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B)(2005江苏历史)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据此回答:①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否(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②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5分)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或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蕃联姻汉武帝以战争政府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③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005上海历史)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问题:(6分)(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2)中国古代史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2005全国文综3历史)(20分)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城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材料二、三据《三国志》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6分)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2005江苏历史)阋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材料二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文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榆之倭奴!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大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摘自《开罗宣言》回答:①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6分)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②材料二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4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③材料三《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应归还中国。④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怎样的认识?(1分)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讲:世界史上的统一问题一、德国的第一次统一(1871年)1、统一的历史条件①必要性:国家的四分五裂严重影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可能性:普鲁士具备了领导统一运动的条件与能力a、普鲁士经济发达b、军事力量强大c、民族成分单一d、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e、俾斯麦的杰出才干和强有力的内外政策2、统一的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3、统一的过程:①1864年,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②1866年,普奥战争,统一了北方诸邦③1870年,普法战争,南方诸邦并入德意志④、统一的完成: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完成统一。4、统一的影响:①积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②消极: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欲望强烈二、德国的第二次统一1、德国在二战后分裂原因:这是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2、统一问题的由来:①二战后,苏、美、英、法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②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造成德国分裂的事实③东德走苏联模式,经济政治陷入困境,政局动荡,1990年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再次统一三、意大利的统一1、统一的历史条件①必要性: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大部分领土被外国控制,严重阻碍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中部和北部:被奥地利控制;b、两西西里:被西班牙控制;c、罗马:被法国控制②可能性:撒丁王国担负起意大利的统一大业a、是意大利唯一独立的国家,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b、政治比较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c、加富尔上台后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2、统一方式:存在两条道路,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为主,也有自下而上的人民战争①以马志尼、加里波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战争,驱除外国侵略者,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以加富尔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由撒丁王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驱除外国势力、完成统一。③意大利的统一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两条不同的统一道路,最后以自上而下的道路获得成功。3、统一过程:①1859年,联合法国,击败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基本统一②1860年,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把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③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把奥、法势力赶出意大利④、统一的完成:19世纪70年代初,完成统一

4、影响:①民族独立和统一的完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封建残余势力顽固,自然资源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四、美国内战:1、背景①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南北方经济制度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②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导火线)2、经过(1861-1865)①初期:北方节节失利②转折:葛底斯堡战役③结束:北方告胜(原因:a、战争的正义性,北方是为维护国家统一而战争b、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3、影响①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③局限:尚未彻底解决种族歧视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国家统一的必然性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统一从根本上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从以上国家的事例中说明)六、外因对国家分裂或统一的影响1、外因促成国家或地区统一(1)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与英国有矛盾的法国公开帮助美国与英国作战,不久荷兰、西班牙也参加对英作战,加速了英国的失败。(2)意大利在统一开始之前,首先在国际上痛陈奥地利的专横,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并设法取得法国的支持;后来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将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3)西方列强入侵,加剧了日本幕府的危机,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促成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为日本改革的成功提供了宽松的国际环境。(4)苏联放松对东欧控制,直接导致了东欧巨变,促成了德国的统一。2、外部势力的干涉导致国家或地区分裂(1)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直接导致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瓦解。(2)二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导致了德国的分裂。(3)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直接导朝鲜半岛的分裂;依据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度为界,实行南北分治。(4)雅尔会议上,苏美的秘密协定,造成外蒙古与中国的分离;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碍台湾与大陆的统一。(2004年上海卷)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B)

(2003年上海卷)

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D)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