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国家宪法_第1页
当代西方国家宪法_第2页
当代西方国家宪法_第3页
当代西方国家宪法_第4页
当代西方国家宪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当代西方国家宪法费城制宪会议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什么要研究其国家宪法?

案例:从委内瑞拉修宪看

——宪法的规制作用

2009年2月15日,身穿标志性红衬衫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向支持者挥手致意,庆祝修宪案在当天的全民公投中获得通过。

相关资料:09年2月修宪前,委内瑞拉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为6年,可连任一次。依照这项规定,查韦斯在2013年任期结束后不得竞选连任。委内瑞拉2009年2月15日举行全民公决,以54%的支持率通过了查韦斯主导的宪法修正案。该修正案允许公职人员无限期连任。依据这项修宪案规定,委内瑞拉总统、州长、市长、议员等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可以无限期连任。查韦斯总统小传:乌戈·查韦斯1954年7月28日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巴里纳斯州。1998年12月6日,在委内瑞拉总统选举中,“爱国中心”候选人乌戈·查韦斯当选总统。他于1999年2月2日宣誓就职,任期5年。

2000年7月,根据委内瑞拉新宪法重新举行的大选中,查韦斯再次当选总统,任期6年,可以连任一次。其间,查韦斯经历了2002年政变、罢工和2004年的总统罢免,最终都涉险而过。2006年12月,他连选连任总统,任期至2013年1月。查韦斯总统2009.2.14日在首都加拉加斯反对修宪的大学生与警察冲突

2009.2.14日委内瑞拉国民议(查韦斯领导的统一社会党占多数议席)以压倒优势通过了查韦斯的修宪法案观察:这一投票结果被部分观察人士认为是为总统乌戈·查韦斯2012年再次竞选扫清了障碍,也为其成为终身总统提够了先决条件。委内瑞拉修宪是否对其民主进程产生影响?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其政治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宪法是规范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各项社会制度的根本制度。“宪法是民族智慧的镜子”,它保存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在大多数国家,宪法或是独立、或是革命、或是战争后颁布,并成为一个新政权合法性的基石、法制的母体和象征。

什么是宪法?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及宪法分类一、宪法的概念(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的规范。(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比较)1.规范内容不同(P28)宪法:是规范和调整国家及社会关系的法律。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国家的政治制度。普通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及社会生活某些具体的方面。

2.法律效力不同。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决定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是次一级的规定。3.创制与修改的程序不同。宪法的创制权属于人民,具体国家的制宪实践不同。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如美国。(P30)(二)宪法的内容必须体现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的原则,即所谓“限权原则”。限权的含义:一是,防止国家权力机构的权力相互渗透,避免形成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政治权力。为此,宪法对国家权力作出了划分和规范;

二是,防止国家权力机构滥用权力而造成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为此,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保障制度。例一:美国宪法对国家机关权力的划分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例二:美国权利法案(指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至第十条)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第一条修正案〔1791〕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第二条修正案〔1791〕纪律严明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第三条修正案〔1791〕在和平时期,未经房主同意,士兵不得在民房驻扎;除依法律规定的方式,战时也不允许如此。第四条修正案〔1791〕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依照合理根据,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证,并具体说明搜查地点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发出搜查和扣押状。西方法谚“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第五条修正案〔1791〕非经大陪审团提出报告或起诉,任何人不受死罪或其它重罪的惩罚,惟在战时国家危急时期发生在陆、海军中或正在服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伤残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非有恰当补偿,不得将私有财产充作公用。解读:“人民的权利”与“公民的权利”权利法案明确诸多公民权利,并且规定这些权利是政府不得侵犯的。权利法案要保护的是民众个人的权利,是一个个具体的、分散的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作为这些个人之集合的“人民的权利”。权利法案要防范的,恰恰是抽象的人民集合体,这种侵犯往往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的。“多数”并不天然地蕴含着“正确”,因此要防范“多数的暴政”。案例:从辛普森杀妻案看美国法律对人权的保护案情简介:1994年6月12日,美国前橄榄球明星辛普森的前妻尼科尔•布朗及其男友戈德曼在洛杉矶寓所被人谋杀。警方调查之后认定最大的杀人嫌疑犯是辛普森。辛普森和他的白人前妻尼科尔辛普森警方在对辛普森住所的搜查中,发现了粘有血迹的一只手套、一双带血的袜子以及辛普森的车以及庭院多处留有血迹。法医后来的检验也证实,在出事现场发现了与辛普森血型一样的血迹。6月17日,洛杉矾警方决定正式逮捕辛普森。最终,陪审团在经过近40个小时的长时间讨论之后,一致作出辛普森无罪的判决。原因:证据的采集和保管不合法律程序。稍后的民事审判中,他被判赔偿受害人家属3350万美元。

辛普森杀妻案中的三个主角:辛普森、受害者辛普森的前妻、受害者辛普森前妻的男友辛普森在法庭上展示那双无法戴上去的手套

2007年9月16日,辛普森因涉嫌武装抢劫在拉斯维加斯被捕。辛普森被便衣警察押往警察局

2008年10月3日,辛普森因在拉斯维加斯某酒店持枪抢劫等多种罪行被陪审团认定罪名成立,随即在2008年12月6日被宣告判处33年监禁,9年内不得保释。

“宁可放错一千,也不冤枉一个”“世纪审判”的———

主角辛普森被判刑对辛普森案的思考:“宁可放错一千,也不冤枉一个”信条,由此换来的却是公民基本权利受到的全面保护。防官如防贼、防权如防火、防权力的滥用如防滔天洪水的观念意识和具体的制度设计,让美国的司法制度经受了历史和文明的检验。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中对公民人权的保护与尊重,体现了法律对于立法、行政、司法等公权力机关的严格制约,更体现了全社会中对于司法程序的敬畏、遵守和执行。(三)宪法还具有意识形态信仰的特征。

即在阶级矛盾突出的社会形态下,宪法集中表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在阶级矛盾缓和的情况下,宪法则是体现了一定社会形态的国家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价值观。当下西方国家的宪法主要体现了共同的普世价值,即民主、共和、法治、分权制衡等。小结:有宪法是否等于有宪政,什么是宪政?宪政:就是一种政治秩序,即依照宪法规定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宪政的根本性质在于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作出限制,同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材P32宪政:就是民主、法治加人权,就是三者的结合,宪政就是以宪法作为治国基础,实现法治、民主和保障人权的国家。

——蔡定剑(原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

宪政:宪政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法治来保障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原则,限制并划定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界,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设施。

“有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因宪法本身是静态的条文,而‘宪政则是活的宪法’”。

——宪法学家郭道晖

二、宪法的分类(一)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即是以一个成文的法典形式出现的宪法,它集中、明确地表述和规定了有关宪法规范的内容。如美国1787年制定,1789年正式生效的宪法。成文宪法包括:1.序言2.正文3.宪法保障制度4.附则

不成文宪法则不具有成文的法典,其宪法规范是通过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表现出来的。如英国、以色列、新西兰。英国的宪法体系包括:(教材P33)宪法性法案法院判例宪法性惯例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一是限制王权原则;二是议会主权原则;三是人权原则;四是法治原则。英国成为一个“戴着王冠的民主国家”。(二)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宪法的制定或修改程序比较严格,往往规定特别的程序安排。如美国宪法。美国宪法修改:或者由国会参、众两院2/3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或者由2/3的州议会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修正案;所提出的修正案必须通过3/4州议会,或者通过3/4州制宪会议的批准。

柔性宪法则指宪法制定或修改程序与普通法的制定或修改是一样的。如英国宪法。

(三)民定宪法和钦定宪法、协定宪法民定宪法制定者是人民,即通过民选的代表机构或通过公民投票等方式最终产生宪法,这是当代西方国家普遍的制宪方式。钦定宪法则是以封建君主为制宪主体而制定的宪法。

协定宪法也就是封建君主与人民共同协商制定的宪法,它体现了双方的妥协。(四)联邦宪法和州宪法实现联邦制的国家都拥有两套宪法制度,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士等。第二节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主权在民”(一)主权在民的含义“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为“人民主权”原则,即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二)关于主权论思想的发展1.什么是主权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固有的处理其国内事物和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2.主权论思想的发展脉络(1)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等人的主权思想让·布丹(1530—1596年,法国)的君主主权论思想:首先,论述了主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即国家只有通过主权才能达到真正的稳定、统一和安宁;其次,是强调了主权的拥有者是君主,君主是上帝在世俗社会进行统治的代理者,因此,布丹推崇君主政体。意义:为当时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形成中的新兴民族国家走向独立。(2)斯宾诺沙、洛克、卢梭等人的主权论思想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的议会主权论思想: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种权力中,立法权由代表人民的议会行使,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行使,执行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从而君主从属于议会。在洛克的主权论中,立法权被规定为最高权力,但这一权力是人民委托的,如果政府违背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人民有权运用革命的手段收回权力。因此,洛克的主权论思想可以表述为议会主权思想。

卢梭(1712—1778年,法国)的人民主权论思想: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他认为以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国家,其最高权力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人民行使国家主权就称为“人民主权”。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卢梭认为代表只能是歪曲、奴役人民的意志。因此,卢梭倾向于用直接民主的形式来实现人民主权。卢梭的这一观点是偏激的、理想主义的。现代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公共事务纷繁复杂,卢梭的“直接统治”是不可能的。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国家(政府)。由此可见,国家(政府)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

问题:在当代西方国家,人民实现“主权在民”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在当代国家公民主要是通过“间接民主”的形式来行使主权,并且,在这一形式下并不排斥直接民主的若干形式,如公民直接选举、公民创议、全民公决、公民复决等直接民主的形式。

3.“主权在民”原则的政治意义“主权在民”思想,彻底剥去了君主和神圣家族身上的神圣光环,使权力正义性的根基由“神意”转移到了“民意”。它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现代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基础。二、法治主义原则现代意义的法治是源于西方的法治观和法治体制。

(一)法治思想的由来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典的自然法学说,形成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意识形态中。古代:自然法学说在古代西方,自然法理论的奠基者是斯多葛派,其自然法思想源于其自然哲学,其哲学观将自然过程看做一种受铁的必然性支配的过程。在他们看来“逻各斯”、“理性”或“神”是宇宙秩序的创造者、主宰者,渗透和弥漫于宇宙万物中,将万物都置于其不可抗拒的力量下。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也必然受到那种弥漫于宇宙的普遍法则的支配,构成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这个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它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

中世纪: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中世纪最有代表性的神学家之一,他极其崇奉法律,认为法律并不来源于人为的因素,而是出自上帝的理性。阿奎那把法的最终渊源归诸上帝之理性,在上帝之法之下存在着自然法、人法(世俗法)和神法(教会法)。也即自然法、人法和神法都要服从上帝之法(即永恒法)。其中,人法要服从自然法,在人法与神法的关系上,他强调人法必须接受神法的指导,从而论证了教会法应高于国家法律的主张。

近代:近代资产阶级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奠基人荷兰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格老秀士(1583—1645)认为:自然法是正确的理性准则,是一切法的依据,自然法不依从于上帝,从而改变了中世纪神法高于自然法的观念。由政府制定的法律不过是人类对自然法的发现和追随,因而是位居次要的法律。

资产阶级革命前夜,自然法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神学的自然法学说。它的特点是从人性出发,把自然法视为人类理性的体现,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即人类的理性教导着全人类,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这些基本权利,是不可让与、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由此,他们以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财产自由和政治自由作论证。代表人物是洛克(1632~1704)、孟德斯鸠(1689~

1755)等。

洛克指出“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强暴,而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不能有这种自由。”(二)法治主义思想的内涵(教材p42)第一,法治必须是良法之治。(什么是良法?如何产生良法?)

第二,法治必须限制政府权力。

法治的基本目标之一便是驯服政府。如何让一个权力本来不受限制的君主——当然也包括其他权势机构或人物——愿意接受法律的约束,循规蹈矩,这是一个大挑战。

——贺卫方第三,法治必须保护公民权利。第四,法治必须坚持司法独立。

法治与法制:什么是法制?意为有关国家法律、法令、法规的一套设施和制度,其重点落实在法的强制性、法的合法性和法的技术性方面。“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简而言之,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法治主义原则的确立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极大地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观察与思考:法治抑或人治?法治思想在中国的艰难行进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时,毛泽东强调“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通过以后,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实行。不实行就是违反宪法。”(1954年)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9页“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能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1958年8月)

“要人治,不要法治。《人民日报》一个社论,全国执行,何必要什么法律?”

——毛泽东

——转引自张慜《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的来龙去脉及其严重影响》,载于《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426—427页三、分权制衡原则(一)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是西方政治思想家就限制政府权力而建立的一种理论学说。分权制衡理论及其制度设计的逻辑前提是什么?“权力腐败论”1.分权制衡原则的含义分权:是指国家权力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人们执掌。

一般来说,现代世界各国都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个部分,并规定分别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使。

制衡:狭义的制衡主要指横向的国家权力之间的权力制衡;广义的制衡包括纵向的权力制衡,如中央与地方的制衡、议会上下院之间的制衡,以及各种非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衡,如利益集团、媒体、政党等社会力量对国家权力的制衡。分权制衡的核心是什么?“分”是相对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分”的目的在于制衡,避免一权独大、滥用权力。分权制衡的核心是制衡,即通过分权实现制衡。

2.西方政治制度中分权制衡模式的类型(P46)不同国家在权力机构组织关系方面存在差异,有不同模式。(1)美国模式典型的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模式。(以部门权力制衡部门权力)(2)英国模式议会和内阁各有自己的组织系统,彼此有制约关系。此外,议会中的反对党也监督、制约着多数党及其内阁。(3)法国模式表现为行政权优先的特点,即选民直选产生的总统不仅拥有实际的行政领导权(注意,宪法规定行政首脑是总理),而且可以对议会拥有要求对其所通过的法案进行重新审议的权力,将议会通过的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的权力,以及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二)分权制衡理论的历史发展1.萌芽阶段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权)(古罗马)波里比阿(制衡)2.提出阶段(阶级分权)

(英)洛克(1632一1704)《政府论》洛克亚里士多德3.完善阶段(技术分权)(P44)(法)孟德斯鸠(1689一1755)《论法的精神》“理性的法典”4.实施和发展阶段

(美)杰斐逊(1743—1826)提出州与联邦的分权,即“双重分权”“立体制衡”托马斯·杰斐逊孟德斯鸠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原则(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1.相关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基本权利:是指在一定国家范围内,公民这一行为主体对国家这一行为主体所享有的要求其作出某种作为或不作为的资格。(是指公民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权利,是国家法律和政府行为应该提供保证的。)人权:人权:是指任何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和必须享有的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通过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

2.人权的内涵首先,人权中的“人”否定任何人的差异性,是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的。

第二,人权是人生而有之的,人权是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基础,是保障人能够活的像人所不可缺少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7.4)公民权与人权的比较公民权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是国家赋予的其内容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人权是一个政治概念人权是人生而有之的(即天赋的)人权的内容不断扩展中西人权观比较中国:主权高于人权它国无权干涉本国人权问题西方国家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是普世价值,它国有权干涉思考:我们怎样看待人权?中国的历次政治灾难都与政府对人权的无视密切相关。人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服务于人民,政府为人民而存在。保障人权,既是政府的首要目标和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2004年修宪,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中国的转型需要把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正义等价值观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推荐文章:“彻底澄清人权问题”

——茅于轼

例子:不该忽略的大事2009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出版,该大事记被称之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引发的大饥荒(1959—1961年),导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农民非正常死亡,在《大事记》里没有一字记载。据杨继绳、金辉、曹树基、王维志等中国学者用不同方法研究,非正常死亡人数达3250——3700万。

——丁东《不该忽略的大事》载于《炎黄春秋》2009.12有关中国人权问题的资讯:

2008年10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

《行动计划》内容将涉及完善政府职能,扩大民主,加强法治,改善民生,保护妇女、儿童、少数民族的特殊权利,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等与人权相关的各个方面。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二)公民基本权利内容1.财产权财产权是指公民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收益及所得享有的支配、处置的权利。财产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中最具根本性的权利,是其他公民权利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2.平等权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履行应尽的义务。平等:每一个个体的人,不论社会地位、职业、性别、经济状况、种族、肤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严、自由都是平等的。必须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权利平等的原则。3.自由权自由权可分为人身自由、迁徙自由和精神自由三个方面。解读自由:自由是普世价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迁徙、罢工和游行示威等权利都是自由的具体体现。

自由不昌,则无现代文明可言。“压迫言论自由的危险比言论自由的危险更危险”。

——罗隆基章伯钧

罗隆基

储安平

彭文应

陈任炳

林希翎

罗隆基(1898~1965),江西安福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罗先生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人,他是唯一一个敢于反抗两党威权统治的人。

杰斐逊(第三任美国总统1801—1809年)的新闻自由观:他认为:自由报刊应该成为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起到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廉洁公正的、为公民了解的政府是不会被报纸的谎言打倒的;出版自由和政府势不两立的看法是错误的;报纸说谎是没有力量的表现,报纸讲真话是有力量的表现。4.收益权是指公民为了自身的利益要求国家采取某种措施,使之在经济、文化、社会服务、司法等方面获得自由,或使其自由得到帮助。5.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具体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立法创制权、罢免权、全民公决权等。(三)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P53)各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从宪法规定上主要分为“限制性的保障”和“指导性的保障”。第三节宪法保障制度从哪些方面来保障宪法得到遵守和执行?宪法的修改;宪法的解释;违宪审查三个方面。一、宪法的修改(一)修改宪法的倡议权归属(二)修改宪法的批准程序(三)修改宪法的限制二、宪法的解释(一)宪法解释权的归属1.立法机关解释主要是实行议会制的国家。如:瑞士的宪法委员会是议会下设的一个专门机构。相当于议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宪法解释是其职权。2.司法机关解释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由司法机关解释宪法,是司法机关的一种特殊职能。具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普通法院解释宪法,如美国、日本等国;另一种是由宪法法院进行解释,如德国、意大利等国。3.专门机关解释宪法解释是由专门机关行使的职权,如法国、瑞典等国。(法国宪法法院被看成是一个与立法、行政、司法相并列的第四个部门。)(二)宪法解释的方法(教材P58)三、违宪审查制度(一)概念违宪审查制度:是由国家权力机构对有关违反宪法规范的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等进行审查和裁定的制度。(教材P58)违宪审查制度:违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理、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法治社会的中枢——违宪审查制度”。

——蔡定剑

(二)违宪审查制度的产生违宪审查制度始创于美国,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奠定了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开创了联邦法院审查国会的立法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等是否违宪的先例,并由此加强了联邦法院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制约能力和地位。(二)违宪审查的方式以实施违宪审查的主体来分:1.由普通法院进行违宪审查普通法院在审理一般司法诉讼案件中,对具体诉讼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等是否符合宪法作出具有约束力的判决。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布什总统任期内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案例:布朗诉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案(1954)案由:布朗是一位黑人牧师,居住在堪萨斯州中西部托比卡小镇上。1951年布朗8岁的女儿琳达即将入学,布朗为其申请了近在咫尺的萨姆小学。校长拒绝了布朗的请求,理由是州法规定黑白分校,黑人只能上黑人学校。在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的帮助下,布朗将当地公立学校的主管机构——托比卡教育委员会告上法庭,要求禁止在托皮卡公立学校中实行种族隔离。1951年6月25—26日,堪萨斯州联邦地区法院开庭审理布朗案。

案件的审理结果:案子败诉,该法院认为托比卡教育委员会的作法并不违反宪法第14条的相关规定。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凡在美国出生或归化美国的人,均为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对于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不得拒绝给予法律的平等保护”。联邦最高法院对此案的裁定:败诉后,布朗在NAACP的帮助下,把案子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1954年5月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