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一辽与西夏1.辽知识点一辽与西夏1.辽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开展和相关制度建立,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展中的重要作用❶了解辽、西夏的建立,认识辽、西夏民族政权的开展及奉献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❷概述金的兴起及扩张,认识其政治、经济开展的奉献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❸概述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认识元朝的制度建立和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竽基硼■培素养.(1)生活习俗:辽朝的建立者理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2)建立政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3)治国特点①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构图解史】北宋与辽的关系北米也在他避之盟北宋与江并存163年北米也在他避之盟北宋与江并存163年和平交往121年金我五2.西夏(1)生活区域: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建立政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政治统治:其制度根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特别提醒】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夏〃。合作探究【史料实证】辽、西夏时期北方民族的交往与融汇史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史料二西羌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以上史料均摘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研读]史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契丹族和党项族向汉族学习的情况。[思考]阅读以上史料,说明在契丹族和党项族开展壮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学习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国画回国]辽和西夏政治统治的特点以及原因(1)特点①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内容,如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②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如辽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政治制度。(2)原因:辽、西夏统治的北方地区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开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为了适应这些地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知识点二金朝入主中原基础自学.金朝建立政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1)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2)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金朝的统治(1)金朝根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2)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3)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概念阐释】猛安谋抑制猛安谋抑制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完颜阿骨打加以开展,使它同时成了局部较早归附金朝的契丹人的社会基层组织。猛安谋抑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合作探究【史料实证】金朝的治国理念与社会治理史料一(金)得志中国,自顾其宗族国人尚少……猛安谋克杂厕其地,听与契丹、汉人通婚,以相固。——?金史•兵志?史料二(金)世宗曾对太子说:“朕思汉文纯俭,心常慕之,汝亦可以为那么也。〃[研读](1)史料一说明金朝的猛安谋抑制的管理体制。(2)史料二说明金朝统治者仰慕汉族文化。[思考]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朝的统治特点及其影响。提示特点: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影响:促进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民族融合的开展。知识点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基础自学.蒙古族的崛起(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2)扩张: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归纳总结】铁木真能够统一蒙古各部的原因客观上,当时蒙古草原相互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主观上,铁木真意志坚强、机敏果敢。K.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地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元朝的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后来在大都沉着就义。【归纳总结】元朝统一的意义(1)完毕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2)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开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开展。K.元朝稳固统一的措施(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2)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至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3)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机构,管理吐蕃地区。(4)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5)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特别提醒】唐代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的区别(1)唐代的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2)元代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合作探究【史料实证】元朝的行省制度史料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根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局部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研读]史料主要阐述了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思考](1)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提示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提示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的制度;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2)作用:行省制确实立,从政治上稳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知识点四元朝的民族关系基础自学.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1)蒙古族的形成: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族的形成: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细微点拨】 元朝时期,民族关系有了新开展,主要表现是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的形成等。.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2)内容等级名称民族弟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的汉族和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3.元朝的灭亡⑴原因: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⑵灭亡: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归纳总结】元朝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开展和融合时期,但它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是蒙古统治者“分而治之〃的尝试,这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和严重的民族分裂,最终使阶级矛盾到达无法弥合的边界,导致了元朝的覆亡。合作探究【史料实证】元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忽必烈即汗位之时……实现了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杂。他为了稳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研读]史料说明忽必烈面对如此庞大辽阔的疆域,建立起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元朝统治者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采取了怎样的对策。结果如何?提示对策:对不同民族采取了差异对待的政策。结果:使民族矛盾逐渐激化,成为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1)特点:元朝民族关系具有浓厚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的民族大融合并存的特点。(2)原因①政治上“四等人制〃的形成使元朝法律有着其阶级性独具的特点,在军事征服过程中,根据征服的先后顺序和投降与否而给予被征服人民不同的政治地位。②元朝少数民族属于游牧文化,生产力往往落后,面对农耕文化的先进文明成果及生产力,有着天然的自卑感,通过设置等级制度来强调自己的政治权利优越,从而得到一些平衡。③稳固和加强统治的需要。fl辽和西夏与北宋并立,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统治,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与开展,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展的需要。元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导致民族矛盾锋利,但不同民族的交往和交融是进一步开展。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我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随堂till练 练基潮固知机..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构造,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A.农业生产的开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解析:选B。材料信息“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说明当时民族文化的交融。.”(金)章宗性好儒术,即位数年后,兴建太学,儒风盛行。〃这说明金朝()A.推行猛安谋抑制 B.学习辽的政治制度C.学习汉族的文化 D.废除原先本族的旧俗解析:选C。“儒术〃”太学〃都是汉族文化,故C项正确。.“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解析:选B。材料中的“恩德〃是指成吉思汗完毕了蒙古草原割据混战的状态,使人们有了安定的生活。.元朝忽必烈承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A.推行重农政策 B.下令合并州县C.重用汉族官吏 D.设立驻藏大臣解析:选C。根据材料“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重用大批汉族人士为谋士,推行汉制,故C项正确。.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那么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解析:选D。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应选D项。.?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以下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选项是()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A.现河北省是由中央直接收理的“腹里〃B.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C.行省之下,分别设路、府、州、县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解析:选B。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收理,简称“腹里〃,而西藏那么归宣政院管辖,故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符合题意。教材答疑•名师指津.教材P54“学思之窗〃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特点是什么?你能否从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体会到这一特点?提示特点:南北分治。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教材P57”思考点〃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提示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历代行政区划的根底。.教材P59”问题探究〃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承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认识。提示因为汉族拥有先进的思想与哲学,所以能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同化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也被深厚的汉文化深深吸引。.教材P59”学习拓展〃提示略。时作侬・ 培素养提能力.(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C.元昊 D.耶律德光解析:选A。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A.耶律阿保机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元昊D.C.元昊解析:选Bo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 B.秦隋元C.秦元明 D.隋元明解析:选B。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链接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霸局面,完成统一;隋朝完毕了两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元朝完毕了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应选B项。.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根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局部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那么 B.削弱了地方的权力C.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D.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解析:选C。元朝采取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元朝赋予地方一定权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起初是指临时的中央派出机构,后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朝廷“把相当一局部权力寄于行省〃,这说明元朝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故C项正确;元朝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权力,与君权强化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与都省相互制衡B.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C.代表中央治理地方D.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解析:选C。材料大意是:行省与中书省互为表里,每年的赋税有四百万锭,各省留下一局部备用外,上缴给中书省二百八十万锭。由此可以看出行省与中书省是上下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选C项。.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解析:选C。材料中“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说明行省权力大,材料中“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论政方式〃说明行省权力分散,故C项正确。.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解析:选A。根据材料“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可知,元朝时中原与西域间互有人员往来与交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开展,主要表现在()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C.形成了新的民族一一回族D.设立驻藏大臣解析:选C。元朝时,在伊斯兰教整合下,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共同体一一回族。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阅读以下材料,答复相关问题。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