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网络使用情况及理念调查,社会心理学论文_第1页
大学生群体网络使用情况及理念调查,社会心理学论文_第2页
大学生群体网络使用情况及理念调查,社会心理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群体网络使用情况及理念调查,社会心理学论文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在校生基本是改革开放显现成效时出生的90后群体,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他们对网络的理解、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以其丰富、快速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也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由网络过度使用导致的问题也逐步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研究表示清楚,网络已经深切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收取邮件、关注新闻、搜索资料以及网络消遣娱乐等方面,大学生普遍以为互联网对自个太重要了,并由此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学生不仅成为网络使用最多的一个群体,而且网络使用给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过度使用网络影响到其学习、生活,工作及健康。根据2020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面简称2020年报告)显示,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到达较高水平,随着WiFi、3G使用的扩大和发展,网民们又充分利用了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台式机与灵敏上网的并驾齐驱,对现实中大学生的影响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群体网络使用情况,从网络使用目的、行为影响、群体差异等,讨论该群体当前在互联网使用中的理念变化、思想与表示出、网络行为目的,以及学生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网络行为的情况分析,对大学生素质发展和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1、对象与方式方法1.1对象为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本次调查在2020年9月间以华南某综合性大学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为合适样本,从上网偏好、目的、网络使用异常感觉和状态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28份(93.7%)。被试平均21.34岁;华而不实,男生337人,女生191人;城镇生源235人,农村生源293人;工程111人,理学85人、园艺类84人,农学类86人,管理类85人,艺术类77人;不同年级人数:大一38人,大二213人,大三161人,大四116人;99人,非429人;学生209人,普通同学319人。1.2方式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方法,调查了大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上网主要目的自评,结合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调查分析当前在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对他们生活现在状况的影响。1.2.1自制大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组织不同学科的87名学生的个体和群体访谈,结合本中心近两年来的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以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在借鉴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从网龄、上网时间、地点、支出费用、目的等依次考察网络使用一般情况;并将上网目的列为:查阅各类信息、与家人朋友联络、休闲娱乐、学习知识技能、扮演不同于现实生活角色、参加聊天和讨论组、结交志趣相投、其它共8个方面。采用是或否作答,以此界定个体网络使用的行为倾向。1.2.2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用于评价网络沉迷对大学生影响程度。量表共有26个项目,分为网络成瘾核心异常感觉和状态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2个分量表。网络成瘾核心异常感觉和状态分量表包括强迫性上网、上网戒断反响与网络成瘾耐受性3个因素。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分量表包括人际与健康问题及时间管理问题2个因素。量表采用4点计分,极不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2分,符合记3分,非常符合记4分。量表总分104分,得分越高表示清楚大学生越容易网络成瘾。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1,其网络成瘾核心异常感觉和状态分量表和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85和0.874,表示清楚该量表信度较好。可用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测试,并可明确学生在哪个方面异常感觉和状态严重。1.3统计处理由研究者介绍实测要求和指导语,以班为单位发放问卷,结果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确定百分比构成,并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2、结果2.1网络使用基本情况68.5%的90后学生网龄都在3年以上,只要3.2%的学生不超过1年,可见网络使用近年来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域已非常普及,青年群体在入住校园前已是网络群体的积极介入者;华而不实60.5%的学生选择在宿舍上网,其次是家里22.6%,涉足网吧的学生仅有2.9%;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在2~5小时或15小时以上的分别占到27.0%和29.2%,其次为5~10小时、10~15小时的为18.6%和17.7%,在2小时下面的为7.3%,可见当前大部分在校生网络使用能够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段,根据学业或活动情况适时介入网络;网络支出费用中59.6%的学生都在25元下面,其次为25~35元的占24.4%,100元以上的仅为1.9%;习惯晚上上网的为67.4%,深夜或经常通宵上网的仅为4.0%、1.8%。在调查上网的主要目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查阅各种信息为45.5%,其次为休闲娱乐占25.5%,其他依次为与家人朋友联络、学习知识技能、参加聊天和讨论等,为结交知趣相投的朋友仅为2.2%,由此推断查阅资料和休闲娱乐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需要,在学习知识技能和交友方面还不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2.2网络使用目的基本信息比拟通过学生基本信息比拟,经皮尔逊卡方检验,在结交朋友、扮演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角色、休闲娱乐、学习知识技能、参加聊天和讨论组差异不显著。仅在网络查阅各类信息方面,大一学生27%的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年级,与其他年级45.7%以上的比率差异显著(与大二、大三、大四比拟依次为:2=4.829,4.296,8.132;P=0.028、0.038、0.004);大一学生在与家人朋友联络方面所占比率为40.5%,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9.0%下面比率(2=26.464,26.339,40.96;P<0.001,df均为1)。管理类学生在网络与家人和朋友联络占21.2%的比率,高于其他专业的8.9%下面水平(2均在4.807以上,P<0.05),可见管理类学生网络人际沟通多于其他专业。2.3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根据个体基本信息比拟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气氛或经济情况对大学生网络依恋问题存在显著影响,而在不同年级、专业或能否学生差异影响不大。2.3.1网络成瘾情况的性别差异检验华而不实男生的网络成瘾评价总分、网络使用的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均显著高于女生,并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男生的网络成瘾问题更严重,当沉迷网络时主要表现了更为明显的难以自制和冲动,由网络导致的与家人和朋友的疏远、学业耽搁问题会更为突出,见表1。2.3.2不同家庭气氛差异比拟方差分析结果为,除上网戒断反响外,其他4个维度及总分在3种不同家庭气氛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家庭气氛良好、一般、不好各维度得分基本为依次递增的经过,由此家庭气氛良好的学生其网络依恋程度更小。经进一步多重比拟,4个维度中,家庭气氛一般、不好的学生其网络耐受、人际疏离、时间管理问题进而影响学业的情况风险更大,检验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见表2。2.3.3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比拟经方差分析,在0.05显著水平下,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不好的学生较之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网络成瘾异常感觉和状态表现的更为突出,尤其在网络耐受异常感觉和状态、网络带来的人际疏离以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经济良好的学生,检验结果存在0.05~0.000的显著性差异,而经济状况一般或不好的差异不显著,见表3。3、讨论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网络使用一般情境基本能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水平,从上网时间、场所、目的、支出、管理与协调等能够控制在情理之中。具体表现出了大学生面对网络当代科技的工具,或网络不断扩大和发展着的环境中,能够介入制造发挥其良性作用,运用网络获取信息、沟通沟通、休闲娱乐、学习知识技能等,无节制或沉迷于网络影响正常生活的现象不甚明显。大学生网络使用目的研究结果显示,从网络获取信息、休闲娱乐排在前两位,学习知识技能、结交志趣相投朋友还不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兴趣点。相关情况反响在大一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信息也明显缺乏,更多用于与家人朋友沟通。已有研究以为,休闲娱乐还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以缓解学习、生活压力为目的表现的更为明显,尤其是大一学生在人生转折时期,难免有环境适应问题、学业规划经历体验缺乏,自律性不够和对将来迷茫而缺乏动力等生活现在状况,高校针对大一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教育和引导也开展了很多相关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实际工作成效。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一般情况调查,应鼓励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充分利用这一科技产品信息量大、视野广泛的功能,自觉主动地发挥其方便、快速学习工具的作用,进而避免过度兴趣或介入带来的脱离现实生活目的,回避现实压力,抑或所谓的科技成瘾、网络孤单偏差行为的泛滥。为大学生学习生活营造健康、优质、高效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服务体系,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丰富和完善个体生活的有益媒介。针对网络的信息量大、功能齐全、传递快速方便等特点,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对网络一网情深、甚至过分迷恋网络而导致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的问题,他们是最大的潜在危险人群。本次调查发现,男生的网络成瘾总分及网络使用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均显著高于女生;家庭气氛不好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程度更高层次,其网络耐受、人际疏离、时间管理存在问题的风险相对更大;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对网络依恋、耐受、人际有一定影响。在学科、年级、生源、能否学生等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提示有关网络成瘾问题的防备面应更为广泛。有研究以为,依恋表现了4个决定性特征:趋近行为、分离痛苦、避风港、安全基地。青少年假如与家庭、朋友的关系不亲密,得不到家庭、朋友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容易造成挫伤和焦虑感,于是他们转而寻求其他方面的支持。网络以其丰富、虚拟兼顾互动的特点,能够作为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回避现实的避风港,舒缓不安全依恋关系的焦虑与紧张,以此减轻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而选择虚幻的生存方式。家庭环境中假如缺少沟通、理解、关心和支持,个体被拒绝或过分干预,他们更容易从网络中获取支持、寻找宣泄途径或情感依托,知足自主控制生活行为的欲望。研究以为,从性别角度,女性倾向于从人际关系中肯定自个,而男性更在意从成就中建立自我,两性之间自我认同的差异,网络能够成为现实中人际孤寂或自我认同落差的替代工具。在网络中,通过敲击键盘、传输代码,以实现隐匿沟通、发挥技术、挑战自我或别人等,释放压抑的深层次需要和欲望,能否能成为网络成瘾问题性别差异的诱因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根据2020年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手机上网的比例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微博、微信在网络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的影响面之大更是显而易见的,本次调查坚持以为大学生应承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自觉主动地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共守七条底线,相关工作的细致讨论和研究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和补充。4、以下为参考文献:[1]安洪涛.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及其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2(6):82-84.[2]张夏菲.浅析大学生网络行为[J].中国高教研究,2008,23(9):82-83.[3]陈伟伟,高亚兵,彭文波.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在浙江省933名大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0(7):163-165.[4]罗喆慧,万晶晶,刘勤学,等.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26(6):618-626.[5]罗丽萍,彭阳.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319-321.[6]李丽琼.当下大学生网络生活现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6(7):171-173.[7]开治中.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网络使用的现在状况及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0(10):1561-1563.[8]彭红雷,姜旭英.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8,27(6):764-765.[9]李黎,包祖晓,陈宝君,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单感关系的调查[J].中国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